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论文_袁清英

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论文_袁清英

袁清英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育新学校 150000

自理能力,是指通过自我控制和调整、约束和管理自已生活的能力,既包含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一般能力,又包含手脑并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靠顽强意志的支撑。对智障儿童而言培养这种能力比正常儿童艰巨复杂的多,要经过提高认识、学习尝试、反复实践、不断巩固的艰难过程。所以需要有教育者的信心、爱心、细心和耐心,才能找到适宜他们的方式和方法。

中国教育者要把握契机,在培养自理能力的起始阶段让他们亲身体验劳动过程,享用劳动成果,从中悟出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本文紧紧围绕如何培养学生自我服务劳动的策略谈一些见解。

一、学生家长与老师的训练方式必须统一

对智障儿童来说,要学会一种技能比正常儿童要困难的多,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训练才能奏效。而这种技能的反复训练必须按照同一方式方法,所以,不论在学习要求上或行为习惯的培养方式上,父母必须和教师一致,不能另立“章程”,另搞一套。这样,教师就要做好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协调。例如,当学生家长来学校接送孩子时,教师要主动与家长交流,主动向家长说明学校近期的重点训练内容,向家长提出一些培养孩子的建议,反映孩子的每一点进步等。让每位学生家长对自己的孩子不但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能够做到充满信心地配合教师共同培养好自己的孩子。我这样做,在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抓住契机,真诚赞美,充分发挥学生特长

赞美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力量。当孩子表现好时,教师和家长必须表现出欣赏与赞美,而且要以孩子的眼光来看待他们的精神世界。教师认为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孩子的眼光中却是很伟大的成就。例如三年级有个叫李××的同学,由于在家特别娇惯,扫地擦桌子等一些简单的劳动就从来没干过,但我发现他多动,特别爱管闲事。有一天,吃完午饭,我便靠近他亲切交谈:“我发现你如果认真干一件事情的话,一定能做得非常好,想不想试试看?”他欣然答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我抓住机会,试着安排:.“今天让你担任你们组的组长,看今天的课桌能不能保证按时收拾得干干净净!”我的话音刚落,他就抢起抹布高兴地干了起来。同时,还安排了别的同学摆放凳子。我抓住这个机会,当着全体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再看看他的脸,美滋滋地像开了花。从那以后收拾餐厅的事他就一直参与,“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并且越干越好。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由于加强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身体的一些部位也得到了长期的锻炼,生活习惯越来越好,而且他的说话能力、写字技能等整体素质都得到了提高。

三、耐心是智障儿童最需要的

智障儿童常常会经过多次的教导和训练,仍学不会一项技能,但是如果教的内容是他能力所能达到的,并且是与他以前学过的东西有关联的,那么只要不断的多次反复,他最终一定能学会。在这期间,切勿中途放弃。而且当他忘记时,不要责骂,而要耐心地、及时地、反复地给予指导。如:我在教几个自理能力较差的同学叠被子时,就经历了这样耐心、及时、反复的过程,过程虽然辛苦了点,但最终还是成功了。这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针对我所热爱的特教职业来说,我会觉得富有成就感。

四、身教胜于言教

智障儿童对抽象的说明不容易理解,具体的示范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教育方式。比如,要他们学会拿筷子或清扫房间等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问题,要多次亲自做给他们看,并从旁指导。教学的态度应是“让我们一起做做看?”而不是命令式的,“你要做这做那”。回忆起我刚调到这个岗位时,饭后我安排值日员扫地,发现那么高大的几个同学很长时间都完不成那点清扫任务。当我亲临其境时,才明白他们的基本劳动能力都很差.只顾催他们是没有用的。从那以后,不管哪天,我总是亲自与他们同时行动,边示范、边指导。这样,久而久之,大多数同学对这项工作已干得较好,而且还能教小同学和新来的同学了。我想这样的行动,不仅教会了他们的劳动技能,而且还能感化他们的思想,让他们能自觉行动。

五、日常生活习惯的训练不可勿视

教师要经常沟通家长让其积极配合,尽早帮助智障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已形成习惯的东西,若不是非常特殊的情况,不要轻易改变。比如,起床的时间、刷牙洗脸的顺序,饭桌位置的安排、上床睡觉的时间以及其他许多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及活动等等。这样,既可以让孩子尽可能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又能从心理上形成安全感,有利于接受成人的安排。

我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运用以上做法,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每一位孩子的整体素质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论文作者:袁清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1月总第30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15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智障儿童的自理能力论文_袁清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