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漏"双向四步教学法在计算教学中的运用--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为例论文_林广武

"勾漏"双向四步教学法在计算教学中的运用--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为例论文_林广武

林广武

广西北流市北流镇城南小学

摘要:双向四步教学法在计算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双向四步教学法在计算教学中的运用-

"勾漏"双向四步教学法是指根据全国道教第二十二洞天、桂东南著名旅游名胜风景区北流勾漏洞的"勾、曲、穿、漏"特色隐喻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本质是勾、曲、穿、漏的艺术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往过程。即课堂教学过程的勾人(学生)入境、漏知(知识)互学、流程对测、结课拓展四个基本教学步骤。该教学法是全国首个以名胜风景区命名的教学法。具有地方特色的"勾漏"双向四步教学法符合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新课改理念,符合人的认知和学习的心理发展规律。该教学法结构合理,简易可行,趣味性浓,是一种师生双向合力优化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课堂实践效果明显,适合广大教师使用,于2018年获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审核通过并颁发著作权登记证书。

在我国,自从2001年课程标准实施以来,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是的一个重大变化,小学数学教材中不再专门设置应用题的教学单元。这种变化对传统的计算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由单纯的计算技巧训练转向算式意义的理解,由低层次的"量的学习"转向高层次的"质的学习"。这充分符合了英国著名教育家迪恩斯说的:学生掌握数学意义必须从他们的熟悉的环境中实现,要适合儿童的兴趣、能力和个人的亲身经验。

因此,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实践中,对照新课标的要求和导向,"勾漏"双向四步教学法给我们带来的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对促进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能产生巨大作用。下面以《有余数的除法》为例谈一谈"勾漏"双向四步教学法在计算教学中的运用。

一、勾人入境趣味浓

所谓情境,就是把那些不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之类的需要,学生解决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情境中去。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在"勾漏"双向四步教学法中"勾人入境"就是教师开课时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通过不同的形式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善导问题,明确教师的作用是"导学"。

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的上课伊始,我们可以结合多媒体播放2008年中国奥运会福娃吉祥物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妮妮的图片。接着抛出问题情境:为庆祝北京奥运中国金牌第一,小明用福娃装扮家,请伙伴们一起祝贺,小明把福娃按"贝贝、京京、欢欢、迎迎、妮妮"这样的规律排列的,请同学们猜一猜"像这样排下去第22个福娃是谁呢?"

这样的开课打破了计算教学开课的枯燥性,快速"勾引"了学生以饱满的热情进入课堂,既为学生创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漏知互学乐无穷

漏知互学是指教师把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不是以单方面的给学生讲授,而是充分下放主动权把知识故意漏给学生进行互帮互学,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交流展示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激励、追问、引导、纠错、引发互动等必要的导讲补讲。

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的新知教学,不要把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以单方面的给学生讲授,而是要充分下放主动权把知识故意漏给学生进行互帮互学。首先充分利用问题"每盘放4个橘子,14个可以放几盘?"和学生动手分橘子的过程,引导学生展开观察、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感受、体验分一分有两种情况:一是刚好分完,二是剩下的不能再分了。为深入理解"余数的概念"奠定基矗建立了余数的概念之后, 学会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是本节课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可以结合学生的操作,尝试让学生用竖式算一算,并从有余数的除法中观察、发现了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旨在让学生明确有余数除法的算理,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也为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的笔算提供科学的数学模型。

这样的"漏知互学"使课堂教学不再是华而不实,不再是"飘"在空中,而是实实在在的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与应用的过程中去体悟与理解知识,真正达到了多边互动学习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目的。

三、流程对测升能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在计算教学中,平常教师上完新课,就会一味地布置相对应的练习给学生不停地做,以达到巩固新知的作用。但是这样的机械式反复训练,吸引不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不了学生的参与度,关注不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反而可能会造成一些学生厌烦心理和抵触的情绪,便容易造成练习效果低效。因此,必须改变练习的策略,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勾漏"双向四步教学法的流程对测便是很好的对策。流程对测是指在强化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习时,师生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中知识和技能的应用设计一些练习和问题,互相练习解答。检测形式可采用同桌对子、小组对子、师生对子互测等多种方式进行,这样既针对了学生差异,又关注了学生全体。

如在《有余数的除法》的练习环节,教师可以返回开课情景,让学生以本课学的知识解决开课问题:第22个福娃是谁?接着用生生、师生互动对测送福娃游戏:学号是1号得到贝贝,2号得到晶晶,3号得到欢欢,4号得到迎迎,5号得到妮妮,6号得到贝贝……按这样的拿法,算算看,你能得到哪个福娃?这样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做到了首尾呼应,又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课拓展探无终

在《有余数的除法》课的最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总结回顾反思:在计算有余数除法时,你认为有什么问题要特别注意的?同时根据本课内容延伸,让学生课后收集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余数的例子,与老师、同学交流。这样的结课拓展,起到反馈矫正和拓展延伸的双重效果,真正达到令"课虽尽但趣亦浓"和"结句如撞钟,当清音有余"的作用。

总之,"勾漏"教学法转变了师生的角色,体现了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和学双向发展,其教学步骤可操作性强,运用在计算教学既可以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学生的运算能力提高。

论文作者:林广武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  ;  ;  ;  ;  ;  ;  ;  

"勾漏"双向四步教学法在计算教学中的运用--以《有余数的除法》教学为例论文_林广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