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基余锦”词学秘籍考证_文学论文

词学秘籍《天机馀锦》考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机论文,秘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天机馀锦》发现始末

词集《天机馀锦》,世所罕见。熟谙词籍版本的近人赵万里先生,本世纪三十年代辑录《校辑宋金元人词》时也未见原书,仅从《花草粹编》得16首,并作“提要”云:

此书卷数及纂辑人姓名均无考。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著于录。盖元初人所辑,引见《花草粹编》者凡十六首,知明万历间尚存。考《粹编》所收诗馀,辄仅注撰人,于所本各书,或注或不注。观所引《梅苑》、《花庵词选》、《翰墨大全》均然,其于《天机馀锦》,殆亦如之,兹仅就可知者校录之。此固不得已之一途也。万里记。(注:据《校辑宋金元人词》,1931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排印本。)

先师唐圭璋先生生前欲见其书,而未知秘藏何处:

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尝载《天机馀锦》之名,顾不知其卷数及编者姓名。《花草粹编》引词十六首,赵辑此书据之,未能多出也。不知此书尚有三首为赵氏所遗,其一见《柳塘词话》引无名氏《鞓红》一首,其二见《词品》卷六引刘后村《沁园春》一首,其三则《雨村词话》卷三所引题项羽庙《念奴娇》一首。……雨村,乾隆间人,是此书乾隆间尚存。海内藏书家,必有秘藏此书者,安得全集发见,亦系快事。(注:《读词札记》,载《南京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第1期。又见《词学论丛》第65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笔者有幸,因撰写《中国古籍总目提要·词籍卷》的需要,普查现存词籍版本,偶然从《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序跋集录》中获知《天机馀锦》尚存于台北中央图书馆,喜不自禁。原书四卷四册,题明程敏政编,明蓝格抄本。书前有题明程敏政序:

余所藏名公长短句,裒合成编,或后或先,非有诠次。多是一家,难分优劣,涉谐谑则去之,名曰《天机馀锦》,编为四卷。九重传出,以冠于篇首,诸公转次之。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幼眇,世所矜式。当时或作艳曲,谬为公词,今悉删去,以俟询访,标目《拾遗》云。敏政识。(注:据明抄本《天机馀锦》卷首。《国立中央图书馆善本序跋集录》(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1994年4月版)亦录有此序。)

然而读了这篇序文后,疑窦顿生。这篇题程敏政写的序文,实际上是从宋曾慥《乐府雅词·序》割裂而来。试看曾氏原序:

余所藏名公长短句,裒合成编,或后或先,非有诠次。多是一家,难分优劣,涉谐谑则去之,名曰《乐府雅词》。九重传出,以冠于篇首,诸公转踏次之。欧公一代儒宗,风流自命,词章幼眇,世所矜式。当时小人或作艳曲,谬为公词,今悉删除,凡三十有四家。虽女流亦不废。此外又有百馀阕,平日脍炙人口,咸不知姓名,则类于卷末,以俟询访,标目《拾遗》云。绍兴丙寅上元日温陵曾造引。(注:《乐府雅词》卷首,《四部丛刊》本。)

比较所谓程敏政序与曾造序,很显然程序只是删改了曾序的几处字句,以致文句不通,如“转次之”云云,颇费解;“一代儒宗”前删去“欧公”(欧阳修),也使人不知所云。

程敏政序既为伪造,则其书大可怀疑。笔者因一时无法见到原书,于是拜托台湾彰化师范大学国文系教授黄文吉博士查核原书,以弄清真相。

黄先生在查阅原书后,写了一篇长文《词学的新发现——明抄本〈天机馀锦〉之成书及其价值》(注:载《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期,台湾高雄丽文文化事业公司1997年9月版。)予以考证,考明《天机馀锦》并非伪造,而是抄录拼凑他书而成,其材料来源,主要是依据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顾从敬刊刻的《类编草堂诗馀》四卷、元庐陵凤林书院辑《精选名儒草堂诗馀》三卷、题宋何士信编选的《增修笺注妙选群英草堂诗馀》前后集四卷以及部分宋元明词人的别集等;并论断《天机馀锦》是在嘉靖二十九年至万历十一年(1583)间由当时的书贾或贪图利益的士人所编成,而绝非出自明程敏政之手;同时指出:由于原编者“所根据的词集版本今或已不传,其所抄录的词家词作,某些亦未见收于其他词集,故此书在保存词学文献,提供校勘、辑佚,尚有不容忽视之价值”,并列出了104首宋金元佚词和22首明人佚词的目录。

黄文吉先生不仅撰文考证《天机馀锦》的成书年代、材料来源及有关问题,同时又惠借原书复印件给笔者参阅。笔者检阅全书后,觉得有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查落实。兹将考索所得,缕述如次。

二、《天机馀锦》的文献著录情况及其成书年代问题

《天机馀锦》不仅传本罕见,而且自明清以来知见原书者亦少。在公私藏书目中,最早著录其书的是清初黄虞稷的《千顷堂书目》,该书卷三十二《词曲类》在补元人书目中仅列《天机馀锦》书名(注:此据《适园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卷三十二无《词曲类》,未著录《天机馀锦》。),既无卷数,亦未注撰辑人姓氏,当未见原书。稍后钱大昕《补元史艺文志》卷四亦仅著录此书名(注:《丛书集成初编》本。),当是据《千顷堂书目》抄入,实亦未见原书。

明杨慎《词品》卷二曾引及《天机馀锦》:“周美成《十六字令》云:‘眠……’词简思深,佳词也。其《片玉集》中不载,见《天机馀锦》。”(注:《词话丛编》第458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按,明抄本《天机馀锦》卷四录《十六字令》,明署周晴川(玉晨)作。杨慎据之谓是周邦彦词,当是误周玉晨为周邦彦之字号,或阅后误记作者姓氏。杨慎应见过此书,因周玉晨此首《十六字令》,今知载录最早之书,即为《天机馀锦》,杨慎之前,尚未知有他书著录。

又同书卷五引刘克庄《浪淘沙》(纸帐素屏遮)后亦云:“见《天机馀锦》。”(注:《词话丛编》第511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按,明抄本《天机馀锦》并未录《浪淘沙》词调,亦无刘克庄此词。此词原见宋刻本《后村居士集》卷二十《诗馀》,又见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八。

明万历十一年(1583)癸未陈耀文编《花草粹编》(注:陈耀文《花草粹编》自序末署“万历癸未冬日之吉”(陶风楼印本),据知此书的编选年代在万历十一年。),据《天机馀锦》选录过16首词作(详赵万里《校辑宋金元人词》及前引该书的提要)。

清朱彝尊于康熙十七年(1678)编成的《词综》,卷二十四录有无名氏《捣练子》、《谒金门》、《风光好》3首,注“见《天机馀锦》”;卷三十录周晴川《十六字令》,亦注明:“是词见《天机馀锦》,系周晴川作。今相沿刻周美成,然《片玉集》无此,其不系美成明矣。”(注:分别见中华书局1975年影印本,第227页、279页。)实际上朱彝尊并未见《天机馀锦》原书,《词综》所录4首出自《天机馀锦》的词什,都是从《花草粹编》转录,不过是径注出自《天机馀锦》而已(注:参黄文吉《词学的新发现——明抄本〈天机馀锦〉之成书及其价值》,《宋代文学研究丛刊》第三期,台湾高雄丽文文化事业公司1997年9月版。),否则,《天机馀锦》所录诸多宋元人佚词,他不应摒而不录。

清徐釚《词苑丛谈》卷十《周晴川十六字令》条曾提及《天机馀锦》(注:唐圭璋校注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234页。),实本《词综》卷三十所云,清冯金伯《词苑粹编》卷二十一《周晴川十六字令》条亦提及《天机馀锦》(注:见《词话丛编》第2201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而此则又是据《词苑丛谈》引录。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成书的沈雄《古今词话·词辨》上卷亦引及《天机馀锦》:“《天机馀锦》有无名氏《鞓红》一曲云:‘粉香犹嫩……’”(注:见《词话丛编》第916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按,明抄本《天机馀锦》亦未载此调此词。此词实见宋黄大舆《梅苑》卷八。

清乾隆间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亦引及《天机馀锦》:“《天机馀锦》载无名氏题项羽庙《念奴娇》一阕云:‘鲍鱼腥断……’”(注:见《词话丛编》第1431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按,明抄本《天机馀锦》亦未载此词。此词实为宋末黎廷瑞作,见《芳洲集》卷三(《豫章丛书》本)。

沈雄和李调元所引《天机馀锦》三词,明抄本均未收录,联系前述杨慎所见《天机馀锦》载刘克庄词而明抄本未录的情形来看,或《天机馀锦》除今传明抄本之外,曾别有传本,且收词作与明抄本不同。

又明抄本《天机馀锦》卷四录柳永《凤凰阁》(匆匆相见)一词,“相违相约”句缺一“相”字,“山远水远人远”句“人”字后脱一“远”字,而《花草粹编》卷七据《天机馀锦》所录此词,则无缺脱,可见《花草粹编》所据之《天机馀锦》非今传之本。此又证《天机馀锦》另有传刻本。

关于《天机馀锦》的成书年代,黄文吉先生认为是在嘉靖二十九年至万历三十一年之间,主要依据是,《天机馀锦》中有281首作品是抄自顾从敬嘉靖二十九年刻的《类编草堂诗馀》,故《天机馀锦》的编成时间不能早于嘉靖二十九年;又万历十一年编成的《花草粹编》曾多次引录《天机馀锦》,故《天机馀锦》的成书不能晚于万历十一年。此说自不无道理,然尚未注意到杨慎《词品》的引用情况。

按,杨慎《词品》成书于嘉靖三十年(1551)辛亥,盖杨慎《词品序》末署“嘉靖辛亥仲春花朝洞天真逸杨慎序”(注:见《词话丛编》第408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杨慎《词品》既已两次引及《天机馀锦》,则《天机馀锦》成书必在《词品》撰成之前。据此,《天机馀锦》至少在嘉靖三十年已成书并流传于世。

《类编草堂诗馀》何良俊序云:“顾子汝所刻《草堂诗馀》成,问序于东海何良俊。”末署“嘉靖庚戌七月既望,东海何良俊撰”(注:此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类编草堂诗馀》,嘉靖二十九年原刊本,笔者一时无法查核。按,明毛氏汲古阁刊《词苑英华》本《类编草堂诗馀》,何良俊序无“顾子汝所刻……问序于东海何良俊”二句。)。据知《类编草堂诗馀》刻成于嘉靖二十九年七月。《天机馀锦》既大量抄录此书,其成书必在嘉靖二十九年七月之后。而《词品》于嘉靖三十年仲春已经成书,是《天机馀锦》的成书不可能晚于嘉靖三十年仲春二月。据此,《天机馀锦》成书应在嘉靖二十九年七月后,三十年二月之前的半年时间内。考虑到杨慎撰《词品》尚需一段时间,而《天机馀锦》自见到《类编草堂诗馀》到抄录其中作品而成书也需一段时间,《天机馀锦》成书行世应在嘉靖二十九年冬季。当然,这只是一种推论,尚有待进一步证实。

三、《天机馀锦》的内容及其价值简介

《天机馀锦》四卷,分订成四册,一卷一册。原书板框21.5×14.6公分,蓝格,左右双栏,每半页十行,行二十四字。卷首为“天机馀锦序目”,署“明程敏政编”。首录前述伪造的程敏政序,次为卷一目录。卷首无总目,各卷目录置于每卷之前。

每卷分调编次,但各卷所录词调杂乱无章,既不以字数多少为序,也不按题材内容分类编次。卷一收7调275首;卷二收35调315首;卷三收59调324首;卷四收144调342首。全书共收1256首。其中重出3首,实为1253首。

全书先后录245调,其中忆秦娥(秦楼月)、满江红、西江月、南歌子(南柯子)、减字木兰花等6调重复,实收239调。

该选本所选大多为常用调,其中每调所收词什在10首以上者有35调:鹧鸪天调录75首、贺新郎53首、浣溪沙52首、满江红47首、木兰花慢45首、苏武慢36首、水龙吟35首、清平乐31首、蝶恋花28首、谒金门27首、长相思25首、阮郎归22首、南柯子(南歌子)21首、南乡子20首、风入松19首、如梦令18首、洞仙歌18首、忆秦娥(秦楼月)18首、生查子16首、齐天乐16首、玉楼春15首、八声甘州14首、一剪梅13首、忆旧游13首、祝英台近13首、踏莎行13首、一萼红11首、行香子11首、好事近11首、太常引11首、声声慢11首、风流子10首、减字木兰花10首、木兰花令10首、渔家傲10首。以上35调共录词798首,占全书63.5%。其它234调录词仅458首,每调录词不到2首,而以上35调每调平均录词近23首。

据《全宋词》计算机检索系统统计,宋词常用调、即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调依次为浣溪沙、水调歌头、鹧鸪天、菩萨蛮、念奴娇、满江红、西江月、临江仙、蝶恋花、减字木兰花、贺新郎、沁园春、点绛唇、清平乐、满庭芳、玉楼春、虞美人、好事近、渔家傲、朝中措、南歌子、卜算子、谒金门、踏莎行、南乡子、忆江南、如梦令、江城子、蓦山溪、柳梢青、采桑子、鹊桥仙、浪淘沙、阮郎归、洞仙歌、木兰花慢、诉衷情、忆秦娥等。

两相比较,《天机馀锦》录词最多的35个词调中,有21调是宋词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调。由此可见《天机馀锦》的编选者,是有意多选录常用调。

《天机馀锦》收词总计1256首,其中唐五代词人13人,凡18首;宋代158人,凡802首;金元词人25人,凡264首;明代词人6人,凡154首;时代不详者18首。除无名氏作者不计外,共收唐五代宋金元明词人202家,其中宋代词人158家,占词人总数的78%。看来,《天机馀锦》是一部以宋词为主的通代词选。

《天机馀锦》收词在10首以上者有20人:其中张炎131首,刘克庄77首,周邦彦45首,曾揆34首,刘过28首,秦观20首,苏轼19首,柳永15首,欧阳修15首,彭元逊15首,康与之11首,赵文11首,李清照10首(以上宋代);张翥88首,元好问71首,张雨29首,冯延登16首,赵孟頫15首(以上金元);瞿佑120首(明代)。从这个统计数字看,《天机馀锦》所收词作又并无固定的选录标准,所选并非尽是名人名作,亦非名人名作就多选,大约是就手边所藏词集予以选录。

从以上所录词作较多的词人来看,《天机馀锦》的资料来源除有关词选集以外,也依据不少词人的别集。如张炎、周邦彦、曾揆、刘过和张翥、元好问、张雨、冯延登等人的词,大都是从其别集中选录而来。如录宋代词人曾揆之词多达34首(含部分存疑词),而《全宋词》仅录其词5首,其词别集今已不传,历代书目文献中亦未著录其词集,是书所收,弥足珍贵。又如瞿佑词,今传《明词汇刊》一卷本《乐府遗音》收词113首(另有北曲17首未计),而《天机馀锦》总计收录瞿佑词作120首,仅11首见于今传《乐府遗音》,另有109首为今本《乐府遗音》所未收。金人冯延登,《全金元词》仅录其词1首,而《天机馀锦》录有其佚词16首,亦极可贵。

《天机馀锦》最有价值的是录有259首宋元明佚词。

按,黄文吉先生大作中所列的宋人佚词(目录)为61首,金元佚词43首,明词除瞿佑佚词不计外,为22首。而据笔者所考,宋人佚词为60首,元人佚词有46首,明人佚词多达137首(瞿佑一人的佚词有109首),不详作者时代的16首(佚词详目及原文将另刊)。就宋代辑佚词而言,这应该是继八十年代初孔凡礼先生《全宋词补辑》后又一次大的收获。

由于《天机馀锦》当初所依据的一些词集版本今已不传,不少作品和重要异文赖此选得以保存,故此书有着不可忽视的校勘价值。尤其是先师唐圭璋先生生前无缘见到此书,其所编《全宋词》、《全金元词》的一些疑误无法解决,今凭此选可作订正,如:

一、《全金元词》第56页据《词综》卷二十六录有王特起《喜迁莺》(登山临水)词,附注云:“案《花草粹编》卷十一依次录(《喜迁莺》)‘玉楼欢燕’、‘汀洲蘋满’、‘古今三绝’、‘登山临水’四首,仅第一首‘玉楼欢宴’注引《归潜志》,作王正之。其馀三首,皆未注姓名。”是先师亦疑《花草粹编》和《词综》所录三首《喜迁莺》非王特起(字正之)词,然无文献可征考。

按,此首《天机馀锦》卷二署瞿佑作,应是明人瞿佑词。据此,《全金元词》可将此词删去,而入王特起存目词中。

二、《全宋词》第258页、第542页于晏几道、贺铸名下均录有《谒金门》(溪水急)词。

此首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杨金刊本《草堂诗馀前集》卷上作贺铸词,《全宋词》从之录作贺词。明陈耀文《花草粹编》卷三亦题作贺铸,注云:“《天》作叔原。”《全宋词》又从之别录作晏几道词。

按,“《天》”即《天机馀锦》之简称。因先师编《全宋词》时未见《天机馀锦》原书,故据《花草粹编》所言录作晏词。实则《天机馀锦》卷三原无撰人姓氏,《花草粹编》误注。《全宋词》应从晏几道名下剔出此词。又首句杨金本《草堂诗馀》作“溪声急”,《全宋词》从之。《天机馀锦》和《花草粹编》作“溪水急”。

三、《全宋词》第3837页据《花草粹编》录有无名氏《捣练子》(林下路)一首。

此首《花草粹编》卷一无撰人姓氏,仅注“天机”,即注明出自《天机馀锦》,《全宋词》因之收作无名氏词。

按,《天机馀锦》卷四明题曾舜卿撰,实为曾揆(字舜卿)词,《全宋词》应收入曾揆名下,而从无名氏词中剔出。

又,此词《天机馀锦》调作《采桑子》,误。

四,《全宋词》第3747页据《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收有无名氏《南乡子》(帘卷水西楼)词。

按,此词《天机馀锦》卷四明题瞿佑撰,题作《嘉兴客馆酌别妓陶氏唱打油歌戏赠》,词中亦有“一曲新腔唱打油”之句,可见原题不误。又瞿佑《乐府遗音》亦录此首,题作《嘉兴客馆听陶氏歌》(注:赵尊岳辑《明词汇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第1205页。)。此词必为明瞿佑作。《全宋词》不应收入。

至于《天机馀锦》在异文校勘方面的价值,黄文吉先生在其大作中已举了几例,这里再择其要者补充几则。

一、《全宋词》第1355页录刘镇《天香》词,题作《对梅花怀王侍御》。而《天机馀锦》卷四此首题作《对梅花怀王龟龄侍御》,较之《全宋词》所题多“龟龄”二字,这对考察刘镇的生活年代甚有价值。

刘镇(1114-?),字子山,号方叔,温州乐清人。年三十五中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注:见《绍兴十八年同年小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其后知隆兴府通判(注:据《永乐乐清县志》卷七,《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本,上海古籍书店1964年版。)。卒年不详。其《天香》词中所怀王龟龄,即王十朋(1113-1171)。

王十朋,温州乐清人,与刘镇为同乡,年岁相近,故有交谊。考王十朋任侍御史,在孝宗隆兴元年(1163),隆兴北伐失败后,改除吏部侍郎,出知饶州(注:参《宋史》卷三八七《王十朋传》;《宋会要辑稿·职官七一》,中华书局影印本,第3973页;《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第3780页。)。刘镇既称王十朋为“侍御”,其词当作于隆兴元年王十朋任侍御史后。而细玩词意,词应是王十朋被罢免侍御史后所作。据此,刘镇至少生活到了孝宗隆兴末(1164)乾道初,享年在五十岁以上。

二、《全宋词》第3444页录蒋捷《南乡子》(翠夜游车),题作《塘门元宵》。景元人钞本,明末毛氏汲古阁刻《宋六十名家词》本、《畺村丛书》本《竹山词》均同。

按,《天机馀锦》卷四此首原题《钱塘门元宵》。可见诸本《竹山词》俱脱“钱”字。此可校补。

三、《全宋词》第3480页录张炎《庆清朝》(浅草犹霜),词序末句作“太白去后三百年无此乐也”。诸本《山中白云词》亦同。

按,《天机馀锦》卷四此词,序中此句作“太白去后五首年无此乐”。“五首”,显为“五百”之误抄。张炎(1248-1317?)的生活年代去唐代李白有五百馀年,故词序应以“五百年无此乐”为是。此可校正《山中白云词》之误。其它可校正《山中白云词》之处尚多,兹不一一列举。

四、《天机馀锦》部分佚词及误题作者之词考

《天机馀锦》每调之下大体依词作者的年代先后排列,但词人次序时有错乱。作者姓氏或误题,或空缺。空缺者或属前题作者之词,或为无名氏之词,或本有词主可考而未题作者姓氏(此类词作计有450首)。所题作者,或署姓名,或题字号,漫无体系。

笔者利用《全宋词》、《全金元词》计算机检索系统和《全唐五代词》以及其它词总集、别集对《天机馀锦》所收各词的作者进行了全面的考索,一一查出原题有作者之词今见于何书何页。未题作者之词,若词主可考而现今有关词总集已收录者,亦查出所收书名及其卷数或页码。有关佚词,亦予考索。

限于篇幅,以下主要考查原误题作者姓氏之词及部分原未题作者而可考定之佚词。为便于检索,笔者将原书所录词逐首依次编了序号。以下即依原书次序对各卷原误题作者姓氏之词及部分原未题作者之佚词分别予以考辨。每首词首列序号,次列词牌,接列原词首句,后列原题作者名,未题撰人姓氏者则依旧。每项各空一格。为省便,词牌及首句都不标书名号和引号。

135 蝶恋花 钟送黄昏鸡报晓 秦少游

按,此首原误题秦观作,实为宋王诜词。《全宋词》第274页即收作王词,并有考辨,兹不赘考。

172 苏武慢 七十人生 桂衡

173 又 闻说登莱

174 又 从离钱塘

175 又 自笑生来

以上4首仅第172首原署桂衡作,其它3首皆未题作者;除第174首之外,其他3首皆题作《胶湄书事》。又以下无名氏和莫惟贤(昌)、瞿佑同调词4首皆题《和桂孟平韵》,每首叶韵分别与此4首相同。瞿词序更明谓是“次桂孟平《胶湄书事》四首,盖为平度州训导日所作也”(详后第189首),故此4首皆为明人桂衡作。桂衡未知有词集传世,一般选本亦未见选录其词。此为佚词。

据瞿佑词序,桂衡此组词是为平度州训导时所作。第172首词有云:“改几篇者也之乎,怎地便称训导。”第174首又说:“从离钱塘,自来平度,早又三回重午。”所写正与瞿佑词序所言相合。据“三回重午”云云,桂衡在平度已历三年。

按,桂衡,字孟平,仁和人。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乙集《桂奉祠衡传》谓其“洪武中,为钱塘学训导,迁山东。庚辰秋,权停江北五布司学校,赍印纳礼部,授谷府奉祠”(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新1版,第190页。)。据此,建文二年庚辰(1400)秋桂衡始离山东平度州学训导任,则其任平度州学训导必在洪武末年至建文二年之间。据上引“三回重午”云云,其词是在平度之第三年所作。

又,瞿佑与桂衡相逢亦在建文二年庚辰秋。瞿佑《归田诗话》卷下《桂孟平题新话》云:“庚辰岁秋,权停江北五布司学校。予在河南,孟平在山东,各赍学印赴礼部交纳。孟平访予于大中街旅舍,相见甚欢。予置酒,出《纪行返棹编》示之,孟平赠诗,有‘江湖得趣诗盈卷,故旧忘怀酒满樽’之句。予后授太学助教,孟平授谷府奉祠,寄小祠,末句云:‘卷起绿袍袖,舞个大斋郎。’邻堂王达善助教亦好作词,见之大笑,喜其善谑也。”(注:《历代诗话续编》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下册,第1279页。)建文二年瞿佑与桂衡在京师南京会面,并有诗词赠答,瞿佑次韵桂衡的4首《胶湄书事》当亦是此年在京师作。瞿佑次韵词(第187首)有云:“同宦京华,街南街北,且得时常相见。不掌枢机,不登台阁,也不当方面。”亦证是作于京师。

177 苏武慢 白下桥头

178 又 君昔钱塘

179 又 富贵门中

180 又 自笑浮生

以上4首原未题作者,用韵分别与前桂衡4首相同。第177首题《和桂孟平韵》,是桂衡同时人所作。瞿佑唱和词既是建文二年在京师南京所作,此4首佚名唱和词当亦作于南京,盖第178首有云:“君昔钱塘,我曾吴下,因甚不曾相见。倾盖都城,欢然如故,难比等闲生面。”既是“倾盖都城”,则词亦是在京城见面后所作。其第177首又云:“白下桥头,乌衣巷口,四十年前曾到。钟阜云横,秦淮天堑,依旧水环山抱。”所写亦是南京景致。据上引《归田诗话》,与瞿佑、桂衡交游的友人尚有“亦好作词”的“邻堂王达善”,而第178首词中作者自称与桂衡“居止相邻,东西咫尺,只隔数家庭院”,疑此4首即王达善所作。

王达善,名达,无锡人。洪武中,举明经,除国子助教。永乐中,擢翰林编修,迁侍读学士(注: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乙集《王读学达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新1版,第176页。)。能词,有《耐轩词》传世。《唐宋名贤百家词》本《耐轩词》未收以上4首。

又此4首,原列于张雨词后,然决非张雨作。盖张雨卒于元至正十三年(1350),已不可能在明建文初与桂衡唱和。

181 苏武慢 山势龙蟠 莫惟贤

182 又 壁水游歌

183 又 四月清和

184 又 小小官称

以上4首唯第181首题莫惟贤作,其余3首均未题作者。然4首用韵分别与前桂衡4首词相同,且第181首题作《和桂孟平韵》,定为莫氏一人所作。此为佚词,《全金元词》未录其词。

莫昌,初名惟贤,字景行,钱塘人。元大德六年(1302)生。与元代词人张雨、张翥同游于仇远门下。明洪武三年(1370)为杭州府学训导,卒年不详(注:详凌云翰《柘轩集》卷四《莫隐君墓志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按,《全金元词》未收莫昌其人其词。以上4首为佚词。

186 苏武慢 北去南来 瞿佑

187 又 同宦京华

188 又 才听钟鸣

189 又 梦里家乡 (以上卷一)

以上4首总题为《次桂孟平胶湄书事四首盖为平度州训导日所作也》,4首用韵与前桂衡4首相同,是瞿佑一人所作。此为佚词,今传瞿佑词别集《乐府遗音》未收(注:瞿佑《乐府遗音》,今有赵尊岳辑《明词汇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

279 满江红 斗帐高眠 张仲宗

此首实为无名氏词。明洪武本《草堂诗馀后集》卷下即作无名氏,《全宋词》第3742页从之,是。《天机馀锦》题张仲宗(元幹)作,非,盖各本《芦川词》俱未收作张元干词。

281 满江红 东武城南 晁无咎

此首原题晁无咎(补之)作,误,实为苏轼词。《傅幹注坡词》卷二题作《东武会流杯亭》,《全宋词》第281页同。《类编草堂诗馀》卷三始误作晁补之词,《天机馀锦》及沿其误。

318 满江红 枫落吴江

319 又 一剑腾空

320 又 祖帐凌空

321 又 香火依然

以上4首,原列瞿佑词后,未题作者。当皆为瞿佑作。第321首有长序云:“昔姜尧章泛巢湖,作平声满江红,为神姥寿。百年以来,罕有能赋之者。至正壬寅冬日,自四明回钱塘,舟过曹娥江,至李女祠下,遂效其体作此词,书于殿壁,俟来知者共裁度之。”至正壬寅,为至正二十二年(1362),瞿佑(1347-1433)时年十六岁。又瞿佑为钱塘人,且家居钱塘(注:参瞿佑《归田诗话》卷下《香奁八题》,《历代诗话续编》本,中华书局1983年版,下册,第1275页;又参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乙集《瞿长史佑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新1版,第189页。),正与“回钱塘”的身份相符。又后第351首署名瞿佑所作的《归朝欢》题作《壬寅岁初自浙东回舟游湖山》,正可与此题序相印证。此词必为瞿佑作。

此为瞿佑佚词,《乐府遗音》未收。

333 忆旧游 正落花时节 孙尚父

此首原题孙尚父作,误,作者应是刘将孙。元凤林书院辑《精选名儒草堂诗馀》卷中此首作刘将孙词,原署“尚友刘将孙”(注:见《景刊宋金元明本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本,第488页。)。《全宋词》第3529页即从之作刘将孙词。此署作“孙尚父”,当系将名中之“孙”误为姓,字“尚友”而误以为名,“父”则为“友”之形近而误。

353 声声慢 梅黄金重 刘巨济

此首原题刘巨济作,非,应是无名氏词。明洪武本《草堂诗馀前集》卷下列此词于刘巨济(泾)词后,未署作者姓名,故《全宋词》第3740页录作无名氏词,是。顾从敬刊本《类编草堂诗馀》卷三径作刘巨济词,非。《天机馀锦》乃沿其误。

361 声声慢 情痴倦极 曾隶

此首原题曾隶作,误,实为赵功可词。元凤林书院辑《精选名儒草堂诗馀》卷中录于赵功可名下,《全宋词》第3329页从之录作赵词,是。按,《精选名儒草堂诗馀》卷中赵功可词之前为曾隶词,《天机馀锦》未详察,而误以此首为曾隶词。

410 喜迁莺 谯门残月 胡浩然

此首《畺村丛书》本《鄮峰真隐词曲》录作史浩词,《全宋词》第1266页从之录作史浩词。明洪武本《草堂诗馀后集》卷上则作胡浩然词,《天机馀锦》因之。按,史浩词别集《鄮⑨峰真隐词曲》既收录,当以作史浩词为可信。

432 白苎 绣帘垂 柳耆卿

此首原题柳耆卿(永)作,非。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载:“正宫《白苎曲》赋雪者,世传紫姑神作,写至‘追昔燕然画角,宝钥珊瑚,是时丞相,虚作银城换得’,或问出处。答云:‘天上文字,汝哪得知?’末后句‘又恐东君暗遣花神……’。殊可喜也。”(注: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新1版,第66页。)故《全宋词》第3864页署紫姑撰,录于“宋人依托神仙鬼怪词”类,是。顾从敬刊本《类编草堂诗馀》卷四始题柳耆卿作,非。《天机馀锦》乃沿其误。

462 女冠子 同云布密 周美成

此首实为无名氏词。盖此词始见明洪武本《草堂诗馀前集》卷下,原列周邦彦3首词后,未署作者姓氏。《全宋词》第3740页录作无名氏词(注:又参《全宋词》第630页周邦彦存目词。),是。《草堂诗馀前集》卷下此词前所录周邦彦词,均分别注明作者为“周美成”、“前人”、“前人”,而此首未署。《天机馀锦》径作周美成词,非。

468 多丽 日初长 欧良

此首出自宋欧良所辑《抚掌词》,词原为无名氏作,故《全宋词》第3683页断作无名氏词。《天机馀锦》题欧良撰,不确。

528 木兰花令 别后不知君远近 贺方回

此首原题贺方回(铸)作,误,实为欧阳修词。《全宋词》第133页即收作欧词。盖景宋吉州本《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卷二已收录(注:见《景刊宋金元明本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影印本,第27页。按,《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调作《玉楼春》。《玉楼春》与《木兰花令》,时被混为同调(参《词谱》卷十一。),而各本贺铸词集则未收。

550 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后主

此首原题李后主(煜)作,误,应是中主李璟词。诸本《南唐二主词》俱收作李璟词。

567 浣溪沙 沉屑微薰睡鸭金 谢醉仙 (以上卷二)

此首原出元凤林书院《精选名儒草堂诗馀》卷上,题谢醉庵作。故此处“醉仙”应作“醉庵”。《全金元词》第952页亦作醉庵。

590 生查子 年年玉镜台 易安

此首原题易安(李清照)作。明嘉靖三十三年杨金刊本《草堂诗馀前集》卷下亦作李清照词,今人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卷一附录于“存疑之作”类(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版,第81页。)。《全宋词》第1405页则收作朱淑真词。因明毛氏汲古阁刊《诗词杂俎》本《断肠词》已收录,调下原注云:“世传大曲十首,朱淑真《生查子》居第八,调入大石,此曲是也。集中不载,今收入此。”故先师唐圭璋先生以为:“据此,当以朱淑真为是。”(注:见《宋词四考·宋词互见考》(修订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版,第223页。)元杨朝英《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卷一亦作朱淑真词,应属可信。

此词别又作朱希真(敦儒)词,见杨慎《词林万选》卷四、陈耀文《花草粹编》卷一及四印斋本《樵歌拾遗》。按,《词林万选》作朱希真,当是“朱淑真”之误刻,因二朱姓名仅一字之差。同出杨慎之手的《百琲明珠》卷五,所收此词即题朱淑真作(注:赵尊岳辑《明词汇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第804页。)。《花草粹编》作朱希真,乃沿《词林万选》之讹,《樵歌拾遗》亦因其误。

613 江城梅花引 年年江上探寒梅 贺方回

此首原题贺方回作,误,实为王观词。宋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五此首作王观词,《全宋词》第262页从之录作王词,是。各本贺铸词集俱未收,定非贺词。

632 桂枝香 晓天凉露 曾隶

此首原作曾隶词,非,实为赵功可词。元凤林书院辑《精选名儒草堂诗馀》卷中作赵功可词,《全宋词》第3329页从之,是。参前第361首考辨。

657 氐州第一 杨柳楼深 曾隶

此首原作曾隶词,非,实为赵功可词。元凤林书院辑《精选名儒草堂诗馀》卷中作赵功可词,《全宋词》第3329页从之,是。参前第361首考辨。

713 长相思 玉一梭 刘改之

此首原题刘改之(过)作,非,应为李煜词。

明吴讷《唐宋明贤百家词》本、《畺村丛书》本《龙洲词》俱收此首作刘过词。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卷下录此词下片亦谓是刘过赠妓之词。《天机馀锦》题作刘过,不为无据。然此词《乐府雅词》拾遗卷上已收录,未题作者姓氏。按,《乐府雅词》成书于绍兴十六年(1146),而刘过生于绍兴二十四年(1154),刘过词决无可能入《乐府雅词》,故此词显非刘过作。

此词一作宋孙肖之词,见宋赵闻礼《阳春白雪》卷六。按《乐府雅词》拾遗所录此首,原列于孙肖之《点绛唇》词后,《阳春白雪》卷六径题作孙肖之词,非,因《乐府雅词》拾遗所收前后相接而无撰人姓氏之词,并非皆为同一人所作(注:参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7页。)。

此首应是李煜词。明吴讷《唐宋名贤百家词》抄本、明万历庚申吕远刻本、清康熙二十八年侯文灿刻《十名家词》本、康熙五十四年萧江声抄本《南唐二主词》等俱收作李煜词。《南唐二主词》原为南宋初人所辑,虽宋本已佚,然吴讷本、吕远刻本等犹存宋本之旧,故以李煜作为可信(注:参王仲闻《南唐二主词校订》,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28页。)。

742 醉太平 茶边水经 仇仁近

按,此首原题仇仁近(远)作,误,实为颜奎词。汲古阁钞本《天下同文》、元凤林书院辑《精选名儒草堂诗馀》卷中俱作颜奎词。《全宋词》第3255页亦作颜词,是。

778 秋霁 虹影侵阶 陈后主

此首原题陈后主作,误,应为宋无名氏词。元至正本《草堂词馀》、明洪武本《草堂诗馀后集》卷上误作陈后主,《天机馀锦》乃沿其误。明陈明善《啸馀谱》卷二一亦因之作陈后主词。按,陈后主时尚无词,定非陈后主作。

杨慎《词品》卷二谓是胡浩然作:“草堂词选《春霁》、《秋霁》二首相连,皆胡浩然作也。格韵如一,尾句皆是‘有谁知得’。而不知何等妄人,于《秋霁》下添入陈后主名。不知六朝焉知此等慢调。况其中有‘孤鹜’、‘落霞’语,乃袭用王勃之序。陈后主岂能知勃文而倒用之焉。”(注:《词话丛编》第459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杨慎所辨非陈后主作,甚是;又谓胡浩然作,亦可信。洪武本《草堂诗馀后集》卷上录《春霁》,题胡浩然作,《秋霁》紧接于《春霁》之后,一写春晴,一写秋晴。二词结句俱相同,格调情韵一致,应同是胡浩然作。先师唐圭璋先生《宋词四考·宋词互见考》亦断作胡词。

然《全宋词》第3741页录作无名氏词(又见第3537页胡浩然存目词)。按,《全宋词》应收于胡浩然名下。

887 阮郎归 烹茶留客驻金鞍 李后主 (以上卷三)

此首原题李后主作,误,应是黄庭坚词。景宋本《山谷琴趣外篇》卷一及其他各本《山谷词》俱作黄庭坚词。《全宋词》第390页亦作黄词。

940 天香 霜瓦鸳鸯 王充

此首原题王充,误,应是王观词。《乐府雅词》拾遗卷下作王观词,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王观《冠柳集》解题亦谓“世传‘霜瓦鸳鸯’其作也”。《全宋词》第260页从之作王观词。《宋词四考·宋词互见考》亦断作王观(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2版,第212页。)。

明洪武本《草堂诗馀前集》卷下此首无撰人姓氏。《类编草堂诗馀》卷三误题王充,《天机馀锦》因之。《啸馀谱》卷十八亦因之误题王充撰。

1000 锦缠道 燕子呢喃 叔原

此首原题叔原(晏几道)作,非,应为无名氏作。明洪武本《草堂诗馀前集》卷上无撰人姓氏,《全宋词》第3736页从之作无名氏词,是。各本《小山词》俱未收。

1029 采桑子 年年才到花时候 欧良

此首出自宋欧良所辑《抚掌词》,原为无名氏作,故《全宋词》第3685页断作无名氏词。《天机馀锦》题欧良撰,不确。

1078 一剪梅 漠漠春阴酒半酣 欧良

此首出自宋欧良所辑《抚掌词》,原为无名氏作,故《全宋词》第3685页断作无名氏词。《天机馀锦》题欧良撰,不确。

1136 行香子 佛寺云边 刘改之

此首实为元人张翥词。各本张翥《蜕岩词》卷下俱收录,而刘过《龙洲词》则未收。此作刘过词,误。《花草粹编》卷七亦作刘过词,当本此。

1167 红林檎近 风雪惊初霁 万俟雅言

此首原题万俟雅言(咏)作,误,实为周邦彦词。景宋本《详注周美成词片玉集》卷六及诸本《片玉词》俱收作周邦彦词,《全宋词》第608页亦收作周词。此题万俟雅言作,误,《花草粹编》卷八亦因之误题万俟雅言作。

1170 望梅 小寒时节 柳耆卿

此首原题柳耆卿(永)作,误,应为无名氏词,始见宋黄大舆《梅苑》卷四。

1198 绮寮怨 匆匆东风又老 曾隶

此首原题曾隶作,误,实为赵功可词。元凤林书院辑《精选名儒草堂诗馀》卷中录于赵功可名下,《全宋词》第3330页从之,录作赵词,是。参前第361首考辨。

1254 行香子 短短横墙 张天师

1255 又 阆苑瀛洲

1256 又 水竹之居

1257 又 净扫尘埃 (以上卷四)

以上4首原作张天师词,误。第1254、1255、1257首俱见元彭致中辑《鸣鹤馀音》卷六(注:据《道藏》本。),为元代无名氏词,《全金元词》第1295-1296页收作无名氏词。

第1256首为元释明本词,见明行冈编《春花集》卷十二(注:据南京图书馆藏清初刊本。),《全金元词》第1160页已收作明本词。

标签:;  ;  ;  ;  ;  ;  ;  

“天基余锦”词学秘籍考证_文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