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F-β1和smad4mRNA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TGF-β1和smad4mRNA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廖丹, 江建宁, 罗光汉, 吴继周[1]2005年在《TGF-β1和smad 4mRNA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对10例对照肝组织,7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组织TGF - β1和smad4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TGF - β1和smad4mRNA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中的表达明显增强,smad4mRNA阳性率分别为87 .5 %、82 . 6 % ,TGF - β1阳性率分别为83. 33%、86 . 96 % ;TGF - β1和smad4mRNA阳性表达细胞在肝组织切片中的分布多集中在扩大的汇管区、中央静脉及窦周周围(间质细胞及肝细胞内均见有表达) ,提示TGF - β1与smad4mRNA的表达与肝纤维化活动状态密切相关,TGF - β/smad通路在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廖丹[2]2003年在《TGF-β1和smad4mRNA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转化生长因子TGF-β信号转导通路具有重要的细胞调节功能,包括细胞的生长、分化、黏附、转移、细胞外基质的形成及免疫调节等。通过检测病毒性肝炎肝病理组织TGF-β1蛋白和smad4mRNA的表达及叁项血清纤维化指标HA、LN、C-IV,探讨TGF-β1和smad4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形成、发展中的关系及作用机制。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对10例对照肝组织,14例肝癌癌旁肝组织,63例病毒性肝炎肝穿组织的TGF-β1蛋白和smad4mRNA表达进行检测。62份血清HA、LN、C-IV采用酶联免疫定量法检测。 结果 TGF-β1和smad4在慢性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中的表达明显增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组smad4mRNA阳性率分别为72.5%、80%,明显高于对照组(30%)及肝癌组(28.6%),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TGF-β1和smad4阳性表达细胞在肝组织切片中的分布多集中在扩大的汇管区及中央静脉、窦周周围(间广西医科大学 硕士研究生学成涎文质细胞及肝细胞均见有表达) 菏裕 TGF下 蛋白与 smad4mRNA的表达成正相关且与肝纤维化分期密切相关;TGFJ /smad通路在肝纤维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廖丹[3]2004年在《TGF-β1和smad4mRNA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指明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 β1,TGF-β1)是TGF-β超家族的主要成员,为公认的致肝纤维化最主要的细胞因子之一,主要由激活的肝枯否细胞、肝星状细胞等以自分泌、旁分泌的形式产生,可在局部形成高浓度。TGF-β1信号转导基本过程为:TGF-β1配体与细胞膜受体结合,激活细胞内mad(增强子

罗新华, 程明亮, 杨勤, 张权[4]2008年在《人肝纤维化组织中TGF-β/Smads家族细胞转导信号通路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2、Smad4、Smad7的表达,探讨Smads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3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穿刺标本进行病理分期,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肝纤维化组织中TGF-β1、Smad2、Smad4、Smad7 mRNA表达及变化规律。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TGF-β1、Smad2、Smad4 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在S4期增加最明显(P<0.01)。Smad7 mRNA在肝纤维化初期表达增加,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表达呈下降趋势,各期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和Smads分子均参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不同类型的Smads分子作用各异。

付德才[5]2008年在《甲珠防治肝纤维化基础及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肝纤维化是各种病因所致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也是肝硬化发生的前奏和必经中间环节。其可逆性为临床防治肝硬化提供了良好契机,防治和逆转肝纤维化是延缓或阻止肝硬化发生的重要手段,为肝病患者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提供了可能,是治疗各种慢性肝炎的远期目标。肝纤维化的防治和逆转已成为该领域国内外同行的研究热点。目前的研究认为,肝纤维化的病理改变是细胞外基质(ECM)的增生和降解失衡所致,近年来研究显示许多中医方药对肝纤维化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已展示良好的应用前景。从祖国医学辩证,认为肝纤维化是由于气滞、血瘀、络阻所致,肝纤维化初期主要为气滞,进而血瘀,最后络阻,气机不畅,肝纤维化、肝硬化形成。甲珠为穿山甲的鳞片,主归肝经,具有软坚、通络、散结的功效,是历代医家治疗症、瘕、集、聚的常用药,近来,被广泛用治肝硬化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本实验利用CCl4建立急性肝损伤和慢性肝纤维化的实验鼠动物模型,造模两周后采用中药甲珠不同剂量灌胃,干预肝纤维化的形成,观察实验效果,探讨其抗肝纤维化的机制,结果发现甲珠通过提高机体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保护肝细胞,改善肝功能,减少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对治疗组各肝纤维化指标有明显改善;通过临床病例治疗观察,进一步证实甲珠对肝纤维化的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为临床甲珠抗肝纤维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张彬彬[6]2005年在《Smads在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对其干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 我们以往的研究发现TGF-β1是促进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细胞因子,同时发现吡喹酮杀虫治疗后,肝纤维化有某种程度的减轻,加用γ-干扰素(IFN-γ)后,肝纤维化程度明显缓解。90年代中期,人们在果蝇(1995年)和线虫(1996年)体内发现了Smad蛋白参与介导TGF-β1信号传导,该蛋白是TGF-β1受体Ⅰ(TβR Ⅰ)的底物。关于TGF-β1下游信号传导分子TGF-β1受体Ⅰ、受体Ⅱ(TβR Ⅱ)和Smad在日本血吸虫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不清,有待于深入研究,吡喹酮和IFN-γ使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得到缓解的作用是否通过影响TGF-β1的下游分子而实现,尚不清楚。为此,本研究以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为模型,动态观察TGF-β1下游信号传导分子TβR Ⅰ、TβR Ⅱ和Smad在小鼠形成肝纤维化过程中的表达,以揭示其在日本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同时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形成肝纤维化后,给予吡喹酮和/或IFN-γ干预治疗,以观察二者对TβR Ⅰ、TβR Ⅱ和Smad表达的影响。

田笑笑[7]2006年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通过观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s B,CHB)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_1,TGF-β_1)在不同阶段肝纤维化和不同炎症活动度时的表达情况,探讨血清TGFβ_1水平与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程度和炎症活动度的关系,评价其对肝纤维化诊断的临床价值,弥补经肝组织穿刺病理组织学诊断肝纤维化的方法存在创伤性、难以重复进行及取材误差导致难以在临床上普遍应用的缺陷,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诊断提供较为敏感的血清学标志物,并为临床上多种血清学标志物联合测定以诊断肝纤维化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40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TGF-β_1水平,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RIA)检测目前临床较常用的四项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N-terminal peptide of typeⅢ procollagen,PⅢNP)、Ⅳ型胶原(typeⅣ collagen,CⅣ)水平。同时选取12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血清TGF-β_1、HA、LN、PⅢNP和CⅣ水平。其中40名患者全部进行肝组织穿刺活检,标本进行常规HE染色和胶原纤维染色,严格按照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标准进行肝组织纤维化程度分期和炎症活动度分级。所得数据应用SPSS10.0版统计学软件处理,患者血清TGF-β_1、HA、LN、PⅢNP和CⅣ水平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逐次分析各纤维化程度分期和炎症活动度分级之间血清TGF-β_1、HA、LN、PⅢNP、CⅣ水平的差异,TGF-β_1与HA、LN、PⅢNP、CⅣ四项常用肝纤维化指

陈桂敏[8]2010年在《芪蚣抗纤方(QF)抗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HF)分子机制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针对肝纤维化主要病机肝脾不调、气虚血瘀,选用临床治疗肝病有效,具有益气健脾、理血软坚功效的纯中药复方芪蚣抗纤方(黄芪、白术、郁金、叁七、桃仁、蜈蚣、山慈菇组成)开展治疗肝纤维化的基础研究。从器官、细胞角度,采用ELISA、免疫组织化学多种方法联合检测TGF-?1/Smads跨膜信号传导通路及光镜、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和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以期探寻芪蚣抗纤方(QF)抗肝纤维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从而筛选精当、高效、配伍合理的抗肝纤维化中药复方。方法:(1)采用猪血清攻击法(0.5ml/次,2次/周)复制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将40只SD雄性健康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QF大剂量干预组(10只)、QF小剂量干预组(10只),4组。除正常对照组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处理外,其余3组均用猪血清腹腔攻击造模,8周;第5周开始,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生理盐水(2 ml/100 g体重)灌胃外,其余2组分别予QF大、小剂量灌胃(生药浓度1 g/ ml,大剂量组2 ml/200 g体重,小剂量组1 ml/200 g体重)治疗4周,共8周。实验造模前1天和造模结束第4周末隔日分别尾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实验结束后第2天,断头取血分离血清以测定肝功能ALT、A/G水平;于肝左叶取肝组织,制备电镜和光镜、免疫组织化学石蜡切片标本。(2)观测各组大鼠治疗前后体重,及治疗后脾重、脾脏指数变化;HE、Mallory染色光镜观察和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和肝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LN、HA、TGF-β1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组织TGF-β1、Smad 2、Smad 3、Smad 7蛋白表达。RT-PCR法定性检测肝组织TGF-β1阳性表达。结果:(1)模型组大鼠体重增加缓慢,脾重和脾脏指数明显增加,经QF治疗后,大鼠体重有所恢复,脾重和脾脏指数明显下降(P<0.05或P<0.01),大剂量组效果明显。(2)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肝小叶失去正常结构,胶原纤维组织大量增生,肝细胞重度脂肪变性,结构模糊,核变形、皱缩,形态不规则,核仁消失,染色质浓缩,线粒体变形,粗面内质网排列紊乱,滑面内质网增多。QF治疗后,肝组织病变明显减轻,肝内增生的胶原纤维显着减少,肝小叶及肝细胞的结构有所恢复。部分肝细胞核呈花瓣状,双核仁,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数量增多。且QF大剂量干预组效果明显。(3)血清学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和TGF-β1、LN、HA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而A /G明显下降(P<0.01)。经QF治疗后,大鼠血清ALT水平和TGF-β1、LN、HA含量明显下降(P<0.01),而A /G明显上升(P<0.05),且QF大剂量组作用明显。提示QF对大鼠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有明显的调节作用。(4)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GF-β1胞浆强阳性表达,Smad2棕色阳性着色由胞浆转至胞核,Smad7无阳性表达。QF干预组大鼠肝组织TGF-β1、Smad2、Smad3蛋白表达下调(P<0.01)。大剂量组调节更趋于正常。(5)RT-PCR法定性检测肝组织TGF-β1阳性表达,正常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着,正常组几乎未见阳性染色颗粒,中药干预组有阳性表达,但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大剂量干预组与正常组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结论:1.QF有保护和修复受损的肝细胞,抑制胶原纤维的形成,和改善肝功能作用,从而具有抗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作用,且有剂量依赖关系。2.QF可能通过调节TGF-β1 /Smads信号通路发挥了抗肝纤维化作用。

王海明[9]2009年在《犀角地黄汤对血瘀血热型肝硬化TGF-β1和Smad4mRNA的影响》文中提出研究目的:探讨犀角地黄汤对血瘀血热型肝硬化TGF-β1和smad4mRNA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1月本院普外科和消化内科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血瘀血热型肝硬化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用西医综合治疗:用甘利欣150mg加入10%GS250ml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10天。伴黄疸者,门冬氨酸钾镁20ml加入10%GS50ml静脉滴注。血清白蛋白<30g/1,用20%人体白蛋白50ml静脉滴注。中度以上腹水口服安体舒通40mg,双氢克尿噻25mg,每日2~3次;严重者用速尿。治疗组口服犀角地黄汤,药物组成为:生地10g、水牛角15g、丹皮10g、赤芍15g、丹参10g、水红子15g、白茅根30g、车前子15g、牛膝10g、茯苓15g,每日一剂共10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原位杂交检测方法,测量治疗后的血清中的转化生长因子和smad4mRNA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接受治疗措施后,TGF-β1表达阳性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66.7%,P<0.05)。治疗组接受治疗措施后,肝组织smad4mRNA表达阳性率为93.3%,也明显优于对照组(73.3%,P<0.05)。表明犀角地黄汤治疗血瘀血热型肝硬化,在临床检测项目,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犀角地黄汤对血瘀血热型肝硬化,逆转肝纤维化,降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和smad4mRNA,改善临床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孔丽[10]2005年在《肝症口服液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作用》文中认为目的: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十种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又是原发性肝癌的高发区,全世界每年新发病例大约100 万,其中45%分布于我国的大陆地区,其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肝癌起病隐匿,发展快,一旦发现多为中晚期,失去了手术机会,肝动脉插管栓塞化疗、无水酒精注射、射频等姑息性治疗,治疗效果亦不理想。中医中药可抑制肿瘤生长、转移,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起重要作用。姚树坤教授根据中医传统理论和近十几年的临床研究,针对大多数肝癌患者的中医证型,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健脾益气为治法,研制成肝症口服液,经临床和基础研究证实对肝癌前病变和癌变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可以从多环节、多靶点作用于肝癌细胞,抑制肿瘤形成和进展。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证明,肿瘤是一种基因性疾病,癌基因的激活或抑癌基因的失活、信号转导途径的异常等因素导致的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障碍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关键。最新研究发现TGF-β1/Smads 信号转导通路在许多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肝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还不甚清楚。为此,本研究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TGF-β1 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多种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比较,了解TGF-β1 在肝癌发生中的作用和意义; 从蛋白和基因水平对肝癌患者肝组织TGF-β1/Smads 信号转导通路中TGFβ受体及Smads 分子进行观察,并与正常肝组织、肝硬化组织及癌旁组织比较,阐明TGF-β1/Smads 信号转导通路在肝癌发病机理中的作用;采用血清药理学的方法,体外观察肝癌患者长期服用肝症口服液后制备的含药血清对肝癌SMMC-7721 细胞TGF-β1/Smads 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了解肝症口服液的药理机制,为肝癌治疗新药的开发奠定理论基础。方法1 原发性肝癌患者细胞因子变化及与转归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TGF-β1和smad 4mRNA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 廖丹, 江建宁, 罗光汉, 吴继周.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05

[2]. TGF-β1和smad4mRNA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D]. 廖丹. 广西医科大学. 2003

[3]. TGF-β1和smad4mRNA在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C]. 廖丹. 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2004

[4]. 人肝纤维化组织中TGF-β/Smads家族细胞转导信号通路的研究[J]. 罗新华, 程明亮, 杨勤, 张权. 肝脏. 2008

[5]. 甲珠防治肝纤维化基础及临床研究[D]. 付德才. 吉林大学. 2008

[6]. Smads在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对其干预作用[D]. 张彬彬. 浙江大学. 2005

[7].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D]. 田笑笑. 郑州大学. 2006

[8]. 芪蚣抗纤方(QF)抗免疫损伤性大鼠肝纤维化(HF)分子机制实验研究[D]. 陈桂敏.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0

[9]. 犀角地黄汤对血瘀血热型肝硬化TGF-β1和Smad4mRNA的影响[D]. 王海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9

[10]. 肝症口服液含药血清对肝癌细胞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作用[D]. 孔丽. 河北医科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  ;  ;  

TGF-β1和smad4mRNA在病毒性肝炎肝纤维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