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互动设计及实施论文_孙宇杰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互动设计及实施论文_孙宇杰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强化教育的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等都需要我们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思品课 互动 设计 实施

思想品德课教学如何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强化教育的效果,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等都需要我们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1 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互动的准备

思想品德课程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的一门课程,当然要与学生行为为出发点。在学生行为这个平台上进行教学互动,需要我们做好相应的准备。

1.1 明确教与学的目标是进行教学互动的前提

教与学是一种双向性的教育活动,教师围绕着“学”来教就会教得主动;学生围绕着“教”来学,也会学得主动,对于教师来说,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关注学生,精心备课,撰写教案,明确教的目标;另一方面要培养和指导学生养成课前动,课内动,课后动的习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

1.2 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是教学互动的保障

教学互动事实上是学生,教师,环境三者紧密联系的互动性关系,本身就意味着平等的交往,对话与合作,需要一种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宽松,和谐的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教师不再是教的主宰者,控制者,而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教师的任务是营造一个可以被学生接纳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学会用宽容、接纳、欣赏、赞许的目光关注每位学生,用科学的讲解去引导学生,用善意的指正和批评去帮助学生,通过沟通与共享拉近师生距离。否则,师生互动仍是一句空话。

1.3 探究学科理论问题,知识概念是教学互动的载体

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可以分为知识概念、具体规范、行为要求、社会实践。其中知识概念(包括文化知识,理论知识,道德知识修养知识)是教学互动设置的有效载体(设置互动问题的基础),但是,这样的载体必须在一定规范的基础上实现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结合(提出问题的角度),以达到教学互动希望达到的目的。所以,必须探究学科内容体系,在把握内容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

1.4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科学素养的提升是教学互动的目的

在教学互动的过程中,通过一次次意志的磨练和创造性的体验,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成功,即使是微小的成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科学素养得到提高,个性和特长得到最大限度地张扬和发挥。

1.5 思想品德课教学互动的几种具体方法

教师的教案,必须要对本节课程的互动内容和方法选择进行细致的思考和设计。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实际,会直接影响到教学互动的效,互动的内容既要有“卖点”,紧贴生活实际,又要形式新颖,适合学生的“口味”,还要方法恰当,让学生在谈笑中获益。

2 思想品德课教学互动的几种具体方法

教学互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课堂教学的任何环节都可以体现出互动。但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累积,让学生参与到课程中来;如何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和构想在更宽、更广的层面展开,以适应课堂上出现的新情况,这就需要进行一些互动方法的探讨。

2.1 主题探讨法

课堂教学的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围绕主题做文章就不会跑题。例如:围绕“伤心父亲给大学生儿子的信”这一主题,提出学生中存在的欺骗亲情等问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思考和讨论,从中寻找问题所在,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方法主题明确,条理清楚,探讨深入,因为与学生的实际紧密相连,所以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缺点是组织力度大,学生所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具有不可控制性,往往会影响教学进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问题归纳法

围绕教师设置的问题,学生提出实际生活的表现,然后教师在运用基本理论解决提出的问题。例如:围绕“品德”概念的互动设计。提出问题:当你听到、看到“品德”这个名词时能够想到的是什么?请将所想到的问题写在一张纸上。处理问题:选择多名学生,将想到的问题读出来与全班学生共享(交流);围绕发言情况要求其他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论证;教师就发言情况进行总结概括,从理论上对“品德”概念进行归纳。这种方法的目的性强,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缺点是问题较单一,知识面窄,解决问题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2.3 典型案例法

运用各种手法将精选个案呈现在学生面前,设置悬念,请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尝试提出解决方案,然后抓住重点、热点做深入分析,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这种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环环入扣、对错分明、印象深刻、气氛活跃。缺点是理论性学习不系统、不深刻,典型个案选择难度较大,课堂知识容量较小。

2.4 情景创设法

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启发性问题,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围绕一个人怎样生活才有价值这一主题,请学生列出一项入校以来自己认为做过的最有价值(意义)的事情和一项入校以来自己认为做过的最没价值(意义)的事情,要求学生叙述当时的情景,然后选择多名学生,围绕问题和叙述情景进行分析,提出自己对价值的认识并进行讨论交流。这种方法课堂知识容量大,学生参与性强,系统性较强,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缺点是对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要求高,对其调控能力要求高,对学生配合程度要求高。

2.5 多维思辨法

把现有定论、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方法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并对不同方法思路加以对比,还可以有一设置正反两方,掀起激情风暴,在争论中明辨是非,在明辨中寻找最优答案。这种方法课堂气氛热烈,分析问题深刻,自由度较大,答案往往没有定论。缺点是要求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教师收放把握要得当,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要有较高的分析探索能力。

3 思想品德课教学互动对教师的要求

教学互动是一种师生双向沟通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互相激励,形成了在教师适时的启发下学生主动学习,在学生积极的参与下教师主导教学的局面。把握的好可以体现出以人为本,自主学习的特点,突破时空界限,延伸课堂空间,拓展思维方法,有利于培养善思考的高素质人才;把握不好就可能是一味追求形式上的花哨,在诸如“放羊式”的讨论中,在不合时宜的表演中,在浮于表面的提问中,教学互动就可能流于形式,不仅达不到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而且可能影响到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因此,授课教师必须精心准备,注意以下问题。

3.1 用心思考,精心备课

教师在课前要仔细思考课堂上要讲解的内容的组成和安排,细心准备。不仅对本节课程所讲的内容应熟悉,而且要对社会实践素材有一定的积累,及时整理和更新教学案例,以便用时得心应手。

3.2 教师要善于活跃课堂气氛

在课堂上,应时刻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当学生发言不积极时,要及时进行启发引导;当学生言辞激烈、争论适当、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进行干预,进行指导;当集中讲授时,可以通过巧设疑问以调动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或者适时讲一些与课堂相关的逸闻趣事,以调动学生的情绪吗,消除学生的疲劳感。这样学生会在在活跃的气氛中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知识,而又不感到枯燥。

3.3 灵活运用反馈机制

教师要学会运用反馈机制把握课堂节奏。课堂上最敏感的反馈点有两个: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当发现异常(无反应,反应过度等)反馈时,教师应及时调整讲课节奏,使学生与教师互动起来,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不走神。

3.4 注重案例素材的积累

教师必须走向社会,参与专业实践,在实践中充实自我,通过实践是专业理论得到验证。这样,不仅使抽象的理论变得更加感性而具体,并且有利于教师对理论认识的进一步升华,更重要的是,可以使课堂教学获得丰富的案例素材。

3.5 充分认识学生主体的不完备性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其认知水平、行为能力是不完善的,是处于不断成长、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因而,学生还难以独立的充当教学的认知主体。在承认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应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的不完备性,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

论文作者:孙宇杰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互动设计及实施论文_孙宇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