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中英语课中的“课堂剧”教学论文_程水兰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本文探讨了如何创设这种学习情境“课堂剧”并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出了“课堂剧”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可行性。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课堂剧;学习兴趣

在新形势下的高中英语教学改革中,广大教育工作者和英语教师进行了积极探索和不懈的努力,出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搞好英语课的教与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关键。为此,很多教育者提出了实施快乐教育的做法,即:“创设友爱、合作的学习环境”,创设多彩自主的活动环境,“创设友爱,融洽的人际环境”和“创设优美、文明的校园环境”,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育环境中健康成长。建构主义也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环境中,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即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而交往互动是实现教学的主要形式。笔者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高中英语课的语言环境,在所教的高一两个班级中进行了对比实验,这两个班级的基本条件差不多,成绩也不比上下,一个班没设“课堂剧”的教学,另一个班增设了“课堂剧”的教学。

所谓“课堂剧”,就是根据课本提供的知识材料,联系学生的实际,以及周边的环境,编写简短的剧本,让学生扮演剧中的角色,以演戏的形式创设教学英语课的氛围,以达到授知解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系列心理活动,学生掌握知识必须经历一个心理准备阶段,即要有一定的学习动机支配,而需要、兴趣、思想,情感等心理活动都可能成为动机,其中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深厚的、稳定的兴趣时,就会使自己的认识活动经常优先指向它,整个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观察变得敏锐,记忆加强,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情绪高涨,克服困难的意志也会增强。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特别是英语课教学,若一味的说教,只能是清淡寡味,而“课堂剧”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怎样在教学中运用课堂剧呢?它主要包括两大步骤,编写剧本和课堂演练。编写剧本是进行课堂剧教学的重要工作,也是劳动量最大的一项工作,教师必须认真编写。编写剧本的原则是“运用课本基础知识,根据学生水平,联系现实生活实际”。课本提供的基本知识是编写剧本的主要材料来源,同时也要把握好社会热点问题,联系社会实际。教师编写进应注意:第一,不能超越学生的实际水平,过偏过难都会给剧本中的角色造成困难,这样不仅不能达到目的,或许还会严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第二,要注意剧本的长短,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过长课堂上不能完成,过短不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长短应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课堂剧能否成功,最关键的是在二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内“演员”们能否成功的演出来。为完成这项工作,笔者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来做的。

第一,分组是课堂剧表演必须的准备工作。一方面因为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各种能力也不尽相同,另一方面,由于剧中人物的需要,必须有男有女,因此,教师在分组时,因注意男女生和好差生之间的搭配。组数的多少,由剧中人物的多少而定,一般剧中有多少“演员”就把班级学生分成多少组,但必须要保证每组有几名表演能力和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不仅能在小组的活动中帮助其它学生,而且不致于因为某组学生的怯场,使“戏”不能继续演下去。在实际操作时,每组成员并不是固定不变,可在教师认为需要的时机进行适当调整。

第二,小组讨论是“表演”的开始,也可以说是“表演”的热身,小组分好后,教师把剧本发放到每组,开始进行小组活动,首先让每位学生把剧本从头到尾仔细地看一遍,对剧本的基本内容有一个了解,然后在每个小组自愿的基础上,分配好剧中的角色,一组承担一个角色,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小组讨论自己扮演的角色,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课本上的知识联系实际情况谈谈对本小组角色的看法。然后每小组,结合每个成员的看法在教师所绘画角色的基础上,重绘一个“新”的角色。为了避免学生对参加小组讨论不冷不热,教师要加以适当引导。

第三,表演是进行课堂剧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小组讨论后,每组选出一个代表来表演本组所承担的角色。有了“演员”和“剧本”没有好的“导演”,仍然演不出好“戏”来。教师要理所当然是“导演”了。要想当一个合格的“导演”,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表演能力,其次还要选好帮手。万事开头难,开始时为了“表演”成功,具体做法是,利用课外活动选几个成绩较好,胆子较大,表演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演练。排练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加以指导,纠正他们的错误,直至满意为止。上课表演时,有意让这些学生带头表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成功的表现使其他学生一也想跃跃欲试,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教师应抓住这一时机,尽可能让每位学生都来“过把瘾”对他们进行耐心的辅导,使他们都有一种成功感。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就会给他们以后的演练打好了基础,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也就提高起来。

第四,小结是课堂剧不断提高的关键,也是对学生表演的肯定。每次演练完后,都要进行小结,肯定他们的长处,指出他们的不足,提出下一步的希望和要求。当然表扬时,也要实事求是,切不可言过其实或落于俗套,好,好在什么地方要说清楚。对于那些表现的确不够好的也要给予适当的批评,可采取提要求和希望的方式,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切不可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小结后,可让学生自己评出最佳组给予鼓励。

当然,任何一种教学方法不是万能的,也并不是适合所有英语课型的教学,就高中英语课而言,一些语法知识主要还是靠教师多讲,精讲,不一定适合这种教学方法。因此,“课堂剧”的教学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安排,在处理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好奇的故事内容时,可以增设“课堂剧”。如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一Unit2Growing pains反映了青少年与父母之间沟壑和冲突,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尤其是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的四幅图,教师可根据这些图编写短剧“David, don’t…”,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使学生把日常生活中体验的烦恼在剧本得到充分展现并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证明,经过一段时间后,很多学生受益匪浅,激发了他们积极学习的动机,引起了自我鼓励和快乐感,从而确立了更高的学习目标,同时也改善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得舒心,真正做到了予教予乐、美的享受。

下面是笔者在实施“课堂剧”教学一个学期后的成绩比较(B班为增设课堂剧的班):

参考文献:

[1]陈 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髙 文,徐斌艳,吴 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①安徽师范大学 241000; ②安徽省芜湖县第一中学 241100)

论文作者:程水兰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2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  ;  ;  ;  ;  ;  ;  ;  

小议高中英语课中的“课堂剧”教学论文_程水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