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对外关系_不丹国王论文

印度对外关系_不丹国王论文

印度对外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冷战后,不结盟仍然是印度对外关系的基石,并希望通过不结盟政策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谋求同包括南亚邻国在内的所有国家建立友好、互利关系。本文仅就近50年来印度对外政策的发展变化、印度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作初步分析。

一、印度对外政策的回顾

1947年印度独立后,在对外关系上制订了不结盟政策,这是根据当时美苏对峙,世界分为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国际形势提出的。所谓不结盟政策,就是不与美苏建立军事结盟,但要与其发展其它方面的关系,以便印度从东西方都获得利益。长期以来,印度以不结盟发起国自居,在大国间左右逢源,提高了自己的国际地位,并从东西方都得到了大量援助,促进了印度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

60~70年代初,印度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集中表现在对华对巴的政策上。对华政策从友好转为对抗,导致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对巴同样采取强硬政策,导致二次印——巴战争。出自对华对巴的需要,印度调整其外交政策,争取美国的支持。美国当时考虑到其外交上的需要,在中——印边境冲突问题上同情印度,并向印度提供经济、军事援助。70年代中期,因美国恢复对巴军事援助,因此而激起印度的强烈反对,印——美关系滑坡。印度又同苏联靠近,建立印——苏军事同盟,印度获得了大量军事、经济援助,尤其是戈尔巴乔夫时期,印——苏关系密切,两国领导人互访增多,签署了一系列协定,印度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支持苏联,例如苏联在联大的提案,印度都表示支持。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印——中关系有所改善。两国总理、副总理和外长等高层领导人多次互访。中——印两国政府为寻求边界问题的解决而多次举行会谈。1989年12月,拉·甘地总理访华,标志着印——中关系进入新阶段。印度领导人多次表示要改善同邻国的关系。印度积极参加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筹建工作。在南亚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南盟于1985年12月宣布成立,这将有利于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也有利于南亚各国的经贸合作。

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印度对外政策又作某些调整。在大力发展与西方国家关系的同时,也要发展与其它国家和地区的关系。印度对外政策的目标更多地集中于经济方面。印度前总理拉奥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在国外增进印度的经济和商业利益,已成为印度外交的主要关注点”。印度通过经济外交,力图建立多边外贸关系。在较有利的条件下引进更多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扩大商品和劳务输出。

1998年3月,印度人民党上台执政,瓦杰帕伊一再声称, 他将继续奉行前届政府的对外政策。但人民党政府成立不足一个月,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便公开发表反华言论,把中国当作印度的“潜在威胁”。同年5月,印度进行了系列地下核试验,并因此而受到世界舆论的谴责。 西方国家宣布对印度实施经济制裁,终止对印度的各种贷款和军品销售(人道主义援助除外)。同时瓦杰帕伊政府在1998年11月的地方选举中失利,这表明印度人民党政府的支持率下降。尤其是1999年2月以来, 人民党政府内部矛盾重重,争吵不断,并先后有两个盟友退出内阁,使瓦杰帕伊的联合政府在议会的席位处于少数。这样,在反对党派的强烈要求下,印度总统纳拉亚南要求人民党政府举行信任投票。投票结果,人民党政府以一票之差败北,瓦杰帕伊被迫于1999年4 月中旬向总统提出辞呈。而反对党派国大党因未能获得议会过半数席位的支持而不能组阁。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总统任命瓦杰帕伊为看守政府总理继续执政直至今年9月举行大选为止。

二、印度同南亚国家的关系

1.印度同南亚区域合作联盟的关系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以下简称南盟)成立于1985年12月。南盟由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等国组成。其宗旨是:促进南亚各国人民的福利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加速南亚地区内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并向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发挥其潜力的机会;促进和加强南亚国家之间的集体自力更生;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科学领域的积极合作和相互支持;加强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合作等。印度和南盟其它成员国于1993年签署了在南亚区域内降低关税的协议,并计划到2005年签订南亚自由贸易协议。

为推动印度与南亚国家的全面合作,印度总理于1998年8月1日在科伦坡举行的南盟首脑会议上提出一些积极倡议,以便在近期实现地区贸易自由化。 这表明印度对建立南亚自由贸易区的决心。 斯里兰卡总统1998年12月访问印度,两国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自由贸易协定,这将有利于建立更为紧密的经济合作关系,也为印度与南亚其它国家的合作树立了榜样。

经济方面,印度与南盟合作领域比较广泛。农业、农村发展、科学与技术、卫生、计划生育、禁毒和反恐怖活动等。印度同南盟各国商品交换的品种有粮食、牲畜、化工产品、制成品、机械产品及运输设备等。技术转让方面,印度已向孟加拉国转让了制造自行车和柴油发动机的生产技术;向尼泊尔转让了生产油漆涂料、干电池和汽车零配件的技术。此外,印度国家研究开发公司还将在国家实验室开发的高强度通风窑、含油树脂香料、抗真菌片剂、漂白粉等技术转让给尼泊尔。将绿胡椒生产技术转让给斯里兰卡等。

印度是南盟成员国中唯一有能力对其它成员国提供援助和在各国兴办合资企业的国家。目前印度分别在斯里兰卡、尼泊尔、孟加拉等国兴办独资、合资企业。这些企业涉及到制造业、地质勘探及服务业等领域。

印度对南盟国家的援助方面,截至1998年3月31日止, 印度向南盟一些国家提供的赠款总额达169.9亿卢比,其中,孟加拉国15.9亿卢比;不丹80.82亿卢比;尼泊尔39亿卢比。同期印度向孟加拉国、不丹、 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提供的贷款总额达76.87亿卢比, 占其对外援助总额的82%。

2.印度同孟加拉国的关系

70年代初期,印——孟关系比较密切。1972年3月, 印度总理英·甘地访孟,两国签署了“印孟和平友好合作条约”。按条约规定,双方均不得参加针对对方的军事联盟。这一时期,两国关系发展正常。80年代,孟加拉国部长会议主席艾尔沙德访问印度,解决了孟加拉国进入印度境内的“飞地”问题。进入90年代,印——孟关系进一步发展。印度外长应邀于1990年2月访问孟加拉国, 与孟外长讨论了分享恒河水和解决查克马难民以及非法移民等问题。在南盟首脑会议上,两国领导人决心维持双边睦邻友好关系。1996年12月12日,孟加拉国总理哈希娜访问印度,两国签署了解决恒河水分享问题的条约,使印——孟关系步入到建设性的、互惠的轨道上。1997年5月在马尔代夫首都马累召开的第9届南盟峰会上,印——孟两国总理再次会晤,并就共同关心的双边问题举行了诚挚友好的会谈;同年两国外长和水利部长都分别互访,使印——孟关系步上一个新台阶。两国高层领导人的频繁互访,使悬而未决的问题获得妥善解决。滞留在印度特里普拉邦的1.2 万查克马难民自愿返回孟加拉国。

进入1999年,印——孟双边关系又有新的发展。今年1月, 孟总理哈希娜先后访问了新德里和加尔各答。纳拉亚南总统对此予以高度评价说:“哈希娜总理的访问,增强了印——孟之间的相互了解,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在贸易、教育和文化领域,两国签署了三个协定,于1993年初生效。印——孟双边贸易近几年有所发展。1992~1993年度,孟从印度进口的商品额占孟进口总额的6.4%;到1997~1998年度, 孟从印度进口的商品额占孟进口总额的16.2%。孟向印度出口商品主要有半加工的牛皮、鱼、纸张、木棉和手工纺织品。此外,印度还单方面给予孟加拉国7 项重要出口商品10个百分点的优惠待遇。尽管近年来印度对孟加拉国的商品出口额稍有下降(主要原因是孟对印度大米、煤和小麦的需求量减少),但孟加拉国仍是印度在南亚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

3.印度与尼泊尔的关系

印度同尼泊尔在社会、经济、宗教等方面有许多相近之处。根据两国签订的“和平友好条约”,印度向尼泊尔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技术援助,并承担了不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恒河的大支流都发源于尼泊尔,开发水资源有利于推动尼泊尔经济的发展。

1996 年印度外长访问尼泊尔, 双方表示了加强经贸合作的愿望。1997年6月5~7日,印度总理对尼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双方就民航、 输电签订了谅解备忘录。印度还同意尼泊尔关于增辟经印度布尔巴里至孟加拉国过境通道的建议;尼泊尔同意简化以印度卢比在尼投资的审批程序。两国商业部长于1998年3月30~31 日在新德里签订了贸易和过境协定。 印度还帮助尼泊尔兴建22座公路桥梁,在塔拉姆建立医院。

目前已有15家印度企业在尼泊尔投资,这些印资企业的产品有轻工机械、化纤、卷烟和饮料等。这些企业的总投资额为5000万卢比。两国间的双边贸易不平衡。1996~1997年度,尼泊尔对印度的出口额为39.79亿尼卢比,占尼出口总额的20%;尼从印度进口的商品额为255.9亿尼卢比,占尼进口总额33.4%。贸易逆差高达216.11亿尼卢比。在其它年度的印——尼双边贸易中,印度一直顺差。究其原因,尼泊尔商品进入印度市场受到一些限制,如尼泊尔对印度出口的商品必须含有50%的印度原材料,低于这一标准的商品不准进入印度市场。进入印度的尼泊尔商品须缴纳高额货物税。两国有关部门已对这些问题进行磋商,印度方面表示逐步加以解决,并鼓励印度企业家到尼泊尔投资,逐步扩大尼泊尔对印度的出口。

随着尼泊尔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印度——尼泊尔间的经贸合作关系今后将会进一步加强。尼——印之间的传统友好关系源远流长,尤其是印度经济自由化的深入发展,也有利于双边经贸合作发展。

4.印度同斯里兰卡的关系

印——斯两国关系比较融洽。70年代中期,两国解决了卡恰提伍岛的归属问题,并解决了存在的一些遗留问题,增强了两国间的文化和宗教联系,每年都有数千名斯里兰卡佛教徒前往印度佛教圣地朝圣。

进入90年代,印——斯两国关系继续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1997年1 月在科伦坡召开的第三届印——斯联合委员会为两国回顾和巩固双边睦邻友好关系提供了良好机会。90年代印——斯高层互访频繁,为巩固和加深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斯里兰卡外长拉克施曼·卡获加米曾以总统特使身份,于1997年4月访问印度。 印度曾向斯里兰卡提供价值3700万卢比的建筑材料,作为对斯实施救济援助计划的一部分。两国于1997年9 月签订了在斯里兰卡建立气象资料接收的谅解备忘录。双方就两国渔民面临的问题进行对话,双方同意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解决这些问题。

印——斯经贸关系密切,两国于1961年签订的贸易协定一直有效;80年代放松了贸易管制,双边贸易增加较快。1995~1996年度,印度对斯出口为134.4亿卢比,从斯进口价值13.9亿卢比的商品;1997~ 1998年度,印度从斯里兰卡的商品进口值为12.1亿卢比,印对斯商品出口额为177.2亿卢比。当然,在印——斯双边贸易中,印度顺差。 为减少斯贸易逆差,两国官员会晤后决定,降低从斯里兰卡进口的部分商品的关税,这些商品包括石墨、甘油和橡胶等。

两国在其它方面的合作也得到加强。斯里兰卡银行在印度设立办事机构;印——斯增辟了直达民航线。随着印度经济自由化发展,为印度企业在斯投资办厂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两国已把纺织、药品、汽车零配件、机械、制糖业确定为主要的合资领域。

印度还向斯里兰卡提供贷款。据《印度统计概览》1998~1999年度介绍,到1997年3月底,印度向斯提供贷款总额达14.04亿卢比,其中已利用的贷款为9.23亿卢比。到1998年3月底, 经批准的印度对斯贷款额为12亿卢比。帮助斯发展本国经济。

科技方面两国也有合作项目,主要在气象预报领域。印向斯提供最新设备和卫生数据,培训斯里兰卡技术人员。两国科研人员也有不定期的学术交流活动。

5.印度同不丹的关系

印度同不丹保持着长期的传统友好关系,在经济、技术和文化领域方面尤其如此。许多不丹王国的政要和宗教界领袖都先后访印,就不丹经济和文化发展与印度同行进行会晤, 并就不丹“七五”经济计划 (1992~1997)的发展寻求印度支援;经两国官员磋商、印度同意在不丹实施“八五”计划期间(1997~2002)向不丹提供工程项目援助。这些援助项目主要有:装机容量为1020兆瓦的塔拉水电工程;装机容量为45兆瓦的库里楚水电工程和兴建登苏水泥厂等。不丹实施“七五”计划期间,印度向不丹提供了80.82亿卢比赠款和15.63亿卢比贷款;帮助不丹修建位于不丹东部的巴洛、库里楚等民用机场;修公路、架桥梁、兴建医院、铺设输电线路等。

印度文化对不丹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印度电影很受不丹观众的喜爱。两国长期以来保持着文化交流项目。每年都有不丹青年到印度高等学校深造。不丹的文职官员在印度穆索里接受培训;印度还向不丹派遣林业、工业、通讯、机电和教育专家,协助不丹发展经济。

不丹国王1998年10月访问印度,为印——不传统友谊与合作注入了新的动力。

6.印度与马尔代夫的关系

印度与马尔代夫比较融洽。马尔代夫总统加尧姆于1983年9 月访问了印度。1988年11月3日,应马尔代夫的请求, 印度派空降兵和海军到马尔代夫挫败了泰米尔雇佣兵推翻马尔代夫政府的阴谋。印度与马尔代夫的传统友好关系自90年代以来有进一步发展。1990年3月, 加尧姆总统访印,与印度总理V.P.辛格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会谈。同年6月22 ~24日,V.P.辛格访马,两国领导人讨论了双边贸易问题。印度援建的英·甘地纪念医院于1994年10月15日在首都马累开工。印度派56名代表参加了开工仪式。印度还帮助培训马尔代夫医护人员。

印度与马尔代夫的双边贸易额一直很低。1995~1996年度,印度向该国的出口为5.3亿卢比;而印度从该国的进口仅1000万卢比。 到1997~1998年度,印度从该国的进口仍维持在1000万卢比;对该国的出口只有2.8亿卢比。马尔代夫的主要贸易伙伴是新加坡和泰国。1998年, 加尧姆总统对印度进行友好访问,进一步密切两国关系。在此基础上,印度帮助该国建立马尔代夫工程教育学院,印度环境和林业部长萨夫丁出席了该学院的竣工仪式。此外,马尔代夫行政官员、计算机操作人员及农技人员都不断前往印度接受技术及行政管理方面的培训。

7.印度与巴基斯坦的关系

印——巴两国关系的发展不稳定,多数时间甚至处于对抗状态。重要原因是克什米尔的归属未定。印度视克什米尔为其领土的组成部分,并已写入印度宪法中;巴基斯坦则主张克什米尔的归属应当由当地公民投票自决。

克什米尔位于南亚次大陆山区,面积大约2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770万,穆斯林占人口的77%,印度教徒占人口的20%。 印——巴分治时,印控制克什米尔地区的三分之二,其余由巴基斯坦控制。苏——美冷战结束前后的一段时期,两国关系曾出现一些缓和的迹象。双方签署了互不攻击双方核设施、文化合作和避免双重征税等三项协定。此后,两国总理、外交秘书曾多次会晤,并就两国安全问题达成一些协议。印——巴关系虽有所缓和,但边界地区不时仍有冲突。

1997年,两国高层领导人在中断3年之后又恢复谈判, 中心议题仍然是克什米尔归属问题。 因双方各执己见, 谈判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997年6月,印——巴两国总理举行第二轮谈判,僵局有所突破, 双方发表了联合声明。在经济和商务合作、社会各界之间的友好往来以及停止相互之间的敌对宣传等方面初步取得共识。

1998年5月,由于印——巴双方都先后进行地下核试验, 两国关系又开始下滑。核试验加剧了南亚地区的紧张局势和核军备竞赛。双方都受到国际舆论谴责。印——巴对抗对两国及南亚地区的经贸合作产生了负面影响。两国在1998~1999财政年度中都增加了国防预算,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两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两国非政府组织之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增加,工商企业界要求改善双边关系的呼声不断,这又为改善双边关系创造有利条件。

1999年2月20~21日,印度总理乘公共汽车专程访问了巴基斯坦,这是50多年来第一位乘坐公共汽车踏上巴基斯坦领土,也是过去10年来第一位访问巴基斯坦的印度领导人。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拉合尔宣言》,双方表示将继续努力,解决两国间存在的包括查谟和克什米尔问题在内的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印方对这次访问给予高度评价:纳拉亚南总统在印度议会的演讲中,称《拉合尔宣言》是印——巴两国和平与安全的里程碑。巴基斯坦舆论界的反应却比较谨慎,认为印——巴首脑会晤,只是朝着缓和双方紧张关系迈出的第一步。

印——巴两国总理会晤后不久,印度又于1999年4 月发射一枚中远程导弹,加剧了南亚紧张局势,迫使巴基斯坦发射高里导弹,导致两国军备竞赛不断升级。今年5月,印——巴克什米尔冲突升温,可见, 印——巴关系时而有所缓和,时而紧张加剧的局面在短期内难有重大改变。

印——巴关系发展不稳定,对两国经贸关系几乎处于停滞状态。1996~1997年度的双边贸易额68.6亿卢比(其中印度对巴出口额为55.8亿卢比,从巴进口额是12.8亿卢比)。1997年到1998年的双边贸易额下降为67.7亿卢比(其中印度出口53.7亿卢比,进口14亿卢比)。按世界贸易组织规定,成员国之间应给予最惠国待遇,但巴基斯坦政府目前尚未就此作出决定。由于两国双边贸易受到一些限制,走私活动一度猖獗,两国商务官员曾就此举行会晤,商讨解决办法,据报导取得一些进展,走私活动有所遏制。

三、印——中关系

中——印是邻邦,近2000公里的边界把两个伟大的国家连接在一起。中——印都是文化古老的国家,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两国文化相互吸收和影响。中——印人民很早就开始了友好交往,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深厚的友谊。

50年代,中——印两国领导人多次互访,民间交往频繁,并共同倡导了处理国际关系行为准则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9年西藏上层集团叛乱和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两国关系开始恶化。70年代初,中——印紧张关系开始松动,两国领导人都表示了改善关系的愿望。拉·甘地上台后,中——印关系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双方高层领导人互访增多,并就边界问题举行过8轮会谈,各自阐述了观点, 但会谈实际进展不大。拉·甘地访华,两国签署了《科学技术合作协定》、《民用航空协定》等。至此,中——印关系进一步改善,推进了各方面的相互交流。

1991年12月,中国总理李鹏访印,两国签署了五项协议和备忘录,并在西藏开放普兰边贸口岸。1992年5月18~24日, 印度总统文卡塔拉曼访华,两国发表了联合公报,强调要抓住机遇巩固双边关系。

1996年11月29日~12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印度, 使两国关系步上一个新台阶。通过访问,两国领导人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伙伴关系。两国领导人在海德拉巴宫签署了《关于在印中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关于印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保留总领事馆的协定》、《关于打击非法贩运毒品、精神药物和麻醉药品以及其它犯罪活动的合作协定》和《印中海运协定》。印——中两国关系得以健康地向前发展。

然而印度视中国为其“潜在的威胁”的立场始终未变。尤其是当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和经济改革成效显著时,一些印度领导人以所谓“中国威胁论”来挑起民族情绪,为其1998年的核试验找借口。这种做法破坏了来之不易的中——印关系的改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加上两国间存在的边界争端和滞留在印度的达赖流亡政府问题,使得两国关系一度出现滑坡。

进入1999年,中——印关系出现改善的迹象。印度外长辛格在外交场合多次表示,改善中——印关系是印度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印度文化界和工商企业界一些有识之士也希望加强同中国的友好交往。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如科索沃问题,两国观点基本相同,只要双方都着眼于未来,两国睦邻友好关系将稳步发展。

近年来,中——印两国经贸关系有较大发展,1992年双边贸易额为4亿美元,1994年7月,两国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条约。1995年双边贸易额增长到11.6亿美元。1998年以来,尽管中——印两国政治关系出现问题,但双边经贸合作仍稳步发展。1998年上半年,中——印商品贸易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到6月底,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0.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2%。其中,印度对华出口额为5.44亿美元,增长12.2%;印度从华进口额为4.70亿美元,增长16.65%,印度顺差为7346万美元,印度连续4年保持了中国在南亚最大的贸易伙伴的地位。

中国出口到印度的主要商品有:生丝、焦碳、石油产品、豆类、香料、药品、新闻纸、化学制品和电站设备等。印度出口到中国的主要商品是:铁矿石、钢材、铬矿石、烟草、咖啡、棉花、大米、工程产品,合成纤维和宝石等。

综上所述,中——印双边贸易关系正以良好的态势不断发展,其发展潜力仍然可观。尽管目前的双边贸易额与两国的经济实力和市场容量不太相称,有时甚至出现小插曲。从长远观点看,发展友好关系,加强民间交往,扩大经贸合作渠道,加快经济改革进程,仍然是两国经贸发展的主旋律。

四、印——美关系

从印度独立到70年代,印——美关系波动较大。50年代,尽管尼赫鲁宣布奉行和平中立的不结盟政策,但印——美还能保持较为友好的关系。60年代初,中——印发生边境武装冲突,美国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使印——美关系更加密切。1971年,美国对印度与苏联签订友好条约表示了强烈不满,印——美关系倒退。1984年拉·甘地出任总理后,为发展经济,急需得到西方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同时,印度为加速实现三军武器现代化,推行“武器来源多渠道化”政策,在依靠苏联的同时,也希望从美国得到更先进的军事和装备,印度对美国采取了务实的态度。由于双方都怀着发展关系的愿望。从80年代中期开始,印——美关系一直处于改善势头。印——美两国达成了美国向印度转让高技术的谅解备忘录。

印度独立50周年(1997)之际,克林顿总统写给印度的贺信说:“印美更加密切的合作有利于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民主国家。印美两国应致力于南亚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见《印度参考年鉴》1999年版第 584页)。1997年9月,印度总理访问美国, 两国领导人举行了诚挚友好的会谈,都表示要增强两国友好关系。

由于印度于1998年5月进行地下核试验而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 美国率先对印实施总额为207亿美元的经济制裁, 停止对印度的所有外援(人道主义的粮食援助除外);中止价值为77.5万美元的武器销售和军事援助;停止对印度政府的所有美国政府贷款、信贷、信贷担保和其他财政援助,涉及的款额逾140亿美元。 美国对印度的经济制裁行动几乎冻结美国公司在印度的新项目。虽然印——美两国于1998年10月间就核问题达成协议,但这项协议遭到了华盛顿和新德里强硬派的抨击,协议要想获得国会通过尚需时日。

经贸方面,美国一直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1970~1971年,印度对美商品出口额为20.7亿卢比,占印度总额的13.5%;同期印度从美国的商品进口额为45.3亿卢比,占印进口总额的27.7%。1990~1991年度,印对美的出口额为479.7亿卢比,占印出口总额的14.7%; 印从美国的进口额为524.5亿卢比,占印度进口总额的12.1%,印度一直逆差。 从1996年至今,在印——美双边贸易中,印度已处于顺差地位。 1996 ~1997年度,印度对美国的出口额为2327.2亿卢比,占其出口总额的19.6%;印从美国的进口额为1308.6亿卢比,占印度进口总额的 9.4 %。1997~1998年度,印对美国的出口额为2464.1亿卢比,占印度出口总额的19.5%;印从美国的进口额为1351亿卢比,占印度进口总额的8.9%。印度对美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有:宝石、纺织品、粗硬纤维、黄麻和手工制品、化工产品、机械产品、皮革及其制品等。印从美国进口的主要产品有:化肥、飞机、飞机零配件、自动数据处理机、电子产品、机车车辆配件等。

从今后的总的发展趋势来看,印度与美国在许多方面都互有需求,两国关系的发展与合作已经有一定基础。美国的打算是通过加强双方的防务合作,把印度纳入其全球战略的框架内。从印度方面来说,美国的市场、资金、技术对印度实现现代化计划起重要作用。同时,与美国密切合作有利于削弱美国和巴基斯坦关系,孤立巴基斯坦。

标签:;  ;  ;  ;  ;  ;  ;  ;  

印度对外关系_不丹国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