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入木三分论文_陆小明

讽刺入木三分论文_陆小明

——以“范进中举”浅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逸夫小学 陆小明

【摘 要】本文以“范进中举”为窗口,通过对当时儒林丑类命运上的贫与富、等级上的尊与卑、人际关系上的冷与热等方面强烈对比的分析,论证了《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起来,二是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而这两点正是这部小说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本质特性。

【关键词】辛辣讽刺 严肃写实 人情世态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最负盛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中举”是小说中最脍炙人口的精彩章节,它最能体现出全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一章节的品评,重点体味一下《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范进中举”这一章节是以范进经乡试中了举人的前后过程为中心展开情节的。小说围绕着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写出了各类人物的“表演”,活画出一幅封建社会末期人情世态的群丑图。作者成功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收到了强烈的讽刺效果。

一、手握主考大权的学道与屡试不第的儒生之间尊荣与卑微的对比。

这篇作品是从主考官周学道而写起,引出了主要人物范进入场。作品写道:“周学道坐在堂上,见到那些童生进来……落后点到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着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地气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此人正是范进,作者通过周进的眼光写范进形象的可悲可怜,是很有讽刺意味的。范进交卷时,作品这样写道:“周进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子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金带,何等辉煌。”作者通过对衣着形貌的简单构画,揭示了两个人物截然不同的命运,形成了带有浓厚色彩的鲜明对比。

二、范进中举前后的“贫与富、悲与喜”的对比。

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家贫如洗,青丝熬成了白发,历尽了寒窗之苦,他已差不多完全陷入了绝望的境地。因此,当他面对突如其来,从天而降的大喜,就变成了一种巨大的冲击力量,他那颗因饱经辛酸折磨而变得老弱的心灵,便承受不住这强烈的刺激,陷入了疯傻狂巅的境地。在范进中举以后,奉承巴结着接踵而至,转瞬间,田产房屋,银镶杯盘,细瓷碗碟,绫罗绸缎乃至奴仆丫环,凡富贵人家所有的东西,几乎应有尽有了。作者正是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后两种不同生活的对比描写,深刻的揭示了在封建科举制度士人们只有通过科举入仕,才能改变物质生活的困境和卑贱屈辱的社会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人物关系上的“冷”与“热”的对比。

这篇作品在安排众多乡邻的出场上颇具匠心,范进中举前,其母将要饿死,邻居们没有一个能“雪中送炭”,周济一点救命粮,范进的门庭真可罗雀、冷落到了极点。然而,中举的捷报一到,这群好像是被导演有意安排在幕后的人物,便一起蜂拥而出,走上前台来“锦上添花”。贺喜的、救人的、劝慰伤心哭泣的老太太的,还有主动拿出鸡、蛋、酒米来款待报录的。这个时候,就连平时派头十足的阔乡绅张静斋也主动登门拜访来了,一下子从“一向有失亲近”变成了“年谊世好”如“至亲骨肉”了。此时,范进家中真是门庭若市,热闹到了极点。作者便是通过这“冷”与“热”的对比,在封建科举制度的背景下,真实而又深刻的写尽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从以上对“范进中举”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儒林外史》的现实主义讽刺艺术的两个基本特征:

1、作者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真实性结合起来,使作品达到了辛辣讽刺与严肃写实高度统一的艺术效果。

小说中的人和事,在封建社会末期是习以为常、广泛存在的,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大多都有生活原型,许多人情世态也都是社会上司空见惯的。不仅如此,作者的讽刺矛头始终对准了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可恶的封建社会末期的人情世态。例如:利欲熏心、欺世盗名、趋炎附势等都是存在于儒林“名士”身上的通病,迂腐、吝啬、吹牛、讹诈也属儒生中普遍存在的痼疾。作者正是抓住这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对当时的“名士”进行了入木三分的刻画。

2、作者还善于将讽刺对象的喜剧性与悲剧性结合起来,使作品不仅成为一部儒林丑史,而且成为一部儒林痛史。

小说通过这个“现世宝穷鬼”一夜之间发迹成为“老爷”的描写,深刻的揭露了当时士林中各种丑恶行为和卑劣心态,把讽刺对象的悲剧性与当时社会本质结合起来。范进中举前,已经完全失去了人的自尊,他不顾斯文扫地,抱着唯一的一只下蛋的母鸡上集去卖,当邻居向他报告他已中了时,他还以为是哄他。这种彻底的自轻自贱心理,和一朝中举,立即可以自尊自大,形成了巨大的心理逆差,使范进已经脆弱的神经承受不起而发疯。所以范进发疯的情节,使士人在科举制度毒害下人性异化、人性毁灭和灵魂被扭曲了的情节得到非常充分的表现。

科举制度不只毒害了士子们的灵魂,而且毒化了整个社会风气。作者通过对范进邻居们和张静斋的描写,从群丑可笑的喜剧表面,使人们感觉到吴敬梓给可笑注入了辛酸,给滑稽注入了哀愁和痛苦,因而更能撩人心绪,发人深省。让人们看到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和吃人的礼教,是怎样把人的灵魂腐蚀毒化的。所以它又是人性毁灭的大悲剧,它给人们的是流着眼泪的笑。

参考文献:

《儒林外史》吴敬梓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2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主编 罗宗强 陈洪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版

论文作者:陆小明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0

标签:;  ;  ;  ;  ;  ;  ;  ;  

讽刺入木三分论文_陆小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