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地上的温情论文_王晨杰 王华静 王雪蓉

死亡之地上的温情论文_王晨杰 王华静 王雪蓉

(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321000)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是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创作的报告文学,曾获得过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本书的背景源于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这次核事故十分严重,是人类自存在以来,最为严重、可怕的一场事故。灾难发生后,辐射危害严重威胁生命安全,切尔诺贝利这座城市从此被废弃,时至今日也只是作为旅游景点,并且只能在最外围参观。至今这座城市的核辐射也依旧可怕,短短的几十年很难消散。受到这次核泄漏的影响,不少人在事故发生之后死亡,也有不少人至今深受核辐射疾病的折磨,他们的生活,因为这一场核事故,彻底发生了改变。作者阿列克谢耶维奇访问了不少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亲身经历着,从他们的表述中向读者再现当时惨烈的情景。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以幸存者的独白的方式呈现,在这些幸存者中,既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有在核事故引起大火时去救火的消防员,还有进入事故现场救援的救援人员和科学家,甚至还有政治家来告诉读者当时政府的所作所为。书中的语句朴素并不华丽甚至可以说常人也可以写得出来。但从这些人所述说的故事中,可以看出所有人至今仍生活在艰苦、愤怒和不安中,只因为他们是切尔诺贝利人。身为读者,我们既可以从幸存者的话语中感受到当时事故的惨烈,对他们的不幸遭遇抱有同情心,也能为他们的坚强和乐观而感到欣慰。

在那么多幸存者的口述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个口述者的故事,她的丈夫是消防员,他们才刚结婚,夫妻很恩爱,连到商店买东西都还会牵手。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之后,身为消防员的丈夫去救火,结果自然受到核辐射污染在医院接受救治,妻子虽然怀孕但为了丈夫留在医院照护核辐射病人,自然也受到了严重的核辐射污染,最后丈夫去世,她也失去了自己的女儿,同时自己也得了中风。虽然经历了这些不幸,但妻子在结尾却说“我告诉你的故事是关于爱情,关于我的爱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全篇故事中虽然有妻子对核事故的愤怒,因为没有这次事故的话她和丈夫会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但更多的是妻子对丈夫的爱,当丈夫在医院时医生无论如何劝说她都不愿离开,她瞒着医生自己怀孕的事实自愿到医院照护他,丈夫送给她橘子明知橘子受到了严重的辐射污染但也依旧收下,当得知自己丈夫去世对着天空叫喊“为什么”,即使再婚也不让先生到自己家中因为那是丈夫的家。从妻子的述说中,我怨恨这场核事故,因为这场核事故毁了无数家庭,无数相爱的夫妻儿女被迫阴阳两隔,但我又被这对夫妇的爱所感动,妻子冒着被辐射污染的危险在丈夫去世之前依旧细心照护他,即使丈夫去世多年也依旧爱着他,他们的爱情在核事故的考验中依旧坚不可摧。

在《切尔诺贝利的悲鸣》这本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人类史上最惨烈的科技悲剧,今天的我们该如何避免灾难重演”。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之后,苏联政府并未引起重视,觉得只是反应堆起火但并未发生爆炸,甚至在灾难发生后48个小时后才开始疏散人群(如果能立即疏散人群,可以大幅度减少伤亡)。直到事件发生过去一周时间苏联才从瑞典政府发来的信息得知事情远比其想象的严重。这次事故中苏联政府的不作为要付很大一部分责任,可以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间接推动了苏联的解体。虽然《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向我们展示了这场悲剧,让我们为之悲伤,但我们也要从这本书中明白核电站的保护是多么重要,因为一旦出现核事故那么其所引发的灾难是无法想象的。即使过了30多年,切尔诺贝利也依然无法入住,其内部的核辐射量依旧超标。从2011年开始乌克兰将切尔诺贝利作为旅游景点开放,并不是为了经济收益,而是为了告诉人们核能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不能再出现核事故,核事故的发生,对任何人都是一次可怕而惨烈的灾难。

自从19世纪以来人类发现并研究原子能之后,我们对原子能的使用便越来越频繁。虽然原子能能给人来带来其他资源所不能给予的便利,但在广泛运用核能的同时,核能的保护也变成了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从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件中可以看出核能虽然能造福人类,缓解人类资源紧张的问题,但一旦出事带给人的危害是严重而长久的。切尔诺贝利是一场人为的灾难,这样的灾难人类不可能承受。《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是一本值得阅读的书目,语言朴实无华,但每一个幸存者讲述的都是真实且残忍的故事,但在这些故事中不乏人间的温暖和善良。

论文作者:王晨杰 王华静 王雪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  ;  ;  ;  ;  ;  ;  ;  

死亡之地上的温情论文_王晨杰 王华静 王雪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