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论文_刘玉红

谈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论文_刘玉红

湖南省石门县二都街道中心学校 415300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能力、性格特点、接受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恰当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打造有效课堂。

一、品德与社会生活化的意义

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其实是教和学相互结合的一门课程,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为这门课本身不是主要学习课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重视程度不高,所以教师要通过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加入生活中的案例,让课堂回归社会,不断贴近学生的生活,了解到知识学习的真正使用性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要让学生把自己平时学习到的思想理论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品德与社会生活化能够突破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让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多层次和多角度,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生活化的巧妙引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教师要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当学生从心底真正地喜欢一门课程的时候,其主观学习意识才能够加强。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从真正意义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品质。

二、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

1.巧设情境问题。

学生在开始学习的时候不了解学习流程,教师就要用问题引导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整体思路,在开展问题提问的时候要融入生活化的情境提问,让学生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进行问题的解答。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能有一个平稳的过渡,问题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比如教师在教和陌生人沟通这课的时候,可以了解一下班级同学的网络使用情况。

比如,统计一下在同学的网络好友中有多少是自己认识的人、有哪些是不认识的陌生人,同学们平时和同学有哪些密切的联系,还有同学们会去见网友吗……这样可以切入学生的生活常用情况,激活学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可以有话说。这样可以进一步地引发学生开展热烈的讨论,让学生能够了解到网络安全常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引入话题,让学生了解平时生活中的交往技巧,尤其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我们要怎么样来处理一些问题,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因为和陌生人交流是学生走向社会面临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教师要从小培养学生的交往技巧和交往能力。只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入了生活中的情境就能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有所收获。整个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可以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进行内化,成为自己的道德素养。

2.贴近生活实施教学。

生活是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大课堂,真正的课堂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将品德与社会教育回归生活才能实现思想教育本身用于生活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选取一些生活关注的主题,以学生为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并随时关注学生的参与态度、情感表现和思想养成,及时予以帮助。

具体方式如以下两点:

(1)关注社会生活的实事动态。社会生活实事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蕴含着实用的人生真谛。社会生活的实事动态通常能够给学生更加深刻的氛围感染和思想体会。教师通过选取生活实事,可以让学生们开动自己的脑筋,主动地用眼看、用心灵去感触。比如“奥运”“感动中国人物”“嫦娥飞天”等等题材都可以拿出来供学生学习。一个成功的实事教育可能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积极指导性的作用。

(2)真正懂得学生的真实感受。要创新教学方式,杜绝枯燥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方式,将品德与社会教育回归生活,重现生动教学、深刻学习的目标。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少年儿童,给他们童年该有的快乐生活和价值形成方式。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角度来教育孩子,要以少年儿童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倾听他们的想法。

3.适当应用多媒体设备。在开展品德与社会道德课的时候,教师最好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情境教学。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学生平时学习的时候总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感到厌烦。教师最好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形象的图片和视频的声音效果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可持续发展教学的时候,教师最好下载一些和自然环境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这样可以在多媒体展示的过程中让学生对环境危害有直观的了解,因为教师的语言陈述很难比真实的画面和视频让学生理解得更加深刻,学生也可以把自己生活地区的图片进行有效的整合,了解10年前和现在有哪些变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家乡的环境变化,还有每年的季节变化情况来了解环境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学生可以通过这些图片的对比了解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总之,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来源于生活,但是思想素质要高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人类对于自身品质的提炼和发展,小学教师开展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时候要通过和生活情况的结合,让思想成为学生今后发展的一种美德。开展思想道德课堂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把握课堂节奏,不要一成不变地开展课堂教学,要结合社会的现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适当地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真正地把思想道德教学和现实生活案例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够寓教于乐,在熟悉的环境里面不断进行学习,这是有效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的重要途径。

论文作者:刘玉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9月总第28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谈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论文_刘玉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