欧美当代关系解读_欧盟论文

欧美当代关系解读_欧盟论文

解读当代欧美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当代论文,关系论文,欧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长期以来,人们已习惯将欧洲和美国相提并论,把它们统称为“西方”。但是,早在 冷战结束以前,毛泽东同志就洞观世界大局,针对当时国际上把整个西方划为“第一世 界”的主流提法,尖锐地提出美苏两霸属于第一世界,而东西欧则同属第二世界,是中 国可以争取的对象。邓小平同志进一步指出:欧洲人民不希望战争,是制约战争的力量 。这些精辟的判断为开拓有利于中国的外交环境奠定了理论基础。近年来,江泽民同志 针对世界多极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多次强调指出:世界各种不同文明和不同社会制度长 期共存、共同发展有利于“建设一个持久和平与普遍繁荣的世界”。因此,正确分析当 代欧美关系,对于深刻了解中国的外交环境,进一步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历史进程至关重 要。

欧洲和美国之间有很多不好解释的“结”。远的不说,自去年小布什总统就职美国白 宫以来,欧美之间就龃龉不断。第一个信号是布什和外国领导人的第一轮电话通讯中竟 然没有包括欧洲的老盟友。接着,布什政府又不顾西欧盟国的反对,接二连三地一意孤 行:推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退出《京都议定书》、中止中东和平进程、重新执 行对朝鲜的强硬路线,还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公开指责欧盟的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与北 约的功能发生了重叠,歧视了非欧盟成员国。美国的媒体火上浇油,说美欧领导人缺乏 共同语言,双方关系已经冷却。欧盟国家也不甘示弱,除了单方面批准《京都议定书》 ,对美国的NMD计划表示担忧以外,还抢先和朝鲜改善关系,积极介入中东斡旋,表现 出欧盟的世界作用。欧洲的媒体则掀起了“贫铀弹”风波,要求美国承担责任。在联合 国人权委员会的选举中,由于西欧一些国家把票投给了欧盟国家,致使留给西方国家的 三个席位全部由欧盟成员国(法国、奥地利、瑞典)占据,而美国则蒙受了落选的耻辱。

但是,“9·11”事件发生之后,欧盟马上就摆出一副尽弃前嫌的姿态。欧盟委员会主 席普罗迪在9月11日和12日接连发表声明,代表欧盟和各成员国表示要与美国并肩作战 。9月12日,欧盟领导人发表联合声明,宣布9月14日为哀悼日及“与美国人民团结”日 。9月19日,欧盟委员会启动了公民保护系统,为美国提供包括搜寻和救援小组、医疗 小组、身份鉴别小组和心理小组在内的人员支援。欧盟委员会还号召其他欧盟机构在经 济、金融、军事等领域里组织对美国的支援活动。次日,访美的欧盟轮值主席国比利时 的外交部长路易斯·米歇尔在记者招待会上再次强调了欧盟加强与美国在反恐怖主义行 动中的协作,和美国一道扮演核心角色,共同发挥领导作用,表现出欧美之间空前的团 结。

这种高度团结的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美国的“邪恶轴心论”受到了来自欧盟的强烈 反对,被德国国防部长沙尔平称为“幼稚”,就连美国的老搭档英国人也嘲笑美国的“ 胃口太大”。欧盟甚至甩开美国,和拥有57个成员国的伊斯兰会议组织举行大规模的集 体对话,邀请被美国指为“邪恶轴心国”成员的伊朗和伊拉克参加。欧洲的政治领导人 在许多公开场合尖锐地批评美国在反恐怖战争中的“黩武主义”,反对将反恐战争扩大 化。欧洲媒体还指责美国对塔利班战俘的待遇不人道。而美国则在今年初慕尼黑安全会 议上向欧盟发难,抨击欧盟没有紧跟美国的步调,指责欧盟不肯扩大军费开支,却投资 空中客车,以便和美国的波音飞机争夺市场。双方言辞激烈,欧美之间的高度一致性再 度出现缝隙。欧美关系如此阴晴不定,时而唇枪舌剑、面红耳赤,时而握手言和、相互 拥抱,局势发展显示出扑朔迷离的景象,颇使局外之人感到迷惑不解。

解读错综复杂的欧美关系需要认识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性,而这些共同点 和差异性在不同的领域中有不同的表现,很难一概而论,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

紧密的经贸关系。在经济贸易领域里,欧美之间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争讼不断,“贸易 战”此起彼伏,不是为了香蕉不和,就是因为牛肉反目,还为了转基因农产品争吵不休 ,最近又因为钢铁关税双方闹得不可开交。但是深入观察,欧美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仍 然以合作为主。美国是欧洲区外贸易的主要伙伴,欧美各自约1/5的对外贸易、50%—60 %的对外投资是在大西洋两岸进行的。2000年,欧美中央银行曾经联手干预欧元,向世 人显示欧美之间在稳定货币方面的合作关系。其实,“合作”一词还不足以说明欧美之 间的经贸关系,欧盟资本和美国资本之间的相互渗透程度很高。欧盟资本占到了美国外 来资本的2/3,反之亦然。从这种共同的经济利益中产生出了共同的制度框架。自1995 年开始,“新跨大西洋议程”活动频繁,包括首脑级会议、高官会议、行动小组会议和 专题工作组。这种机构的发展趋势是继续加强欧美之间在贸易上的合作,在投资领域里 的相互渗透,并且通过竞争谈判机制及时地解决贸易争端。欧美之间频频出现的贸易摩 擦说明欧美之间的相互交往和联系频繁,而欧美在世界贸易组织中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则对整个世界经济关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的制度文明。美国的制度文明源自欧洲,欧美的制度文明一脉相承。构成欧美制 度文明的核心是市场经济和普选制度,在这个核心的问题上,欧美之间有着广泛和高度 的认同,这种认同也是欧美盟友关系的基石之一。由于这种认同,欧洲和美国都把苏东 的解体看成是西方的胜利;也是由于这种认同,欧美联手进行北约东扩,发动科索沃战 争,并且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动市场经济,进行关于自由、民主和人权的说教。

难解的安全利益。冷战结束以后,苏联的威胁不复存在,欧洲和美国的战略利益随之 分别发生了变化。美国主导北约东扩,要做全球霸主;欧洲则要巩固和扩大欧洲一体化 的成果,在周边地区进行制度扩张,在全球范围建立伙伴关系,为欧洲获取最大利益。 “9·11”事件的冲击暂时地模糊了这两种战略之间的裂痕。欧盟各国和美国一样,都 感到恐怖袭击事件对它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冲击。为了其制度赖 以生存的自由市场经济体系能够继续稳定发展,它们再次站到了一起。除了上述理念认 同以外,欧盟在安全利益上还有一种对美国强权的无奈。欧盟和美国在军事实力的对比 上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欧盟各国在冷战中长期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将公共开支用于国 内的社会福利。这种状况使得欧洲在武器装备方面大大地落后于美国,致使美国在北约 中坐稳了霸主地位。科索沃战争以后,欧盟领导人已经意识到,欧洲的危机不能依靠邀 请美国出战来解决,因为以美国人不计后果的行为方式,往往会把事情办糟。因此,科 索沃战争以后,欧盟加快了“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可是这支仅有6万人的多国部队 因为技术、语言、经费等许多障碍,一直在蹒跚学步。阿富汗战争爆发后,欧盟一些成 员国再次下决心加强武装力量,缩小和美国之间的“军力鸿沟”,但却在成员国分摊军 费的问题上出现分歧和扯皮。欧洲联盟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它自身的软弱,决定了欧洲反 对美国NMD计划的不彻底和对于MD(全球导弹防御系统)方案的默认。这种军力的不对称 使得欧洲难以单独制约美国的单边主义。

传统的双边关系。欧美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欧洲联盟和美国的双边关系,而是一 种多重的双边关系。欧洲联盟不是一个“欧罗巴合众国”,而是由一些主权国家组成的 ,在它们的内部存在着不同力量之间的博弈和制约。在博弈的过程中,欧盟的一些大国 都单独地保持着对美的传统双边关系,希望借此加强自己在欧盟中的地位。例如,新当 选的意大利右翼政府就公开发表亲美言论,希望利用美国平衡来自欧盟左翼党主流的压 力。英国、德国等也和美国保持着特殊的交往。欧盟本身不是一个坚强的政治整体,其 内部裂缝使得美国有隙可乘,一些国家希望美国在欧洲发挥着某种平衡作用。

观察当代欧美之间差异的一个重要视角就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联盟目前拥有15个 成员国,将来可能发展到包括27个或28个,或甚至更多成员的联盟;而且,随着欧元的 流通,欧洲一体化的程度也日益加深。不仅如此,这个联盟的制度框架中既有超国家的 部分,如欧洲经济货币联盟,也有政府间联盟关系的成分,如欧洲共同安全与防务政策 。欧盟的各个成员国保持了在外交和国防方面的国家主权,并且在主权国家的基础上进 行密切的合作。这种复杂而又特殊的组合决定了欧洲联盟在利益关系、价值观念和行为 方式等方面和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在本质上的不同。

从经济利益角度看,欧洲联盟60%左右的进出口贸易是在欧盟内部完成的,这就决定了 欧盟在经济上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此外,欧洲联盟目前与美国GDP的总量大体相等。不 过,欧盟是一个在不断扩张的实体。随着它的进一步向东扩展,欧盟的疆土将继续扩大 ,人口将相应增加,经济总量将会超过美国。与此同时,欧盟的注意力将会更加内向, 这些都是可能造成欧洲对美离心的因素。目前,美国在经济的技术含量方面比欧洲占据 着更大的优势,在金融全球化方面也遥遥领先。由于福利国家制度的制约,欧洲企业的 竞争力也相对落后于美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 ,美国的广阔市场、强大的技术力量和相对自由的政府管理对欧洲的资本产生着巨大的 吸引力,也给欧洲的经济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使欧盟各国政府被迫重新认识欧洲在 全球化中的经济利益,并积极寻找应对措施。

从社会模式的角度看,欧洲联盟是由世界上一些最典型的福利国家组成的,目前主要 欧盟国家又多是左翼社会民主党在执政。美国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给欧洲福利国家和内部 的社会再分配模式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欧洲各国正在致力于内部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 改革,努力提高欧洲企业的竞争力。与此同时,在国际上提倡劳工标准,言辞激烈地反 对不够人道的“市场社会”,力求减轻经济全球化对欧洲社会生活模式的压力。这就和 奉行“新自由主义”的美国发生了利益冲突。在美国民主党人克林顿当政的时候,欧洲 和美国的领导人之间还能在一起奢谈“第三条道路”;轮到布什执政以后,这位典型的 美国右翼和他的左翼欧洲盟友之间就难免要显得貌合神离了。

从多元文化的角度看,欧洲联盟内部语言众多,各大国历史绵长,文化遗产丰富,谁 也压不倒谁,谁也吃不掉谁,但是又得在一起进行决策,共同谋求发展。这种和平地解 决矛盾与冲突的机制本身就决定了欧盟的工作程序必然是多边性的,其文化必然是多元 性的。共享信息、资源和历史遗产,求同存异,这些在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多边主义方式成为人类一大制度创新。以欧盟成员国的发展援助政策为例,开始时欧共 体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主要由法国、比利时等成员国主导,投向法、比的前殖民地。随 着英国的入盟,欧共体援助扩大到英联邦中的穷国,并且和非加太国家签订了《洛美协 定》。南欧国家的入盟加强了欧共体对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援助,而北欧的入盟又加强了 欧盟内部以德国和荷兰为代表的全球化势力。所以,欧盟的构成和历史决定了它的包容 性和多边性。在这方面,美国和欧洲既没有类似的历史,也没有共同的利益。

从世界作用的角度看,欧洲联盟结构复杂、国家众多,经常需要在内部平衡利益,这 种多边程序会使欧盟在军事建设方面显得软弱无力,但在以磋商的方式、和平的方式解 决矛盾和冲突方面,欧洲却因此而具有优势。由于欧盟已经认识到这一自身的优势,所 以才敢理直气壮地在世界上呼吁“解决世界争端不能仅用军事手段”。科索沃战争之后 ,西方对巴尔干的援助主要由欧洲出资;阿富汗战争后,援助阿富汗重建的大户又是欧 盟及其成员国;最近77国集团提出的发展筹资建议遭到了美国的强烈反对,而欧盟却表 示可以根据该建议进行谈判。欧盟及其成员国分担了全球官方发展援助总量的55%—60% ,并在各个国际多边组织中就全球问题和发展问题提出新的建议和观念,以一种“合作 ”的姿态和“包容”的行为方式对整个世界的发展潮流发挥着不同于美国的影响。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谈到,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以此解读欧美关系,就很容易理解欧美 之间存在着差异性是必然的。欧洲联盟的特点是汇聚了各成员国文明的多样性,这种汇 聚的结果是发展出一种不同于美国的当代欧洲制度文明。比起美国妄自尊大的单边主义 来说,欧洲新的制度文明更加承认和尊重世界多样性的现实。目前,欧洲已经摆脱了美 国“冷战小兄弟”的地位,欧盟一面东扩接纳更多的成员国,一面深化加强内部的机制 建设,一面发展亚欧关系、巩固和非加太的传统关系,并且以多边主义的方式介入地区 争端,在国际舞台上正扮演着更加积极的角色。

标签:;  ;  

欧美当代关系解读_欧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