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研究与分析论文_孙新亮

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研究与分析论文_孙新亮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商店镇中学 251800

目前,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按规定的程序来教,学生按规定的程序来学,一切都在教材中有现在的答案,学生都会逐步形成一种因达到思维“吃现成饭”,不能形成独自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才能。更为严重的是,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考试怎么考,老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师生整天机械地练。结果是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到最后学生厌学、怕学、怕进课堂。在这种课堂教学环境下,学生完全丧失了作为独立自由个体的地位和意识,由“人”而变成了“非人”,成为一种容器,一种等待加工的“产品”,这样就严重阻碍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一、转变观念,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1.老师观念的改变。传统上,我们教师主要进行“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知识主要来自教师。而今天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通过网络能获得比教师更多的知识,教师不再是“主宰”,而应当是主导。教师的教学活动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引导学生学习,起组织者的作用,教师要有服务意识。

2.教材观念的转变。教材观念的变化实际上就是教学观念的变化。随着新教材的使用,教师要重新审视自己所教的学科。我们的知识“浩如烟海”,而每周只有两三课时,老师就不能“满堂灌”。另外,新教材更加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社会也需要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教师要跳出单一学科的小圈子,做到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3.学生观念的转变。在获取知识方面人人平等。教师应当把学生成“人”来看待,尊重差异,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差异,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对待学生,教师要有民主意识。

二、优化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教育环境。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充满了机遇和挑战的时代,科学技术更发达、竞争更激烈、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更高的时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即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学会共存。联系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导学生去分析,逐渐揭开生活中一个个谜团,从而产生极大的喜悦,转化为强大的求知欲望。

2.教学实践。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升入高校进一步深造,关键是他们的能力发展、情感的承受能力、与人合作的精神能否适应将来激烈竞争、信息化的时代,现在的家长和学生更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化学(人教版)教到第四章物质构成的奥妙,知识逐渐变难,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在降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讲到方程式的计算、无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时,一个学生即使兴趣较高,一旦几次被难倒,兴趣也会大减,从而影响学习成绩,所以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知识分化点很重要。例如化学用语中元素符号、化学式,采取分批识记,从绪言开始,日积月累。为了更好地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长盛不衰,还可编成口诀,顺口溜,打油诗等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方程式的计算,重点授以方法,让他们多练,尽可能地帮助学生总结归纳出公式、规律,对于零碎的化学知识,教师帮助总结。这样有助于学生的记忆和掌握,不至于使学生感到为难,从而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减。

三、大胆改革,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1.以深化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1)优化化学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就必须进一步做到四个“优化”。一是进一步优化教学目标,化学课堂教学不仅有基础知识目标,还要有思想教育、能力、情感、意志培养等方面的目标;二是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要把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创新意识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方面;三是进一步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四是进一步优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死的机器充分为“活”的人服务。

(2)强化课堂合作。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课堂合作机制,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有效地达成预定教学目标、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师生之间要紧紧围绕“合作”二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彻底改变教师一人“说了算”的课堂局面,培养学生“学会合作”的能力。课堂上凡是学生须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思想碰撞、组队交流解决,最终养成学生的合作精神。

2.以科学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评价是化学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关注,更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宣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让学生参与评价,对任何学生在课堂上较好的表现、积极的态度、踊跃的发言、精彩的语言等,都可以让其他同学给予鼓掌、微笑或赞扬。老师则多采用描述性语言、形成性评价多鼓励少责备,帮助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如果老师板着面孔,就学生一时的疏忽,而作出终极性评价,如“你永远也学不好”、甚至“蠢货”,学生的自尊心就会受到打击,在精神上就会因老师的结论而颓废、自卑。

3.以追求人文精神为目的,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人文精神犹如一根红线,一直贯穿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始终,它标志着人类的成长和进步。当代人精神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与自然,人要保护自然、保护环境;二是人与社会,人要注意社会群体长远利益,强调个人责任;三是人与人,人要相互合作,同情弱者;四是人格发展,要知、情、意平衡发展。据此,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情意发展过程,注意情感充实、情意加深和兴趣培养,强调直觉,意志等理性因素和心理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论文作者:孙新亮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8月总第1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  ;  ;  ;  ;  ;  ;  ;  

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研究与分析论文_孙新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