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谚释义辨正-以《古谚语辞典》为例论文

古谚释义辨正-以《古谚语辞典》为例论文

古谚释义辨正
——以《古谚语辞典》为例

黄 冬 丽

(西安石油大学 人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5)

[摘要 ]本文列举分析了公开出版的《古谚语辞典》中对古谚的几种误释,并加以辨正,以利于更准确地理解古谚语的文化内涵并将其更好地发扬传承。误释的类型分为六种:(1)没有准确理解重点语素,而产生误释;(2)不了解有关知识,而产生误释;(3)主动、被动错位,导致误释;(4)释文停留在表层的字面上,未指明深层的要义;(5)释义模糊,没有说明真义;(6)没有了解真实含义,凭主观猜测误释。

[关键词 ] 《古谚语辞典》; 古谚语; 释义; 辨正

谚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通过总结各个方面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教训,以及表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创造出来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结构相对固定的语汇单位。它语意完整,内涵丰富,通俗凝练,比较直观和全面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和相关的民俗现象。因其所传授的知识不仅有指导人们实践的作用,而且具有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象性和艺术性,故常被誉为“语言中的花朵”。

由于谚语文辞固定,含义丰富深刻,流传广远,故长期以来成为人们认识社会生活的指针,对中华民族各时代的思想、精神、文化、风俗习惯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继承、发展这一份珍贵遗产,对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有积极作用。张鲁原、胡双宝二位先生编纂出版的《古谚语辞典》,从传世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古代谚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是一项艰巨而浩繁的工程,该辞书便于大家理解古谚语,及其蕴含的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有利于继续传承。但有的古代谚语,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困难,稍不注意就容易出错。下面试列举一些该辞书中的误释,以供专业的辞书编辑人员参考。

一、 没有准确理解重点语素,而产生误释

有的语素在语义形成中起关键性作用,不加以训释或训释偏误,就会导致整条谚语释义不明,或者释义不准确,乃至错误。因此在重点语素准确训释尤为重要,下面略举三例:

1.表壮不如里壮

“表”和“里”是这条古谚里的重点语素。《古谚语辞典》里把“表”理解为“表面”,把“里”理解为实质,整条解释为“外表好看,不如实质好”。这个释义就错了,究其原因,首先是把两个重点语素都释义错了,然后导致整条古谚的释义错误。

此谚语始见于罗贯中所著的《风云会》三折:“卿道是糟糠之妻不下堂,朕须想贫贱之交不可忘。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妻若贤夫免灾殃。”《水浒传》二十四回也用了此语:(武松)对那妇人说道:“嫂嫂是个精细的人,不必用武松多说。我哥哥为人质朴,全靠嫂嫂做主看觑他。常言道:‘表壮不如里壮。’嫂嫂把得家定,我哥哥烦恼做甚么?” 根据以上两条书证,“表”在这里指丈夫,“里”在这里指妻子,这样的话,“表壮不如里壮”,就是指丈夫有才能不如妻子贤惠。可参见温端政主编的《新华语典》。

对照组患者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30,规格5 mg∶10 mg/片)治疗,1次/d,1片/次,口服给药。

2.贵易交,富易妻

这条古谚中用了两个“易”字,这两个“易”字都是重点语素。《古谚语辞典》把“易”,理解为“容易”,整条解释为“有钱有势就容易交友、娶妻”,这样理解就完全错了。

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切口大、创伤严重、神经粘连、瘢痕明显、腕关节僵硬等缺点,导致康复困难。因此导致很多CTS患者由于对手术的心理恐惧而在治疗上多选择保守治疗,反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易”在这里不能解释为“容易”,而是指“更换”。此谚语最早见于《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姊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徳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 这段引文书证里,光武帝刘秀以天子之尊,用“贵易交,富易妻”这个谚语来说服大臣宋弘,意思是,(人)地位显贵了就要忘记故友,另交新友;富起来了,就要抛弃糟糠之妻,另娶贵人。想让宋弘抛弃糟糠之妻,改娶他刚守寡的姐姐湖阳公主。宋弘则用“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这个谚语来反驳,表示不同意。后来这条谚语引用不断,如《喻世明言》卷一七:“谚云:‘贵易交,富易妻。’今足下甘娶风尘之女,不以存亡易心,虽古人高义,不是过也。”《醒世恒言》卷三二:“那时薛媪也风闻得黄损登第欲待去访他,倒是玉娥教他:且慢!‘贵易交,富易妻’,未知黄郎真心如何?” 以上书证语料还可以看出:“贵易交,富易妻”都是指地位显贵了,变换好友;富起来了抛弃结发之妻另娶。因此,“贵易交,富易妻”的意思是人的地位显贵了,就会忘记故友,另交新友;富起来了,就会抛弃糟糠之妻,另娶贵人。可参见温端政主编的《新华语典》。

3.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2.爱他的,着他的

《列子·仲尼》:“嘻!吾见子之心矣,方寸之地虚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俗语云:‘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指心而言也。三字虽不见于经传,却也甚雅。” 以上两条书证可以看出“方寸地”是指人的内心之地,内心空间。这样的话,这条谚语的意思就是,把正直的良心传给子孙,比万顷家产更为有用。参见温端政主编的《新华语典》。

实验组产妇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产妇的各项指标,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二、 不了解有关知识,而产生误释

本文提出了一种移动自组织网络(机会网络)的多节点间链路预测方法,采用模式分类方法,将链路预测问题转换成模式分类问题,借助CNN在特征提取上的优势提取图像特征,以期抓取出相邻节点、多个节点甚至局部网络拓扑动态演化的规律.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①将预测问题转换成模式分类问题,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来实现多节点间的链路预测;②应用混沌时间理论解决网络切片的问题;③使用图像数据来表示网络的结构特征.

1.船家不打过河钱

《古谚语辞典》解释为“船家把人渡过河后是要收钱的”。这样解释不准确。这个谚语是指渡河人登船时,船家就要收渡船钱。该古谚见于《小五义》一○五回:“见那只船到河心,不走了。船家说:‘有句俗语,你可知道,船家不打过河钱,拿船钱来。’”[10]《七侠五义》五十七回也有此谚语:“那船翁慢慢的摇起船来,撑至江心,却不动了,便发话道:‘大清早起的,总要发个利市。再者,俗语说的是,“船家不打过河钱”。客官有酒资拿出来,老汉方好渡你过去。’”[11]

以上两条书证中都可以看出,这条古谚是指渡船开到河中心时,船家就开始索要渡船费,并不是把人渡过河后再收钱。由于释义人缺乏船家渡人过河这方面的常识,而导致了误释。

2.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古谚语辞典》解释为“指不应沉湎于声色”。这是由于不了解“梁园”一词及相关知识而产生的误解。梁园不是梨园,不是声色之所,而是汉代梁孝王为接待宾客在河南开封修建的一座大花园。这个谚语是指旅居之地虽好,但不可长久留恋,必须离开。可参看以下书证:《水浒传》六回:“智深与史进看着,等了一回,四下火都着了。二人道:‘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俺二人只好撒开。’”这是鲁智深和史进火烧了瓦罐寺后,迅速离开瓦罐寺时说的一句话。又《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思量道:‘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连更彻夜,走归郑州去。”这是宋四公盗了张员外家的库银,急速离去前说的一句话,都没有“不应沉湎于声色”之意,而是指某地不宜久留,要尽快离开。

2)串口通信模块:主要完成和CC2430的数据通讯,接收传感器网络汇聚到Sink节点的数据,发送用户控制信息。

《古谚语辞典》解释为“比喻做官的人和与其亲近的人,都享受特殊待遇”。这是由于不了解“车生耳”而产生误释。古时官宦乘的车,车旁有遮挡尘泥的曲钩,叫做“车耳”。官位不同,车耳也不同。官位晋升,车耳装饰也就改变,这一状况叫车生耳。做官的持续进取,官位越来越显赫,所乘车子的车耳就装饰得越讲究。此古谚见《太平御览》卷四九六引应劭《汉官仪》:“里语云:‘仕宦不止车生耳。’”[12]陈继儒《枕谭》:“汉世有谚语云:‘仕进不止车生耳。’”[13]都是指当官的不断晋升,地位越加显贵,车耳也就越漂亮。故这条古谚的意思是:官职晋升,地位显贵,所乘之车的车耳便越来越漂亮。

3.仕宦不止车生耳

三、 主动、被动错位,导致释义偏误

主动、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动词之间的一种关系。主动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执行者,被动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被动语态是动词的一种特殊形式,汉语往往用“被”“受”“给”等被动词来表示被动意义。被动往往含有遭遇义,不情愿发生的意愿色彩在内,而主动则属于主观意愿上的情愿语态。所以,释义时主动、被动就不能随意错位。见以下三例:

1.杀人不过头点地

《古谚语辞典》解释为“形容劳逸不均”,释义也很笼统,且不准确。

《古谚语辞典》解释为“把人杀了,只不过脑袋掉到地下。形容杀人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这就是把被动误作主动的典型用例。此古谚实际上指,即使被杀头了,也不过是脑袋掉在地上,没有什么了不起。此谚语见于《红楼梦》九回:“宝玉说:‘……只叫金荣赔不是便罢。’金荣先是不肯,后来禁不得贾瑞也来逼他去赔不是,李贵等只得好劝金荣说:‘原是你起的端,你不这样,怎得了局?’金荣强不得,只得与秦钟作了揖。宝玉还不依,偏定要磕头。贾瑞只要暂息此事,又悄悄的劝金荣说:‘俗语说的好:“杀人不过头点地。”你既惹出事来,少不得下点气儿,磕个头就完事了。’”[14]根据该谚语使用的上下文,可以看出,贾瑞在这里用“杀人不过头点地”这条谚语来劝金荣,意思是,即使人被杀了也不过是脑袋掉地上而已,那么,磕个头有什么不得了的。故这条古谚的释义应该是:即使人被杀了,也不过只是脑袋掉在地上而已,形容被杀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前面说了谚语是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每条谚语中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对谚语的准确释义还应该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有时对该条谚语产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不了解,就有可能导致谚语释义的错误。见以下三例:

2.奴要白饭,马要青刍

2.2 miR-145 mimics转染宫颈癌SiHa细胞 qRTPCR检测结果显示,miR-145 mimics转染后,SiHa细胞中miR-145的相对表达水平为(4.793±0.256),显著高于NC组(0.981±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2。

《古谚语辞典》解释为“要用白饭招待奴仆,要用青刍喂养骏马”,也是颠倒了主动和被动的关系。此古谚见于汤显祖《紫钗记》十二出:“昨日相公转托韦崔借人借马,荣耀成亲,分付到时好生安顿。可知道哩,奴要白饭,马要青刍,都不备一些子,叫俺管顿,好不颓气也。”[15]“奴要白饭,马要青刍”是指:奴仆要吃饭,马匹要吃草料。意思是指人和牲口被使用时都要付出代价,不能被白白使唤了。

3.买地不买粮,嫁女不嫁娘

《古谚语辞典》解释为“粮不随田买,娘不随女嫁”,该释义太简单,几乎没说清楚,而且还把主动和被动的关系弄颠倒了。冯梦龙《古今谭概》卷二九记载:苏州钱兼山、郭剑泉两人,原来关系很好,后来因为小事打开官司。有个官员摆酒调解。郭剑泉出了一个酒令:“良字本是良,加米也是粮;除却粮边米,加女便是娘。”语曰:“买地不买粮,嫁女不嫁娘。”[16]这里的“粮”是指钱粮,田赋。意思是,田地被买下不是为了买下钱粮,女儿被嫁出去不能把娘也陪嫁过去了。指事情要被处理得合情合理,不能一味让一方吃亏。

四、 释文停留在表层的字面上,未能指明深层的要义

1.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古谚语辞典》解释为“相识已久但了解不深,还会像新相识一样关系平淡;刚刚相识但相互了解,就会像老朋友一样亲热”。这个解释停留在字面上,没有点出这条古谚的本质含义。

此古谚最早见于《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17]白头如新,指从初次相识到头白了还互不了解,交往虽久却如同新结识的一样。倾盖如故,指刚见上一面却如同故交一样(盖:车盖;倾盖:指道路相遇,停车互语,车盖倾接)深层意思也就是本质含义是,交友贵在知心,不在时间长短。故这条古谚的意思为:有的人相识多年并不知心,仍像新交一样;有的人偶然相遇就志趣相投,如同老友一般。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在时间长短,贵在知心。参见温端政主编的《新华语典》。

2.眉毫不如耳毫,耳毫不如老饕

我的兄嫂是美国华侨,王老多次让我转致问候。1986年4月26日,王老夫妇给我兄嫂一信,里面提到我:“李汝庆同志与我们相处多年,彼此都很了解。汝庆同志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蒙受不白之冤,惨遭“四人帮”之迫害,但他始终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全心全意为发展祖国畜牧实业而积极工作。红星农场能发展到现有水平,实与他的努力分不开。”

《古谚语辞典》解释为“眉头生长毫毛的,不如耳朵生长毫毛的;耳朵生长毫毛的,不如老年人贪食。形容老年人最贪食”。该释义只是停留在字面解释,没有理解其真实意义。

这条古谚见于袁文《瓮牖闲评》卷一:“谚云:‘眉毫不如耳毫,耳毫不如老饕。’故苏东坡作《老饕赋》。”毫:细毛。老饕(tāo):贪食的人[18]。根据书证用例,可见这条古谚的意思是:眉头长有长毛的人虽然长寿,但不如耳朵长有长毛的人长寿;耳朵长有长毛的人又不如胃口好的老人长寿。指老人胃口好才能长寿。而《古谚语辞典》释为“形容老年人最贪食”,完全误释了。

3.进士好吟诗

会上,瑞丰生态(集团)与西班牙海拉举行了全面战略合作启动仪式,与韩国韩源道中央研究院举行了品牌及技术战略合作启动仪式。据介绍,西班牙海拉迄今已有102年的历史,在全球50余个国家及地区开展业务,致力于为全球农业提供绿色健康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古谚语辞典》解释为“读书仕进的人都喜欢朗诵诗歌”,只是就字面上进行解释,没解释深层含义。

这个古谚见于贺贻孙《师筏》:“近日持论者,贬剥文长,几无余地,盖薄其为诸生耳。谚云:‘进士好吟诗。’信哉!”[19]进士,明清两代称殿试被录取的人为进士,后泛指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古谚语辞典》没弄清楚“进士”一词的泛指义,只从字面作解释,显然是没抓住主旨。这条古谚,实际上是讽刺作诗没有优劣,只要有声望有地位,就好作诗,所作的诗就能受到吹捧。

五、 释义模糊,没有讲明真义

辞典释义简单明了很重要,但关键还是释义准确全面,文字表达一定要清楚,不能总弄些模糊释义,这样读者还是不明其义。看下面三例:

1.两姑之间难为妇

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最近联合通告的第三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单项冠军产品名单上,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理事单位,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排名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第18位;副会长单位,上海百金化工集团生产的名牌产品“二硫化碳”排名单项冠军产品第10位。

3.狗有湿草义,马有垂缰志

此语见于魏岭《壹事纪始·俗语》:“周隋公杨忠之子坚为宫伯,宇文护欲引为腹心。忠曰:‘两姑之间难为妇,汝其勿往。’”[20]这里有个常识性的知识点,也就是这条古谚里的“姑”的意义,在古代,丈夫的姐妹叫姑,而丈夫的母亲也叫姑。那么,两姑就指丈夫的母亲和丈夫的姐妹。故这条古谚的意思是指夹在婆婆和小姑之间的媳妇很不好当。比喻夹在两个身份地位或辈分高的人之间,左右为难,关系不好处理。可参见书证:张恨水《金粉世家》三十九回:“我这是两姑之间难为妇了。痛痛快快帮嫂子的忙吧,又得罪了大哥。不管这些闲事吧,又得罪了大嫂。”[21]根据书证,很显然,这条古谚的意思就是比喻夹在两个身份地位或辈分较高的人之间左右为难,关系不好处理。

2.十日滩头坐,一日行九滩

3.2.2农药选择可选择药效高、残毒期较长的农药。如2.5%的功夫乳油、25%的速灭杀丁乳油、20%的杀灭菊脂或5%的来福灵乳油,参照农药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这条古谚见于《西游记》八十四回:“那妈妈走下去,倚着柜栏叹气。他有个女儿,抱着个孩子近前道:‘母亲,常言道:“十日滩头坐,一日行九滩。”如今炎天,虽没甚买卖,到交秋时,还做不了的生意哩。你嗟叹怎么?’”[22]根据书证可以看出,这条古谚用行船的有关知识做了个比喻:行船时若遇到逆风大浪,只好长时间困守在滩头,无法行船;一旦风顺浪平了,就可以扬帆启航了。意指做事情时,若时机不到,只好耐心等待;当时机一到,才可大显身手。参见温端政主编的《新华语典》。

《古谚语辞典》解释为“比喻左右为难”,就这么寥寥几字,太笼统了,根本就未说清楚该古谚的意思。

《古谚语辞典》解释为“动物也讲义气”,释义太笼统,未抓住语义重心,没有说出来的语义部分才是这条古谚的主旨含义。

要解释清楚这条古谚,首先要弄清楚“湿草”和“垂缰”这两个典故。无名氏《杀狗记》三十四出:“〔生〕笑你两个忘恩义,为甚把咱擒住?常言‘狗有湿草义,马有垂缰志’。”[23]湿草,也作“展草”。陶潜《搜神后记》卷九:“广陵人杨生,养狗一,甚怜爱之,行止与俱。后生饮酒醉,行大泽草中,眠不能动。时方冬月,燎原,风势极盛。狗乃周章号唤,生醉不觉。前有一坑水,狗便走往水中,还以身洒生左右草上,如此数次,周旋跬步,草皆沾湿,火至免焚,生醒方见之。”[24]垂缰,也作“垂鞭”。刘敬叔《异苑》卷三:“苻坚为慕容冲所袭,坚驰騧马,堕而落涧,追兵几及,计无由出。马即踟蹰,临涧垂缰与坚。坚不能及,马又跪而授焉,坚援之,得登岸而走庐江。”[25]先讲明这两个典故,然后,才能清楚“动物也讲义气”,也知道报恩。而这条古谚的语义重心是用来斥责那些忘恩负义的人。参见温端政主编的《新华语典》。

六、 没有了解真实含义,凭主观猜测误释

1.莫众而迷

《古谚语辞典》解释为“因为众人说法不一而迷惑不定”,这个释义完全错误,不着边际。

感恩节过后的周五,是美版“双十一”——Black Friday,俗称“黑色星期五”,是美国人民疯狂买买买的开始。今天,我们就来跟大家聊一下美国的“黑色星期五”。

这个古谚最早见于《韩非子· 内储说上》:“鲁哀公问于孔子曰:‘鄙谚曰:“莫众而迷。”今寡人举事,与众臣虑之,而国愈乱,其故何也?’”[26]从这条古谚出现的语境来看,意思应该是,遇事不和众人商议,就会迷惑,而不是“因为众人说法不一而迷惑不定”。

“方寸地”是这个古谚的重点语素。《古谚语辞典》把它理解为“每一寸土地”,整条谚语就解释为“告诫人们要保存好每一寸土地,为子孙后代着想”。这样理解也明显错了。

《古谚语辞典》解释为“因喜爱某人而容忍他的行为”,这个释义显然是凭主观臆断导致误释。看下面的书证:郑庭玉《后庭花》四折:“他和你可曾说来历?你明知是鬼,怕他来缠你。常言道:‘爱他的,着他的。’”[27]“着”在这里读zháo,是“中计”里的的“中(zhònɡ)”的意思,常跟“假、道儿”等搭配使用。如《西游记》第四十二回:“观其形容动静都像,只是言语不像,只怕着了他假。”[22]又《后庭花》二折:“(王庆背云:)那厮说出来,必然做出来。我如今不先下手,倒着他道儿。”[27]“爱他的,着他的”是元代的“常言”,从上面的三例书证可以看出,这条古谚的意思是,爱怜他(她)才上他(她)的当,中他(她)的计,其中的“着”读音zháo,“中”的意思。参见温端政主编的《新华语典》。

心中自有一团火,游学路上苦求索。面对新平台、新机遇、新事业、新未来,怀揣致富梦想的事业合伙人,是如何为求学而来,满载激情而归的呢?

3.烹牛而不盐

《古谚语辞典》解释为“比喻事情做得不合正常情理,效果不好”。这样解释是错误的。

这条古谚最早见于刘安《淮南子·说山训》:“遗(wèi,赠送)人马而解其羁(jī,马笼头),遗人车而税其轙(yǐ,车衡上贯穿缰绳的大环),所爱者少而所亡(丢失)者多。故里人谚曰:‘烹牛而不盐。’败(恶)其所为也。”[28]从书证可以看出,“烹牛而不盐”这条古谚的意思是,煮牛肉舍不得用盐,结果煮出来的牛肉不好吃。比喻人做事情的时候,一味贪图节省小钱,却丢失了大利。

4.人生一世,草生一秋

《古谚语辞典》解释为“人的一生要活得快活或有意义,就像花草在一年中也有它们繁茂的时候一样”,这样的释义特别不准确。

回归本真,微创是一种理念,科学技术进步,人工智能发展,微创技术不仅用于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同样可以借鉴,目的是减少创伤,降低并发症,同时需要兼顾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微创技术的发展,需要体现商业应用价值,但最终需要服从患者临床需求及患者利益。如何选择?我想引用前列腺微创研究结论的一句话,“选择有经验的手术医生比选择手术方法更重要”。

这条古谚在宋代及以后的文献中出现较多,如《水浒传》十五回:“阮小七道:‘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我们只管打鱼营生,学得他们过一日也好。’”又见于《平妖传》十回:“人生一世,草生一秋。不学些本事,做些功业,扬名于万代之下,似此一抔(póu,把)黄土,谁别贤愚。”[29]从以上两条书证可看出,这条古谚的意义是,人的一生就像草只生长一季。用来表示人生短暂,光阴易逝,要抓住时机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参见温端政主编的《新华语典》。

后来也说“人生一世,草生一春”,如张恨水《金粉世家》三十八回:“我想人生一世,草生一春。多久的光阴,转眼就过去了。”[21]

5.一日卖得三担假,三日卖不得一担真

《古谚语辞典》解释为“比喻好高骛远,不肯实干;又比喻耍花招”。这里的释义完全错误了。

这条古谚在明代文献中出现较多,如周清源《西湖二集》卷二○:“你只道世上都是真的,不知世上大半多是假的……举人、进士、戴纱帽的官人,其中有得几个真正饱学秀才、大通文理之人?……从来说:‘一日卖得三担假,三日卖不得一担真。’”[30]《金瓶梅词话》九十三回:“任道士听言,师徒们都笑了,说:‘还是他老实。’又替他使钱讨了一张度牒,自此以后,凡事并不防范。正是:三日卖不得一担真,一日卖了三担假。”[31]仔细品读以上两条书证,这条古谚并不难理解,意思显而易见。“一日卖得三担假”,指假的东西有市场,一天可以卖出去很多;“三日卖不得一担真”,指真的东西反而不被人赏识,三天也卖不出去多少。指以假乱真容易骗人,而真的反而不容易被人相信。

以上六种类型是笔者从《古谚语辞典》中发现的古谚误释例证,可见,辞书编纂并非一件易事, 辞书编纂工作者要力争做到释义准确无误,要求编纂人员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文献功底,另外,还需洞悉社会发展给词义演变带来的影响作用。

[参 考 文 献 ]

[1]张鲁原,胡双宝.古谚语辞典.北京:北京出版社,1990.

[2]罗贯中.风云会.北京:中华书局,1958.

[3]施耐庵,罗贯中.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4]温端政.新华语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5]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

[6]冯梦龙.喻世明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7]冯梦龙.醒世恒言.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8]杨伯峻.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79.

[9]罗大经.鹤林玉露//文渊阁四库全书.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

[10]无名氏.小五义.桂林:漓江出版社,1981.

[11]石玉昆.七侠五义.俞樾,修订.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

[12]太平御览 //文渊阁四库全书.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

[13]陈继儒.枕谭//文渊阁四库全书.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

[14]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15]汤显祖.紫钗记.广州:花城出版社,2009.

[16]冯梦龙.古今谭概.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

[17]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

[18]袁文.瓮牖闲评//文渊阁四库全书.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

[19]贺贻孙.师筏//文渊阁四库全书.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

[20]魏岭.壹事纪始 //文渊阁四库全书.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

[21]张恨水.金粉世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22]吴承恩.西游记 .北京:作家出版社,1955.

[23]无名氏.杀狗记 //臧晋叔.元曲选.北京:中华书局,1958.

[24]陶潜.搜神后记//文渊阁四库全书.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

[25]刘敬叔.异苑//文渊阁四库全书.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

[26]韩非子 //文渊阁四库全书.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

[27]郑庭玉.后庭花//臧晋叔.元曲选.北京:中华书局,1958.

[28]刘安.淮南子 //文渊阁四库全书.香港: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9.

[29]罗贯中,冯梦龙.平妖传.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0]周清源.周楫纂《西湖二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

[31]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中图分类号 ]H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005(2019)01-0034-06

[收稿日期 ]2018-08-30

[修订日期] 2018-11-15

[作者简介 ]黄冬丽(1975-),女,陕西洋县人,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词汇及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华多民族谚语整理与研究”(16ZDA178);西安石油大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的教学技能培养模式探新”(2017-X-JG-011)

[责任编辑:刘 英]

标签:;  ;  ;  ;  ;  

古谚释义辨正-以《古谚语辞典》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