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论文_泮成春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论文_泮成春

泮成春(栖霞职教室 山东 烟台 265300)

“留白”是指在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白,留有想像的空间。艺术大师往往都是留白的大师,方寸之地亦显天地之宽。南宋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只见一幅画中,一只小舟,一个渔翁在垂钓,整幅画中没有一丝水,而让人感到烟波浩渺,满幅皆水。如此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正所谓“此处无物胜有物”。

语文教学也需要“留白”。试想,一篇篇美文佳作,与其完全由教师剖析得透透彻彻,不如更多地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感知那“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之美;尤其是读文学作品,美的感受是不能统一的,任何“实”讲都代替不了作品的神韵。因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不妨学学国画的 “留白”艺术,在课堂上给学生多留点想象和创造的空间。

一、思考上的留白

美国教育家哈曼曾说过:“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双边互动活动,只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才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才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驱使他们主动探究。有的教师只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思维过程,问题一提出,就马上要求学生发言,不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只要学生说出正确答案,教师就心满意足。这种不“开”只“达”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能力培养也便成了一句空话。

教学留白正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直接有利于引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等兴趣的手段之一。记得在讲《我很重要》时,我先提出问题:结合自身,从父母之爱、朋友之亲谈自己存在的价值和自己活着的重要意义。然后给了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研读文本、认真思考后畅所欲言,我适时鼓励学生:泰戈尔写小小流萤时说过:“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我和学生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一起大声说:“我自信!我很重要!”整个课堂讨论热烈、气氛活跃,课堂效果比较理想。试想如果不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那么就会出现“问而不答”、“启而不发”的状况,最后只能将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学生,课堂效率将会大打折扣。

二、实践上的留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担心预设的教学任务不能如期完成,往往是拼命赶时间,舍不得留给学生一定的实践空间,只是忠实而有效地将自己的认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在一次作文公开课上,我在引导学生找出病文存在的问题后,就立即要求学生谈修改意见,将病文中的空洞叙述转为生动描写。结果有的学生无言以对,有的学生慌不择言、言不由衷、不着边际,还有学生表现出“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口讷之态,课堂气氛陷入了清冷、死寂状态。意识到问题后,我立即留给学生实践的空间,让学生亲自找出所学课文中精彩的描写语句,并让学生讨论概括其描写手法,再让学生用自己归纳的方法指导实践,并给了学生充足的写作空间。结果交换意见时,很多同学都有精彩的发言,有的同学还能对其他同学描写的语句加以点评、纠正。正是因为给了学生足够的实践空间,让学生进行了心灵深处的思考,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扭转了课堂教学冷场的尴尬局面。

三、知识上的留白

“留白”不等于放任散漫,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有一个基本的布局,在实践操作中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驾驭协调能力。例如,一节课该讲知识重难点,每个知识点讲多长时间,什么时候练习巩固等,都必须统筹安排。在留白的过程中,可以师生互动,在互动中发现问题,老师引导启发,新旧知识点串联,为新知识的巩固打基础。当然,教师也需要有即兴“留白”的心理准备。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强调自主性、开放性,课堂情势变化难测,学生基于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等已有知识,会提出超出教师知识范围的新问题,教师要根据课堂动态作相应的调整。

语文教学中少着墨,多留白,语文教学一定会“意造景生”,变得生意盎然、妙不可言。

论文作者:泮成春

论文发表刊物:《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0

标签:;  ;  ;  ;  ;  ;  ;  ;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论文_泮成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