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论文_蔺继锋

浅议初中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论文_蔺继锋

蔺继锋 陕西省洛南县华阳思源实验学校 726100

古典诗歌距离学生时代久远,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差很大,学生对此比较陌生。加上传统教学,一些老师采用“字字解释、句句翻译”八字真经教学法,大大破坏了诗歌的美,使一篇篇充满灵性的古典诗歌变得索然寡味、毫无生机,因而一些学生对古典诗歌不免敬而远之。因此要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积极性,在“熟读精思”的基础上,教师要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教师教得很活,令学生学得有味。

一、兴趣引路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在教学李清照《醉花阴》这首词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李清照的为人,并对这首词产生兴趣,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李清照和他丈夫赵明诚打赌的故事:李清照写了这首《醉花阴》寄给他的丈夫赵明诚,赵明诚觉得词写得太好了,自己写的不如妻子。但他不甘心,于是废寝忘食想了三天三夜,写了十五首词,把李清照的《醉花阴》混杂在其中,然后拿给朋友看,要朋友评选哪首写得最好。朋友欣赏了半天,说道:“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学生听了这个故事都发出会心的微笑,不禁对这首词产生兴趣和期待,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效果显著增强。

二、创设意境法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和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衡量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标准。尤其是一些写景抒情的诗歌特别注重营造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意象的把玩,进入诗歌本身所营造的意境之中,从而把握诗歌所展示的意象与内在的意蕴,调动学生自身的生活积累与审美经验,通过艺术的联想与想象,完成诗歌意境的再现与再造,进而引导学生加强审美体验,提高审美情趣。

1.意境再现法。古典诗歌有着优美的意境,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再现诗歌的意境。比如《天净沙· 秋思》典型地体现了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首先找出全诗的意象。所谓意象就是一个事物表达一个意象,学生不难找出,因为全诗总计五句二十八字,一共描写了九个事物,那么也就是九个意象。我又引导学生:这九个意象不是用关联词承接起来的,那是用什么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我又进一步地启发:这九个意象通过情感的串联,就组成了一幅非常美的图画,也就是本诗的意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请同学们用自己优美的 语言,把本诗的意境再现出来。学生纷纷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并用自己的话把本诗的意境表达了出来。

2.意境再造法。一些诗歌蕴含着丰富的意象,有着独特的意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在深刻理解本诗意境的基础上,利用多种艺术形式进行合理的发挥,再度创造优美的意境。

如教学韦应物《滁州西涧》这首诗,在分析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歌的意境,学生对此诗掌握差不多的时候,在课堂结尾我来了个画蛇添足:请同学们拿起自己的彩笔,以“野渡无人舟自横”为题,画一幅山水画。请同学们把握意境,进行合理想像,画出自己的“野渡无人”图来。这一下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课后他们交来了很多作品:有画一只孤舟,一个渔人在上面抽烟的;有画一只船,船桨上停息一只小鸟的……

通过再造意境法,学生对此诗感悟得非常深刻,而且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无疑为他们提高欣赏水平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导作用。

三、类比迁移法

1.同类比较。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们可以把同一题材、同一风格的诗作摆在一起,通过比较,让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更深刻、更全面,从而归纳出一定的规律。

如教学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时,我把他的另外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拿来让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讨论,学生了解了这两首词的一些共同点:一是写法基本上相同,都是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写景的时候都有一个领起的关键字——一个是“望”、一个是“看”;二是思想内容也差不多,都体现了毛泽东的广阔胸襟和伟大抱负;三是风格上也相似,两首词都是豪放的。通过这样的比较教学,学生对诗歌的认识并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个体,这样以点串线、由线到面,学生就可以总结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来。

2.异类比较。相同风格的诗歌可以摆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其实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诗作也可以摆在一起进行对比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到中国古典诗歌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

在教学苏东坡的《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时,我把他的另外一首《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拿来进行对比教学,通过引导、分析,学生很快就比较出两首词的不同点:(1)内容上不同,第一首词抒发的是报国之志,第二首则是悼妻之作;(2)写法上不同,第一首通过打猎场面的描绘以及典故的引用来表达作者希望得到朝庭重用的思想,而第二首则是通过景物的渲染、想像的设置来表达自己对亡妻思念之情的;(3)风格上不同,前一首豪迈雄壮、意气风发,后一首缠绵悱恻、荡气回肠。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不仅让学生熟悉了这两首诗词,对苏东坡这个人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写法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总之,我们在中国古典诗歌教学上既要继承前人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同时又要将一些灵活、实用的方法吸收过来,争取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表现,让课堂充满生机,让古典诗歌焕发青春活力。

论文作者:蔺继锋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6月总第2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9

标签:;  ;  ;  ;  ;  ;  ;  ;  

浅议初中古典诗歌的教学方法论文_蔺继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