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音乐教育开展体验式教学策略论文_肖萌萌

中职音乐教育开展体验式教学策略论文_肖萌萌

重庆市旅游学校 400084

一、分析基本学情

在上音乐课之前,教师要深入对学生基本学习情况有所了解,制定出科学的教学方法。并通过和学生的积极交流,分析学生在通识音乐学习中的需求,避免传统教学方法单一的授课方向,在每堂课开始前要做好对学生基本情况的掌握。分析学情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在教材中能找到现成答案的,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从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习惯入手,分析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积极寻找方法将学生感兴趣的要素融入到教学内容中,从而找到开展通识音乐教学的切入点。同时要根据学生感兴趣的不同要素做出动态反馈评价机制,根据反馈结果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动态分析,找出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掌握程度的不同,在之后的教学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做出及时调整,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1.营造愉快课堂氛围

要做到开放式的课堂就要营造愉快的课堂环境,愉快的课堂环境贯穿了整堂课程的始终,课堂环境的营造由课前、课中和课后总结三个部分组成。课前阶段,在每节课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兴趣选择歌曲以开头曲的方式进行合唱,在轻松简单的合唱中放松心情,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中阶段,教师要积极引入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案例和时下比较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一起进行赏析,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对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平等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课后总结阶段,这里的课后所指的是课程结束到下课这段时间,经过整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往往都有所收获,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鼓励个人或者几个人组成的小团体进行歌曲演唱,不仅能够检验课堂的教学成果,还能够让学生展示自我,放松心情,从而达到营造轻松愉悦教学环境的目的。

2.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

开放式课堂的目的在于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合作、认同、信任的情感。互动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交流掌握彼此的想法,互相之间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当同学之间情感相似时就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交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雅罗姆曾经说过,普同感是在团体的交流之中产生的,学生在初期接受一个认知时往往会有强烈焦虑、无助等思想。当有伙伴具有同样的情感时,那么焦虑、无助等感情就会被弱化。当然,在进行体验式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普同感现象同样会产生。学生在互动中对彼此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课堂成员的凝聚能力提升,彼此之间将更加信任,从而形成较为轻松的教学氛围。互动的前提是具有轻松的环节,自由的课堂氛围。学生之间的互动通常采用小组的活动形式进行,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在学生之间还处于陌生状态的情况下,不宜分组,需要在学生之间有几处交流与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这样彼此不会由于太过陌生而难以展开交流、交流过程产生重大误解等现象。在开放式讨论的过程需要每位学生都能够在特定的时间内将自身的想法充分地表现,彼此之间能够有交流探讨的机会。

3.实现课堂教学形式多元化

音乐不仅仅在教室里展开,同样还有课外的音乐活动。课外音乐活动不但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个人才能,还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在课外音乐活动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同样有一定的效果。

(1)组成各种形式的社团。正因为有了社团活动,就可以聚集更多有相同爱好的学生聚在一起,如吉他社、合唱团、街舞社、舞蹈团、摄影团、健美操社等等。组织好社团之后,由指定老师指导,选出合适的社团团长,在课余的时间组织成员训练学习。每年可以选择定期的日子进行校内社团展示,展示每个社团的训练成果,例如我校每年的元旦晚会,就是以社团表演,每个社团都有特色表演。在表演结束后,做好调整和制定新目标。这种形式不仅丰富了校园生活,同时也鼓励学生自我展示,从而塑造人格魅力。

(2)参加各类比赛活动。在开展社团活动的同时,学生不仅仅希望有个展示,更期待的就是能看到自己的实力,所以参加一些比赛,不仅是对自己的一个挑战,也可以培养自己的音乐能力和鉴赏能力。每年我区都会定期举行合唱比赛以及舞蹈比赛,而我校每年备战,成绩喜人。在比赛的过程中,还能让学生增强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并赢得自信心。其实参加这些比赛,不仅仅是只关注成绩,更该关注的是学生是否收获到相关知识和为人处世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从中获得快乐,也获得生活中生存与竞争的能力。

(3)参加实践性音乐活动。音乐不仅要让自己快乐,也可以服务社会。学校也可以组织慰问演出等,让学生有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良好品质,培养社会责任感。

4.对体验结果进行评价

经过教师对体验情境的创设,学生对情境的体验和实践后,不同的学生对体验结果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有必要对这些认识和体会进行总结评价。对体验结果的评价,首先让学生进行自评,表达对自己的意见;然后让学生进行互评,表达自己对他人的看法;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且中职音乐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引导学生产生正确体验,生成情感。对体验结果的评价有助于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欣赏其他同学的优势,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成长发展的用。通过评价,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以帮助体验者进一步定义和认清体验中得出来的结果,并且要学会应用,将前面的体验联系到以后的生活体验当中去。

三、体验式教学的方式体现

1.师生互动进行体验式教学

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校教育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其作用不仅仅体现在教案、课堂中,还要体现在教育的思想当中。想要改变当前的局面就需要认真地思考改革的策略,抓紧改革的浪潮。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状态中挖掘教学方法的新手段,勇于当先。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培养互动意识的前提。教师应当清楚,学生才是课堂上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每一个学生都是聪明睿智的。而适当地引导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能够更大幅度地提高课堂的效率。

教学案例分析──《音乐与电影电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电影音乐的特点、功能。

(2)能根据情节为影片配乐,并有参与的愿望。

(3)在无形中接受情感道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根据了解的影视音乐的特点、功能,并试着为电影选择合适的音乐。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科书。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播放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俄罗斯轮盘赌”片段。[教学设想]:此情节学生非常熟悉且津津乐道,通过扣人心弦的表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播放《shape of my heart》,借助紧张的情节和沧桑的乐曲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实现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目标,为后来的教学内容进行铺垫。

(2)导入:师:同学们一定在奇怪,为什么音乐课变成了音乐电影,同学们请跟着我的思路,接着看接下来的视频。

①播放视频《这个杀手不太冷》另一个片段。(无音乐)师:谈谈无音乐的电影片段有何感受。

②再次播放《这个杀手不太冷》的片段(配主题歌《shape of my heart》)。师:同一片段看了两遍,但给我们的感觉相同吗? 生:不同。师:请大家讨论一下不同在哪儿?是什么原因让你有这种不同的感觉?生:a没有配乐而b有。虽然画面内容相同,但在音乐的衬托下b更能表现出电影里的故事情节。师:大家总结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一下音乐与电影电视。

③出示课题:音乐与电影电视

(3)新课:结合自己的听赏感受,小组讨论:

①音乐在电影电视中的功能(作用)是什么?

②电影电视音乐的特点?功能:烘托气氛、深化主题、推动剧情发展。特点:要求视听统一,侧重与影视画面结合,注重与故事情节匹配。

③师:同学们想不想用你们了解的电影音乐知识试试身手,自己为影片选择合适的音乐?

[教学设想]:变“师为主体”为“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师具有煽动性的提议让学生的兴趣陡增。

(4)实战演习:

①指定乐曲选乐。[教学设想]: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此题目设置富有挑战性,符合中学生心理特征,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电影《红河谷》)

A.师:请看过此电影的学生概述故事内容。生:主要讲述了藏族人民在面对英国侵略者的肆意践踏时,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抗争,最终和侵略者同归于尽的故事。

B.播放“格桑和雪儿与英国侵略者同归于尽”片段。 师:小组讨论,听音乐,在电影《红河谷》的三首插曲中选一首为这一片段配乐。a.战争(激烈),b.雪儿达娃(主题曲:宁静悠远), c.活祭(凄厉悲凉)。[教学设想]:这里教者强调让学生去听音乐,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只有听之后,才能感受才能达到新课标中“让学生享受鉴赏音乐的乐趣,养成鉴赏音乐的习惯”的目的。

C.各小组表明自己的观点 (一致认为c不合适,但a和b两种意见争执不下)。

D.请各方代表表述自己的见解:

选a—— 影片是反映战争的,故选用表现战场上的音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选b——音乐比较宁静、安详,但正是这样才更能表现出中国人那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精神来。

教师评价:赞同选b的同学的意见,提示学生注意电影电视音乐的特点——侧重与影视画面结合,注重与故事情节匹配,b段音乐更符合这些特点,用在这里能更好地表现中国人民的民族气节。

[教学设想]:新课标指出:让学生在扎实的听觉基础上,结合个人的感受,探索音乐风格及思维的发展方式,讨论其表现意义,这种讨论不是在表面泛泛而谈,是深入到音乐材料内部的;同时也指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只有上升到音乐文化——人文史观的高度,才算上升到了较高的层次。” 这也是教者选择这段影片的目的之一;目的之二是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节。教者让学生当众表述自己的观点,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②自由选曲:卡通电影《狮子王》。[教学设想]:此片深受学生喜爱,易于面向全体,参与热情进一步高涨。

A.播放“狮子王在土狼群中不顾生死营救儿子辛巴”的片段。

B.师:小组讨论:展开想象,此情此景,以儿子“辛巴”的身份,为影片配一段音乐。

要求:歌、曲、自己的即兴创作均可。(教师此时在各小组中参与创作讨论。)

C.各组选派代表表演:歌 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父亲》《母亲》等。乐 曲: 钢琴演奏《想你的365天》等。吉他演奏《真的爱你》。即兴创作:击打桌子模仿鼓声,曲谱略 (表现当时辛巴非常害怕)等。

D.小组互评:学生甲组:本组的歌曲《父亲》较之其他两首歌曲更符合人物身份。学生乙组:认同甲组的说法——要注意同故事情节、画面的配合。同时,认为丙组的即兴创作很有独到之处,甚是佩服。学生丙组:认为甲组的说法虽有一定说服力,但其他两首歌曲也能表达对父母的感情。对乙组的吉他演奏《真的爱你》很喜欢,放在这里是否合适,有待商榷。学生丁组:认为最适合的音乐是本组的钢琴演奏《想你的365天》。

(5)总结: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电影电视音乐的特点和功能,还通过努力自己动手为影片配了合适的音乐。将来,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也许不会从事专业的音乐或美术创作,但是,我们都会参与各种类型的创造,愿我们都能带着创造的意识,去追求更宽泛、更高层面的美感。

2.团队合作进行体验式教学。合作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群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达成的合作,采用共同的行动。在体验式教学课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改革理念要求下的新尝试,既能满足课堂任务和课堂目标,又能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合作的教育手段能够彻底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单方面交流的弊端,促使知识能够获得双方向的交流。

教学案例分析——《明星课堂》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韩红的歌曲,使学生对藏族音乐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通过韩红的歌曲,体会她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深入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

(3)从韩红的歌曲,了解她的为人,学习她对人对事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正确认识韩红及她的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①师:20世纪的音乐是多元化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流行音乐已成为同学们音乐文化的重要内容,追星也成为我们常说的话题,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猜一猜,这都是哪些明星小时候。(出示图片)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这位其貌不扬的歌手的音乐,聆听她的内心世界。(出示韩红的图片。)

②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对韩红的了解(学生举手回答)。

③简介韩红(成长过程、出道经历):韩红,1971年出生在西藏昌都,父亲是一位文艺工作爱好者,母亲则是演唱过《北京的金山上》的藏族歌手。在她六岁的时候,父亲的去世给韩红的童年留下了灰暗的记忆,但有一点不曾被磨灭的就是对音乐的热爱。她小时候参加校合唱团却被老师认定为“一口闭”。当她九岁的那年,母亲把她送来北京与奶奶和叔叔生活,虽然唱歌之路不顺利,但她一直没有放弃。在一次歌唱比赛中,被部队看上,却又发现自己成了一名通信兵。为了自己的梦想,她曾报考全军所有的文艺团体,可评委都几乎是“唱得不错,形象差点”。1997年,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播放了一期访谈节目《不要为了你的相貌发愁》,这期节目的播出可以说改变了韩红的命运,在观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终于她的机会来了。

(2)进入新课:

①师:在签了唱片公司之后,她交上了自己的第一张成绩单。

A.播放歌曲《家乡》,提问:初听歌曲,你有什么体会?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学生分组作画,把歌词的意境展示在画纸上并分组展示。

B.师:《家乡》像一首优美的歌谣,用朴实简单的语言,描绘出自己童年记忆中的西藏,没有着力渲染那份神秘,而是以轻盈的越剧勾勒出纯真的情感。(出示西藏地图)在观察西藏地图之后,由学生分组讨论,从不同角度分析西藏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以及歌曲的创作背景,并以小组团队学习的方式进行总结汇报。

C.简介西藏:地处世界上最高最大的青藏高原,它北临新疆,东临四川,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等国家接壤,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闻名。既有高原雪域风光,又有妩媚南国风采,与大自然相融合的人文景观。还有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与高原之外的现代人有着很大的距离,也正由于距离的产生,才使西藏的一切有了观赏价值(展示西藏风景图片)。

D.师:当时去西藏因为交通不方便,所以很少有人走进西藏。韩红热爱自己的家乡,想把这么美的家乡介绍给广大的朋友,所以在第一张专辑里面以“雪域风情”为主题,用优美的旋律唱出了自己家乡的独特魅力。

②欣赏《天路》

A.师:继《家乡》这首歌之后,韩红也时刻关心着自己的家乡。2001年青藏铁路开始修建,对于藏族人民来说,这是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播放视频《天路》,提问:a.听完这首歌曲,你们又有什么样的感受?b.为什么把青藏铁路称为“天路”。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B.简介青藏铁路:《天路》是歌颂修建青藏铁路的伟大英雄。2006年,铁路竣工。历时了多少个日夜,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建成了这条通往4000米的高原的“天路”。在2001年,青藏铁路还在紧张的建设中,作曲家印青和另外一位词作者屈塬来施工现场采风,对铁路工人和当地群众采访中发现,只要一谈起青藏铁路,人们都非常的激动,把这条铁路喻为“天路”,而不是铁路,当地的老百姓说:青藏铁路是共产党为我们修的天路!我们一直渴望能有一条通向远方的路,这条路可以带我们走出贫穷,走向富裕,走向北京。两位作家心情激动,几天后,一首专门歌颂青藏铁路的歌曲就创作出来了。

③欣赏《青藏高原》

师:韩红重新演绎藏韵名曲,在《青藏高原》中更加凸显了她的唱功和音乐血脉相承。(播放《青藏高原》)提问:《青藏高原》与前面两首歌曲都有藏族音乐的特点,结合前两首歌曲。找一找藏族音乐的特点是什么?(旋律——优美辽阔,声音——高亢嘹亮,歌词——朴实易懂。)

(3)拓展知识:

①(出示缆车图片)

A.师:这个可以说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在缆车的背后有一个故事和一首感人的歌曲。

B.简介背后的故事:1999年10月3日,在贵州马岭河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在缆车坠落的那一刹那间,有一对年轻的夫妇不约而同地将年仅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结果孩子嘴只受了一点轻伤,而她的双亲却先后死去。这让韩红深受感动,经过多方联系,她领养了这个大难不死的孩子。

C.播放《天亮了》。

师:说起这首歌曲的创作灵感,韩红说:“因为我从小没有爸爸,所以父母的爱对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我觉得在缆车下滑坠落的瞬间,他们把孩子举起来,这是一个用伟大两个字都无法去恰当体现的一个壮举,也许也是一种本能。”

这首歌曲绝非普通的应景之作,其悲天悯人的情怀让听者无不为之动容,纷至而来的奖项便是最好的证明。

师:韩红是这样形容自己的:“我不是书法家,也不是明星,我只是最普通的众生!一个热爱音乐的歌者,一棵小草,一粒尘埃,在这个繁杂的世界蹒跚前行!遇到很多善者,遇到很多好心人,于是告诉自己,有生之年要做善良的人!本来仅此追求,却得到了无限的财富!于是怀着感恩之心愿用更多的善良回馈人间!随喜平安!”

②分组讨论:今天,我们通过韩红的音乐,走进了韩红的世界。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到底老百姓喜欢她的哪些地方?

(学生讨论)

最后学生分组演唱一首韩红的歌曲。

作业:韩红的音乐同样的多元化,除了我们今天听到的带有藏族味道的音乐,她的音乐还有哪些风格?

(4)小结:今天,我们通过韩红的三首非常经典的歌曲,不仅走进了她的家乡——西藏,还了解了藏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最后通过一首感人的《天亮了》重新认识了其貌不扬的韩红,从她的身上我们学到了善良做人,感恩于世。

(5)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要对课程不同环节学生的反应进行总结,通过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学习了音乐,也让不同学习需求的学生满足了自身的学习需求,在下一次课程准备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本节课不同环节学生对教学方法的偏好,根据学生对教学策略的反应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论文作者:肖萌萌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9月第2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7

标签:;  ;  ;  ;  ;  ;  ;  ;  

中职音乐教育开展体验式教学策略论文_肖萌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