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比较阅读之实践探究论文_徐思思

整本书比较阅读之实践探究论文_徐思思

徐思思 青岛南京路小学 266071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12-200-02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领域,也是学生、教师、文本间对话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活动,学生要有对阅读的能力,要尝试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获得自己的阅读体验。然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多起主导作用,涵盖内容主要为课本中的课文,而对学生的阅读实践指导仅停留于布置读书任务或是交流“你喜欢的人物、故事”这一层次,由此造成学生的阅读流于表面,阅读质量不高,缺乏对文章或书目探究性阅读的能力。为解决这一情况,笔者经过实践探究,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的内容,在课本两篇文章的基础上,向《中国神话故事》与《希腊神话故事》延伸至完整的两本书,尝试运用比较阅读来探索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异同,以期让学生更加立体、深入地挖掘书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使学生习得读书的技巧。

“比较阅读”最早可以追溯到朱熹的《朱子语类•论读书》“将经精义诸家说比并,求其是,更定有合辨处”,其中的“比并”既有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意思。其后的大教育家,如叶圣陶、谢切诺夫也多次论述过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比较”引导学生阅读,不但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拓宽阅读的视野,而且给学生自主阅读的机会,为师生留下探讨的空间。在执教本课时,我主要采用的是将两种文体相似的书目进行比较,即来比较中国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异同之处,从而引导学生把握神话此类问题的共通之处。

一、“比较点”的选取

在这一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选择比较点。将两个对象放在一起寻找二者之间的相似或不同之处,这个异同的部分就是比较点,也是比较阅读时的线索,或者说是阅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阅读中最重要的也是对比较点的选择。“通过对文章进行比较得出本单元课文的共性。这个共性可以是共同的思想主题,共同的文章体裁,共同的表达方式等。把共性拿出来作比较,容易让学生深入体会人文主题,让学生清晰地了解不同题材文章的特点,能够对文章结构,作者的语言风格进行对比,并体会不同文章的表达方式。”借鉴初中语文教学的种种架构和尝试,我最终将比较点确定相同点的比较:包括体裁、写作手法、文章内容;不同点的比较:情节、文化、人物,又将人物的讨论设置为人物外形与人物品格两个部分,虽然这对四年级学生看起来有点难,但是在实际的阅读中,完全可以从讨论中得以升华。

二、由共同点引发的思考

从体裁出发,无论是中国神话还是希腊神话,其都具有共同的属性——即“神话”,这必然会引发学生来关注神话的特点。首先,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这是学生们在读故事时最先可以达成的共识,从可以上天入地的神,随意变化的事物,死而复生的情景,无所不能的本领中,学生一下便抓住了神话最大的特点——想象。然而,在此时教师的引导需更进一步,让其来辨别想象的不同:因为神话往往是出于远古人类对于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这其中的想象又大有不同,大致可分成四类:

第一类想象是古人对于未知事物的猜测,如:

女娲细心地把哪些小泥人在岸边排好,朝着他们吹了一口气,这些小泥人便被灌注了活力,立刻活了起来,变成了一群直立行走、能言会语、聪明灵巧的小东西,女娲称他们为“人”。

古代人对于人是如何而来的并不知晓,所以他们将人的存在看成神的创造,这就是对于人存在的一种猜测。同样,古希腊人也有相似的猜测。

第二代天神克洛诺斯的提坦神哥哥普罗米修斯,参与了人的创造。他用地上的泥土造成了人的形状,把动物的善良、勇猛、温和以及贪婪和狡猾等都糅合在一起,放进人的心中。雅典娜把呼吸送给人,这批小泥人就活了,成为真正的人。

第二类是夸大的想象,如:

华胥国里的居民不仅拥有神力,可以在大地上行走,而且还能在天空中自由穿行;他们落入水中不怕淹,掉进火里也不怕烧;他们生活美满幸福,没有私欲,也不要首领来管理。

人哪有这样的能力?可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却可以不怕水也不怕火,这就是极为夸大的想象。

第三类是基于自己生活合理想象,比如我们所读到的《燧人取火》《仓颉造字》,这是历史上有过记载的真人真事,而古人又在此基础上将其神化,赋予其传奇色彩。

第四类则是古人面对灾难、疾病时将希望寄托于神的美好期望。如《大禹与河伯》的故事,对于水患,古人的办法并不多,他们期盼有一位能够帮助他们治理水患的人出现。再比如:

当庄稼需要太阳照射的时候,炎帝就命令太阳发光发热,为植物提供能量;当庄稼需要雨水滋润时,炎帝就命令太阳躲到乌云后面,让雨水落入田间浇灌禾苗。炎帝带领人类发展了最初的农业,所以被人们称为“神农”,他又能自由支配太阳,也被尊为“太阳神”。

这也是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一种美好的期盼,希望有这样一位神,可以帮助他们有良好的收成。

在想象基础上的分类提高,可以让学生对古人的生活状况和想法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

接下来的探讨由故事的结局引出:

人们总是向往幸福与团圆:田螺姑娘和年轻人在一起幸福的生活了;梁山伯和祝英台虽然化蝶了,但他们终于在一起了;宙斯战胜了父亲,救出的兄弟姐妹;珀罗普斯通知了伊利斯全国,和妻子希波达弥亚过上了美好的生活。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九色鹿》里的调达、虚荣的王后,臭名昭著的墨杜莎都得到了应用的惩罚。从结局引发的思考:学生进而体会到人们对于真善美的期盼,希望美好的情感永留人间。这不仅是古人的期待,也是现代人的盼望。对于人性的美,是人类永恒追逐的。这一点,其实可以由古至今,回忆现有的儿童文学,我们不难发现:其实文学的主旨是向善、是美好、也是思考……我们的孩子可以通过读文学作品陶冶情操,认识世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表一:《希腊神话故事》与《中国神话故事》共同点探讨

共同点比较点内容探究方法

体裁

特点想象:(1)夸大的想象;(2)基于现实的合理想象;(3)古人对于未知事物

的猜测;(4)古人面对灾难、疾病时将希望寄托于神的美好期望根据内容进行分类

结局对于真善美的向往归一法

三、由不同点引发的思考

不同点的比较,我确定了三个点:人物、情节、文化,由此引发出读书的三个技巧:补充资料或看插图、看目录,读序言。

不同点的讨论由人物引发,因为人物是直观形象的,加之书中的插图,这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从易入难。一组组图片的呈现:女娲、伏羲、神农、夸父、白蛇、龙王、孙悟空,包括我们熟知的猪八戒……中国的神大多都是半人半兽。而希腊神话中的神:宙斯、克洛诺斯、法厄同……他们和人类长得差不多。补充资料或者看插图就让阅读变得更形象。

由外在形象再深入人物的品质,读过故事后,学生们会轻易发现;中国神话中的神完美无缺,凡是神,品德高尚,力大无穷,充满神力,无私无畏;希腊神话中的神更近乎于现实的人,有缺点也有优点,这点似乎是呼应了其造人的过程。比如宙斯,既残暴又顾念手足;代达罗斯,充满嫉妒,又热爱自己的生活。他们似乎是矛盾的结合体,人性的优劣皆有之。这一层次的挖掘较之外在形象又深了一层。

下一层级的讨论由读书方法——看目录引发,这也是对于人物这个点的发散,直至到全文内容。回忆各个故事,学生发现希腊神话多是描述战争的,而中国神话多是描写生活的。这就是情节内容上的不同,这又是一个表层的发现。进而我推进一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这个层次是高于学生的发展区的,但却是鼓励其探求立体答案的把手。喜爱历史的孩子们有了答案:古希腊城邦各自为政,掠夺财富、资源,成为生存下去的必要。所以连神话中的情节都是战争,其中的英雄力大无穷,这就是古希腊文化中的“尚武”。而中国人则向往的是和平、富足的生活,所以神话中所祈求的是风调雨顺,人民幸福生活,中国的神品性高尚,这就是中国文化中的“尚德”。从人物、情节中所引发的是学生对于两个古国文化不同的思考,这样的讨论才有了深度。

学生的能力远远超过教师的想象,在对于不同点的讨论中:有的同学关注到文章在结构上的不同,如提出中国的神话故事大多之间没有关联性,各自成为一个故事,而希腊神话故事神与神之间具有一定的亲疏远近关系,具有故事的连续性。再如:有同学已深入挖掘情节上的不同,中国神话少有出海的内容,而希腊神化多出现出海征战之场景,其实这又是和地理学科整合的绝佳机会。因为地缘的不同,中国处于内陆,所以故事中少有提及“海”,而希腊绵长狭窄的海岸线就造就了“海”的故事。

表二:《希腊神话故事》与《中国神话故事》不同点探讨

不同点比较点中国神话希腊神话探究方法

人物人物外形半人半兽与人相似配图,补充资料

人物品格神化人化批注提炼

情节战争生活看目录

文化尚德尚武学会看序

四、对于比较阅读反馈形式的思考探究

目前,比较阅读的反馈形式主要以听、说呈现,口头比较分析为主,没有很好把握知识的呈现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之间的联系。这节课在比较阅读的反馈形式上:我主要呈现的是说不同、画不同、选不同。

(一)图表对比

用直观、形象、清晰的图表形式进行反馈,有助于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形成不同观点之间的对比,建立自己的对比体系,将比较过程从简单的聆听中剥离出来,在参与比较的过程中做到心动、手动、眼动,从而极大地挖掘学生的记忆、创造、语言等各方面的潜能,提升学习能力,达到深层次意义上的高效要求。这种呈现可以待读完整本书,对于中国的神与希腊的神进行统计,进而分析。还可以使用大数据,将神话内容分类来看,多涉及什么内容,进行比较,也可发现异同。

(二)读写对比

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借助于文本语言的范式,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例如借助比较阅读进行有效的读写对比,将进一步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读,还是需要服务于写。在比较阅读后,编写神话和续编故事是较好的训练点。

(三)辩论对比

辩论是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阅读教学中如能抓住矛盾点、空白点、悬念点进行辩论对比,很容易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必须强调的是,阅读过程中的比较阅读只是一种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适度地运用比较阅读,掌握比较的深度,探准比较的精度,保证比较的权度,才能让比较阅读的魅力尽情绽放。

比较阅读的方法不仅可以运用于不同国家神话故事的比较,还可以用于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诗词教学、科普文的教学。在比较与深度讨论中所收获的,比教师单纯教授,方向单一的传授更加牢固、多元化。而这一切又要求教师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因此,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尝试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教师定能从中收获良多。

论文作者:徐思思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2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6

标签:;  ;  ;  ;  ;  ;  ;  ;  

整本书比较阅读之实践探究论文_徐思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