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论文_褚延明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论文_褚延明

山东省兰陵县泉山实验学校277700

摘要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学生的思维活跃于疑问的交叉点。为此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儿童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精心设疑,制造悬念,着意把一些数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该作为一个引导者、合作者来组织教学活动。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教学效率

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作为小学老师,由于特殊对象——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为15至20分钟。这对我们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一、运用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凭空想很难把答案想出来。那么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好奇心极强的年龄,什么都喜欢问为什么,为此,我想,在教学中,应恰当地把握学生的好奇心,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

因此,教师要多去挖掘教材中的一些有趣因素,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转换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提高效率

提问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为达到某一目标、任务所采用的经常手段和行为方式。课堂提问是各科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的,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只有善于探究掌握课堂提问艺术,苦心钻研、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才具有实际效果,实用价值,因此课堂提问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课堂提问要明确目标。

设计课堂提问要为教学目标服务,一节课的教学其整体的教学目标(理论思想、知识传授、思维训练、能力培养等方面),它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而选择恰当的提问方式,优化提问思路和过程,以及提问技巧等。

(二)课堂提问要明确教材安排体系。

即:理清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间的内在联系,课堂提问时注意严密的逻辑性和知识的系统性。从实际出发,把握新教材的重难点,合理利用增加或补充一些资源内容,提出新课标中孕育的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提出问题不仅涉及到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还要对原有的思想、知识、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扩充。因此,课堂提问要善于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容量,有机地联系本章节、本单元、本册、整个年级乃至整个体系的教学内容,使之有机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课堂提问之中,问题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

(三)课堂提问要具有开放性、探究性。

开放的课堂提问就是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探究知识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求知欲越强的学生,就能更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同时还能引起全体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浓浓的探究兴趣。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灵活的应用课堂时间进行合适的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之发挥出最大的动能。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是指学生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课堂上,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适合这种学习方式,也不是每一节课都非要采取分组合作学习方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任务,在课堂上把握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契机,灵活安排学习的内容,系统地组织合作学习活动,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三、创设生活情景,发现数学问题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很重要的改革就是注重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的培养。小学生正处在生长与发育的初级阶段,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情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规律的兴趣,调动学生主观积极能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激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能使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巧妙地利用车轮的形状向学生激疑:“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椭圆形或长方形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形体图形的知识块被激活。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长方形不稳,有的说因为做成圆形比较好看,还有的说因为圆的车轮走的路程最少等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我看准火候儿,及时导入新课,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通过创设生活情景“激疑”,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产生急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愿望,充满热情地投入思考,一下子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位置上。

总的来说,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老师的问题,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所以,一堂有效的课也是解决了学生问题的课。在这节课中,我们的学生能不能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解决了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或者是解决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带出的别的问题,就是有内容的课,有效率的课,也就是充实的课,是关注学生发展的课。有效率的课应当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论文作者:褚延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5年第1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4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论文_褚延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