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_国际关系论文

论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_国际关系论文

关于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义论文,区域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区域主义(regioalism)和全球主义(globalism)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研究中引起普遍争论的两大问题,是对当前国际关系结构和现状发生重大变化的概括和总结。区域主义和全球主义亦即区域化和全球化。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是我们制定有关战略、参与全球化和区域化进程时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区域主义

区域主义顾名思义就是强调区域性的安排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区域主要是指地理位置毗邻、人文传统相近和历史上交往密切的国家所构成的自然地区,但也可以指由某一地理界线划定的地区;有时,政治或军事结盟也可以形成国家的区域观念。[①a]

50—70年代,不同国家组成的区域组织相继在西欧(如煤钢联营)及中东、非洲地区出现,对于加强区域内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和联系、扩大区域力量管理和解决地区事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区域组织为代表,区域在国际政治中的声音不断提高,开始成为国际活动中减少对大国或超级大国依赖、冲击两级霸权体系的一种新的国际现象。特别是西欧经济共同体的成立使西欧一体化进入实施阶段,使西欧的政治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区域主义的概念也就随之出现。

这一时期的区域主义理论偏重于区域组织的整合功能,整合被普遍视为是新的、成功的区域化历程的典型特征。[②a]整合也被视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中地理上邻近的民族国家间各种问题与纠纷的重要途径。地缘相近的国家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文化等领域加强合作,并把合作引入机制化的阶段,从而以机制化的组织推进区域力量的发展已成为国际事务中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80年代后区域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进入了新的复兴时期。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国际关系学术流派的崛起为区域主义注入了新的理论活力;而且世界政治经济的巨大发展所形成的新的全球变革,如相互依存、一体化、核恐怖以及全球生态和环境压力等都意味着国际关系必须克服传统观念与体制的束缚,探寻新的保持和平与发展的有效出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缓和也为区域主义的振兴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区域化作为促进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与国家间合作的有利手段得到了绝大多数国家和学者的认同。

区域主义对国际关系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它促进国家间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不同的地理区域以政治和经济的意义,改变了区域在传统上单纯的地理含义。它把世界上占大多数的中小国家的力量通过组织和制度化的合作发挥出来,以国家联合的形式形成了国际关系中新的力量来源或权力中心,从而改变着大国主宰国际事务的局面和国际系统中大国优势的权力构造。这就必然有利于国际关系的多极化和民主化。西欧通过经济一体化进程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稳占世界的一极,就是一个最好的说明。区域主义主张中小国家以集体行动的形式改变它们在国际系统中长期的被动地位、增强它们自身对国际环境的掌控能力,这也符合中小国家由来已久的期望。[①b]

二、什么是全球主义

全球主义作为一种国际政治思潮由来已久。从基本含义而言,超越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国家、文化、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制度形式、地理分割,而认为世界属于一家和世界可以成为一家的观念,就是全球主义。

全球主义的理论大致可以分为理想化的全球主义和现实性的全球主义。理想化的全球主义常常是哲人思想的自然流露。从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天下大同”到近代各种乌托邦主义,我们都可以找到全球主义观念的痕迹。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是理想化的全球主义的代表。

现实性的全球主义自近代以来有两种代表性的理论,一是马克思主义,二是西方的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的揭示,论证了无产阶级解放世界的历史使命,阐明了实现无剥削、无阶级甚至无国家的世界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西方的自由主义则认为由于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和自由竞争的全球化,西方的自由民主制度和价值也必然随之全球化,世界最终会统一于一个自由主义的世界。这已成为西方意识形态的重要特征及其对待世界事务的基本态度。

本文所说的全球主义与上述全球主义有着明显的差异。作为当代国际关系重要趋势的全球主义更多地不是从理论上推演出来的,而是从当前国际关系的实际发展中体现出来的。虽然全球化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已经是一种现实。它在理论上主要与70年代兴起的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有关,在实践上同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全球管理的加强有关。以罗伯特·基欧汉(Robert Keohane)和约瑟夫·奈(Joseph Nye)为代表人物的新自由主义理论强调跨国公司、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的重要性和世界相互依赖格局的作用,认为全球经济的形成已经构成了出现世界共同体的基础,市场经济力量和生态、环境、资源等日益把世界捏合成一个整体。新自由主义理论的一个结论是,纵然目前尚未形成真正的全球社会,但其整个理论都是朝这一方向迈进。[①c]新自由主义的理论因此也被称为“全球主义理论”,或新全球主义理论流派。

今天,学术界并没有对全球主义作出公认的清晰定义,因此,全球主义往往包含了并不完全兼容的多种含义,使人们无论想要全部接受或全盘否定都很难。研究者常常根据不同的口味和不同的观察角度进行解释,从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不同理论立场作出定义。目前,绝大多数对全球主义或全球化的定义仍侧重在经济层面。

总结西方的观点,全球主义概念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它不同于国际化或相互依存。在国际化和相互依存中,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角色,并发挥主导性作用;国际化意味着人类社会关系相互交往程度的提高,社会变化具有了不可摆脱的国际背景。全球化相对而言将是一个弱化国家角色的过程,国际规则与国际组织等为代表的国际体制正在成为重塑国际关系的新的强大机制。[②c]与国家中心相联系的诸如主权、国家自由性和国际关系的无政府状态等也将随之出现变化。但国家仍然是国际关系的基础和主体,国家的政策和意愿是全球化进程的关键。第二,受到自然区域和民族国家疆域保护与限制、彼此独立而分散的众多国家变成了一个既有约束、又有联系的整体。在这方面走得更远的学者甚至认为:全球化意味着“领土疆域和国家结构的衰落”。[③c]第三,全球化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价值观念的综合过程,全球化的目标趋向是形成所谓的国际社会或世界共同体,增进全体人类的共同利益,增强人类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这时,国家的权力和权威会一部分地转移至某种全球管制,这种“全球管制既可以是政府机制,也可以是非正式的非政府机制,……,来自于正式制定的宪法或宪章”。[④c]因此,全球化可以理解为是当前国际关系中出现的一种全球整合的趋势,它以市场经济的全球扩展和活跃为主要驱动力,以国际体制的技术政治为整合的主要力量,以全球体制的基础建设为主要方向。

三、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的关系

80年代中期以来,对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关系的探讨一直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问题,大部分的讨论集中在与贸易有关的问题上。其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这两者是彼此冲突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区域主义和全球主义是可以互相兼容的。

冲突论者的理由是,区域主义的结果是导致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一旦区域经济集团采取了封闭的或者内向的政策,世界经济就会形成区域分割,不同的经济区域甚至相互排斥;同时,以区域经济集团为依托而进行的国际经贸竞争会更尖锐,民族主义和保护主义就会相应蔓延,从而阻碍全球经济市场化的发展。罗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曾警告说,“目前存在的巨大危险是,更加地区化的世界经济将由一些相对繁荣的‘岛屿’组成,这些岛屿处于全球贫困和各国疏远的波涛起伏的海洋中。”[①d]也有人提出,大国的全球经济竞争必然会导致世界贸易体系分裂成以美、日、西欧各自为中心的区域性的经贸集团,使全球贸易自由化形同虚设。[②d]没有全球经济的市场化和自由化,全球主义也就“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兼容论者则认为,世界经济的区域化或区域经济集团的不同发展,并不必然就会带来世界经济的区域对抗,也不等于会出现世界经济的地区分割事实;区域经济集团同样可以采取外向或开放主义的立场,APEC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区域主义是对全球主义的一种重要补充,也是冷战后世界稳定与发展的基本力量,并将受到各国更多的重视。

关于区域主义和全球主义的关系,冷战结束以来首先有两个事实值得我们重视。一是90年代虽然全球化在国际金融、投资、生产以及贸易等领域的程度不断提高,并成为国际经济活动中重要的因素,但区域经济合作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依然取得了重大进展。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功加强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多边安排,对地区性贸易集团是一种抑制,但它并没有削弱经济区域主义的进程。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自由贸易区都是在90年代涌现的。亚太经合组织也是在1993年的茂物会议上通过了在2020年实现成员国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有关协定。可以说,世界经济的区域化格局在80年代中期就已经形成,在90年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这至少证明区域主义依然具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二是区域组织在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与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推进区域合作方面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活跃,成为促进区域合作的不可替代的力量。尽管冷战后联合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联合国的维和行动、人道主义救援和预防性外交等活动的全球意义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大国在全球问题(如禁核、反毒、生态保护以及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出口等)上的合作与协调在不断增强,但它们都无法取代区域组织在解决区域层次的问题上所能起到的作用。

显然,冷战后所出现的全球化根本无法替代区域化,当前世界政治经济的基本状况要求区域内的国家为自己的安全、发展与和平承担更多的义务,而不是简单地认为某种全球化的安排已经到来。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区域化比全球化来得更为实在。全球化目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流通的全球化,二是商品生产和销售的全球化,三是随通讯与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而出现的信息全球化。其他的全球化表现,比如全球管制、国际机制建设以及全球贸易自由化等都还处在酝酿与探索阶段,还不足以取代现有的如国家主权、自主权和发展道路等基本选择。而且,全球化到底应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常常意见迥异。因此,全球化必然是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全球化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的表现远比在城市化程度较低的国家和地区要来得明显和深刻。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程度普遍较低,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有限,连电脑的普及率都远远不够,目前更多地考虑全球化只能是奢谈。对某些经济十分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化不仅未使它们获利,反而会使它们的贫困延续下去。同时,外来势力对其经济的卷入会加大,全球主义只是相当于另一种版本的新殖民主义。[①e]

区域主义是可以切实增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有效步骤。非洲经济近三年来持续增长,前景颇为乐观,其中原因之一就是非洲经济区域合作朝务实方向转化,为非洲统一大市场的建立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1997年7月,东盟成员国扩展到9国,其自由贸易区的目标已进入启动阶段:一旦实现,将对促进东南亚各国经济增长发挥巨大作用。扩大后的东盟对本地区事务的干预和协调能力也将大大提高。东盟不顾美国的反对接纳缅甸加盟,以及对今年柬埔寨政治内乱的调解,对本地区的稳定和共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东盟已被誉为发展中国家中最为成功的地区性组织。在拉美,由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四国组成的南方共同市场近年来也获得了迅速发展,目前正在同安第斯成员国集体谈判,以简化和加快一体化进程。这对拉美经济的发展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广大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的增强必然会在一定时间后波及到政治和安全领域,从而带动它们之间政治和安全合作,经济区域主义将扩展为政治与安全的区域主义。[②e]区域主义也是发展中国家推进彼此之间全方位合作的有利途径。它们之间有效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合作将提高它们自身的信心和对国际事务的参与能力与独立性,减少对西方国家的依赖。这些都将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冷战后区域主义依然充满吸引力。

世界现实中的区域化客观上对全球化起了推动作用。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区域经济集团的形成,对美国、西欧和日本加强各自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但它们之间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的获益者。欧盟的扩大是整个欧洲经济合作与一体化进程的一个里程碑,对于世界经济中全球化和区域化的相互作用也具有重要意义。它说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区域化的消极作用。[③e]同时,90年代在目睹区域化走向新的高潮时,世界经济并没有只出现某些“孤立的岛屿”,区域间的合作目前也在不断得到加强。自1996年1月首次亚欧高峰会议之后,亚欧两大区域已经充分认识到深化合作的重要性。亚欧合作有利于协调区域间的经济与政治纠纷,并为共同发展创造良好前景。这是全球化和区域化时代的明智选择。当前美国在NAFTA的问题上发表了某些内向性的政策语调,已引起东亚国家的高度警惕。美国在这方面有任何过分举动,都将直接影响到亚太经济合作进程。APEC开放的区域主义应该是对等的,NAFTA如果真的采取对外贸易歧视政策,亚太经济合作的基础将会受到极大的损害。

区域主义还是通往全球主义的必由之路。今天世界所要求的区域主义并不是狭隘的地方主义,而是一种合作的、互利的和开放的区域主义。全球化进程不能不跨越区域化这座桥梁。早在70年代初,约瑟夫·奈就曾提出,区域主义是个体国家和世界联邦之间的中间地带,因为它不仅可以带动广大中小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可以增进安全合作,在国际关系中开创出“和平岛”。[①f]对于全球自由贸易这一目标,区域经济合作是保护性的国内经济和自由化的全球多边贸易体系之间的中间环节。首先,区域主义对参与国而言,可以比现有的全球系统提供更多的安全,意味着更好的经济发展机会,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远比全球化更有吸引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全球化的基本前提,但若脱离了区域的稳定与繁荣就成了一个抽象的概念。区域主义恰恰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创造前提和条件,从而也为全球化铺设桥梁。发达国家同样也对区域主义充满热情。无论对于美国还是对于日本,加强亚太区域经济合作与安全合作,都是稳定地区局势、实现自身经济或军事利益以及加强区域存在的重要工具。其次,区域主义是有关合作的观念与实践的训练场。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了合作的时代,但如何面对当代合作的新的现实,合作与竞争应采取什么样的原则和规范,合作的领域如何选择和兼顾,合作应辅之以什么样的机制建设,合作的目的究竟如何设置,在合作中如何审视自身的价值和利益等等,对于各国都是艰巨的挑战。所以区域化进程不仅是一个多边合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上述各种当代合作问题暴露、处理和演进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区域主义是全球主义的替代品。第三,区域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全球主义的发展。区域主义能促进国际社会多极化和民主化发展的积极态势,客观上可以约束全球化进程的方向,为全球化提供必要的规范。

结论

有关区域主义和全球主义的争论目前还没有尘埃落定,但并不妨碍我们进行应有的探讨。作为当前国际关系领域两股最具影响力的发展趋势,区域主义和全球主义的演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下一个世纪世界的未来。相对来说,区域主义对于发展中国家具有更为积极的功能和实在的作用。经过战后40多年的发展,区域主义无论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较为成熟,在后冷战的时期,区域主义的重要性仍将不断上升。在国际经济系统中,区域经济安排肯定也还是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区域主义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将与多边性的全球安排同时存在。全球主义尽管其思想的历史比区域主义远为古老,但真正作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却刚刚开始。全球化进程对于发展中国家究竟意味着什么,非常值得进一步探索。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问题不是有没有全球经济,而是“谁的全球经济”[②f]。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参与到世界区域化和全球化的大潮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区域主义和全球主义与自己的关系,判别和寻找我们的利益可以在这两个趋势中得以实现的方式,从而制定我们的有效战略。可以说这两大趋势与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已经密不可分。就目前而言,积极参加区域合作进程可以是我们平行于、甚至在一定时间内优先于全球化的基本战略。

注释:

①a Bruce M Russett," Imternational Reigionas and International System,"in Richard A Falk and Saul H Mendlovitz,eds,Regional Politcs and World Order,San Francisco W H Freeman and Company,1973,pp.181—7

②a Leon N Lindbergh and Stuart A Scheingold,cds,Regional Integration Theory and Research,Cambridge,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Gordon Mace,"regional Integration,"World Encyclopedia of peace,Oxford Pergamon Press,1986,Vol 2,pp.323—25.

①b A.J.R.Groom and Paul Taylor,eks,Frameworks,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1990,pp 151—71.

①c K.J.Holsti,The Dividing Dicipline Hegemony and Diveristy in International Theory,Boston Allen and Unwin.

②c Robert Keohane,"Soverveignty,Interdependence,and International Institutions",in Linda BB Miller and Michael J Smith,eds,Ideas and Ideals,Boulder Westview Press,1993,pp 107.

③c K.Ohmae,The Borkerless World,New York Harper Collins,1994,p 213.

④c James N Rosenau,"Governance,Order and Change in World Politict,"in James N Rosenau and E O.

①d 罗伯特·吉尔平:《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杨宇光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45页。

②d Jagdish Baghwati,"The Diminishing Giant Syndrome How Declinism Drives Trade Politcy,"Foreign Affairs,Vol72,No 2(Spring 1993),p 26.

①e Michael Sheehan,"A Regilnal Perspective on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Korc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es,Vol 8.No 2,Winter 1996.p 59.

②e Mathias Jopp,Reinhardt Rummel and Peter Schmidt,eds,Integration and Secueity in Westem Europe inside the European Pillar,Boulder Westview Press,1991,pp,54—8.

③e P Knox and J Agnew,The Geography of the World Economy,2nd edition,London Edqard Arnold.1994.

①f Joseph S Nye,Peace in Parts Integration and Conflict in Regional Organization,Boston Little,Brown and company,1971.

②f C Mulhearn,"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Global Economy,"inBretherton and ponton,p 172.

标签:;  ;  ;  ;  ;  ;  ;  ;  

论区域主义与全球主义_国际关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