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清民俗文化论文_赵英民

临清民俗文化论文_赵英民

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

摘要:运河民俗作为因运河的沟通和漕运而由民众所创造传承的文化,是包容百川的文化体系。临清的运河民俗文化,与其他沿运城市一样有着广深的内容,比如大致相同的节日习俗,各地交融的饮食习俗,而舞龙灯等民俗文化更有着临清自己的特色。

关键词:临清;民俗;舞龙灯;舞狮;驾鼓

一、舞龙灯

舞龙灯是临清市节日的社火活动的主要传统。相传龙是吉祥的倾向,因此临清民间每逢春节、元宵节、灯会、庙会及丰收年,都举行舞龙灯的活动。

(一)舞龙灯简介

临清龙灯一般用竹、木、纸、布扎成,节数不等,均为单数。临清社火协会的龙灯在全省更是首屈一指,共分五色,分别为“火龙”(红)、“水龙”(青)、“绿龙”、“黄龙”“紫龙”,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不同方位,涵含四海一统,天下和合之意。每种颜色也都有不同的寓意。红代表太阳,寓含希望美好之意;青代表天空,寓含风调雨顺之意;绿代表大地,寓含万物生长、五谷丰登之意;紫代表运气,寓含人与自然和谐之意;黄代表权力、财富,寓含生活美好之意。因此龙灯出迎前,仪式十分庄重。

龙灯又称舞龙,是一种古老的民俗。反映了古代人民对龙的崇拜。“龙”身长20米左右,直径60---70公分,内用铁丝做成圆形,安上灯泡或蜡烛,外用纱布包裹涂色而成。舞龙者由数十人组成,一人在前用绣球斗龙,其余全部举龙,表演“二龙戏珠”、“双龙出水”、“火龙腾飞”、“蟠龙闹海”等动作。“舞龙灯”也叫“舞龙”,在《临清市志》(1991-2005)版752页记载,龙灯于唐代已经存在于临清庙会。

(二)舞龙灯的舞法

“舞龙灯”的表演,有“单龙戏珠”与“双龙戏珠”两种。龙身由许多节组成,每节间距约五尺左右,第一节称一档。组成龙身的“节”,一般都是单数。(如九节、十一节和十三节的)。龙头部分也分轻重不同,一般重量约三十多斤。龙珠内点蜡烛的称“龙灯”,不点的称“布龙”。

在舞法上,各地风格不一。临清市社火协会的舞龙及全国独有的“龙灯鼓点”尤为特色,其舞九节的主要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龙抱圈”、“舞龙”、“卧龙”、“展龙”、“滚龙”、“盘龙”、“蛟龙漫游”、“龙头钻裆穿花”,“头尾齐钻”,“龙摆尾”等。舞龙尾者必须由步法灵、速度快、眼力好的人担任。舞龙头的人要求身高基本一致。第一节为龙头,第九为龙尾,其余为龙身。龙头在耍龙人的带领下,时起时落,穿来拐去,活像出水蛟龙,整条龙要求配合默契,节节相随。舞龙中,不论表演那种花样动作,表演者都得用碎步起跑。舞十一、十三节龙的,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就是巨龙追捕着红色的宝珠飞腾跳跃,忽而高耸,似飞冲云端;忽而低下,象入海破浪,蜿蜒腾挪,煞是好看。下面是关于舞龙的图片:

(三)舞龙灯伴奏

舞龙灯的伴奏乐器通常包括锣、鼓敲打乐器,唢呐等吹奏乐器。临清舞龙灯伴奏乐器主要就是民间锣鼓,伴奏者跟随舞龙队伍进入场地,进场时“龙”是慢速进入,鼓点一般是四分拍子,伴奏着随龙的快慢提高自己的速度,表演者在表演“展龙”、“滚龙”、“盘龙”、“蛟龙漫游”、“龙头钻裆穿花”等各种动作时鼓点伴奏通常是前八后十六的拍子和八分拍子混合伴奏,在表演“卧龙”等动作幅度偏小的动作时又和进场伴奏相似,都是四分拍子,伴奏类型都是比较简单易懂便于教学的伴奏。

二、临清舞狮子

舞狮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传统表演艺术在古代便影响东亚和东南亚,随着近现代中国人移民外国舞狮也随之传遍世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舞狮是在表演者的锣鼓声下(其中南狮乐器的组合是:一鼓一锣两镲)穿戴着用纸和竹编制而成的狮头的表演者随着敲鼓人的节奏而有规律的舞动狮头,作出模仿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中国古人认为舞狮可以驱赶不干净的东西即可以驱邪辟鬼,故此每逢喜庆节日,例如新年伊始、开张庆典、重大赛会等等,都喜欢敲锣打鼓,舞狮助庆。

(一)临清舞狮简要介绍

临清舞狮亦称狮胞会。临清狮舞同别地相同为:由两个人合演,一武士手持绣球引逗嬉闹、俯仰翻腾。表演有文武之分,前者侧重狮子表情,动作文静细腻,诙谐可亲,动作有搔痒、打滚、舐毛、相依相侵等。后者动作强烈激越,有跳跃、跌扑、腾转等着重表现狮子的威武强劲。与别地不同的是,除单狮表演外,另有群狮表演。临清王沿村、林园村狮舞演出中群狮欢腾跳跃,气氛热烈,母狮还在现场生产小狮,亲幼相亲相逗,情趣盎然,故此临清称狮舞为“狮胞会”。

(2)舞狮的方法与技巧

舞狮子一般需要五六人,甚至十多个人合作表演。正规表演一般由两个会翻跟头的逗狮人。狮子一般是两只,但为了活跃气氛,也有用3至5只狮子进行表演的,或者加进几只小狮子(一人扮)穿插表演。大狮子一般是两个小伙子配合表演。练习时,两个扮演者前一后,前面的称狮头,后面的称狮尾,后面的人应比前面的人略高一些,这样才能撑开狮皮。狮头扮演者在表演时用两手托着套在自己头上的“狮子头”,身体向前微倾,从狮子嘴巴和眼睛处辨别方向,寻找目标,后面的队员套上狮子皮之后,两手抓住前面队员腰上的带子,双肩下压,俯胸踏腰屈体约成90度角,两腿半蹲,此时,一只雄师的星系哪个就出来了。行走时,先迈前脚,再拎后脚待前脚落地,后脚才接着落地,左右两脚依次进行.

(3)舞狮的伴奏

音乐伴奏、旋律和鼓点风格方面,既保留传统又有创新,加入了脍炙人口的广东音乐《得胜令》,将锣、排鼓与唢吶演奏及鈸、单打等八音锣鼓有机地融为一体,使音调清新明健、节奏跳跃有力,鼓点的打法有两棍头、棍头、四棍头、五棍头、六棍头及一些花鼓等;既有欢庆的气氛又有浓郁的地方韵味。敲鼓的节奏、乐声在不同的地方具有较大的差异,但南方大概都是三星鼓和七星鼓的敲法为主,二者也经常被混合巧妙的应用。其中,三星鼓短促有力,七星鼓连而不断,二者的巧妙结合可以敲出不同的奏响。临清舞狮伴奏通常简单易懂,乐器大多时期为民间锣鼓等民俗乐器,鼓点的打法都是简单的四分与八分音符,易于教学与传授。

三、临清驾鼓

临清架鼓是一种锣鼓合奏的击打乐剧形式,它是旧时临清庙会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每年农历三月三十日开始到四月底,历时一个月,是盛况空前的临清庙会,庙会期间除了经贸交易和各种祭祀活动外,就是要举行云龙会,舞狮会,秧歌会,架鼓会等各种表演活动。

各路文艺大军,各显技艺,招摇过市,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临清架鼓就是当时比较盛行的一种大型表演活动,所有乐器有鼓、点锣和筛锣,乐队的组成分为大小两种,大队一般有二十四面鼓,八面点锣、两面筛锣组成,小队一般有八到两面鼓,二到十面点锣,一面筛锣组成。鼓点丰富,声音宏大,音色变化多样,现如今保留的曲牌有点鼓、大排鼓、二十八宿,三番带滚鼓、卧龙鼓等。目前先锋办事处大桥村组织的驾鼓队最为完整。1996年大桥驾鼓队荣获全国农民艺术节金奖,1999年受邀参加山东省建国五十周年广场文艺汇演。

四、民俗发展现状

目前临清市已恢复和组建的民间艺术团体有:大桥驾鼓会、尚店镇洼里大秧歌、仓上村高跷、烟店镇的竹马、新华办事处桑树园村高跷秧歌、康庄镇的高跷、彩船、魏湾镇丁马村的舞狮,刘垓子的廖庄花鼓。这些社火艺术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参考文献:

[1].韩羽:《戏园景观》,《韩羽文集1》,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89页。

[2].乾隆十四年《临清州志》,王俊序

[3].(元)吕彦贞:《沧浪轩诗集》,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24册,第479页。

[4].民国《临清县志》“礼俗志四・宗教”1935年刊本

简介:赵英民(1992-),女,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论文作者:赵英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2

标签:;  ;  ;  ;  ;  ;  ;  ;  

临清民俗文化论文_赵英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