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论文_陈孝淑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论文_陈孝淑

陈孝淑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白马镇中心学校 四川 米易 617200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064-01

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推进,要求我们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改变课程中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适应这一发展,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今天我主要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与老师们共同探讨。

一、转变思想,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意识。很多时候,我们的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总是不理想,其原因在于教师习惯于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转,这样学生成了学习的机器,缺乏主观

能动性,没有自觉性和创造性,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是相悖的。因此,在教学活动中,需要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真正树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并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尊重、相信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

二、追求和谐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交流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作为“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在课堂中要给自己准确“定位”,完成好自己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在课堂上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

1、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出现,更要在科学、和谐的教学活动中进行。现在,我们很多老师的课堂中,老师仍然是在唱主角,在尽情地灌输,即使让学生讲,也不能有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东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种教学方式的课堂里往往充满着严肃的氛围,课堂上只有老师在唱着自己的“独角戏”,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不能有自己的独特观点。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老师就一定要真正把“思维权”和“发言权”还给学生,老师就当好自己的“引导者、参与者”的角色,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放手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2、通过小组协作,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在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合作研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我们上学期在学习剧本《半截蜡烛》时,我先让学生自己默读一遍课文,然后说说你读了课文想说点什么,他们说到了这篇课文的呈现形式和其他课文不一样,于是,我让他们说出这篇课文的呈现形式。说完了,可他们不知道这篇课文是剧本,于是,我让他们去读“资料袋”,有几个孩子还没读完就迫不及待地说:“我知道了,这篇课文是剧本”,这时,我并不急于去讲剧本的特点,而是让他们根据剧本自由找伙伴组成小组,分角色,将文中片段演出来。顿时,教室里大乱,他们找伙伴、分角色、记台词,有两个组还到处找道具,我看到还有小导演呢。每个孩子都那么认真。等他们准备好了,就让他们去演,都争着去,一个小组演完了,其他小组的同学会主动地来对他们进行评价。选了三个小组来表演后,孩子们基本体会到了文中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在活动中,培养了孩子们的团结合作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觉得,我们有时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能力往往是信任不够,在讲到某些重、难点时,由于对学生潜力估计不足,所以教师讲得多,而学生说得不多,更不要说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了。这样学生在长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下,自身的自学能力就会被埋没,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对此,我的体会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才是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宰者的真正解决之道。让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变成“我会学”、“轻松学”。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是教学的基本出发点,也是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只有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着力构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陈孝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论文_陈孝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