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生活意境,探索语文教学新路径论文_周登

走入生活意境,探索语文教学新路径论文_周登

2012 年最新修定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1]中更是强调“综合性”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既能挖掘语文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共享资源,又能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在《新课程标准》修订版大纲中,把“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作为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简而言之,便是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笔者概括如下几点。

1 语文的课堂与生活的课堂互趣

1.1 访一访,观察生活。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例如:在教学《开国大典》时,可以组织学生去阅读一些有关中国成立时的书籍、电影,也可以让学生扮演成小记者的身份去采访一些老人,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也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当时的盛况,分享那份激动与喜悦。而且也充实了学生的生活,学生也兴趣盎然。

1.2 演一演,再现生活。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1.3 悟一悟,体验生活。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悟”很重要。对于学生来说“悟”又很难。“悟”是“新课标”的要求。国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明确的提出“悟”的教学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悟”的能力培养,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所以,教师要从多方面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俗话说:“要想知道葡萄的味道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如《七子之歌》中,选取了“澳门”“香港”这两节诗倾诉了“澳门”和“香港”这两个与祖国母亲离散的孩子在帝国主义列强的欺凌下饱受苦难,而他们意志坚强,气节不变,心中充满对祖国的怀念和渴望回归的强烈愿望。但现在孩子们似乎感觉不到这些,因为他们没有经历过。所以在第一节时,选择让他们观看影片,了解当时的背景。学完课文后,让他们自己找“澳门”“香港”回归时相关的影像资料,进行深入的探究,让他们真正的了解课文,更重要的从生活片段中读出对祖国的眷恋与热爱,对帝国主义列强罪恶行径的愤慨与痛恨。

2 学生的生活与语文的教育对话

2.1 联系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2.2 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新课堂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社会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孩子吃饭的时候,掉了个饭粒,就可以教他“悯农·锄禾”;买家用电器的时候,给他们一本说明书,让他们自己探究;电视广告运用不少的诗词,让他们学会用心观察,记住诗词;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某胃药广告“无所胃惧”、某自行车广告“乐在骑中”、某淋浴器广告“随心所浴”、某牙膏广告“使用蓝天六必治,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入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让他们改正错误。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记得以前,有一个学生这样对我说过:刚开始,他是一个看到作文就头疼的人,但现在的他却变成了一个文学爱好者。那是因为,每当他从一些生活琐事里感悟到了什么,都会第一时间用语文文字把它记录下来,作为自已生活中经验和教训的积累。此述种种,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与生活的一体化已成为课改的必要内容。实践也证明,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使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学语文,就是感受生活,学语文,就在享受生活,学语文,就是装扮生活。这就是生活语文,它是一个开放的、自由的、博大的天空。语文老师,更要把生活引进课堂,在语文的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进而增长才干。因为,生活,才是真正的语文的源泉,生活,才是真正富有生气的语文!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2

作者单位:湖南省澧县小渡口镇中心小学

论文作者:周登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2015年8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20

标签:;  ;  ;  ;  ;  ;  ;  ;  

走入生活意境,探索语文教学新路径论文_周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