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思想品德课中参与式教学法的使用论文_王素平

谈思想品德课中参与式教学法的使用论文_王素平

河北省大名县王村乡联办小学 王素平

【摘要】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运用参与式教学方法是一个新事物,它遵循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采用的一种教学育模式。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课;参与式教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566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068-01

参与式教学其核心就是充分调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教学民主的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主体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自觉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双边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在参与式教学中,要恰当的使用激励这一教学方法

老师激励学生,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内驱力,使其更自觉更好地学习、发展自己。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教育,其实是一种唤醒“。有人提出这样的观点,”没有人可以教会你任何东西“。一切知识均来源于自身的学习。耶鲁大学校长莱文先生把激励学生的能力认定为评价一个优秀教师的三大标准之一,其他两个标准是良好的沟通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可见激励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程度。恰当的使用激励这一学习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意识,培养竞争意识。激励行为对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其创造性、主动性,对于鼓舞士气,增强班集体凝聚性,使更多的学生自觉自愿地为集体作贡献,使每一个人都能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已成为众多的教育工作者的共识,。而激励的方法有很多,如目标激励,行为激励,语言的激励,物质激励,手试激励……等。

二、参与式教学要树立学生利益至上的原则

课堂为谁而存在的问题是任何一种教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只有教师拥有了自己的教学哲学,才能拥有真正的教学。按照国际21世纪委员会的观点,判断“最初的教育”是否成功的标准,应该看它是否“提供了有助于终身继续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如果是,这种教育可以说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失败的。那么,我们需要提供的这种动力和基础是什么?笼统的答案是指向“三维”(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简言之,也就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但问题是,我们怎样提供?有人曾问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教师的首要任务是什么?他说:“是允许学生学习。”而从学习的机制看,学习无论作为“基模”的扩展,还是知识的消费,还是潜能的表达,都应当有外显的表现,这种表现首先就体现为“参与”。因此,“允许学习”的实质就是“允许参与”。如果我们有勇气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实践,就不难明了,这里的“允许”是一种民主的氛围,是一种相互的尊重,是一种热情的期待,是一种真诚的维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罗杰斯之所以强调“非指导”,认为“能教的都是不好的”,并提出“停止教授,开始促进”,正是因为他希望学生用自我实现的方法,使自身的先天潜能获得发展并得以完善。这种人本化教学代表了最广大学生的根本利益。事实上,人人都有一种参与意识,学生也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自主权,如果教师重视并满足学生的参与意识,他们就会以积极合作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主体作用。当然,在任何一个教学现场,我们绝不菲薄教师的主导作用,但是,课堂作为学生的“利益时空”,离开了学生的主体参与,就会破碎,因此,在参与式教学的解释框架中,我们提出教学场域观念——学生利益至上。

三、参与式教学法的影响

1.师生关系朋友化。通过参与式的项目培训,教师把这种全新的理念升华为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从内容到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变化,教室里出现了小组式的学习形式,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平等地参与学习,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表现欲,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尤其是参与式教学行动研究项目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实施,对教师研究意识的形成,研究方法的提高,以及参与式教学的纵深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多次参与政治教学观摩课和教育局的参与式教学示范课活动,提高了驾驭课堂的能力,促进了教师角色的根本转换,建立了以关心互助、尊重宽容、平等沟通、和谐融洽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特别是通过创设宽松和愉快的课堂气氛,设计注重实际的活动,开拓了学生思维,发展了学生个性,培养了学生能力。如设计一些表演、复述、辩论、采访、自述、模拟推销、讲故事等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景、合作交流中学习,使课堂迸发出勃勃生机。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学术权威,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合作者,既是良师,又是益友。

2.评价语言激励化。课堂内,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你真棒”、“你比老师还行”、“你一定能行”等充满人情味和鼓励性的话语,这样的语言尊重了学生的人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3.学习方式主动化。学生逐步改变了过去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被动性学习方式,日渐表现出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研究,大胆质疑,形成了在讨论探索中获取新知识的学习行为,搜集信息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问题让学生自己提,疑难让学生自己解,规律让学生找,方法让学生自己寻,小结让学生自己说。学生爱学了,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1.激趣引题,诱发参与。利用投影呈现目前社会存在的诚信缺失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等活动中感知问题,形成认识,得出结论。简短的两三分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切入口,诱发学生参与的愿望。

2.设疑点拨,合作参与。通过学生参与讨论,设计恰当的教学情境,凸显问题的实质。如提问:“现在社会上诚信缺失,问题在哪里?”进而把学生的学、思、问联结在一起,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发良好的认知冲突。此时,学生的主体参与过程与活动过程同步展开,师生集思广益,互补思维,透彻分析,使获得的结论更清晰、更准确,使直观的感知上升为理性的认识,使学生在参与与合作中的表现需要、求知需要和发展需要得到满足,由此,他们学习的激情被激发起来。

3.明理强化,实践参与。在经历运动变化后,师生合作探讨“当代中学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发散求解思路,这时,学生的参与决定着活动方向,决定着活动的质量。学生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发现其中的关系,领悟思想品德课的真谛。为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师放手让学生就这一典型问题,结合自己的经验,分析当前的问题情境,设计并提出新的问题。学生通过积极分析、推理,生成新的问题,同时也获得相应问题的解决方法,参与精神得到质的飞跃。学生对价值观深刻的理解,形成自己的可以迁移的问题解决策略,而且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形成更为积极的兴趣、态度和信念。

参与式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的观念转变是参与式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广大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理念,对参与式教学的教学方式,要认识到位,大胆探究,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惟其如此,参与式教学的实施才能得以推进和完善,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效率。我们的课堂带给学生的不仅仅只是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以及思维的开拓、胆量的提高、口才的培养,等等,这将使他们终身受益。

论文作者:王素平

论文发表刊物:《科教新时代》2014年3月总第2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7

标签:;  ;  ;  ;  ;  ;  ;  ;  

谈思想品德课中参与式教学法的使用论文_王素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