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玄会使节_宦官专权论文

论唐玄会使节_宦官专权论文

论唐代宣徽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唐代论文,宣徽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唐代内诸司使的兴起,是中晚唐宦官专权局面得以形成的关键,也是中古时期中国封建政治制度史中的一件大事,这一点渐已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唐长孺先生和赵雨乐曾勾检出庞大的宦官内诸司使职①,为我们理解唐宋之际封建政治制度中所发生的巨变,提供了有益的线索。这个庞大的内诸使司系统的组织分部细密,是形成北司宦官集团的重要基础,并与三省以宰相为首的南衙官僚行政系统相抗衡。在此基础上,唐代内庭宦官的首脑,由初唐律令格式保障下确立起来的内侍省内侍监(正三品),渐而让位于崛起于中唐以来的宦官新贵——神策军中尉、枢密使和宣徽使。在宦官的北司机构里,中尉握兵掌军事,枢密使参政管机密,宣徽使则是这个庞大系统的总管家。三者相当于南衙的宰相内阁,既互相配合,又相互制约,构成了北司宦官系统得以良性运转的保证。关于前两者,论述已很多,而对于宣徽使的重要地位及影响,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日本学者友永植在七十年代末曾撰文讨论唐宋时代的宣徽使②,但他的着眼点在五代,由于受时代及史料的限制,对于唐代宦官宣徽使着墨不多。笔者不揣浅陋,试就唐代宦官宣徽使的出现、发展及其作用作一探讨,以就正于方家。

一、宣徽使的出现及其状况

宣徽使,新、旧《唐书》及《唐会要》诸书皆不载其建置始末。关于宣徽使得名由来,中外学者皆推测来源于大明宫中的宣徽殿。在宋代,有关宣徽使的情况已很模糊,偶而有学者提到,也只是笼统言之。文献中较早记载宣徽使之职情况的是宋人徐度的《却扫编》:

宣徽使,本唐宦官之官,故其所掌皆琐细之事。本朝(按:指宋)更用士人,品秩亚二府,有南、北院,南院比北院资望尤优,然其职犹多因唐之旧。赐群臣新书,及诸司使至崇班、内侍、供奉、诸司工匠、兵卒名籍,及三班以下迁补、假故、鞫劾,春秋及圣节大宴,节度使授恩命、上元张灯、四时祠祭,契丹朝贡,内庭学士赴上,督其供帐,内外进奉名物,教坊伶人岁给衣带,郊祀御殿、朝谒圣容、赐酺、国忌,诸司使下别籍分产,诸司工匠休假之类③。

徐度虽然说的是宋代宣徽使的情况,但他明言“其职犹多因唐之旧”,所以为我们了解唐代宣徽使的情况提供了可贵的线索,成为考察宣徽使的最原始的材料。以治学严谨而名传于后世的胡三省在注释《资治通鉴》时也引用了这段话,由此可见它的价值。

约和徐度同时代的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也提到宣徽使,他说:“宣徽南北院使,唐末旧官也。置院在枢密院之北,总内诸司及三班内侍等事。”④相比较而言,叶梦得比徐度的记载要简略的多,但他同样为我们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后来的记载多本于他们二人。

他们的记载有个缺陷,就是都没有提到宣徽使的建置时间。后来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约略提到宣徽使的起置本末,他说:“按枢密、宣徽院,皆始于唐。……盖因肃、代以后,特设此官,以处宦者。其初亦无甚司存职业,故史所不载,及其后宦者之势日盛,则此二官日尊。”⑤枢密使正式建立于唐代宗永泰二年(公元766年)⑥,马端临既然在这里把枢密使和宣徽使放在一起来讲,估计宣徽使的出现也在枢密使的先后不久约或同时诞生。目前,我们所知唐代最早供职于宣徽院的宦官是西门珍,“大历之末,擢居宣徽。”⑦大历为唐代宗的年号,据此推知,宣徽使的诞生至迟不会晚于代宗年间。

宣徽使是宣徽院的最高长官。由于宣徽院分为南、北两院,所以宣徽使也设有宣徽南、北院使两名,另有副使两名。“南院使资望比北院使稍优,然事皆通掌,只用南院印。”⑧南院使比北院使资望稍优的情况,在宦官的职务升迁中也表现出来。大宦官刘遵礼在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担任北院使,直到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才改任南院使⑨。在史书记载中,有时候只称宣徽使,而不分南、北院使,这种情况在唐中期和晚期都有(见附表)。

唐末,朱温为了篡唐的需要,在大杀宦官之后,于昭宗天祐二年(公元905年)改用士人担任宣徽院南、北使,次年“独置宣徽使一员”⑩,从此结束了唐代历史上宦官把持宣徽使的黑暗局面。五代后唐时,虽曾一度参用宦官和士人共掌宣徽使,但总的发展趋势是,宣徽使渐由内庭宦官机构发展成为外廷重要机构,从而成为宋、辽、西夏、金、元封建统治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宣徽使的职责与宣徽供奉官

宣徽使的职责范围,《文献通考》记载:“掌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之籍,郊祀、朝会、宴享、供帐之事,应内外进奉,悉检视其名物。分掌四案:曰兵案、曰骑案、曰仓案、曰胄案。”(11)综合前面提到的材料,可以把宣徽使的职能归纳为三项:1、掌管北司诸使、宦官名籍,包括供奉于内廷的各种伎术人,涉及整个宦官系统;2、管理各种郊祀、朝会、宴会、典礼的供应与服务;3、管理内外进贡物品。下面就这三项职能展开讨论。

1、宣徽使管辖的内诸司使可以考知的有:

五坊使,胡三省说:“五坊属宣徽院”。据《新唐书·百官志》记载:“闲厩使以殿中监承恩遇者为之,押五坊以供时狩,一曰鵰坊,二曰鹘坊,三曰鹞坊,四曰鹰坊,五曰狗坊。”(12)《唐会要》说:“自宝应二年(公元763年)后,五坊隶内宫苑使。”(13)五坊是什么时候归宣徽使领导的?不得而知。估计在宣徽使兴起以后,五坊就隶属于宣徽院的管辖了。唐后期著名的大宦官仇士良在宣徽院任供奉官时,就曾担任五坊使之职。见诸史书的还有“五坊小使”(14),大概是更为低级的一种使职。此外,还有“宣徽鹰鹞使”(15),宦官李敬实曾经充任,估计也是和五坊使同一系统的使职。

宣徽小马坊使、宣徽含光使(16)也是宣徽使管辖的使职。小马坊使的性质,大概和五坊使、鹰鹞使差不多。含光使,唐长安禁苑中有含光殿(17),大概是负责管理含光殿的一种使职,其下还有含光副使(18)。

宣徽院管理的各种伎术人有:法曲乐宦(19)、毬工等。《新唐书·刘克明传》曰:“敬宗善击毬,于是陶元皓、靳遂良、赵士则、李公定、石定宽以毬工得见便殿,内籍宣徽院。”(20)这些伎术人是专门供奉皇帝娱乐的,一般由各地选送和民间选拔而来。

2、为了更好地给予郊祀、朝会、宴会、典礼的供应与服务。宣徽院集中了一批音声人,供举行活动时演奏。另外,宣徽院还管辖有“酒坊”,大概是专供宫廷酿酒的作坊。1958年陕西耀县出土一批唐代银器,刻文有“宣徽酒坊宇字号”字样(21),1979年西安西郊也出土了刻有“宣徽酒坊”,“高品”宦官监制字样的银酒柱(22)。这些金银器皿就是供宣徽酒坊用于郊会时的。

3、宣徽院管理的进贡物品,既有金银器皿、也有钱财布帛,为此特设“宣徽库”,由“宣徽库家”负责仓库的出纳管理。担任过宣徽库家职务的宦官有李敬实和刘遵礼、刘重允父子。由于这个位子“地密务殷”(23),所以对它的选拔颇为严格,要求被选者“举止有裕”(24)、“文艺冠绝”(25),才能充任。所以,对于那些入仕不久的宦官而言,这个职务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它预示着从此可以平步青云。宦官李敬实充任宣徽库家后,“翌日赐绿,光焕一时,人称独步”(26);大宦官刘遵礼充任宣徽库家后,“阶资渐登”(27),难怪他让自己的养子刘重允也步其后尘,世袭其职了。

宣徽库储备有巨额的物资财富,在政局动荡、国库虚耗而军费难支时,朝廷有时也调出宣徽库的财物支助军费,撑持局面。懿宗咸通十一年(公元870年),在镇压庞勋起义之后,赏赐官军的敕令中说:“既崇军额,要备供须,宜赐宣徽库内绫绢一十万匹,助其宴犒。”(28)宣徽库一次能支出这么多绫绢,库存规模是相当可观的(29)。唐后期,内庭宦官贪污腐化、无恶不作,宣徽库的设立为宦官上下其手、中饱私囊提供了有利条件,难怪宦官们对宣徽库家这一职务垂涎欲滴了。

除了以上这些职能外,宣徽使还在“大朝贺及圣节上寿”时负责“宣答”诏命(30),传达皇帝的旨意。这一点至关重要,它是唐后期宣徽使从内庭走出,干预外朝事务的手段之一。这在后面还要展开讨论。

由于宣徽使领导下的宣徽院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组织,所以在宣徽院里集中了一批具体办事的服务人员——宣徽供奉官。供奉官的涵概面很广,据胡三省说:“唐制:中书、门下官皆供奉官也。外官得随朝士入见者谓之仗内供奉,随翰林院官班者谓之翰林供奉,宦官谓之内供奉;又有朝士供奉禁中者。”(31)供奉官不是固定的某一官职,但他们供职于内廷,具有临时差遣的性质,与皇帝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被加以供奉官的头衔意味着成为皇帝的亲信。宦官李敬实任宣徽供奉官时,“出入肘腋,日侍天颜,言无不从,事无不可,偏承渥泽,顾遇日深”,“光焕于朝班,荣耀于时辈。”(32)宦官许遂忠担任宣徽供奉官时,“皇华宣命于四方,清问驰声于多士”,“紫绶崇荣,金章有耀,伐罪之绩,申恩有加。”(33)宦官刘遵礼任宣徽供奉官时,“亲承顾问”(34),荣耀有加。难怪著名大阉仇士良一生“承顾问则,八加供奉”(35),对宣徽供奉官之职表现出恋恋不舍之情。

宣徽供奉官还有许多特权,他们口含天宪,外出时“除宰相外,无所回邂。”(36)但在实际执行中,即使是宰相也常蒙受他们的羞辱。唐宣宗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中人李敬实排(郑)郎驺导驰去,郎以闻。宣宗诘敬实,自言供奉官不避道,帝曰:“传我命则绝道行可也,而私出,不避宰相邪?”(37)唐宣宗是唐后期对宦官颇不客气的帝王,但对宣徽供奉官因公外出横行霸道的行径也予以承认。

宣徽供奉官还受到皇帝的特别恩宠,经常得到巨额赏赐。穆宗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赐宣徽院供奉官钱,紫衣者百二十缗,下至承旨各有差。”(38)可见供奉官的人数较多。另外,在供奉官中似乎还有宣徽承旨一职,然遍检诸书及金石墓志都不见有关于宣徽承旨的记载。考虑到枢密院有枢密承旨,翰林学士院有学士承旨之职,我们推测宣徽院也应该有宣徽承旨之职。其职掌估计与枢密承旨和学士承旨相仿佛,属于宣徽院系统中能够直接参予内庭机要密诏应对的供奉官。

唐代宣徽使及其所辖宦官使职

时间 人物职务 材料来源

代宗大历末 西门珍 擢居宣徽 《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七○

德宗-宪宗 许遂忠宣徽供奉官 《考古与文物》一九八五年六期

顺宗-穆宗 王公素宣徽供奉官 《唐代墓志汇编》下大中一四八

宪宗-文宗 仇士良八任宣徽供奉官 《文苑英华》卷九三二

穆宗-宣宗 李敬寔 宣徽库家→宣徽鹰鹞使 《考古与文物》一九八五年六期

冯志恩宣徽使 《册府元龟》卷一五三

敬宗阎弘约宣徽使 《旧唐书》卷一七《敬宗纪》

刘弘逸宣徽副使

文 康约言 宣徽北院副使 《集古录跋尾》卷九

武宗-宣宗 刘遵礼 宣徽库家→宣徽供奉官→

宣徽北院使→宣徽南院使 《全唐文》卷七四七

宣宗大中三年李文端宣徽含光副使《隋唐石刻拾遗》

宣宗大中五年仇从广宣徽使 《文苑英华》卷九三二

宣宗大中七年严委寔

宣徽北院副使 《新唐书》卷二○七

宣宗大中十三年 王居方宣徽南院使 《资治通鉴》卷二四九

宣宗大中十三年 齐元简宣徽北院使 《资治通鉴》卷二四九

杨公庆宣徽使 《资治通鉴》卷二五○

懿宗杨复恭宣徽使 《旧唐书》卷一八四

刘重允宣徽库家《金石萃编》卷一一七

僖宗广明元年李顺融宣徽使 《资治通鉴》卷二五三

昭宗景福二年吴承泌宣徽北院使 《金石萃编》卷一一八

昭宗乾宁三年元公讯宣徽使 《资治通鉴》卷二六○

昭宗天复二年仇承坦宣徽南院使 《资治通鉴》卷二六三

三、宣徽使与中晚唐政治

宣徽使作为宦官集团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唐后期宦官专权局面形成并日益严重化的过程中,以其特殊的地位,在当时的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宣徽使纵容下属为所欲为,严重败坏了唐后期的社会风气,助长了中晚唐腐败丑恶现象的滋生。

宣徽使管理着庞大的北司宦官诸司机构的运转,在其庇护下,宣徽院机构狐假虎威,干出了许多残害人民的罪恶勾当。就拿宣徽院所管的五坊而言,“宣徽院五坊小使,每岁秋按鹰犬于畿甸,所至官吏必厚邀供饷,小不如意,即恣其须索,百姓畏之如寇盗。先是贞元末,此辈暴横尤甚,乃至张网罗于民家门及井,不令出入汲水,曰:‘惊我供奉鸟雀’。又群聚于卖酒食家,肆情饮啖。将去,留蛇一箧,诫之曰:‘吾以此蛇致供奉鸟雀,可善饲之,无使饥渴’。主人赂而谢之,方肯携蛇箧而去。”(39)为什么宣徽五坊小使竟敢如此猖狂欺压人民,原因就在于有宣徽使为他们撑腰,而宣徽使又有封建皇帝做他们的保护伞,所谓官官相护,同类相惜,在宦官集团里表现的最为明显。唐宪宗为一代中兴明主,但他对宦官宣徽使集团照样予以袒护,元和年间,“宣徽五坊小使方秋阅鹰狗,所过桡官司,厚得饷谢乃去。下邽令裴寰,才吏也,不为礼,因构寰出丑言。”(40)“及上闻,宪宗怒,促令慑寰下狱,欲以大不敬论。”(41)在封建社会里,“大不敬”属于“十恶不赦”之列,是要问死罪的。一个嫉恶如仇的正直官僚,就因为冒犯了宦官宣徽五坊小使,就令皇帝如此震怒,而被扣上“大不敬”的罪名,真是对封建政治法律制度的一个嘲笑。

第二,宣徽使凭借其密迩宫禁的独特地位,积极参予唐后期的宫廷密谋,对唐后期的宫廷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晚唐宫廷政治的一个突出现象是宫廷政变不断,皇帝废立多操纵在宦官手中。在这一系列的宫廷巨变中,作为近臣的宣徽使积极插手并得到最高统治者皇帝的认可。唐中期宣徽使参予宫廷政变的情况不甚明了,但并不说明宣徽使在其中无足轻重。事实上,宣徽使对于宫禁密谋所施加的影响,时有蛛丝马迹显露出来。敬宗之死,是唐后期宫廷政变之谜,其原因主要是这位少年天子荒淫无度,夜猎不归,引起宦官集团的不满。参予杀死敬宗的人中有宣徽院供奉的宦官和隶属于宣徽院的毬工刘克明、石定宽等人。供奉官稍不如意即遭毒打贬斥,是促成这次政变的导火索。史称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十一月,“宣徽使阎弘约、副使刘弘逸各杖二十”(42),虽未说明因何原因,但从宦官许遂振、鱼弘志等人“以侍从不及消职”(43)来看,估计不外乎侍侯不周、服务不好之类鸡毛蒜皮式的小事,对敬宗来说,动辄打骂宦官甚至贬责,已成家常便饭。宦官们的忍耐度已经到了极点,同年十二月,敬宗遇害。文宗时期,失宠于前朝的宣徽副使刘弘逸升任枢密使,联系文宗系宦官拥立这一事实,不能不使人怀疑这种职务的升迁是对宦官刘弘逸所做贡献的某种酬劳。

晚唐时期,宣徽使参予皇帝拥立的情况,已经明朗化,并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认可。比较典型的事例,就是宣宗临终托孤时发生的一场宫廷政变。宣宗病重期间,“密以王嘱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宣徽南院使王居方,使立之。”(44)这实际上等于宣布宣徽使拥有顾命大臣的资格。但掌握兵权的左军中尉王宗实与他们三人“素不同心”,为了抢夺拥立之功,王宗实不惜发动宫廷政变,逮捕了参与托孤的宣徽南院使王居方等三人,废除了唐宣宗亲自选定的接班人王,发兵“遣宣徽北院使齐元简迎郓王”继位,是为懿宗。从较量的双方来看,宣徽使都是其中的主要参予者与密谋者。宣徽使拥有废立君主的权力,既得到最高统治者的认可,也成为中晚唐政治生活中的事实。宣徽使做为北司宦官集团的首脑之一的地位,已经牢不可破地树立起来。

第三,宣徽使逐渐步出内庭供奉机构的樊篱,向外朝施加影响,参予朝廷大计方针的制定与谋划,并对宰辅大臣的任命或惩处起决策作用。

历代宦官都不会甘心于内庭洒扫和侍奉皇上的角色,他们总是千方百计走出内庭,由内庭的宫禁密谋直接干预外朝事务,以实现宦官专权的梦想。唐代宦官自不例外。唐代宣徽使传宣诏命,参予决策,扰乱外朝事务的事例屡见不鲜。宣徽使参予拥立懿宗以后,因衔恨诸相大臣态度暧昧,欲以反法论处当时的执政大臣,“一日,两枢密使诣中书,宣徽使杨公庆继至,独揖(杜)悰受宣,三相起,避之西轩。公庆出斜封文书以授悰,发之,乃宣宗大渐时请郓王监国奏也。且曰:‘当时宰相无名者,当以反法处之’。”(45)最后杜悰承认宦官干预外朝事务的权力,说:“内外之臣,事犹一体”,才使这件事不了了之。正因为宣徽使参予最高决策的情况已成事实,所以一些惯于观察风向的朝官纷纷巴结他们以求显达。敬宗时期的盐铁使敬晦,在任上向宣徽使进奉了不少金银器皿,一直官运亨通,“世宠其家”,诸兄、弟皆进士及第(46)。

宣徽使插手外朝事务,严重干扰了南衙的行政事务,所以唐末哀帝时曾下诏令:“宣徽院人吏,不得私出本院,与人交通;诸道勾当事人,亦不得到院。凡有公事,于中书论请。”(47)但这时的唐王朝已经处于被朱梁取代的前夜,对唐王朝本朝而言已无多大实际意义,然而却从反面透露出宣徽使在中晚唐干扰外朝事务的信息。

我们通过对唐代宦官宣徽使的全方位透视,可以看出,宣徽使不但是通管北衙诸司、地位高于诸司使的宦官首领,而且它还利用亲近皇帝、密迩禁掖的地位,广泛参与内廷密谋与外朝事务,成为中晚唐内廷中枢决策的主要成员,对于中晚唐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宋人孙光宪说:“枢密、宣徽四院使,拟于四相也。”(48)虽然我们现在还弄不清楚宣徽院所属的内诸司使究竟有多少,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宦官宣徽使所辖的内诸使司正是通过不断攫夺外朝权力而实现宦官专权的局面的。如果我们和外朝官僚体制作一比较的话,可以发现宣徽使的地位类似于唐初尚书省长官的地位;而它在内廷的地位则是仅次于中尉、枢密使的宦官首领。

注释:

①唐长孺《唐代内诸司使及其演变》,《山居存稿》,中华书局,一九八九年版。

赵雨乐《唐代内诸司使的构造》,《东洋史研究》一九九二年第

五○卷第四号。

②友永植《唐宋时代的宣徽院使——主要以五代的宣徽院使的活动为重点》,《北大史学》一九七八年八月第一八期。

③宋·徐度《却扫编》卷下,《四库全书》本。

④宋·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

⑤⑧(11)《文献通考》卷五八《职官考》一二。

⑥参阅王永平《枢密使与中晚唐宦官政治》,《史学月刊》一九九一年第六期。

⑦《八琼室金石补正》卷七○《宫闱令西门珍墓志铭》。

⑨(23)(24)(27)(34)《金石萃编》卷一一七《内庄宅使刘遵礼墓志铭》。

⑩《资治通鉴》卷二六五。

(12)《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

(13)《唐会要》卷七八。

(14)(39)(41)《旧唐书》卷一七○《裴度传》。

(15)(25)(26)(32)关双喜《西安东郊出土唐李敬实墓志》,《考古与文物》一九八五年第六期。

(16)《文苑英华》卷四一八《授内官韩坤范等加恩制》。

(17)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卷一,中华书局一九八五年版。

(18)《隋唐石刻拾遗》卷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咒幢》。

(19)《旧唐书》卷一七《文宗纪》。

(20)《新唐书》卷二○八《刘克明传》。

(21)《陕西省耀县柳林背阴村出土一批唐代银器》,《文物》一九六六年第一期。

(22)朱捷元等《西安西郊出土唐“宣徽酒坊”银酒注》,《考古与文物》一九八二年第一期。

(28)《全唐文》卷八四《改徐州为威化军敕》。

(29)参阅葛承雍《唐代国库制度》,三秦出版社一九九○年版。

(30)《资治通鉴》卷二四三胡注。

(31)《资治通鉴》卷二一五。

(33)李域铮《西安东郊出土唐许遂忠墓志》,《考古与文物》一九八五年第六期。

(35)《文苑英华》卷九三二郑薰《内侍省监楚国公仇士良神道碑》。

(36)《旧唐书》卷一六○《温造传》。

(37)《新唐书》卷一六五《郑郎传》。

(38)《资治通鉴》卷二四三。

(40)《新唐书》卷一七二《裴度传》。

(42)《旧唐书》卷一七《敬宗纪》。

(43)《旧唐书》卷一七《敬宗纪》。

(44)《资治通鉴》卷二四九。

(45)《资治通鉴》卷二五○。

(46)《新唐书》卷一七七《敬晦传》。

(47)《唐文拾遗》卷八《置宣徽院使敕》。

(48)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

标签:;  ;  ;  ;  ;  ;  ;  ;  ;  

论唐玄会使节_宦官专权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