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的实践探索论文_王淑珍

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的实践探索论文_王淑珍

凤城市凤山区中心小学 辽宁 丹东 118100

摘要 在多年的在数学练习课设计的实践中,我们深深地认识到适宜情境,源于生活、围绕重点,注意实践,注重开放,能使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显著提升。

关键词 小学 数学 练习课 设计 实践

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发展智能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实践活动,具有“巩固技能、反馈评价、形成策略、解决问题、拓展思维”的功能。

一、创设适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功是每个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需要,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获取成功的机会,学生一旦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时,自然会产生获得更大、更多成功的欲望,就会诱发更为主动地探究、更为积极地思维,从而使自主探究意识成为一种持久的、强烈的意识,最终形成自我学习的内在机制。练习课中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如:《比一比》练习课中,我设计了“谁是捕虫小能手”的比赛情境:

师:“森林里的好多小动物都是捕虫能手,今天它们就举行了一次“谁是捕虫小能手”的比赛。比赛可热闹了,好多小动物都来参加了。我们也去参观这次比赛吧。(课件演示比赛组织者——小喜鹊欢迎同学们的情境)

小喜鹊:大家好,我是小喜鹊,我负责这次比赛的组织工作。非常欢迎同学们来观看比赛。可是我们遇到了点难题:比赛的裁判不够,不知道小朋友愿不愿意来当比赛的裁判?

生:愿意。

小喜鹊:太好了,就请小朋友开始吧。

通过这样一个学生比较喜欢的情境,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到“谁是捕虫小能手”的练习课思考中。

二、源于生活,体现应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出:练习的设计要围绕着问题的解决而设计,而且问题解决也成为考查的内容之一。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是用的,使他们对学习数学更感兴趣。

在《轴对称》的一节练习课中,我设计这样的应用性的练习:

师:对称有对称的美,不对称有不对称的美。因为大家对对称比较熟悉,我们就以对称为主要创意设计会徽可以吗?

生:好的。

师:凤城市的艺术节已经搞过几次了,这里有往届同学设计的会徽,大家一起欣赏和学习一下吧。

师:为了把艺术节的会徽设计好,老师提几点要求和建议。(要求略)

生:按照要求进行设计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样的练习,不仅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现实,学生感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也能应用于生活,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活用数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围绕教学重点,注重练习课的内涵

有的放矢地设计练习,是提高练习和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做到:1.深入钻研新课标确定本阶段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再设计练习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来进行。 2.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明确每一道习题的作用和功能,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的习题做适当调整、组合、补充,发挥习题的价值。

在《圆柱的表面积》的一节练习课中,我设计这样一组练习题:

1.一种圆柱形罐头食品的包装如下图。侧面有一圈商标纸,商标纸的面积至少是多少?

2.做一对完全相同的圆柱形无盖铁皮水桶,底面直径是40厘米,高60厘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3.有一根圆柱形木材,底面直径是10分米,高是25分米。沿着直径锯成相等的两块,每块木材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通过这样综合性的、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灵活运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即什么情况下是只求圆柱的侧面积,什么情况下是求圆柱的一个底面积和侧面积的和,什么情况下是求两个底面积和侧面积的和,从而避了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动手操作,注意实践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应当有意识、有计划地设计一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之间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数学练习课时,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给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为此,要注重练习课的实践性,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如在《认识图形》的练习课中,我设计“小小设计师”的练习题:根据你认识的基本图形,利用手中的长方形、三角形等的学具组成一幅美丽的图案。顿时,学生表现出异常的兴奋,在积极的知识体验中,一幅幅美丽的、富有创意的图案在他们的手中诞生。这样的练习,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再学习、再创造、再学习的能力。

五、促进思维,注重开放性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练习时,从练习内容的选取到练习形式的呈现都可能让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综合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带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题目,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精神。这种高层次的练习,既可拓展学生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可设计这样的题目:

一个家庭去某地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如果买3张全票,则其余人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家庭旅游算团体票,按原价的80%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1000元。

(1)如果你和你的家人去,你准备选择哪家旅行社呢?

(2)看到这些信息后,你对其它家庭去旅游有什么建议呢?

通过这样的开放性练习,能发散学生思维,变原来枯燥乏味的数学练习为学生感兴趣、肯动脑的数学活动。

总之,我们要不断探索练习课的教学设计,通过点—线—面层次的练习,使知识形成网络,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双,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初探[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0.04.

[2]黄灿辉,浅析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J].才智,2011。22.

[3]关秀玉,小学数学高年级练习课设计与实施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论文作者:王淑珍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7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练习课设计的实践探索论文_王淑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