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S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MELD预后分析

MARS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MELD预后分析

孙丽华, 徐琴, 肖琳, 鲁晓擘, 刘浩[1]2010年在《两种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143例》文中研究表明背景: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而各种支持系统疗效不尽相同,也尚未建立统一的疗效评价体系。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和血浆置换两种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43例重型肝炎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或血浆置换治疗,分析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终末期肝病评分值和3个月病死率。结果与结论:①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后总胆红素、胆汁酸、凝血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和终末期肝病评分值均明显降低(P<0.05),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升高(P<0.05)。但单次血浆置换治疗改善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国际标准化比率、终末期肝病评分值程度优于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P<0.05),而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系统在改善肌酐、胆汁酸、白蛋白方面优于血浆置换治疗(P<0.05)。②分子吸附再循环治疗组和血浆置换组3个月实际病死率分别为63%,56.5%(P>0.05),两者之间无优劣区别,但显着低于3个月预期病死率(P<0.05),尤其在终末期肝病评分<30分的患者中疗效显着。而对于终末期肝病评分≥30分者两种治疗并不能改善预后。结果提示分子吸附再循环和血浆置换均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安全的肝脏支持装置,终末期肝病评分有助于指导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

孙丽华[2]2004年在《MARS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MELD预后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MARS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应用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观察它对重型肝炎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27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MARS人工肝治疗,分析治疗前后临床、生化指标及MELD分值,观察所有患者3个月内临床转归。结果:①MARS人工肝明显降低白蛋白结合毒素(如胆红素、胆汁酸)和水溶性毒素(如肌酐),改善肝、肾功能。②MARS人工肝可改善凝血功能,凝血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显着降低(P<0.05)。③除MELD分值≥40分组的预期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相同外,其余各分组均显示MARS人工肝可降低预期病死率,降低平均MELD分值(P<0.01),改善预后。④治疗后总存活率为48.1%。结论:MARS人工肝是治疗重型肝炎的有效、安全的肝脏支持装置,对MELD<40分以下者具有明显的改善预后作用。MELD评分对重型肝炎预后有预测价值,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孙丽华, 张跃新, 肖琳, 鲁晓擘[3]2004年在《以MELD法评价MARS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和预后》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应用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观察它对重型肝炎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27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了49次MARS治疗,观察所有患者3个月内临床转归。结果:①MARS明显降低白蛋白结合毒素(如胆红素、胆汁酸)和水溶性毒素(如肌酐),改善肝、肾功能。②MARS可改善凝血功能,凝血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显着降低(p<0.05)。③除MELD分值≥40分组的预期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相同外,其余各分组均显示MARS可降低3个月预期病死率,降低平均MELD分值(p<0.01),改善预后,治疗后总存活率为4.8. 1%。结论:MARS是对治疗重型肝炎有肯定价值,对MELD<40分以下者具有明显的改善预后作用。MELD评分对重型肝炎预后有预测作用,有临床实用价值。

王华[4]2013年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文中研究表明背景及目的肝功能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以出现凝血机制障碍、黄疸、肝性脑病、及腹水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引起肝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是肝炎病毒,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其次是肝毒性物质和药物。肝功能衰竭并非一种独立的临床诊断,而是一种功能性判断,内科治疗效果欠佳,病死率极高。目前肝移植是治疗肝衰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因存在供体短缺,费用昂贵等因素,严重限制了临床的广泛应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人工肝则是在此背景下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体外肝脏支持系统,它应用现有透析技术,模拟肝细胞的生物解毒功能,通过清除患者体内蛋白结合毒素和水溶性毒素,维持内环境稳定,为肝细胞再生和临界肝细胞功能恢复创造条件。本研究旨在探讨MARS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非随机性选取我院消化科2008年3月~2013年6月间肝功能衰竭住院患者1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MARS组69例,行内科一般治疗+MARS人工肝治疗;血浆置换(PE)组65例,行内科一般治疗+PE,以探讨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肾功、凝血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的改变和临床意义,并监测患者3个月病死率,利用MELD评分系统对两组进行预后评估,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转氨酶、总胆红素、肾功、凝血指标及MELD分值均具有可比性,并针对MARS治疗组的并发症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1.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MELD分值显着降低(P<0.05),且MARS组较PE组下降更显着(P<0.05);2. MARS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肝功、肾功、凝血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但在清除胆红素、改善凝血方面不及PE组(P<0.05),而降低肌酐、MELD分值的能力显着优于后者(P<0.05);3.对MELD<20、20≤MELD<30、30≤MELD<40的患者,MARS治疗后3个月实际病死率分别为0%、44.7%、52.9%,明显低于预期死亡率27%、76%、83%(P<0.05),且显着低于PE治疗后3个月实际病死率11.1%、55.9%、71.4%(P<0.05);对MELD≥40的患者,MARS治疗后3个月实际病死率与预期死亡率、PE治疗后实际病死率无明显差异(P>0.05);4. MARS人工肝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出血(17.4%)、血压下降(8.7%)及感染(4.3%)。结论1.MARS及PE治疗均能有效改善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MELD分值;2. MARS治疗对患者的肝功、肾功、凝血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在清除胆红素、改善凝血方面不及PE组,而降低肌酐、MELD分值的能力显着优于后者;3.对MELD<40的肝衰竭患者,MARS较PE治疗能更有效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延长生存期;4.对MELD≥40的患者,MARS及PE治疗效果均不佳,建议及早行肝移植治疗;5. MARS人工肝治疗的主要并发症为穿刺部位出血、血压下降及感染;6.护理对策应密切观察血压变化,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导管护理。

张跃新, 孙丽华, 肖琳, 鲁晓擘[5]2004年在《以MELD法评价MARS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和预后》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治疗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应用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观察它对重型肝炎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27例重型肝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进行了49次 MARS 治疗,观察所有患者3个月内临床转归。结果①MARS 明显降低白蛋白结合毒素(如胆红素、胆汁酸)和水溶性毒素(如肌酐),改善肝、肾功能。②MARS 可改善凝血功能,凝血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显着降低(P<0.05)。③除 MELD 分值≥40分组的预期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相同外, 其余各分组均显示 MARS 可降低3个月预期病死率,降低平均 MELD 分值(P<0.01),改善预后,治疗后总存活率为48.1%。结论 MARS 是对治疗重型肝炎有肯定价值,对 MELD<40分以下者具有明显的改善预后作用。MELD 评分对重型盱炎预后有预测作用,有临床实用价值。

毛德文, 邱华, 胡振斌[6]2006年在《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在肝功能衰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肝功能衰竭(hepatic failure,HF)是一切肝脏疾病重症化的共同结局,病情凶险,预后极差,据报道,其病死率高达60%~80%〔1〕。准确评估HF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有助于预测病死率和指导选择治疗方案。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end-

孙丽华, 张跃新, 肖琳, 鲁晓擘[7]2005年在《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和预后》文中研究表明应用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对2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并用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MELD)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对患者MARS治疗后3个月的临床转归进行研究。一、资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为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住院治疗的27例重型肝炎患者。男21 例,女6例。年龄28~74岁,平均(45.5±13.9)岁。其中3 例亚急性重型肝炎,24例慢性重型肝炎,诊断均符合2000年修订

吴赤红, 田庚善, 徐小元, 于岩岩, 陆海英[8]2007年在《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子吸附循环系统疗效及预后的评价》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对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疗效及短期预后的预测能力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MARS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应用MELD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后3个月内的病死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MELD评分系统的准确性。结果根据MELD分值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MELD≤30分、30分

李沙陵, 范学工, 罗向群, 黄宇琨[9]2008年在《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模型的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观察重型肝炎患者临床预后情况,评价分子吸附循环系统(MARS)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的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46例MARS治疗(MARS组)患者及56例内科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时进行MELD评分,按评分分为4个亚组。观察各亚组3个月内病死率。结果:63例患者在3个月内死亡(MARS组22例,对照组41例),MELD分值在MELD<20、20≤MELD<30、30≤MELD<40和MELD≥40的患者的病死率,MARS组分别为0%、31%、58%、86%,而对照组分别为17%、62%、83%、100%。MELD分值在20≤MELD<30和30≤MELD<40的患者的病死率MAR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LD分值≥40的患者的病死率,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分值能够反映重型肝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且能较准确预测重型肝炎患者短期的临床预后。在适当时机进行MARS治疗,能改善短期预后和降低病死率。

唐荣珍, 黄仁岗, 江南[10]2007年在《终末期肝病模型评价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预测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人工肝支持治疗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4例,记录MELD评分和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每一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观察的终点时间为3个月。结果MELD和INR ROC的AUC分别为0.903和0.784;MELD和INR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9(敏感性94.12%,特异性76.47%)和2.87(敏感性96.97%,特异性53.49%)。MELD评分≥29分组,生存率13.33%(2/15),<29分组,生存率78.95%(15/19),两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000。结论MELD和INR可以预测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短期预后,MELD对预后判断的能力优于INR。

参考文献:

[1]. 两种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143例[J]. 孙丽华, 徐琴, 肖琳, 鲁晓擘, 刘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

[2]. MARS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MELD预后分析[D]. 孙丽华. 新疆医科大学. 2004

[3]. 以MELD法评价MARS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和预后[C]. 孙丽华, 张跃新, 肖琳, 鲁晓擘. 第十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2004

[4]. 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D]. 王华. 山东大学. 2013

[5]. 以MELD法评价MARS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和预后[C]. 张跃新, 孙丽华, 肖琳, 鲁晓擘. 第一届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学术年会暨全国人工肝及血液净化攻关协作组成立大会论文集. 2004

[6].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在肝功能衰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毛德文, 邱华, 胡振斌.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006

[7]. 终末期肝病评分模型评价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的疗效和预后[J]. 孙丽华, 张跃新, 肖琳, 鲁晓擘. 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5

[8].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子吸附循环系统疗效及预后的评价[J]. 吴赤红, 田庚善, 徐小元, 于岩岩, 陆海英.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07

[9]. 分子吸附循环系统治疗重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模型的评价[J]. 李沙陵, 范学工, 罗向群, 黄宇琨. 实用医学杂志. 2008

[10].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价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J]. 唐荣珍, 黄仁岗, 江南.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7

标签:;  ;  ;  ;  ;  ;  ;  ;  ;  

MARS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的MELD预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