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走出去”研究文献综述论文

电力企业“走出去”研究文献综述

刘 逸

(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摘 要】 深入实施“走出去”对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以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到的55篇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文献为对象,分析了其数量特征和内容特征,归纳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展望及建议。

【关键词】 电力企业;“走出去”;综述

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对于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自2004年以来,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少变多的发展历程,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相关问题的研究也经历了从不活跃到活跃的过程。本文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到的55篇相关研究文献为对象,针对这些研究有哪些特征、存在哪些不足、应该往什么方向去拓展和深化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以期能够为理论界和实务界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1 文献数量特征分析

1.1 文献总量特征分析

从文献发表的年度数量来看,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冷清期(2004-2010)、小活跃期(2011-2014)和活跃期(2015-至今)。从图1可以看到,2004年至2010年,相关文献的年产出量始终在1篇左右的低档位徘徊;2011年,相关研究文献的数量突然增长至6篇,但接下来的3年呈下降趋势;2015年以后,相关研究文献的年产出量回归到历史高位并呈稳步增长趋势。

图1 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文献发表年度趋势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2011年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文献的数量突然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十二五”规划在该年开始实施。“十二五”规划在我国历史上首次将“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作为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同时也将“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作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举措[1],这在较大程度上刺激了对电力企业“走出去”的相关研究。2015年开始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文献的年产出量在回归到历史高位的基础上呈稳步增长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的发布。“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对于电力企业“走出去”具有十分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方面,我国电力工业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在装备制造、设计施工、项目运行与维护、人才储备、技术标准、前沿技术研究及资本积累等领域已经走到了国际前列[2];另一方面,“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都对电力提升有十分迫切的需求,但其本土的电力企业却有心无力,这给我国电力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在此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的相关研究就变得活跃起来。

1.2 文献作者分析

经过统计发现,在电力企业“走出去”的相关文献中,吴添荣、徐进的贡献最多,各为3篇,分别占比约5.5%;其次是王志轩和谢婷,各为2篇,分别占比约3.6%;其余相关作者均分别为1篇。

表1 发表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文献最多的4位作者

上述 4人之所以能够在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文献中比其他人有略多贡献,一是他们所任职的单位拥有更多的“第一手”数据资料:中电联拥有覆盖全行业的服务网络,中国能建、中国核电均是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和主力军;二是他们本身具有十分丰富的行业实践经验和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吴添荣担任中电联国际合作部副主任、主任多年,徐进担任中国能建副总经济师、总经济师多年,王志轩早在1998年就被国家电力公司评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谢婷则一直活跃在中国核电新闻宣传一线。

③公益性工程水价定价机制不适合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当前,水价改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手段,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居民生活、工农业、生态用水的进一步加剧,水资源优化配置工程会越来越多,政府进行调水工程财政补贴的模式会渐趋困境。

2 文献内容特征分析

2.1 研究层次分析

经过统计分析,在所检索到的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文献中(扣除6篇纯新闻报道外),属于行业指导层面的有35篇,占比约71.4%;属于基础研究层面的有9篇,占比约18.4%;属于职业指导、高等教育层面的各有2篇,分别占比约4.0%;属于政策研究层面的有1篇,占比约2.0%(如图2所示)。

图2 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文献的研究层次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知网)

行业指导层面的文献之所以成为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文献中的绝大多数,主要原因在于2004年之后特别是“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发布以来,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是实践的,而不是理论的;是批量的,而不是个别的;是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的,而不是一马平川、一劳永逸的,需要持续的务实研究来指导持续的实践探索。

2.2 研究内容重点分析

关于“走出去”的主要困难及问题。如赵斐[11]从企业融资的角度进行了剖析,孙玉才[7]从国家法律政策支持、行业协调服务、海外市场壁垒及企业的融资成本、税赋负担、国际化战略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剖析,吴添荣等[8]从国家风险、产业风险、企业风险、交易风险、整合风险等方面进行了剖析,王信茂从企业内在经营管理风险、政治风险、非传统安全威胁风险、法律风险、金融风险等方面进行了剖析[9],李玉彪[12]从经济与市场、政治与政策、建设与运营等方面进行了剖析。

关于“走出去”的意义。如娄欣轩[3]认为“走出去”主要是为了获取资源、获取技术和获取市场,刘亮[4]认为“走出去”是企业履行国家能源安全责任、谋求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吴添荣[5]认为“走出去”有利于促进区域能源互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打造全球互联网。

在所检索到的全部相关文献中,期刊文献占绝大多数,硕士以上论文文献仅有9篇,占比约16%;而在所有的期刊文献中,核心期刊文献仅有4篇,占比不超过7.3%。由此可见,“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文献的质量和水平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关于“走出去”的成效。如孙玉才[7]分三个阶段对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吴添荣等[8]总结认为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实现了三个转变;王信[9]茂总结认为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已涉及电网、发电、电建、电力装备等企业,其业务也覆盖了装备制造、项目建设、企业运营等电力行业各个主要领域,同时一批中国电力技术、标准和咨询服务也进入国际市场,话语权、主导权日益明显;邱波[10]总结认为中国电力企业积极推进“技术+标准+装备+建设”全产业链以及资金、管理全方位“走出去”,为中国电力行业“走出去”开启了新纪元。

通过对检索结果的梳理分析,发现相关文献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走出去”的意义、“走出去”的优势、“走出去”的成效、“走出去”的主要困难及问题、“走出去”的策略建议等五个方面:

经过统计分析,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文献的作者绝大多数为行业企业界人士,次为高校研究生,身为高校教师的人数不多,而政策研究机构的人士则更屈指可数。可见,“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亟待高校教师、政策研究机构人士的大力参与。

3 存在的不足

3.1 从文献总体数量上看

激光全息检测法:利用激光全息照相方法来观察试件的表面和内部缺陷。其特点是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定位准确、直观性强和非接触检测等优点。而工件内部缺陷过深或过于微小则不易检测,且其检测一般需要在暗室中进行。

女助手说:“我真没有发现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以前的警察也来过几次,我都这么说,毛老师是一个很严谨的人,也很守信的,他失踪前一天还答应对我的论文进行指导的,可是他那天晚上下班后就没有再回来了,我还帮他草拟了接下来一个星期的日程安排,他还亲自提笔改了几处的。”

全部入组患者疾病确诊,有直系亲属陪同,经研究人员讲解后亲属对研究清楚,自愿加入并配合本研究,研究期间与其的沟通交流无障碍,患者除本疾病外无其他严重威胁生命的组织或器官器质性疾病。排除有严重组织或器官器质性疾病,家属不愿配合研究,与家属无法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患者中途转院或发生死亡[2]。征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后本研究方正常开展。

3.2 从文献类别上看

关于“走出去”的优势。如刘亮[4]认为我国电力工业发展规模、质量、能力均位居世界先进行列;王志轩[6]认为我国电力企业在技术、设备、管理、人才等方面有一定优势,同时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吴添荣[5]认为我国电网和电源技术、电力重大设备制造能力居世界前列,同时项目管理能力优势显著。

3.3 从文献主题上看

根据中国知网的统计数据,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文献涵盖 30多个主题分类,有“一带一路”和“走出去”,也有企业管理、国际化经营、风险防范、产能合作、能源互联网等,整体上呈现出较为碎片化、零散化的状态。

本研究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的资源特征和发展现状为基础,结合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影响因素,按照系统性、可行性、客观度量性和独立制约[3]的原则,构建了示范区生态旅游潜力评价指标体系(表1)。该层次体系由目标层、项目层和因子层组成,A目标层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生态旅游开发潜力,B子系统层包括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环境、生态环境保护、旅游社区基础、旅游市场基础和旅游交通基础6个维度,C因子层由19个相关评价因子组成。各指标内涵说明如下:

3.4 从研究队伍的构成上看

关于“走出去”的策略建议。如吴添荣[5]就政府、行业协会、电力企业三方联动推进“走出去”战略进行了阐述,徐进[13]就电力集团“抱团出海”的策略进行了阐述,王信茂就电力“走出去”的风险防控策略进行了阐述[9];李玉彪[12]就基于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电力企业“走出去”策略进行了阐述,李鑫[14]就“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框架下中国核电“走出去”的策略进行了阐述;屈静[15]就“一带一路”背景下兵团电力企业“走出去”的策略进行了阐述,杨馥源[16]就在国际电力工程市场新格局下电力工程企业海外发展的策略进行了阐述;刘懋[17]就云南电力企业“走出去”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谭永平[18]就增强广西电力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能力的策略进行了阐述。

横向对比,“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文献数量仅占“企业‘走出去’”全部相关文献数量的0.5%,;纵向对比,从2004年至今“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文献年均产出量不超过4篇。可见,不管从横向角度看还是从纵向角度看,“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的文献总体数量都不多。

此外,不同于传统的时域和频域特征,本文引入一种模仿人类视听觉特性的显著性特征。这种特征是通过提取听觉谱图的显著图成分作为特征参数得到的。其特征计算模型如图2所示。

4 展望及建议

《埃森哲2017年全球电力行业报告》指出,中国电力企业海外投资浪潮至少将持续五年[19]。因此,不管是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应该牢牢把握和充分利用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全面加强对电力企业“走出去”的相关研究。

一是加强校政企行深度合作,扩大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的参与度。目前,我国共有 4所电力类本科高校和16所电力类高职院校,同时15家电力类央企也设置有大量电力相关研究机构。在我国电力企业海外投资持续热潮的大背景下,应充分发挥电力类高校、政府能源监管机构、电力类企业和电力行业协会的力量,扩大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的参与度。

二是加大跨学科研究力度,拓展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的广度。目前,我国电力企业“走出去”已涵盖装备制造、项目建设、企业运营、标准输出、咨询服务等整个电力产业链,涉及到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加强跨学科研究将会极大拓展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的广度。

三是紧贴“一带一路”建设,推动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的形成体系化。目前,我国已与 120多个国家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并与近20个国家建立了“一带一路”能源伙伴关系[20],这为电力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十分广阔的空间。理论界和实务界应当紧贴“一带一路”建设这一热点,推动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的体系化。

四是聚焦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提升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吹响了进军新时代的号角,国家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则为电力行业进军新时代作了激情注解。理论界和实务界在推进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方面也应该跟上时代步伐,勇担当善作为,不断提升电力企业“走出去”相关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EB/OL].[2011-03-16].http://www.gov.cn/2011lh/content_1825838.htm.

[2] 徐进.“一带一路”:电力集团“走出去”的总路线图[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6(10):78-79.

[3] 娄欣轩.从工程承包到海外收购[N].中国电力报,2011-05-30(5).

[4] 刘亮.走出去:刚刚开始[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9):2.

[5] 吴添荣.点亮“一带一路”——中国电力企业开启“走出去”发展新篇章[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13):26-28,25.

[6] 王志轩.“一带一路”与电力作为[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13):23-24.

[7] 孙玉才.关于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体会[J].当代电力文化,2014(4):10-15.

[8] 吴添荣,祝慧萍.合力推进电力“走出去”战略[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9):18-22.

[9] 王信茂.电力“走出去”的风险及防控[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28):30-32.

[10] 邱波.“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发展的实践与启示——以南方电网为例[J].对外经贸实务,2018(12):80-83.

[11] 赵斐.“走出去”电力企业融资问题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5):141-142.

[12] 李玉彪.基于全球能源互联网建设的中国电力企业“走出去”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8.

[13] 徐进.抱团出海:打造电力“走出去”的“集团军”[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8(22):78-79.

[14] 李鑫."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框架下中国核电"走出去"战略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6.

[15] 屈静.“一带一路”背景下兵团电力企业“走出去”战略研究[J].兵团党校学报,2017(3):68-71.

[16] 杨馥源.国际电力工程市场新格局下中国企业机会与策略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8.

[17] 刘懋,叶明.云南电力企业“走出去”中的机遇与挑战[J].云南电业,2012(11):41-42.

[18] 谭永平.增强广西电力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能力的思考[J].广西电业,2018(07):25-27.

[19] 《2017年全球电力行业报告》发布:中国电力企业海外投资浪潮至少还能持续五年[EB/OL].[2018-07-22].http://power.in-en.com/html/power-2278860.shtml.

[20] 受权发布:《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进展、贡献与展望》[EB/OL].[2019-04-22].https://www.yidaiyilu.gov.cn/zchj/qwfb/86697.htm.

Summary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s on Chinese Power Enterprises Going Global

Abstract: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Going Global”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wer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ent characteristics of 55 research articles on “Going Global” of Chinese power enterprises searched by CNKI database and summarizes 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spect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power enterprises; “Going Global”; review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1151(2019)08-0128-03

【收稿日期】 2019-06-11

【基金项目】 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课题(2019KY1493);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2019B119)。

【作者简介】 刘逸(1988—),男,广西桂林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

标签:;  ;  ;  ;  ;  

电力企业“走出去”研究文献综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