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论文_张爱峰

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论文_张爱峰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226000

“多维交互‘我’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符合新课程要求,将“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和以能力、个性为核心的发展”的教育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种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多维交互‘我’课堂”教学模式的产生背景

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信息技术课操作性、互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也正是由于其学科的独特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课程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探讨信息技术独特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多维交互‘我’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和教学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的一种自我发展、自我重视,是一种生命的活动,而不是为了生存的一种方式。“多维交互‘我’课堂”教学模式强调每一个学生的独一无二性,鼓励学生运用其内在潜能,并创造一个最适合学生发挥潜能、拓展“个性核心资源”的环境。

2.杜威的“儿童中心”理论。杜威认为,尊重儿童发展的过程,就是尊重儿童生长的需要和时机;学校生活组织应该以儿童为中心,一切必要的措施都应该是为了促进儿童的生长。所以,教学内容、计划和方法以及—切教育活动都要服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的需要。“多维交互‘我’课堂”教学模式,同样将儿童置于教学的中心,把儿童的全面生长视为教学的全部意义。

3.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多维交互‘我’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这样的教育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

4.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的,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的,而是以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的能力为核心的。“多维交互‘我’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信息技术课程从计算机教育走向信息技术教育、从技能训练走向信息素养培养的变革。

三、“多维交互‘我’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

1.第一模块:“我准备”。“我准备” 就是预学,是学生个体建构新知的过程,是学生独立学习新知的一次“前检测”。在实施“我准备”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新旧知识结构的梯度、差异,以及新知的重点、难点,预测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的可达成度,提前介入,全力辅导,适当帮助。

(1)把“我准备”当作作业布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提供“我准备”助学单。

(3)将“我准备”内化为习惯。

2.第二模块:“我检测”。“检测”就是搞“学情”调查,客观了解学生课前预习的情况,这是教师预先了解学情、针对性展开教学的最有效途径。这个环节,是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或结果进行检验、判断的过程,也是自我调节、完善、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也可以及时地发现薄弱,迅速补救,提前排除实践应用阶段的“绊脚石”。

3.第三模块:“我探究”。“多维交互‘我’课堂”模式的主体是“我探究”,通过“师生”、“生生”、“生本”等多维交互,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激发潜能,从而达到“最高度的发展”。实施课堂探究,需通过“问题导引”和“任务驱动”,创设探究情境,引领和鼓励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进入“我要学”的状态,自主参与,大胆探索,积极讨论,合作交流。学生学习方式是主动地学、互动地学、自我调控地学。

(1)我尝试。“我尝试”就是多创设机会让学生先试一试,在尝试过程中学习,体验成功。教师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注重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2)我讨论。讨论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课堂讨论应充分调动知识储备、参与潜能,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进入学习状态。

4.第四模块:“我实践”。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要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信息的处理方式和方法,学会用“计算机”的一些工作方式来思考和指导我们的操作。而这一目标,必须不断地通过实践才能逐步实现。

5.“我实践”的前期准备: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教学任务。信息技术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教学资源的工具,同样,这些学科课程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教学资源。

6.“我实践”的过程控制: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启一启、引一引、拉一拉,学生则可以想一想、做一做、悟一悟,从而激发实践兴趣,快乐发现,主动获取。

7.“我实践”的结果评价:由于每个人的基础有差异,所以评价的标准也要有所区别。对于学生完成的每一个作业,教师都要正面、积极地评价。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打击,让每一个层次水平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我们应用教学模式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并不限制或扼杀教师的创造性。我们在应用这些教学模式时,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和情境灵活调整,形成适合自己教学实际的“变式”。

参考文献

[1]刘群 郭思乐和他的“生本教育”[J].人民教育,2008。

[2](美) 杜威 著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 杭州大学教育系 编译 《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论文作者:张爱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9月总第1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7

标签:;  ;  ;  ;  ;  ;  ;  ;  

创新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论文_张爱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