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嘚瑟”论文

说“嘚瑟”

●张培锋

“嘚瑟”这个词似乎一听就懂,但细究起来却蛮有意思。有语言考据癖的我,找出家中的几部大词典,翻检起来。翻检的结果是,我所查的数部部头不算小的词典,只有《现代汉语词典》收入了“嘚瑟”一词,解释是:“〈方〉因得意而向人显示;炫耀。”举的例子则是:“开着辆小汽车到处嘚瑟。”“自从当上个小科长,整天嘚瑟。”看起来,这“嘚瑟”一词与时下网络用语“晒”的含意倒是颇为相近。

既然是方言,就查查《汉语方言大词典》吧,这是学术界公认的最有权威性的汉语方言词典,查的结果是竟然没有收入“嘚瑟”一词。在“嘚”字词头下,倒是收入了另外两个词,分别是“嘚嗖”(注音也是de se)和“嘚嘚嗖嗖”。分别解释为:嘚嗖:东北官话。说出来(贬):“你那点事,不用别人说,你自己就得嘚嗖出来了。”另一意思是拿出来(贬):“看你,左一趟右一趟的往外嘚嗖啥呢?”“嘚嘚嗖嗖”的解释:“总爱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举止不稳重。”看来,这个词确实来自东北方言,本来写作“嘚嗖”,至《现代汉语词典》才规范为“嘚瑟”。我印象中,北京人似乎也常说这个词,估计与满语有些关系吧。

再查一下《汉语大词典》,这部大词典收录的多是书面语,果然没有收入“嘚瑟”“嘚嗖”这样的口语词汇,倒是其解释“抖擞”一词的第7个义项:“威风”“神气”,含义与“嘚瑟”非常相似。这个义项下举的例子是作家周立波的名作《暴风骤雨》第二部中的一句话:“你们抖擞吧,等中央军来,割你们的脑袋。”这个“抖擞”也就是“显摆”“得意”等意思。《暴风骤雨》一书的故事背景也是东北地区,小说中这句话本也属东北方言,也就是《汉语方言大词典》的“嘚嗖”。不知我这种推断是否合理?如果是这样的话,在我的印象中,“抖擞”一词通常是褒义的,但何以一转而有“嘚瑟”这样的“贬义”呢?忽然又想到:“博士”这个词的定义当然也是确定的,但有朝一日,“明星博士”是否也会作为一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名词收入《现代汉语词典》呢?从语言学角度说,其实有这种需要,但我仍然希望不要成为现实。

最后想说的是:人生在世,适当“嘚瑟”一下本来也是正常的,“微博”“微信”这些网络媒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给人们提供可以“嘚瑟”的空间。乃至像我这样,就一个词考证一番,写篇文章,其实也是广义上的“嘚瑟”。但一旦过度,就有了“贬义”。人可以活得扬眉吐气,但不必趾高气扬;应该活得踏踏实实,不能沽名钓誉,更不能弄虚作假。如此想来,他人常提醒“别嘚瑟”,真可视为当头棒喝的“三字箴言”,时刻警醒我们每一个人!

(郝景田摘自《天津日报》2019年2月25日)

标签:;  ;  ;  ;  

说“嘚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