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有效聋班语文教学课堂浅谈论文_郭金花

构建有效聋班语文教学课堂浅谈论文_郭金花

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明德特殊教育学校 362400

摘 要:为构建有效的聋班语文教学课堂,老师应当首先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应的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从突破教材框架局限、提升聋生有效参与、关注聋生学习需求、注重课堂有效问答等四方面来提高聋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聋班 语文 有效 课堂 主体性

辛苦地比划手语,加上满满的板书,一节课上下来,老师累得满头大汗,时间似乎都不够用,而台下的聋生却依旧是没有多少反应。相信这样的场景对聋校老师来说是普遍的。自新课程标准提出来后,老师们更加慌乱了:这些聋生听不到,又不爱学习,这个新课程不是更累人了么?显然,很多老师都忽略了聋生的主体性。《方案》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使聋生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及环境意识。”这就要求聋班语文老师必须首先树立开放的语文教学理念,以此指导聋班语文教学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做:

一、突破教材框架局限

例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学到课文最后,笔者启发谈话:“小蝌蚪终于找到了妈妈,心里多么高兴呀!假如你是小蝌蚪,你想对青蛙妈妈说些什么呢?”总结后,再引导聋生进行故事拓展:“如果蝌蚪不是遇见鲤鱼和乌龟,还可能遇到谁呢?”进而改编课文。“青蛙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怎样对待青蛙呢?”最后实践提问:“你知道一只青蛙一天能捉多少害虫吗?”这样将聋生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学习富有童趣的课文到探索科学知识,通过多环节的拓展训练,不仅开阔了聋生的知识层面,更有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空间。

因此,通过合理拓展延伸教材内容,不仅能够帮助聋生深化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够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思维发展空间,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文理解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以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二、激发聋生有效参与

例如:同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在教学小蝌蚪迎问鲤鱼、追问乌龟的段落时,笔者通过课件展示,让聋生在观察中主动发现小蝌蚪前后的变化,接着再采取表演的形式,一个同学做旁白,两个女同学分别扮鲤鱼妈妈和小鲤鱼,一个男同学扮乌龟,几个小个子同学扮一群小蝌蚪,带上可爱的头饰来表演。聋生们很快进入各自的角色,把小蝌蚪的着急而有礼貌、鲤鱼的亲切热情、乌龟好笑认真的样子都模仿得生动而有趣。通过这样形象的情境实践,使聋生更直观地理解了课文知识。

因此,教学中采用表演、比较、点评等多种情境实践形式,不仅能够帮助聋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还能使他们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深化对语文的理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关注聋生学习需求

尽管聋班往往都只有十来个学生,但他们的年龄、听力损失程度、补偿状况及接受能力都是差异很大的。而在传统的教学目标中,老师往往都是设定使聋生掌握什么、学会什么,却忽视了聋生的需求。新课程理念则强调了聋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尊重聋生的学习需求,根据他们不同的认知水平和个性特征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不仅要依据聋生的差异性来选择教学方法、布置作业,还要因材施“助”、因材施“改”、因材施“考”、因材施“分”,使每个聋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与发展,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标。

如对同一课内容,老师进行分类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容易接受的基础知识,要求全体聋生都要掌握;内容复杂、有一定难度的知识,我们要求学习能力优的聋生掌握,中等程度的聋生能“听”懂,学习能力弱的聋生则可以不学。而在阶段测试时,让学习能力优的聋生做难度大的试题,其他的聋生在不降低大纲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内容简单、难度小的试题。通过同一教材不同层次的测试,既可以让老师有效了解聋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有效消除他们对考试的压力,还有利于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

四、注重课堂有效问答

首先,注意提问的针对性与层次性。老师应当根据聋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来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难易程度要适应他们的个别差异。这样,不仅能让优秀的聋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更要将机会留给学习有困难的聋生,让不同层次的聋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其次,注意问题留有思维的时间与空间。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够锻炼聋生的思维能力,并激发他们的个性思维。因此,老师在布置问题给聋生进行思考时,不能因为怕他们回答不出来而设计成没有思考性的直白问题,而要注意问题的思维空间,并要给聋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不能为图热闹而催促学生立即做出回答。

总之,老师应当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努力优化教学设计,注重实践“聋生主体”的理念,与聋生一同开展快乐的语文学习活动,提升聋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为聋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

[2]游丽燕《利用现代技术,提高聋班语文教学效果》.小学教学参考,2014年,12期。

[3]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江苏教育,2006年,18期。

论文作者:郭金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2月总第2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1

标签:;  ;  ;  ;  ;  ;  ;  ;  

构建有效聋班语文教学课堂浅谈论文_郭金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