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液中IL-4水平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关系

前列腺液中IL-4水平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关系

杨士杰[1]2002年在《前列腺液中IL-4水平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慢性前列腺炎尤其是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多发病,不但造成成年男性身体上的不适,而且由于本病的迁延难愈,对患者的心理亦有很大的影响。然而目前对于前列腺炎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均缺乏了解,对本病的治疗亦多采取经验治疗,使得疗效平平。最近有动物实验表明:以雌激素——E_2诱导致实验动物非细菌性前列腺炎4周时可出现IL-4转录水平的升高,但临床尚未见到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IL-4含量升高的报道。IL-4是属于Th2细胞产生的特征性细胞因子,又称B细胞生长因子,对免疫应答的影响主要是抑制细胞免疫,促进体液免疫,增强特异和非特异性杀伤作用。基于此,本实验通过检测前列腺液中的IL-4含量及进行前列腺炎症状评分,将前列腺炎患者与正常人前列腺液中IL-4的含量进行比较,分析前列腺液中IL-4含量与前列腺炎各症状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探讨前列腺炎时前列腺局部免疫反应的类型以及IL-4在前列腺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试图寻找一种简洁有效的诊断或鉴别诊断方法。 资料与方法:在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前列腺炎患者,用Nickel J.C.提出的“两杯法”筛选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24名,正常人16名,年龄:患者组19—32 中文摘要岁,平均24岁,对照组:24—27岁,平均26岁;取膝胸位经直肠按摩获得前列腺液,送检前列腺液常规后,将其余标本贮存于士0oC备用。同时对患者应用NIH{PSI评分表自测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析这40份前列腺液标本。对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组:IL叶含量为53.27上60.20,NIH-CPSI评分为22.13士4.48。对照组:IL-4含量为35.62士22.45,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几-4含量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汗川.05人将前列腺液中几A含量与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作相关性分析,IL叶含量与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间无相关关系0川.05人 结论:患者组和对照组之间前列腺液中IL刊的含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IL刊的含量与前列腺炎症状间亦无相关关系。说明前列腺炎局部的免疫反应不是以体液免疫为主;ILA在前列腺炎的发病过程中不起主导作用,其作用可能仅是细胞因子间网络样调节作用的一部分。

杨士杰, 孙新成, 李文平[2]2003年在《前列腺液中IL-4水平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分析前列腺液中白细胞介素 - 4(IL - 4)含量与前列腺炎症状之间是否具有相关关系 ,探讨前列腺炎时前列腺局部免疫反应的类型以及IL - 4在前列腺炎发病过程中的的作用。资料与方法 :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前列腺炎患者 ,以“两杯法”筛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 2 4名 ,正常人 16名 ,检验前列腺液常规后检测前列腺液中IL - 4的含量 ,同时依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表 (NIH -CPSI)进行评分 ,结果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组IL - 4含量为 5 3.2 7± 6 0 .2 0pg/ml,NIH -CPSI评分 2 2 .13± 4 .4 8;对照组IL - 4含量为 35 .6 2± 2 2 .4 5pg/ml。结论 :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前列腺液中IL - 4含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IL - 4水平与前列腺炎症状间亦无相关关系。说明前列腺炎的局部免疫反应不是以体液免疫为主的 ,IL - 4在前列腺炎的发病过程中不起主导作用 ,其作用可能仅是细胞因子间网络样调节作用的一部分。

李树平, 孟双艳, 李锐[3]2005年在《血清和前列腺液中四种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血清和前列腺液中细胞因子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68例CAP患者血清和前列腺液进行IL-2、IL-4、IL-8、TNF-α检测,同时,以20例健康男性作正常对照,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CAP患者血清和前列腺液中的IL-2、IL-8、TNF-α,以及患者血清IL-4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5或P<0.01),患者前列腺液中的IL-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IL-2、IL-8、TNF-α水平可能在CAP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对CAP辅助性诊断有较大应用价值;前列腺液中的IL-4水平与CAP症状间无相关关系(r=0.28,P>0.05),说明CAP的局部免疫反应可能不是以体液免疫为主,IL-4在其发病过程中不起主导作用;而患者血清中的IL-4水平与CAP间存在相关性(r=0.48,P<0.05),可能是细胞因子间网络样调节作用的结果。

高瞻[4]2014年在《复方土茯苓片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文中认为1研究目的1.1探讨干预前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症状评分与前列腺按摩液中细胞因子、卵磷脂小体数量、前列腺压痛评分、病程之间的相关性,为早期预防和干预ⅢB型前列腺炎提供临床依据。1.2观察ⅢB型前列腺炎经复方土茯苓片干预后症状评分与客观指标变化,并评价疗效;研究ⅢB型前列腺炎经复方土茯苓片干预后症状时点缓解规律。1.3从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0(IL-10)方面探讨复方土茯苓片干预ⅢB型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ⅢB型前列腺炎提供科学依据。2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泌尿外科门诊120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标准化治疗,试验组在西医常规标准化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土茯苓片,疗程4周,分别对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入组前及入组后第2、4周进行随访。具体方法包括:(1)通过横断面研究方法,对入组的120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一般资料的频数分析,并观察干预前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与前列腺按摩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10)、卵磷脂小体数量、前列腺压痛评分及病程之间的相关性;(2)通过前瞻性调查研究方法,提取120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入组后第2、4周不同时间点的NIH-CPSI评分、中医症状评分与客观指标变化并评价其疗效,同时观察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细胞因子(TNF-α、IL-10)变化;研究ⅢB型前列腺炎经复方土茯苓片干预后症状时点缓解规律;从细胞因子方面(TNF-α、IL-10)探讨复方土茯苓片干预ⅢB型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3结果3.1横断面研究分析的结果3.1.1症状评分和EPS中卵磷脂小体数量、前列腺压痛程度关系EPS中不同卵磷脂小体数量的NIH-CPSI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EPS中不同卵磷脂小体数量的中医症状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前列腺压痛程度的NIH-CPSI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前列腺压痛程度的中医症状评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1.2EPS中细胞因子水平和卵磷脂小体数量关系EPS中TNF-α水平与卵磷脂小体数量无线性相关性(P>0.05)。EPS中IL-10水平与卵磷脂小体数量无线性相关性(P>0.05)。3.1.3症状评分和前列腺按摩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关系前列腺按摩液中TNF-a水平与NIH-CPSI总分、NIH-CPSI-疼痛评分、NIH-CPSI-排尿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无线性相关性(P>0.05)。前列腺按摩液中IL-10水平与NIH-CPSⅠ-疼痛评分呈线性相关(P<0.05),与NIH-CPSI,总分、NIH-CPSI-排尿评分、NIH-CPSⅠ-生活质量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无线性相关性(P>0.05)3.1.4前列腺按摩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相互关系前列腺按摩液中TNF-a水平与IL-10水平无线性相关性(P>0.05)。3.2前瞻性研究分析的结果3.2.1干预对症状评分的影响干预14、28天时试验组中NIH-CPSI和中医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IH-CPSI评分方面,试验组14天有效77.2%;对照组有效(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28天后,显效者占多数(84.2%),对照组有效(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医症状评分方面,试验组14天有效(54.4%),对照组患者有效(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28天后,显效者占多数(68.4%),对照组有效(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2干预后症状时点缓解规律3.2.2.1试验组干预后患者中医症状评分和NIH-CPSI排尿评分下降幅度均表现出先快后慢的特点;干预第14天试验组中医症状评分较入组前下降显着,前后均数差值是15.27,干预第28天试验组中医症状评分较入组后第14天下降显着,前后均数差值是4.34。试验组在第14天和28天的中医症状评分下降幅度有显着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4天对照组中医症状评分较入组反而上升,干预第28天较第14天下降幅度显着,前后均数差值是7.68。在第14天和28天的中医症状评分下降幅度有显着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4天试验组CPSI-排尿评分较入组前下降显着,前后均数差值是3.49,干预第28天试验组CPSI-排尿评分较入组后第14天下降显着,前后均数差值是1.95。试验组在第14天和28天的CPSI-排尿评分下降幅度有显着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IH-CPSI-排尿评分均数差值干预第28天较第14天下降幅度不明显,前后均数差值是0.18。在第14天和28天较干预前下降幅度有显着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2.2缓解率最高的叁类症状对试验组NIH-CPSI效果等级中的“有效”群体分层分析发现,小便痛频急或不畅、会阴不适或者疼痛、睾丸不适或疼痛叁类症状缓解率最高,在14天、28天后分别达到77%、79%。3.2.2.3干预与干预时间对症状评分的影响广义估计方程模型评估结果表明,在NIH-CPSI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方面,调整年龄和病程后,试验组相对对照组、14天、28天相对基线测量值,对NIH-CPSI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有影响(P<0.001)。表明试验组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3.2.3干预对前列腺按摩液中白细胞(WBC)数量、卵磷脂小体数量、前列腺压痛程度的影响两组患者干预28天后,两组人群前列腺按摩液中WBC数量、卵磷脂小体数量、前列腺压痛程度无显着差异(P>0.05)。3.2.4干预对前列腺按摩液中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试验组患者入组后28天EPS中TNF-α和IL-10水平较前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EPS中TNF-α和IL-10含量治疗前后未见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试验组EPS中TNF-α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0含量两组无显着差异(P>0.05)。4结论4.1ⅢB型前列腺炎NIH-CPSI疼痛症状评分和前列腺液细胞因子水平(IL-10)呈正相关。4.2复方土茯苓片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在症状缓解方面明显优于单独应用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4.3复方土茯苓片干预ⅢB型前列腺炎具有明显症状时点缓解规律:症状缓解先快后慢;小便痛频急或不畅、会阴不适或者疼痛、睾丸不适或疼痛叁类症状缓解率最高;干预措施与干预时间对症状评分的影响最大。4.4复方土茯苓片对前列腺液细胞因子水平CTNF-α、IL-10)有明显影响,干预后较干预前显着降低。

彭风华[5]2006年在《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症的关系》文中认为第一部分前列腺炎样症状患者转归调查目的调查“前列腺炎样症状”患者的转归预后及影响临床疗效相关因素,评估当前“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诊疗效果,随访并根据疗效筛选出典型的顽固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参与第二部分实验室研究。方法2004年6月~2004年9月泌尿外科门诊144例“前列腺炎样症状”患者入选,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问卷(NIH-CPSI)调查,取按摩后前列腺液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患者以按摩后前列腺液白细胞数目为依据,按NIH1995标准分类,接受推荐方案治疗,分别于第6周及1年后接受随访。结果在规律治疗6周后,总计115例患者继续参与研究。115例前列腺炎样症状患者痊愈率只有13.9%,51.3%患者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症状缓解或好转,34.8%的患者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前列腺炎样症状转归与按摩后前列腺液白细胞数目、年龄、有无支原体或衣原体、病程长短等无关。随访1年62例患者继续参与研究,痊愈率只有19.3%,46.7%患者获得了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而33.9%的患者症状无改善或病情加重。ⅢA与ⅢB型前列腺炎样症状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疾病类型可以相互转换,由ⅢA型向ⅢB型转换较为多见,由ⅢB型向ⅢA型转换较为少见。结论采用NIH-CPSI问卷调查结合临床基本检查-前列腺液常规检查、细菌培养,有助于临床前列腺炎的诊断,但前列腺炎样症状其治疗在临床上仍然是一大难题,好转痊愈率较低。以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为分类基础的前列腺炎样症状各种类型之间在自然病程过程中,存在相互转换,这一结果在对慢性前列腺炎科研数据进行分析时有着重要意义。第二部分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症的关系目的了解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在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症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分布,探讨其在慢性前列腺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在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方法正常对照组51人,从第一部分研究中筛选出典型CP/CPPS患者24人,均为湖南汉族。采用TBG公司DNA10分钟快速提取试剂盒提取DNA,使用美国PEL-FREEZ公司的细胞因子基因型检测试剂盒,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方法(SSP-PCR)检测受试者13种细胞因子和细胞因子受体22个位点的基因型:IL-1α-889C/T、IL-1β(-511C/T、+3962C/T)、IL-1RPstⅠ970 C/T、IL-1Ra mspⅠ11100C/T、IL-4Rα+1902A/G、IL-12-1188A/C、IFN-γUTR5644A/T、TGF-β1(密码子10C/T、密码子25C/G)、TNF-α(-308A/G、-238A/G)、IL-2(-330T/G、+166G/T)、IL-4(-1098G/T、-590C/T、-33C/T)、IL-6(-174C/G、nt565A/G)、IL-10(-1082A/G、-819C/T、-592A/C);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1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IL-10含量,同时检测20例CP/CPPS患者按摩后前列腺液IL-10含量。结果1.汉族人群在IL-10-1082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在患者人群2.1%,在正常对照组4.9%),明显低于A等位基因频率(在患者人群97.9%,在正常对照组95.1%)且该位点基因型在两组间分布无显着性差别。2.和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在IL-10(-819C/T)位点T/T基因型(62.5%vs 31.3%)更为多见,差别有显着性意义(P<0.05);在IL-10(-592C/A)位点A/A基因型(62.5%vs 31.3%)更为多见,差别有显着性意义(P<0.05)。3.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在-819位点T等位基因频率(75.0%vs55.9%)更为多见,差别有显着性意义(P<0.05);在-592位点A等位基因(75.0%vs 55.9%)更为多见,差别有显着性意义(P<0.05)。4.IL-10(-1082,-819,-592)ATA/ATA基因型在CP/CPPS组较之正常组更为多见(62.5%vs 31.2%,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与CP/CPPS发病有关。5.IL-10(-1082,-819,-592)的基因型分布,与CP/CPPS患者的年龄、病程、CP/CPPS类型(ⅢA/ⅢB)、CPSI-NIH症状问卷中疼痛项目评分、疼痛程度、射精后痛、排尿症状、排尿痛、客观症状、生活质量影响等各项评分以及总分等均没有显着关系。6.正常对照人群IL-10 ACC/ACC组、GCC/ATA+GCC/ACC组与ATA/ATA组比较,外周血IL-10产量均有明显差别(分别为256.8±209.7 pg/ml,355.2±298.4 pg/ml,110.7±102.6 pg/ml)差别有显着性意义;ATA/ACC组与ATA/ATA组比较,IL-10产量虽有增加(分别为205.1±196.0 pg/m,110.7±102.6 pg/m)但差别无显着性意义(P)0.05)。7.CP/CPPS患者IL-10基因型多态性与前列腺液IL-10浓度无明显关系。8.IL-4-590 T/C位点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存在组间差别,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T/C杂合子基因型更为多见(50.0%vs 27.5%),但统计分析其P值临近显着性水平(P=0.056),差别无统计学显着性意义。9.其他位点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没有显着性差异。10.TGFβ(Codon10,25)及TNFα(-308,-238)单倍体型、基因型在两组间频率分布无显着性差异,与CP/CPPS发病关系不大。结论汉族人群抗炎细胞因子基因型多态性与CP/CPPS发病有关,促炎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CP/CPPS发病关系不大。IL-10基因多态性决定外周血IL-10产量,CP/CPPS患者中IL-10低产量基因型频率多见。汉族人群中IL-10-1082位点G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白种高加索人。汉族人群IL-10基因与CP/CPPS发病的关系不是表现在IL-10-1082位点基因多态性,而是表现在与IL-10-1082位点相连锁的-819,-592位点基因多态性。IL-10基因多态性并不能直接决定患者前列腺液IL-10含量。分析患者细胞因子基因型多态性有助于采取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治疗。

李树平, 孟双艳, 李锐[6]2006年在《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血清和前列腺液中4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86例CAP患者血清和前列腺液中IL-2、IL-4、IL-8、TNF-α进行检测,同时与20例非CAP健康男性进行比较。结果CAP患者血清和前列腺液中的IL-2、IL-8、TNF-α以及血清IL-4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或P<0.01),患者前列腺液中的IL-4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着性(P>0.05)。前列腺液中WBC计数与IL-8水平存在相关性(r=0.64,P<0.05),与IL-2、IL-4、TNF-α水平无相关关系(r=0.12、0.29,均为P>0.05)。结论检测血清和前列腺液中IL-2、IL-8、TNF-α水平和前列腺液中的WBC计数,对CAP辅助性诊断有较大应用价值。

何乐中, 李俊纬, 黄克勤, 钱拉拉[7]2012年在《电针配合中药熏蒸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IL-8和TNF-α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电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EPS)中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将48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对照组口服普适泰片治疗。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EPS中的IL-8和TNF-α进行检测。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EPS中IL-8和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IL-8和TNF-α都有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中药熏蒸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明确,并能降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EPS中IL-8和TNF-α的水平。

杨镒魟[8]2007年在《雷公藤多甙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炎性因子的表达目的:利用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探究TNF-α,ICAM-1,NF-κB,iNOS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周岁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建模组。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正常喂养。建模组经去势后每日用苯甲酸雌二醇0.25 mg/kg皮下注射,连续注射叁十天后取两组前列腺组织,测定前列腺内白细胞总数及卵磷脂小体密度, HE染色、光镜下观察两组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法检测TNF-α,ICAM-1,NF-κB,iNOS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前列腺组织无炎症反应,模型组表现为明显的炎症反应。正常组前列腺组织中TNF-α,ICAM-1,NF-κB,iNOS均为阴性表达,建模组前列腺组织中TNF-α,ICAM-1,NF-κB,iNOS均为强阳性表达。光密度和面密度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有显着性差异(P<0.01)。结论: TNF-α,ICAM-1,NF-κB,iNOS参与了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作为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新的检测指标。第二部分雷公藤多甙在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的作用目的:利用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观察雷公藤多甙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探讨其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作用机制,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策略。方法:选取1周岁雄性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前列腺炎模型组,前列腺炎模型+雷公藤多甙治疗组,每组10只。建模组经去势后每日用苯甲酸雌二醇0.25 mg/kg皮下注射,连续注射叁十天。建模完成后前列腺炎模型+雷公藤多甙治疗组给予雷公藤多甙10mg/kg.po,一日叁次,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同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7天后,取各组大鼠前列腺,检测各组前列腺重量,测定前列腺内白细胞总数及卵磷脂小体密度,HE染色、光镜下观察各组前列腺组织的病理学表现,免疫组化法检测前列腺组织TNF-α,ICAM-1,NF-κB,iNOS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前列腺组织无炎症反应,模型组表现为明显的炎症反应,前列腺炎模型+雷公藤多甙治疗组炎症反应明显减轻。正常对照组大鼠前列腺组织内TNF-α和ICAM-l均为阴性表达;模型组前列腺上皮细胞胞浆内TNF-α和ICAM-l呈强阳性表达,前列腺炎模型+雷公藤多甙治疗组前列腺上皮细胞胞浆内TNF-α和ICAM-l呈弱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和其它二个组有显着性差(P<0.01),前列腺炎模型组和前列腺炎模型+雷公藤多甙治疗组相比有显着性差(P<0.01)。结论:雷公藤多甙能显着降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组织中TNF-α,ICAM-1,NF-κB,iNOS的表达,可以使炎症明显好转,从而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起到明显的治疗作用,可能是临床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一种新的选择。

孙铖[9]2013年在《IL-17与IFN-γ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免疫造模法建立有效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动物模型,测定IL-17和IFN-γ在动物模型的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通过IL-17与IFN-γ在前列腺炎中的表达水平及相关关系,初步探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1.将60只体重在200g左右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叁组,每组20只,分别为正常组、假造模组和造模组。2.建立动物模型:采用免疫造模法建立有效的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大鼠动物模型。3.用ELISA法分别测定叁组大鼠前列腺组织中的IL-17与IFN-γ的表达水平,比较三组中两种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组与假造模组的IL-17与IFN-γ的表达水平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造模组的IL-17与IFN-γ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假造模组和正常组的表达水平(P<0.01)。造模组中IL-17与IFN-γ的表达水平有相关性(r=0.5462,p<0.05)。结论:1.用免疫造模法可成功建立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动物模型,其前列腺组织中的炎性因子表达量升高。2.IL-17与IFN-γ在造模组前列腺组织中的水平增高,说明这两种因子参与了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发病过程,对CAP/CPPS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为临床抗细胞因子治疗提供基础研究依据;3.IL-17与IFN-γ在CAP/CPPS前列腺组织存在相关性,提示这两种因子相互影响,导致CAP/CPPS。

池建平[10]2012年在《针刺治疗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及其机理探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建立大鼠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模型,探讨针刺治疗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机理。方法:(1)大鼠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模型的建立选取雄性Wister大鼠为模型动物,用10%水合氯醛麻醉(300mg/kg),用4%硫化钠脱毛,无菌操作打开腹腔,于前列腺左、右两叶分别注入0.2ml消痔灵注射液,假手术对照组则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0.05%碘伏按压针眼,缝合腹壁肌肉和皮肤,12h后可自由饮食,术后每天用碘酊消毒创口,防止感染。(2)动物分组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药物组、针灸组、针灸药物组。同时将假手术组作为对照组。(3)针灸穴位的选择根据对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的辩证,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辩证为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滞为标;故选取关元、太冲、叁阴交、脾俞、肾俞五个穴位。(4)药液制备用前列通片作为对照治疗药物,根据人与大鼠药量换算,制备成0.1g/mL的溶液。(5)试验处理对照组:于实验开始后与针灸组同样的时间,同样的方法固定,但不做任何治疗;模型组:处理同对照组;针灸组:将大鼠固定在保定台上,用穴位探测仪找准行针穴位,以0.28mm×25mm毫针按顺序针刺关元→肾腧→叁阴交→脾俞→太冲,一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针灸药物组:将大鼠固定在保定台上,用穴位探测仪找准行针穴位,以0.28mm×25rnm毫针按顺序针刺关元→肾腧→叁阴交→脾俞→太冲,一日一次,10日为一疗程,同时每只大鼠每天灌胃前列通药液2ml;药物组:每天灌胃前列通药液2ml。(6)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各组分别于第一、二、叁疗程结束后对试验大鼠采血、处死取前列腺,每组每次5只。取前列腺组织切片观察。(7)血清中TNF-α和IL-6的测定各组分别于第一、二、叁疗程结束后对试验大鼠采血,每组每次5只。分离血清进行TNF-α和IL-6的测定。结果:(1)模型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经H-E染色后,在光镜下可见前列腺腺泡结构混乱,部分腺腔变形或消失,可见腺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间质水肿,有大量炎性细胞弥漫性浸润,间质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可见较多成纤维细胞,血管扩张充血。而药物组、针灸组、针灸药物组在经过叁个疗程的治疗后,前列腺组织结构趋于正常,无明显水肿和增生,偶见炎性细胞。且针灸药物组前列腺组织结构较针灸组和药物组正常,而针灸组前列腺组织结构较药物组正常。(2)模型组TNF-α和IL-6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极显着(P<0.01),而药物组、针灸组、针灸药物组在第一、二、叁疗程结束后TNF-α和IL-6水平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极显着(P<0.01)。结论:按中兽医辩证,在辩证的基础上选择关元、太冲、叁阴交、脾俞、肾俞五个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经过叁个疗程可以有效治疗大鼠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治疗后的大鼠前列腺组织恢复正常,其机制涉及降低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大鼠血清中TNF-α和IL-6水平。

参考文献:

[1]. 前列腺液中IL-4水平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关系[D]. 杨士杰. 河北医科大学. 2002

[2]. 前列腺液中IL-4水平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关系[J]. 杨士杰, 孙新成, 李文平. 河北医学. 2003

[3]. 血清和前列腺液中四种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关系[J]. 李树平, 孟双艳, 李锐. 中国医师杂志. 2005

[4]. 复方土茯苓片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D]. 高瞻.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4

[5]. 细胞因子及其受体基因多态性与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症的关系[D]. 彭风华. 中南大学. 2006

[6]. 细胞因子水平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相关性研究[J]. 李树平, 孟双艳, 李锐. 中国综合临床. 2006

[7]. 电针配合中药熏蒸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IL-8和TNF-α的影响[J]. 何乐中, 李俊纬, 黄克勤, 钱拉拉. 上海针灸杂志. 2012

[8]. 雷公藤多甙对大鼠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D]. 杨镒魟. 重庆医科大学. 2007

[9]. IL-17与IFN-γ在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 孙铖. 蚌埠医学院. 2013

[10]. 针刺治疗慢性增生性前列腺炎及其机理探究[D]. 池建平. 四川农业大学. 2012

标签:;  ;  ;  ;  ;  ;  ;  

前列腺液中IL-4水平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