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亭长”与“泗上亭长”之辨正论文_崔粲

“泗水亭长”与“泗上亭长”之辨正论文_崔粲

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

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而班固撰《汉书·高帝纪上》记载“及壮,试为吏,为泗上亭长。”本文通过结合校勘学版本学、目录学等中国古典文献学相关知识,从亭名与水名对异文进行考证分析,阐释了笔者认为“泗水亭长”较“泗上亭长”更为恰当的原因。

关键词:泗水 泗上 亭名 亭长

一、就水名而言,关于“泗水”的名称考证

《山海经第十三·海内东经》:“泗水出鲁东北而南,西南过湖陵西,而东南注东海,入淮阴北。”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卷十一》云“泗,受泲水,东入淮。从水四声,息利切。”《博物志》曰:“泗出陪尾,盖斯阜者矣”。

由汉代及其前代古籍记载,可知泗水是古时江苏沛县的一条河名,泗水首先是以河流形式真实存在的,由汉代之前相关史料,可以明确泗水存在的确实性,并且为大众所知,为进一步“依水而来”的“泗水亭长”提供初步佐证。

二、就亭名而言,关于专有名词“泗水亭”与“泗上亭”之辨析

《玉海·卷一百七十五·宫室·亭·汉泗水亭》记载:“《后郡国志》沛有泗水亭,沛县,秦泗水郡,注亭有高祖碑,班固为文,见固集,《文选》注郦善长《水经注》曰,泗水南有泗水亭,汉高祖庙前有碑,延熹十年立。”而《四库考证》云:“据《后书·郡国志》云,沛有泗水亭,泗水亭祖碑。班固为文,见固集,是亭名泗水,不名泗上也。”《玉海》与《四库考证》内容一致,可见《汉书·郡国志》确有记载,由地理志可知,“泗水亭”当时已经以专有名词的形式存在,指代亭名。

日本泷川龟太郎著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史记会注考证二·卷八》,“为泗水亭长”句下有“《正义》:秦法,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亭长,主亭之吏,高祖为泗水亭长也。国语有寓室,即今之亭也。亭长,盖今里长也,民有讼诤,吏留平辨,得成其政。”就秦代典制而言,十里设一亭是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之一,因亭名而称之为“泗水亭亭长”更合逻辑。

而古籍中关于泗水亭长的其他记载如下:荀悦,袁宏《两汉纪》“宽仁爱人,有大智度。曾为泗水亭长。”皇甫谧撰 《帝王世纪》“高祖为泗水亭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 《续汉书地理志汇释》作泗水亭长。

关于泗上亭长的记载:《汉书卷四十一·樊郦滕灌傅靳周传第十一》:“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考证》:王念孙曰:“《类聚》、《御览》引泗水作泗上。与汉书合。《北堂书钞·潜晦》作泗上亭长。

按文献资料的真实性来讲,《北堂书钞》《类聚》《御览》等皆为后代旧文,依据班固版本而来,而《汉纪》《帝王世纪》时间上更具说服力,可信度更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而就班固自身而言,《钦定四库全书荟要·集部·汉魏六朝三百家集·卷十一·班固集》中确有班固所写泗水亭碑铭,而泗水亭公园和泗水亭碑铭至今存在,就古迹而言同样证实“泗水亭长”较“泗上亭长”更可信。

三、关于“泗上亭长”一说的探析

(一)基于传抄过程的自发性错误

班固成书在司马迁之后,并大部分依据《史记》而来,多增删改易,书写录入或传抄过程中错将“水”写成“上”造成,由于字形较为简单,不排除此种原因,但可能性较小。

(二)基于“泗上”两种内涵的自觉性改写

1.就泗水这条河水而言,意为“泗水之上的亭长”,即指泗水岸边的空间地域。

《左传·襄公十九年》、《战国策·楚策一·张仪为秦破纵连横》中所提同为地域型泛指。则由此可见,班固所说“泗上”即为“泗水岸边”,“亭长”依秦官制而来。由《说文解字》中“过郡六,行千一百一十里”可见其河流长度与流域面积之广,泗水流经之处绝非只有一个亭长,这样就造成了词义的扩大,对于已经存在“泗水亭”,形容成“泗上亭长”,以水而言是不精确的,表意上有所偏颇。

2.有意为之,细处寓含褒扬,义为“学术之乡”。

(1)与儒家圣人孔子的渊源简述:

春秋时孔子在泗上讲学授徒,“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此处的“川”即指泗水岸边。“泗上”学风浓厚,即寓指学术之乡。

(2)结合时代背景及《汉书》整体特征阐述“君”与“圣”相联系,影射的可能性:

①班固处于东汉初期,一元的儒家思想居于主流地位并不断加强。再加上班固家世影响,班固对孔子的推崇较强,形成了正统的宣汉的历史观。而司马迁《史记》当中批判精神更为直白强烈,这与司马迁所处的“由多元向一元的思想过渡期”有关,形成了通变达阔的史观。

②就作品而言,无论是篇幅、次序、称呼用词等等,都可以看出班固在经学思想上的尊儒综经,政治思想上“宣汉拥刘”的色彩。而这也受到班彪《王命论》中“天下将统一于刘氏”的思想。班固受诏而书,是以官方修书的叙述视角言物的,在维护刘邦形象的过程中有意删改,连《史记》中简单的一句“沛公病,还之沛”也将“病”字删去,可见其在涉及“君”尤其是刘邦时处处小心翼翼,“为尊者讳”、“毕恭毕敬”的特点。因而将“泗水”改为“泗上”,将一国之君同国之至圣相联系的可能性很大。

四、小结

就亭名而言“泗水亭长”正而“泗上亭长”讹;就水名而言前者说服力较弱,泛指范围较广,代表性不强,存在诸多因由可以导致讹误的出现。从环境背景或地方政治制度,以及实证方面的考量,结合本校、对校等方法,依“亭”而起的论据较为充分,从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看出“泗水亭长”更充分准确。

参考文献:

[1] 泷川龟太郎著,《史记会注考证》,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1934

[2] 郑丽冰,《史记》与《汉书》批判精神之对比——以刘邦形象为例,文教资

料,2011年第34期

论文作者:崔粲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9

标签:;  ;  ;  ;  ;  ;  ;  ;  

“泗水亭长”与“泗上亭长”之辨正论文_崔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