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生活之水,润习作课堂-让习作贴近生活论文_谢永瑜

取生活之水,润习作课堂-让习作贴近生活论文_谢永瑜

(北海市银海区福成平新小学,广西 北海 536015)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占据重要部分,高效的习作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字、词、句、段、篇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难以将自身情感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让习作贴近生活,让素材生活化、教学生活化,从而提升习作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关键词:习作;生活;习作课堂

在当前习作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对于习作没有兴趣,惧怕上课。在作文中往往“无话可说”,只说一些假话、空话、套话,难以表达真实情感。文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新课标指出,学生的习作要注重生活,从生活入手,表达出真实情感。所以,在习作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重对生活的体验,去感悟生活,发现生活的乐趣,在写作中表达出来,从而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一、素材生活化,让习作贴近生活

对于小学生的习作而言,素材的积累是习作的基础,只有积累足够多的素材,才能在习作中灵活应用。叶圣陶曾言:“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则溪水自然流之不尽”。学生的写作过程中之所以会遇到“无话可说”的问题,首先就在于对于习作素材的积累不够,学生对于日常生活的感悟不够,未能关注生活细节,这就需要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加强引导,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获取素材。

(一)在习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让学生多注意周围事物,从生活中积极获取习作素材。我们都身处复杂的生活环境,每天都会遇到很多事情,但往往学生都对这些没有留意,如果稍加以引导,则学生就能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例如,让学生去观察身边常见的动物,如狗、猫等,再根据学生观察到的情景和真实感受,完成写作;让学生课外去观察秋天的景色,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例如,笔者让学生完成一篇描写身边熟悉的景点的作文,先让学生去亲身去观察景点,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观察到的景点情况和自身感受说出来,相互交流,然后再引导学生梳理写作思路,让学生明白应从哪些方面描写,最后再动笔写作。只有教师善加引导,学生才能够注重对身边人和物的观察,才能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从而丰富自己的习作素材。

(二)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积累素材。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只靠简单的观察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自己去亲身实践,才能得到更深的感触,对事物的理解才更深刻,更有助于学生的写作。例如,以“植树”为题写作文时,可以先组织学生在开展植树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进来,自己动手植树,增进对于植树的了解和感知。这既有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还能增加学生对于习作的兴趣,让学生在写作时信手拈来。

(三)引导学生感悟生活,获取习作素材。增加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学生才能收获更多的情感,让所写内容更加生动,富有情感。例如,在学生对于“醋”这一日常调味品描写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准备陈醋,在课堂上组织学生有序观察醋的颜色、品尝醋的味道,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然后描述出品尝后的感受。还有,在日常习作课堂的教学中,笔者还为了增强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经常在学习完书中的特定情境后,让学生以舞台剧、小品等形式进行表演,充分揣摩书中人物的情感,掌握人物对话时的每一个细节,从而增加学生的感悟,获取更多的习作素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选题生活化,让习作贴近生活

文学源于生活,习作的内容大多也离不开对于生活事物的感受。学生的写作过程中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主要是对于生活的观察、思考和感悟不够深刻。同时,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的在学生习作课堂的教学中,也应该紧紧围绕生活展开,选题生活化。在习作课堂教学时,首先就是选题,选题是写作的开端,好的选题才有利于写作。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的局限,往往难以完成高难度的习作。因此,在小学生习作教学中,要紧扣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选题时要围绕生活,避免学生对于习作题目的陌生感。例如,笔者有次在习作课堂上布置一篇《给朋友的一封信》,在学生开始写作前,先让学生对于这一题目进行充分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近期个人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对朋友想说的话,让学生表达各自观点,然后梳理出写作重点之后再动笔写作。这样的习作选题,紧密贴合实际生活,选取学生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出发点,让学生有很深的感悟和思考,让学生在习作中更能融情于物,更好的完成习作。

三、课堂教学生活化,让习作贴近生活

在习作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是学生写作的关键。对写作题目,学生刚看见时或许还是“一头雾水”,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理解题目,让习作题目和生活结合起来,从而让写作贴近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课堂结构生活化和教学形式生活化。

课堂结构生活化,教师需要注重两方面内容。其一就是教师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引导学生调动有限的知识储备和经验,教师可以积极分享自身生活中遇到的事物以及感受,将生活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激发写作的兴趣。其二就是,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人或事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描写生活中常见的情景,从而帮助学生提高习作能力。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的形式,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便于在习作课堂中组内成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对于习作内容,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激发兴趣,打开思路,完成高质量的写作。从而做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教学形式生活化,是教师在习作课堂的教学中,依据新课标的要求,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提升习作课堂的效率。随着当前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校的教学设备逐步完善。在习作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多媒体设备等进行“现讲现录”、“现场教学”等形式,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高效完成习作内容。例如,在学习完《看云识天气》后,需要对云彩进行描写,但由于学生日常观察的不足以及云彩形态变化复杂,学生往往难以想象云彩的形态变化。因此笔者借助多媒体设备,利用预先制作好的课件向学生演示云彩变化的不同形态:有的云彩状似山羊,有的像簸箕,经过利用多媒体设备的演示,学生的积极性立马调动起来,观看完课件后,各个小组激烈讨论,最终学生畅所欲言,将云彩形态的变化过程描述了出来,高效完成了该节课的写作内容。

四、结论

小学语文习作课堂教学能够为学生打下良好的习作基础,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培养学生基础写作能力。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让习作贴近生活,是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一条捷径。从习作素材积累、选题到课堂教学逐步完成生活化,才能改变学生写作中“无话可说”的情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习作能力。

论文作者:谢永瑜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  ;  ;  ;  ;  ;  ;  ;  

取生活之水,润习作课堂-让习作贴近生活论文_谢永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