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研究技巧论文_于文燕

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研究技巧论文_于文燕

于文燕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张戈庄中学 266700

摘 要:初中古诗词教学似乎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半盲区,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又表现出三个明显的缺乏,即缺乏以想像联想为形式的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以感悟和体验为手段的鉴赏能力的培养、缺乏以学习方法为内容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针对古诗词教学现状明确了古诗词教学的主要任务,并且针对自己的教学实际着重探讨了初中古诗词教学研究技巧。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 想像联想 感悟和体验 自学能力 学习方法

一、从课堂教学的对象看,教师讲解多,学生阅读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在教学中应教学生学会诵读,要求读通、读顺,并要注意节奏和停顿。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对诗词入情入境入理。古人之所以重诵读、涵泳和整体感悟, 目的是要学生反复体会优秀的诗歌中那种难以言说的诗情、诗味。现在呢,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通常把文言诗翻译成白话散文, 看似通俗易懂, 易于学生理解古诗, 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才能, 而实际上, 当我们在把“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这种诗句翻译成“一个穿蓑笠的老年人, 独自一人驾着一只小船在寒冷飘雪的江面上钓鱼”时, 原诗中的诗情画意和那丝丝禅意、袅袅无穷的余味便在这白如开水的白话中丧失了。有一翻译家将这两句诗译成英文时变成了这样:

孤独的船,蓑衣和竹笠,一个老人;钓着鱼, 冰冻的河,雪。

结果,浓郁的诗味被弄得索然寡味。虽然“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由这些词(景色片段)所组成,但是诗的意义不是这些部分的相加,不是几个景物的简单堆砌,而是各个部分互相交融、渗透, 蕴含着寂寞、寒冷、孤傲、清高的氛围和情蕴,成为一种诗的“格式塔”。

二、从学诗过程来看,往往是分析多欣赏少

语文老师们往往认为初中生年龄的原因怎能理解诗词中的情境呢?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领着学生句句甚至是字字分析。诚然, 解释古诗中一些古今差异很大的词语的确有助于我们去理解古诗, 但这不是目的, 学习古诗绝不是为了掌握古汉语。古诗之所以能跨越时空流传至今而依然风姿绰约, 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与它高度凝炼、充满弹性和张力有关。在语言的研究中, 人们发现文学语言和逻辑语言、日常话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心理机制, 而在文学语言中, 诗的语言最为奇特古怪, 让人难以捉摸, 就像操纵这类语言的诗人一样敏感、神经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正是这种超出日常语法规范, 甚至往往让人感到松散、暖昧的语言,使得诗歌在语言上充满魔力, 在超常规的陌生化中给人以强烈的审美刺激。如王维的“山下孤烟远村, 无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 五柳先生对门”,四句无一动词, 故而没有情节和动作序列, 纯是空间意向的并发映出,给人无穷的回味和想象,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给它加上动词, 还原成为合乎常规的描述。 白话翻译的结果是消解了诗歌语言本身的张力和多重指向的可能性。

三、从能力培养看,往往侧重于理解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想象能力的培养

显然, 如果以归纳一个明确的结论为旨归去赏析古诗, 其结果是破坏了诗歌的丰富性和美感, 充满生气和灵性的诗变成了僵化空洞的观念。接受美学理论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 作家完成后的作品不是封闭的, 而是开放的, 它需要在读者的阅读中去进一步建构。 这一观点充分显示了读者在阅读、赏析作品中的主动性, 也表明了读者在赏析中想象的重要性。在古诗中, 这种开放性表现得更为突出, 许多诗人在创作中故意“留白”, 让作者去想象、体味,“留白手法”在古诗中的运用大大开阔了诗歌背后的空间, 从而意境深远。贾岛的“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诗人既然是记录寻隐者不遇与童子的一段对话, 本该有问有答, 但在诗中却将问者的问话剪辑掉, 寓问于答, 我们只能从童子的对语中去逆推问者的问话。这便使诗中留有大篇的空白, 让我们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审美体验去填充。

四、如何在课堂中进行古诗词教学

初中古诗词教学的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第一,关注学生的积累,包括显性的和隐性的积累。第二,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去感受去体验,就是所谓的“入境”。第三,通过诵读入境、想象入境,再引导学生悟理。古诗词往往反映了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情感,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文中。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古诗词的内涵。而“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全新学习方式,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要坚持贯彻和落实这一教学理念,大胆放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古诗词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第一,教师自己不朗读诗歌。第二,教师朗读诗歌不是为了帮助学生去感受理解古诗词,而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特长,甚至是表演。第三,教学语言诗化,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感觉都有诗情画意,实际上却把自己和学生隔开了。

总之,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学修养, 重视古诗词教学, 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通过恰当的途径, 带领学生在诗歌的王国中自由翱翔,探索、体味诗词的意境和韵味,让每个学生:“读一首诗以后, 常会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四周的空气变得更温柔, 眼前的对象会变得更甜蜜, 似乎觉到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知道了享受人生的乐趣, 同时更知道了人生的可爱, 人与人的感情便不期而然地更加浓厚起来。”

论文作者:于文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5月总第17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6

标签:;  ;  ;  ;  ;  ;  ;  ;  

初中古诗词课堂教学研究技巧论文_于文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