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纪念馆“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东纵第二课堂”社教项目为例论文

浅析纪念馆“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东纵第二课堂”社教项目为例

罗慧娴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作为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拥有丰富的抗战历史文化资源和优质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东纵第二课堂——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馆校合作教育实践活动是由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主导,根据东江纵队抗战历史和馆藏文物藏品结合初中阶段历史教材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内容独立开发设计,由本馆宣教人员全程策划、组织、跟进并承担授课,把初中八年级历史课教材中关于抗日战争的单元内容搬进纪念馆进行“展厅情境教学”,实现了课程创新、形式创新、成果创新。

关键词: 馆校合作;博物馆教育;中学历史;情境教学

随着新时代革命类纪念馆事业的繁荣发展,纪念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发展也正在以多彩的形式展开。近年来,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不断利用现代教育理论探索开展青少年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并通过创新整合馆校文博、教育资源,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突破发展。这种沉浸式教育,能够让学生们深刻地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018年,该项目被入选了中国博物馆协会《2015—2017年度中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课程优秀案例推荐目录》。

1 活动介绍

1.1 背景综述

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历史学的重要社会功能[1]。在中国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基本实现普及的前提下,除了公平、结构布局等宏观议题外,在质量层面上,中国教育仍然面临着教育理念滞后、教育方式陈旧、学生学习产出单一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学校教育自身的改革和课程调整之外,社会教育力量的引入同样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当前的背景下,博物馆与学校合作是改进中国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馆校合作”实质是一种组织间合作,核心概念界定为:博物馆与学校在国民教育活动中,基于各自的目标,主动调整各自的行为策略,所采取的共建共享的互动行为,这是一种基于教育本身的深度合作,博物馆在这种合作关系中不仅是补充和辅助,还是实际教育活动的承担着和参加者[2]

2015年国家颁布的《博物馆条例》第三十五条指出:“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国家文物主管部门,制定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的政策措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鼓励学校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博物馆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博物馆应当对学校开展各类相关教育教学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

1.2 活动概述与目的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主题陈列《东江铁流 南粤旌旗》内容紧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等历史背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长期孤悬敌后,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方针,配合全国抗日战场和盟军对日本的反攻作战,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在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里,没有这一段历史的描述,如何讲述华南抗战,讲述东莞的地方抗战史,弥补宏观义务教育中纵深延展的局限性,馆校合作意义重大。

我馆自主策划的教育项目“第二课堂”,旨在积极主动整合教育资源,深入学校良性互动,与共建单位形成可持续、有延续性的长效机制。2017年联合东莞市岭南学校和东莞市东城初级中学合作开发“东纵第二课堂——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展厅情境教学课程,基于初中学科在博物馆里的情境课程教育,主要针对初中阶段,即学校八年级历史课教材中关于抗日战争的单元内容,结合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抗战史实图片和文物等媒介,充分考虑青少年心智发育特点,将历史学科知识点融入展厅教学、互动游戏、沙画演绎、教师点评等环节,在趣味讲授知识的同时,润物无声地揉入华南本土的抗战史实,有效填补了在地革命文化教育的空白,这种沉浸式教育也有效拉近了学生们对历史事件认知的距离感。

2 教学设计

结果显示,Pre-S1 Ag、Pre-S2 Ag及 HBV-LP在对照组中的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7);Pre-S2Ag、HBV-LP在 HBsAg携带组、HBV-DNA阳性组的灵敏度高于pre-S1A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1 策划准备

四是要适应党员廉政建设的新形势。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指出:通过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广大党员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2.2 实施过程

“东纵第二课堂”馆校合作活动能有效地整合学校教育与博物馆社会教育资源优势,两者进行深度合作,互补互辅,共建共享。该活动能促进知识传承与创新,推动文明教育。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和延续性,根据每学期学生的更换,形成课程系列化,与学校建立长效机制。

2.3 课后跟踪

通过两年的实践和研究,我们初步探索出馆校“第二课堂”合作开发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模式,但仍有许多不足和值得改进修正的地方,如怎样进一步把课程常规化成为学校的必修课程?是否应该引入专业评定标准机构对活动进行专业评估分析?如何整合各方博物馆和学校资源整合最大化?馆校合作对“终身教育”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等等。

3 教学结果

3.1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

我们共计发出学生问卷542份,收到有效问卷528份,除14份因学生不在校或其他原因外,全票对活动表示喜欢,创新且精心构思的设计对目标群体会有很大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热情增高,哪怕对较冷门枯燥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会较乐观的接受这方面的知识灌输。

其次,通过“重参与、重体验、重过程”活动的实际感受后,留给他们的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最受欢迎的是沙画,当厚重的历史与神秘的流沙碰撞出来的是全新的体验,当沙子划过手隙形成一幅历史事件时,那是震撼的,主持人从旁加以读图抢答,让神秘中增加几分紧张氛围,极具吸引力;其次是十大战场地图标识,通过上一个展厅的历史知识点记录,到下一个展厅在设置好的地图上标识出战场的具体位置,把地理历史不分家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文物拼图环节充分体现馆藏文物与团队合作有效融合。历史教育同其他学科一样,都是学生理解世界的工具,工具越多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就更全面、更深刻。

首先,由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宣传拓展部对活动进行总体策划,设计总体框架。接着与意向学校的历史科组联合建立活动项目组,将教材中教学标准的知识重难点与馆方展陈、文物交融结合。再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双方三个月前开始撰写课程大纲,设计展厅路线,策划配套展览、挑选文物设置互动游戏等;项目正式实施前个月分工备课,课件汇总,经小组讨论后形成终稿。执行策划者做好主控,从整体到各细节心中有数,保证准确无遗漏(小贴士:制作活动倒计时表格)。提前一周组织多次排练;善于利用志愿者资源是活动最大化的重要辅助力量,通常在活动开始前一周发布文化志愿者招募信息。学生方面,馆方提前两周把与该活动内容契合的原创流动展览推送至学校展出并派讲解员现场讲解;同时学校老师给学生预习该单元相关知识。从目前发展情况来看,博物馆教育从以往宣教或群工的性质逐渐转化到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教育。

3.2 教学特色

目前现代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特别课堂教学的内容方式较为单一,学生普遍反映“老师讲的内容都正确、很理想、很伟大,可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基本用不上。”东纵第二课堂,就是打破传统教学与传统参观模式,用独特、与众不同的方式,把学生的课堂搬进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有针对性的结合学校教学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重点要求,巧妙地把课堂搬移进行情境教学,并通过精心设置的“工具”让青少年耳目一新,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不再是单调的、枯燥的英勇故事,而是鲜活的、生动的、有意义的故事,将历史铭记在心,影响一生。

He等[46]采用界面处的切应力来表征疲劳强度,然后根据高周次界面疲劳强度作为涂层和基体结合强度的量度。

3.3 活动收效

“东纵第二课堂”活动不但提升了青少年学生们的知识水平,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增强了社会实践能力,是对学校现有课堂教学的有效探索和延伸,获得了学校师生们的一致好评。某电视台采访记者表示:“这个活动非常的好,很有创新意识。”合作的学校均对活动给予了肯定,希望往后能有更多学生参与受益。随着“东纵第二课堂”活动的影响逐步扩大,更多的学校纷纷向纪念馆传递合作意向的橄榄枝。在费用方面也较经济适用,为可持续性开展有重要保障。主要大额支出为初期的教材教具、场地布置与沙画视频制作,实操性较强,后期教具耗材均为日常支出。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微信群成为家校沟通的重要渠道。管理班级微信群,与其要求家长在群里不能做什么,还不如与家长商讨能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开学初,我借助家长会,与各科老师以及家长充分探讨,最终确定了班级微信群每天“群聊”的话题。同时,这也被当作家长的一项“作业”来完成。

主题出版精心策划,各社联动,在内容生产上致力于打造精品,不过,“酒好也怕巷子深”,主题出版同样也面临营销问题。主题阅读推广同样需按照议程设置的特点设计操作,方可事半功倍。

活动全程由纪念馆5名讲解员实行定点展厅授课,全课程一共七个展厅,围绕学校八年级上册教材中“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单元内容,分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民族抗战”、“东江敌后游击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与新中国建设”、“课程回顾”六个部分内容。最后在多媒体报告厅以现场沙画的形式回顾全课程内容。具体活动流程见表1:

情境课程是依据马克思关于人在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和谐统一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哲学原理构建的[3]。“展厅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展厅+情境+教学”。运用纪念馆展厅文物图片创设70多年前的烽火氛围的情境,把课标知识点镶嵌在教学中。

4 结果分析

课程结束后,校方再对学生作一次单元复习小结;馆方则针对学生、老师进行回访评价、问卷调查、不限形式的感想表达作品以及建立学生个人档案袋,侧重于德育、情感价值、史学思维方面。同时组织对纪念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讨论总结。最后这些成果量化到一定程度时通过纪念馆以展览或者其他科技手段展示出来,相关资料编辑归档。

不同搅拌转速制备样品技术指标见表6。表6数据显示,随着搅拌速度提高,制备样品钼含量提高。搅拌速度350 r/min制备的样品钼含量为42.32%,氨不溶钼为21.57%;搅拌速度500 r/min和650 r/min制备样品钼含量差别小,同时氨不溶钼差别很小,证明搅拌速度500 r/min、650 r/min速度差别对氧化分解二硫化钼制备氧化钼影响程度小。

2017年度“东纵第二课堂——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馆校合作教育实践活动共开设5期,合作学校2家,每期42名学生,受益学生210人;2018年增加到了8期,合作学校4家,受益学生332人次,其中岭南学校全年级5个班学生全部参加了活动。

后期调查评价双方在课程设计、实施、互动物料设计、人员协助等方面存在不科学和主观性,从而对合作模式、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的评定也缺乏专业和宏观角度,如能引入专业评定标准机构对活动进行专业评估分析,且在政策导向或者其他层面能给予支持和鼓励的话,课程在设计和实操上更科学、系统,更有战略性。

在实际教学中,一个场馆的资源开发是具有局限性的,特别作为革命类纪念馆,没有综合馆的丰富多元,如何依靠叙事性展陈把学生情境代入,除了现场展厅环境外,善于利用多媒体科技手段,借助外馆之力,建立外部课程资源载体。例如,“九一八事变”部分,课前与相关场馆达成合作模式,输出其独有资源,以视频连线该馆宣教人员,实景结合情感描述的方式,给课程起到质性推动的作用。

终身教育在于使教育和生活、社会相互联系,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传统教育主要体现为学生奠定基本的学习能力,博物馆学习是基于真实问题的、在具体情境中展开的,与学习者的经验世界直接相关联,强调探究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科学态度和知识理念。因而,在中国终身教育体系以及全民学习型社会的大背景下,引入博物馆作为学校的合作对象,重新整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每年我们为参加活动的学生建立个人档案,跟踪记录包括期中、期末成绩以及对该学科上课积极性、课外书籍阅读等的记录,一直持续毕业。当然,这项工作要求学校老师配合度非常的高,而且短期不太会显效果。

5 总结

总而言之,此次馆校活动的设计主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与馆中的内容相结合,通过展厅情境教学,在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兴趣的同时填补了在地革命文化教育的空白,使学生更切身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抗日战争的伟大。

表1 2017年“东纵第二课堂——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活动流程

参考文献

[1]杨絮,云彩凤.让历史与未来对话,让博物馆伴随青少年成长——内蒙古博物院青少年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亚太教育,2016(7):283-283.

[2]杨应时.艺术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初探——以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探索为例[J].中国美术馆.2014(01)18-22.

[3]孙玉伟.博物馆公共教育队伍建设的思考[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04)111-113.

中图分类号: G2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6(C)-0115-03

作者简介: 罗慧娴(1982.09—),女,广东东莞人,文博初级助理馆员,本科,法学学士,研究方向:博物馆教育

标签:;  ;  ;  ;  ;  

浅析纪念馆“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东纵第二课堂”社教项目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