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战略与大国关系_德国军事论文

大国战略与大国关系_德国军事论文

大国战略与大国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国论文,战略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值此世纪之交,世界大国和地区大国都在营造有利于本国的国际环境,确保自己新世纪伊始所占据有利地位,在国际政治多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大浪中立于不败之地,进而加强本国的国际地位。从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各种力量对比看,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大国间不会出现直接的军事对抗,但它们之间的矛盾甚至利益碰撞将会增多。鉴此,如何分析和判断大国的战略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设法变消积因素为积极因素,推动世界向更加民主、和平和繁荣的方向发展,是政治家和国际问题专家、学者的紧迫任务。

一、大国的综合国力比较

目前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一超多强”,“多极化”是目标尚不是现实,欲使之变成现实,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而且还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世界政治格局是由多种因素,也就是常说的综合国力决定的。按综合国力,美国是当前惟一的超级大国,1999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85554亿美元。按照欧盟1999年下半年经济预测报告,美国经济今明两年将分别增长2.8%和2.5%,分别达87949亿和90147亿美元(注:见1999年欧盟关于下半年经济预测。)。根据同一经济预测,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日本今明两年的经济增幅分别是为1.6%和2.1%,国民生产总值将升至38436亿和39243亿美元。如果世界银行对2002年—2008年世界经济发展预测准确的话,美欧年均增长2.7%,日本增长1.9%,那么到2008年,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应为107016亿美元,日本应为45632亿美元,日本仅为美国的42.6%;德国为美国的25%;法国为16—17%;英国15—16%;意大利为14—15%。据世界银行统计,1999年俄罗斯的国民生产总值为3325亿美元(注:世界银行2000年8月2日网上数据库,网址〔www.world bank.ovg/data/databytopic/GDP.pdf〕),且莫说按世界银行的估计俄经济每年增长2—3%,即使每年增长6%,到2008年俄国民生产总值也只有5600亿美元,届时俄罗斯的生产总值也大体相当于美国的二十分之一。

在外贸方面情况也是如此,根据世贸组织公布的数据,1999年美国进出口额高达17550亿美元,比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德国当年的外贸额高出7410亿美元,是世界贸易季军日本的2.4倍,是英国的2.8倍,法国的3倍(注:见2000年6月15日德国《时代》周刊第39页。)。美国的军费开支占全世界军费总开支的三分之一,比整个西欧的军费开支之和还多(注:见1999年12月18日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00年度克林顿总统提出的军事预算是2888亿美元,五角大楼还嫌少,要求在今后六年内增拨1120亿美元。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没有任何一国能够或者有意与美国展开军备竞赛。尤其要指出的是,美国在军事技术、电子、航天和生物工程等关键领域均居世界领先地位,经济全球化更为美式资本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

美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仍是惟一超级大国,绝不是说美国能“永远独霸世界”。相反,美国也存在着致命之处。首先是,多年来美国对外贸易一直呈现巨额逆差,至今没有改观的苗头,1999年外贸逆差为3650亿美元,同期日本外贸顺差1080亿美元,德国顺差680亿美元,法国130亿美元。在大国中,只有英国逆差530亿美元,与美国为伴。第二,美国的真正致命之处是它一心要充当“世界警察”,四处树敌,到处插手。为达到此目的,它竭力追求“绝对军事优势”和“绝对的军事安全”,结果军费负担过重。以美、法、英、德为例,根据《华盛顿邮报》1999年12月9日报道,美国军费开支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3.2%,法国、英国和德国分别占各自国民总产值的2.8%、2.6%和1.5%。一个国家长期穷兵黩武,到头来结局如何人们可以预料。《大国兴衰》的作者鲍尔·肯尼迪深入地分析了哈布斯王朝、拿破仑法国、希特勒德国、大英殖民帝国和苏联崩溃的原因之后,认为21世纪的美国也将步其后尘。第三,美国的债务负担在大国中也是最高的之一。据美国商务部《商业概览》,1999年美国净外债额(即在美外资额减去美海外投资额)超过10000亿美元,为世界最大的债务国。近几年美国个人和企业债务也在激增,到1999年底,非金融部门的公司债务达35000亿美元,个人消费者债务为12000亿美元;尽管国债近年有所减少,但1999年底仍超过50000亿美元。上述各点必将对美国的长期发展趋势带来重大影响。

二、大国的中长期战略意图

由于各个大国的历史经验各不相同,实力地位和所处环境差异极大,所以它们追求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也各不相同。

美国是目前的惟一超级大国,或者像法国人所说的是“超超级大国”,其战略目标是凭借其经济、政治、军事、金融和科技实力及文化渗透等多重手段,以确保它在全球的“霸主”地位。其实质是竭力保住它的既得利益。气势汹汹的攻势掩盖不住怕丧失现有地位的守势。它在不同地区的战略态势是:(一)在前苏联地区,千方百计进一步削弱俄军的军事力量,妄图“一劳永逸”地“根除”俄国再度与美国唱对台戏的可能性,离间俄国与独联体国家和昔日盟国的关系,把美国的军事存在扩展到俄国的边境线上;(二)在欧亚大陆两端,美国不断强化对西欧和日本的控制,以防范欧盟和日本在政治上和军事上进一步坐大,有朝一日与它分庭抗礼。不顾欧洲人的严重疑虑,在欧洲的软腹部对南联盟大动干戈以及处心积虑地拉日本参加所谓的“地区反导系统”,都说明美国对其最重要的盟友并不放心;(三)对中国推行遏制战略,不断借口“人权”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和“中国威胁论”干涉中国内政,离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其目的就是想阻止或者起码是推迟中国的崛起;(四)在其他地区,美国正着力于拉拢有影响力的地区大国,为美牵制其假想的或者潜在的对手充当帮手。虽然纵横捭阖自古有之,美国未必能够如愿,但足以表明美国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俄国虽已不是超级大国,但仍是公认的世界大国,其影响是全局性的。俄国在经历了幻想、失望和痛苦之后,终于现实地看到,俄国的振兴只能靠自己,不能寄托于某一国或某一方的“善意”。目前,俄国尚未完全摆脱国内的混乱局面,普京总统虽执政时间不长,但从俄国当前的国内外政策看,其中近期目标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国内政策的重心是恢复经济,强化法制和秩序(包括果断地处理车臣问题),削弱地方权力,重建联邦的权威;第三,制定新的军事学说,防止军力进一步削弱,尽力用有限的军事手段维护其世界级大国地位;第三,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建立稳定的周边环境;第四,扩大与西欧、中国及其他大国的合作,抵制美国的霸权主义。

欧盟的确是一支可以与美国相匹敌的力量,其长期政策(我不想说是战略)是推进经济和货币联盟,加速改革政治决策机制,积极协调各成员国的外交政策,加速组建自己的“快速反应部队”,逐渐减少对美国的安全依赖。尤其令人注目的是,近年来欧盟主动倡议召开没有美国人参加的欧亚首脑会议、欧洲拉美首脑会议和欧非首脑会议,而且雄心勃勃地要把欧盟从目前的15国扩大到21国、27国,甚至更多,给人一种感觉,似乎西欧正在成为“一极”。但是据我之见,欧盟由于没有强有力的决策中心,而且短时期内也不可能形成这样的中心,因此它的软与散状态难以彻底改观,加之西欧大国间的利益不尽相同,所以欧盟在政治、外交、防务和安全等重要方面还没有形成共同的战略,但这并不妨碍作为欧盟成员的法、德、英等大国在上述诸方面追求自己的战略目标。

法国的战略目标是什么?首先是维持它的大国地位。从综合国力看,法国自知难以长期保持它的世界强国地位。明知不能为而为之,这就需要卓越的外交技巧。法国长期以来的作法是:其一,以欧洲联合为契机,扮演欧洲政治“领袖”,借欧盟的力量作铺垫,扩大自己的影响;其二,维护法国的独立核力量,以显示法国的核大国地位;其三,通过加强联合国和安理会的权威,达到维护法国的世界强国地位;其四,与美国的霸权主义适当保持距离,既表现法国的独立形象,又不过分刺激美国。

德国有长远战略构想吗?有人认为,由于德国在20世纪上半叶两次引发世界大战,结果二战后长期处于四大国占领的分裂状态中,因而断言战后的德国是得过且过,缺乏长远战略。这种看法有欠深入。回顾一下阿登纳“融入西方”的政策的成果,看一看勃兰特“新东方政策”在前苏联和中东欧地区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进一步了解一下科尔如何敏锐而坚定地抓住戈尔巴乔夫的天真,争取到布什的支持,克服了英、法的重重阻力,迅速完成国家统一大业,就可以看出德国人的深谋远虑。今日之德国非昔日可比,它的近期目标是巩固它在欧盟集团中的主导地位(德国经济占欧元11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强(注:见1999年1月14日德国《法兰克福汇报》经济版。));中期目标是扩展它在俄国、中东欧、南欧、波罗的海三国和独联体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影响,用和平方式取得那里的地盘;长远目标是再次扮演世界强国。可以认为德国是上升的强国。

英国与法国的地位大体相当,都曾是殖民帝国,拥有众多的殖民地;都是核大国;又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只是英国的经济实力比法国还低20%,约为德国的一半。在此条件下,英国选择了一条显示大国地位的独特路线:重点是突出英美“特殊关系”,附骥美国,甘愿为美国对外战略拉套。在西方其他大国在国际事务中不愿或不能完全追随美国的情况下,英国的作用就自然而然地突显出来了。其次是利用它在大西洋两岸之间的地位和影响,撮合欧美关系,以显示欧洲大陆离不开它,美国也需要它;第三是着意表现它在北约的地位,即在美国一国之下,其他国之上的显赫影响。但是多数国际问题专家,其中包括有真知灼见的英国人,都怀疑英国这一政策能长期保持英国的世界强国地位。

日本不甘居经济大国,竭力谋求政治大国甚至军事大国的地位。其政治目标是要圆长期追求的政治大国梦。在军事方面,日本不顾战后《日本国宪法》第九条明确载明“日本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的规定,不仅拥有亚洲最先进的海、空军,而且还在利用美国控制东南亚的战略需要,不断扩大日本的军事实力和在境外的投放能力。

某些发展中的地区大国,如印度、巴西、南非等,近几年也都有非凡的表现,它们的军事、经济、科技力量都有大幅提高。今天它们在地区事务中已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未来的国际大格局中定会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崛起将推动世界的多极化进程。

三、大国关系的前景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各主要大国的战略利益存在很大差别,攻守态势和着力点也不相同。可以说,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只要不涉及根本利益,大国关系更多将表现为合作,一旦某一方的利益受到严重侵害,就会发生利益碰撞。但这种碰撞不会演变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为一旦发生不测,各方都会受连累。这一点越来越成为国际主流看法。

从美俄关系看,双方的矛盾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一是俄国“自愿”退出与美国的角逐,不仅没有换得美国的“善意回应”,反而遭到美国无情地封杀打压。苏联解体之初,美国就大造舆论,说什么俄国和当年的苏联一样,是中东欧各国的“最大威胁”,立即把“恐苏症”改变成“恐俄症”,为它迅速填补由于苏联退出而留下的“军事真空”制造借口。在北约完成部分东扩后,美国还想把更多的国家拉入完全受它控制的北约之中,其意图就是要把美国的势力伸展到俄国的边界上,紧紧收缩对俄国的政治、心理和军事包围圈。俄国人对美国的意图心中是有数的,只是目前没有力量采取反措施而已。二是美国决心要削弱俄国在核武器领域与美国平起平坐的地位。稍有常识的人都清楚,核武器现在几乎成了俄国维系大国地位的惟一有效手段。这才是美国不顾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强烈反对和严重忧虑,一心要撕毁1972年它与苏联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的真正原因,美国政府公开宣称是为了对付所谓“无懒”国家的导弹“威胁”,只能骗过三岁的小孩。俄国人对此反应强烈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三是美国一再干涉俄国的内政,公然支持俄国内的分裂势力。从俄国的民情和经济实力看,亲美的自由派缺乏社会基础;反美的强硬派缺乏经济基础。以普京总统为代表的务实派既主张维护俄国的切身利益,又尽量避免与美国发生对抗。这是俄国处理对美关系的准绳。

西欧与美国的关系是既有共性也有矛盾。它们的共性来自它们的共同宗教、历史、文化和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共同价值观。但是它们之间的矛盾也是人尽皆知的,双方除在经贸领域一向存在激烈竞争之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也一直存在着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随着欧洲联合的加强,这方面的斗争将会更加突出。美国处心积虑地强化北约、扩大北约并对南联盟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既有削弱、打击俄国的意图,更有意矮化西欧,证明西欧大国无能处理欧洲问题,“领导”欧洲“非美国莫属”。西欧大国在反思科索沃教训之后决定加速防务合作,积极筹建欧洲的“快速反应部队”,其目的就是想挣脱“山姆大叔”的控制。总体看,欧美之间的“共性”大于矛盾,这种状况还将持续较长时间。法美关系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法美矛盾比较突出,首先,美国想把联合国变成它全球战略的工具,违背法国借重联合国尤其是安理会表现法国大国作用的愿望;其次,美国追求“绝对核优势”和“绝对核安全”不符合法国用较低的代价确保其核大国地位的想法;第三,美国主宰欧洲的政策常常与法国扮演欧洲政治“领袖”的作法发生矛盾。但是法国领导人不只一次地坦承美国是一个“超超级大国”,与它闹别扭不符合法国利益。这大概就是法国对美关系的基调。德国现任国防部长沙尔平先生甚至把美欧关系比作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他说,“美国对欧洲就像父母对孩子,在孩子们未成人时父母总是抱怨孩子们长不大,一旦孩子们自立了,他们又感到不舒服”。

今后一段时期的欧俄关系将会是合作多于矛盾。在政治上,西欧在“改造”俄国方面采用“渐进方式”,这符合俄国的主流想法;在经济上,在相当长时间内俄国仍将是西欧的原料供应者和商品消费者,双方不构成竞争;在军事上,西欧对俄不构成威胁,俄国的口号是“回归欧洲”,因而也无意威胁西欧。只要西欧不露骨地干涉俄国内部事务,双方将会“相安无事”。

欧盟内部一直存在着一个德法英三角关系问题,在深化欧盟联合和对美关系方面,德法两国的共同点较多,英国则不然;在核威慑战略和联合国改组问题上,法英有共同利益,德国的处境则与它们不同;在贸易“自由化”方面,英德相对有共同语言,法国又不然。综合看,德法对欧盟政策走向的影响力大大超过英国。

日本无论在美国的战略部局中还是在俄国的战略构思中都不占优先位置,这是因为美国的战略重心仍在欧洲及其周边地区,这一点至今未发生变化。美日除贸易摩擦时紧时松外,日本只是美用来加紧对东亚和东南亚军事渗入的基地。俄国一再表明“回归欧洲”和“融入欧洲”的意向,可见其关注重点也在欧洲,俄虽需要日本的投资和技术,但愿不愿以“归还北方四岛”作交换还是个谜。如何解开这个结而又不致引起类似问题的出现,仍是个棘手问题。

标签:;  ;  ;  ;  ;  ;  ;  ;  ;  ;  ;  ;  

大国战略与大国关系_德国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