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少教多学”初探论文_刘国华

小学语文“少教多学”初探论文_刘国华

刘国华(旺苍县东河小学校 四川 旺苍 628200)

摘要:“少教多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启发诱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进行探究活动和合作讨论,创设能引起学生兴趣和问题的情境,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中的学科问题,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使学生有思考、质疑、表述、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学、对学、群学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解难释疑的探究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少教多学

中图分类号:G6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9-182-01

“少教多学”把课堂时间和课堂空间还给学生,把思维的过程还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讲。这样学生会快乐地多学,又能体现老师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少教多学呢?

一、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培养自学能力

预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少教多学迈出的第一步。

1.教给预习方法,预习可分为五个步骤,即看、查、读、摘、想。“看”就是默读课文找出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查”就是通过查字、词典掌握生字词的音、义;“读”就是大声朗读课文;“摘”就是把好的词句摘抄下来;“想”就是做预习小结,想一想课文的特点、重点、难点、疑点和对自己的启发,这些应要求学生写在预习本上以便上课用。

2.预习形式多样化,每课预习教师都要提出明确要求,所提的要求既有共性又要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有所不同。如预习《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我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理解其意思,为理解全文打下基础。预习《麻雀》一文时,我提出如下问题:课文写了几只麻雀,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课文中是怎样交代的?这样为理解课文中心做好了铺垫。

预习与课外阅读相结合,如预习《景阳冈》这篇课文时布置阅读《水浒传》,预习《猴王出世》这篇课文时布置阅读《西游记》。由于学生预习充分,上课都能积极参与,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能力。

3.分层布置预习,学生的学习基础不一样,学习要求也就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考虑学生的差异性,科学设计。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要求,让他们把课文读熟,标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对学习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搜集有关资料,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较好的预习效果。

二、课堂设计有效教学活动,吸引学生注意力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实现“少教多学”的最佳训练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语文课程综合性强,头绪多,要实现“少教多学”,就得在备课上下功夫,要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把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上一定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少讲多读。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重在积累,重在感悟,许多优美句段要通过学生的品读、感悟,冲击学生的心灵,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东西。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读,读什么,怎样读,什么时候读,都要计划好,要读得合理,有层次,有收效。该范读就范读,该引读则引读,该默读就默读,该品读就品读,读得有滋有味,读明白了何需多讲?

其次,提问要有价值,要问在关键处,能调动起学生的思维。在钻研教材时,我们教师首先要寻找一个切入点,或者寻找一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删去一些不必要的繁琐的问题,直奔主题。课堂上围绕重点问题,采用朗读、讨论、评价、抢答等方式进行教学,就可以轻松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讲《田忌赛马》这一课时,为了说明田忌很有智慧,我让学生用四根粉笔摆成一个田忌的“田”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跃跃欲试,结果都没有成功。等到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时,我不慌不忙地取出四根粉笔,撮在一起,让学生从顶端去看,学生们恍然大悟,惊呼“原来是这样啊!”从而很好地克服了难点,明白了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第三,要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自主学习。要实现“少教多学”,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去讲,让他们去画,让他们来演,让他们来评,让他们的每一个细胞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三、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充分挖掘学生潜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站在客观的角度,全方位正确认识“少教多学”,科学转变教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学生各方面潜能,巧设问题情景,不断激起学生探索欲、求知欲,巧妙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确保课堂教学各环节顺利进行。以《日月潭的传说》为例,上课之前,我全方位解读课文内容,准确把握该篇课文重难点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行阅读《日月潭的传说》,完成布置的课文预习作业,并根据小学生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认知结构等,科学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多样化功能,让学生观看相关图片、短片,刺激学生感官,让学生对文中的“日月潭”有初步认识,不断激起他们探索欲、求知欲,有效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并采用多样化形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我根据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科学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有效展开课堂教学。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日月潭除课文之外的认识,补充的基础上,讲解课文字、词、句、段落的过程中,并巧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在探讨、交流中正确课文内容。随后,我根据课文整体内容,设置课堂教学问题,比如,试着概括《日月潭的传说》课文大概内容,说说作者笔下描述的日月潭是怎样的,作者借助字里行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提出问题之后,我并不急于给出答案,让班级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探讨,结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试着解决这些问题。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小组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其他小组学生指出出错的地方,我客观评价各小组学生对这些课堂问题回答情况,根据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补充课堂教学内容,便于学生在“少教多学”模式下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在互动中有效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总之,教无定法,但贵在得法。我们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也不管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把“少教多学”作为一项基本的教学原则,既不能“填鸭”,也不能“放羊”,要把“少教”和“多学”灵活、科学地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论文作者:刘国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9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1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少教多学”初探论文_刘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