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的审美艺术探析——以《那年花开月正圆》为例论文_廖冬阳

电视剧的审美艺术探析——以《那年花开月正圆》为例论文_廖冬阳

广西英华国际学院,广西 钦州 535000

摘要: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呈现出的审美艺术,让整部电视剧焕发出别样的风彩。电视剧中,整体背景与人物形象的传统文化之美、人物的冲淡之美以及剧中厚重的情感之美,将电视剧的审美艺术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电视剧;审美艺术;《那年花开月正圆》

一、传统文化之美

中国传统文化为古装电视剧的创作与审美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电视剧创作的过程中,无论是在电视背景、人物着装以及剧情发展方面都借鉴了传统文化的内容,这些内容的借鉴使电视剧在剧情以及人物塑造方面更加的真实,使观众能够更好的感同身受,更容易融入到电视剧作品之中。而《那年花开月正圆》这部电视剧中的古典之美,也是因为其深植在广袤的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首先,《那年花开月正圆》这部作品深度还原了历史时代背景。这种深度的还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也是对电视剧人物原型的深刻展现,在电视剧中极力的寻求历史文化的归附,使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能够深刻的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与现象,为剧情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支撑。这部电视剧在人物服饰、街景环境以及道具布景方面都展现了清末的特征,例如,在这部电视剧中,服装投资2亿打造,在细节上更加的反映当时的社会阶级地位。周莹从最开始的江湖少女到吴家少奶奶,其服饰颜色与针线都反映出了当时社会地位、环境对人的影响。阶级地位从各个人物的造型中都能够看的出来,例如丫鬟、小厮、少爷以及吴家长辈等,衣服的颜色都会根据人物自身的特点而进行变化。剧中吴家人的服装主要以蓝色和米色为主,吴家东院大少爷吴聘一般身着蓝色和米色的衣服,凸显出沉稳大气与内涵。吴家学徒主要以深蓝色为主,而丫鬟主要是以米色与蓝色结合的衣服。其次,《那年花开月正圆》作品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例如,在这部电视剧中,深刻的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仁爱共济与诚信的处世之道两种精神。在周莹无论是在江湖中生活还是在后期帮助吴家重振家业过程中,都始终坚持义中取利,团结写作、公平竞争的态度。而剧中吴蔚文人物塑造以诚信为核心,宣扬了秦商吴家“诚实守信,不欺不诈”的经商处事之道,也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

二、冲淡之美

电视剧中对于电视主题的塑造以及人物形象的烘托,更加注重效果的反差,这种反差形成了冲淡之美,使电视剧的剧情更加丰满、激动人心。在《那年花开月正圆》这部电视剧中,导演与编剧将这种艺术美融入到了人物创作中,通过小人物的言行、思想以及行为习惯的表达等,将人物形象烘托的更加丰满。但是,简单的做到表面的形象容易,要使这种形象深入人心,做到这一层就要利用人物与剧情甚至是社会之间的反差,形成冲淡之美。例如,这部电视剧中的周莹,其本身作为一名江湖卖艺女子,在社会地位以及文化水平等方面,与富甲一方的吴家不沾边,但是其形象以及社会地位的转变使这个人物的形象变得更加具有冲突性,也更加的具有观赏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周莹作为一名传统的东方女子,在社会地位上,并不受到重视,但是其凭借自身骨子里的韧劲,帮助了吴家重振家业,并走上了变革之路。这种女性的崛起与思想的转变,也展现了清末时期,一小部分人的思想以及行为开始的复苏变化,在受到西方开放思想的影响,使这种传统的封建思想得到了动摇,这种东西方思想的冲突变化,也带来了另一种的冲淡之美。《红楼梦》中,贾宝玉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出三样来?”而《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周莹,其身上虽然有江湖气,但她始终是真诚的,始终都有自己的真性情,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真性情,独一无二的美丽。这种形象的冲淡之美,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深入人心,也提升了作品的审美艺术性。

三、情感之美

中国的情感审美,不仅仅是在个人的感情方面,更注重情与理的统一。在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下,电视剧中的情感路线更要注重人们的情感共鸣,而不是浅显的感情方面的营造。在《那年花开月正圆》这部电视剧中,作品的主旨是宣传中国巾帼女商人周莹的精神事迹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精神。在这部作品中,有理智也有情感,其中有“大义”也有“小情感”,这种情感上的处理,深明大义与个人小情感的结合展现,使剧情中的情感呈现了隐忍之美,含而不露的表现手法,更容易捕获人心,也能够使观众更加感同身受,更加为之动容。例如,在电视剧中,吴家被抄家,最后只剩下了空壳子的吴家,马上面临分崩瓦解,但是周莹却留下了,这种大义的情感表现手法,为这个女性人物赋予了极其高大的正面形象,这种内在富含的坚持与操守的柔弱女性,展现出了女人最强大、坚韧的力量。由此可以看出,《那年花开月正圆》这部电视剧,格局虽然很大,但是在情感审美方面,更加的尊重历史人物原型以及中国传统的文化内涵,这种传统的道德观念展现,使人物更加深入人心。

结论

彭吉象教授说:“从根本上讲,影视艺术的民族性就是如何在影视作品中体现民族文化的问题。一方面,影视艺术越具有民族性也才越具有国际性,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是影视艺术民族性的沃土;另一方面,影视艺术更需要对民族历史和现实进行深刻反思,运用现代意识对传统文化进行观照与超越则是影视艺术时代性的需要。显然,正是这种继承性与超越性构成了中华民族影视艺术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的深层内蕴。”《那年花开月正圆》充分利用电视剧艺术的表现优势,成功将带有古风古韵的独特民族文化注入电视剧中,传递了我国传统的价值观与审美观,其匠心独运不仅颠覆了很多人对改编剧的认知和期待,也带给观众与众不同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徐小淯.反思大女主剧中的“女性主义”——以《那年花开月正圆》为例[J].传媒论坛,2019,2(10):150-151.

[2]张鑫磊,李世成.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的文化传承与现实意义[J].影视制作,2018,24(05):86-88.

论文作者:廖冬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31

标签:;  ;  ;  ;  ;  ;  ;  ;  

电视剧的审美艺术探析——以《那年花开月正圆》为例论文_廖冬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