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背景下的数学课堂论文_魏慧

“生本”背景下的数学课堂论文_魏慧

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朱家庄小学 255200

何为“生本”?“生本”环境下的数学课堂该如何提高教学效率?作为经历了生本教学的实践者,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析如下:

一年级着重训练同桌两人的合作。记得在教学100以内加减法和笔算加法时,这样的两人合作非常有效。例如教学进位加法25+17,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课上我先调查学生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有的选择用小棒,有的选择用计数器,有的选择算一算。我为同桌两人提供了小棒、计数器让他们选择,2人共同用这一种方法来研究算法并汇报。两人的合作也很有默契,一人说一人拨,并训练下面的学生提问题,训练其他学生的倾听能力。很快,全班学生基本掌握了这几种方法,课堂显得活而不乱。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合作的优势,只要我们教师引导得好,让学生明确问题,我们的课堂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年级,开始训练4个人的合作。4人合作不同于2人,由于学科特点,数学课上的多人合作易造成一言堂,部分孩子不主动参与。我也是先从小组的分工入手,每位学生给他分配好任务。刚开始的阶段老师和学生是兴奋的,课堂纪律也有所好转,孩子的倾听也有所提高。但是不出两周,学生貌似厌倦了,开始出现了倦怠情绪,我就开始变花样。与其他老师交流也发现了这种情况,这就要求教师要时时变换小组合作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外部动机变为内部动机。

经过初期的尝试,我觉得设计有效的课前小研究可以让课堂变得简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起初设计课前小研究不知道从何入手,设计的问题非常浅显,无非就是找信息提问题,设计一个本节课有关的题让学生回家研究,不敢放手。记得专家说过,设计的课前小研究太细,容易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多维思考;可又怕设计得过于开放,我无法想象课堂会变成什么样,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科学的课前小研究对一节课有多么的重要。

例如在教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一课时,我们就在课前小研究上下了很多功夫。第一次的设计学生的回答乱七八糟,缺乏自己的思考,我们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完善,每讲一次都会发现,学生在一个知识点迷糊与我的课前小研究很有关系。这节课,老教师们说以前都会带着学生到校园中转转,绘制一下地图,让他们体会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必要性;但在区里一节研讨课上,专家说其实“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就是一种规定,只要让学生体验到为什么要这样制定,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去体验,我们的课堂也不容许。因而本节课我直接让学生看图找图上的“东、南、西、北”,并思考为什么是左西、右东,用图上的方向说路线图,让学生先有初步的体验。

前半段是学生对陌生的环境进行体验,因而进行得比较顺利,当我出示学校的平面图让学生填时,与学生的认知经验产生了冲突,这时就要发挥小组的力量了。对于这样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在小组的合作下,学生顺利完成了平面图的填写,并能说出各个建筑的位置。当然,在小组合作前要拿出充分的时间先让学生自己思考,这样才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讨论中。通过这节课,我发现,课前小研究得法,课堂就会变得简单。

“生本教育”的核心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因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不能坚守教师的一言堂。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训练教师要手把手地教,针对每一种课型设计一种模式。我现在还正处于模仿阶段,怎样使“模仿”起到效果还需要长期的过程。数学课堂是需要有思维碰撞的,你一言、我一语非常重要。现在的学生存在两种极端,一是过于张扬、张口就来,二是过于内敛、会也不答,因而想达到“语言碰撞出真知”还很难。

低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和质疑上都比较弱,我认为在平常的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对算理算法的表述,由内部言语转化成外部言语,发展学生的逻辑叙述能力。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表达时间,起初阶段鼓励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鼓励其他学生学会辨别、争辩,训练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数学课堂在改变,每当进行到一个阶段都会遇到困难,每一个困难的解决都是课堂的提升。要想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有效地进行“生本”,就要求学会适时“装傻”,适时“引导”,沉住气。在这个大的教育环境下,我们老师和学生都将有很大的提升。

论文作者:魏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4月总第18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  ;  ;  ;  ;  ;  ;  ;  

“生本”背景下的数学课堂论文_魏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