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性心肌病患者Tp-Te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及心功能的探讨论文_韩江武

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探讨扩张性心肌病患者Tp-Te与室性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诊断并接收的扩张性心肌病患者68例,根据患者室颤的发生或有无室性心动过速情况分为非恶性心律失常组(A组)和恶性心律失常组(B组),每组各34例。比较两组患者T波峰末间期的Tp-Te值与超声心电图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非恶性心律失常组的LVEF分数(40.07±5.25)明显高于恶性心律失常组LVEF分数(28.32±6.34),非恶性心律失常组的Tp-Te值为(112.64±27.19)、LVEDD为(58.78±5.28)明显低于恶性心律失常组的Tp-Te值(130.23±32.14)和LVEDD(69.70±6.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Te和LVEF呈负相关关系(p<0.01),Tp-Te和LVEDD呈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Tp-Te值可以反映扩张性心肌病的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变化情况,预测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产生及心功能不全预后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关键词】扩张性心肌病;Tp-Te;室性心律失常

扩张性心肌病(DCM)是一种原因尚未明确的原发性心肌疾病,该病的主要特征以双侧心室扩大、左心室扩大或右心室扩大,并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等症状。其中房性心律失常与室性心律失常较为常见,且在病情发展期间的死亡发生率较高。而室性心律失常的产生与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加有一定的关系。相关研究表明,心电图Tp-Te间期的变化可以有效的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大[1]。现笔者就我院收治的68例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Tp-Te值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收治扩张性心肌病患者68例,按室颤的发生或有无室性心动过速情况分为非恶性心律失常组和恶性心律失常组,每组各34例,其中A组男22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7±12.6)岁;B组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52.1±1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扩张性心肌病诊断参照1995年ISFC/WHO指定的心肌病相关诊断标准[2]。

纳入标准:(1)符合扩张性心肌病诊断标准;(2)钙、钠、血钾正常者;(3)检查前未服用任何索他洛尔、胺碘酮等药物;(4)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肥厚性、高血压性、肺源性心脏病;以及心瓣膜病、心室内传导阻滞者。

1.3 检测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进行监测。所有患者均采用ATL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监测患者的LVEDD、LVEF[3]。

心电图测定的T波顶点至终点之间的时限则为Tp-Te值,T波顶点是指负向T波的谷点或正向T波的峰点;对T波终点进行判断;当T波和等电位线交点显示清楚时,以此时的交点为准点;如果T波和等电位线交点显示不清楚时,可选择T波下降支的切线和等电位线的交点为准点。在测定期间出现u波,可取u波和T波交界线的最低点为T波的终点线[4]。将测定期间出现T波基线漂移、平坦双向和因干扰而导致不能准确测量的导联进行排除。将12导联中测定的最大Tp-Te视为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Tp-Te值。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患者T波顶点至终点之间的Tp-Te值,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LVEF、LVEDD、Tp-Te比较

非恶性心律失常组的LVEF分数(40.07±5.25)明显高于恶性心律失常组LVEF分数(28.32±6.34),非恶性心律失常组的Tp-Te值(112.64±27.19)、LVEDD为(58.78±5.28)明显低于恶性心律失常组的Tp-Te值(130.23±32.14)和LVEDD(69.70±6.1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心电图Tp-Te与LVEF、LVEDD关系

根据两组患者各个因素相关性研究分析显示,心电图Tp-Te和LVEF呈负相关(p<0.01);心电图Tp-Te和LVEDD之间呈正相关(p<0.01)。

3 讨论:

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作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产生的主要机制,心电图Tp-Te值是反映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的重要量化指标[5]。在获得性与先天性离散度延长综合症、急性心肌梗死、肥厚型心肌病等病理中都得到相关证实[6],Tp-Te作为室性心律失常预测的重要指标在也多个研究中得到证明。

本研究结果显示,扩张性心肌病患者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Tp-Te(130.23±32.14)显著高于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112.64±27.19),研究结果说明Tp-Te值可以反映扩张性心肌病的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变化情况。还可以对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产生进行有效的预测。同时在研究中非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的LVEDD显著低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而LVEF且明显高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组。可见患者心功能越差,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几率越高。在Tp-Te于LVEDD、LVEF相关研究分析中发现,Tp-Te随着心室功能下降与心腔的扩大而增加,而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也随之加大。与LVEF呈负相关,和LVEDD呈正相关。而Tp-Te在心功能不全中是否存在预后的预测价值,还有待临床医学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吴晓娟,吴杰,童佳琼等.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的探讨[J].心脑血管病防治,2008,8(3):178-179.

[2]何玮,陈长曦,王海燕等.肥厚型非梗阻心肌病患者Tp-Te间期及左室肥厚指标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0):3492-3493.

[3]许艳.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及离散度的临床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7):956-957.

[4]王蕾,唐其柱,周恒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QT间期与室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的关系[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12):2002-2003.

[5]田青,唐其柱,周恒等.T波电交替对扩张型心肌病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3):396-397.

[6]戴明卜,赵冬梅,支忠继等.阿替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QT间期离散度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临床荟萃,2009,24(19):1728-1730.

论文作者:韩江武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1

标签:;  ;  ;  ;  ;  ;  ;  ;  

扩张性心肌病患者Tp-Te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及心功能的探讨论文_韩江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