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论文_何朝安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论文_何朝安

何朝安(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古罗镇佑之小学 四川 宜宾 644600)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7-041-01

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课堂提问设计对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提高以及课堂教学目标的达到,意义重大。因此从解读小学低段课堂提问的内涵着手,重点论述了课堂提问的实施策略,以期在教学实践中得以提升。

一、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 可见兴趣对于学好数学的重要性。教师要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去设置问题,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集中到某一个特定的专题中,并产生解决问题的自觉愿望,并最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达成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如: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基本性质性质”引入的教学时,我设计了“老爷爷分地”的故事:把一块长方形的地分给4个儿子,老大分得这块地的1/4 ,老二分到这块地的2/4 ,老三分到这块地的4/16 ,老四分到这块地的8/32 。老大、老二、老三觉得很吃亏,于是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起来。给他们讲了几句话,四兄弟就停止了争吵。听到这里,

学生被这富有意思的故事吸引住了,就会产生疑问“阿凡提说了什么了呢?”。我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四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片,动手操作,折出 ,得出结论:四兄弟分的地同样多。那么,这几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不一样,为什么大小都相等呢?阿凡提对四兄弟讲了哪些话,四兄弟就停止了争吵呢?”这样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引入,提出问题,激发了小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从而让他们喜欢上数学。

二、提问要有新颖,具有趣味性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小学生。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如果教师在设计时多花一点心思,比如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兴趣,就会积极动脑思考。有位老师上的公开课“用字母表示数”,利用多媒体出示儿歌:一只青蛙,1张嘴,2只眼睛,4条腿;二只青蛙,2张嘴,4只眼睛,8条腿;三只青蛙,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四只青蛙……学生们特感兴趣,一口气读了很长一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位老师就提问了:“奇怪了,儿歌没有了,你们怎么还能读下去呢?”“你们从数学的角度发现这首儿歌存在着数量关系,那么你们能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积极性很高,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三、问题要注重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创设问题是必要且重要的一个环节,好的问题,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更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而如果问题过大,过于宽泛,学生容易“跑调”,很难被引入课堂学习的正轨,造成课堂教学时间严重不足,宝贵的学习就这样白白浪费了,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

例如,教“圆的面积”时,我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知识的内在联系是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为了适时提出这两个问题,我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将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16份,剪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提出:①若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这样拼出来的图形怎么样?②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就是圆的什么?③怎样通过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学生很快推导出:长方形面积。在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可促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学习新知识,得到新规律,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四、问题要有创造性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提的问题,都应具备创造性,无论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方面。前者自不用说,后者可谓更难。要提创造性的问题,本身就意味着对教师本人素质的挑战。

五、提问要促使知识逐渐深化

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总要经历一个由不懂到懂、由浅到深的认知过程,教师只有在关键时刻恰如其分的提问,才能加速深化过程。比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的内容时,教师用课件出示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师问: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生:180度。师:把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等分成两个三角形,每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有学生立即回答:90度。师:怎么得的90度?生:180度的一半等于90度。师:这样计算对吗?(课件演示等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的过程。)通过观察和思考,生:各是180度。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师:画一个任意三角形,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你能拼成什么角?这样由浅入深的引导提问,可以使学生茅塞顿开,思维顺畅,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与三角形的大小、形状无关,这样深化知识的提问,步步入深,引人入胜,即启迪了学生智力又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的关键。

总之课堂提问,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好的提问,能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在数学王国里遨游;好的提问,需要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问题要设在重点处、关键处,疑难处,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每一根神经,就能极大地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论文作者:何朝安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7月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艺术论文_何朝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