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室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评模拟问题的艺术_教师评价论文

加强科组高效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关于模拟试题的讲评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效论文,模拟试题论文,教师论文,艺术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学学科组是学校教学单元中基层的组织单位,是通过教学研究工作来提高教师的思想及业务水平的基层组织。教师的思想及业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科的教学质量。目前,大多数学校教学组织管理架构中都实行的是“教导处——学科组”管理模式,学科组是教学组织系统的末端,却又是学科教育管理的前沿,承载着教学、教研和教改之重任。然而,教研会闲聊、公开课抓阄、发言时附和、评先时轮流,这是部分学校科组活动低效甚至无效管理的真实写照,这显然不利于学科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加强和改进科组工作?如何从科组管理中求和谐、求高效?这些已成为亟待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所在校生物科组积极探索科组有效管理途径,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科特色建设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笔者所在校生物科组教师用理论指导实践,积极投身新课程教学改革,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无论在课堂教学、学科竞赛、课外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领域都进行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在促进学生生物知识与技能的获得和发展、体验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绩的取得跟科组的高效管理是分不开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发挥科组长在学科管理中的纽带作用

科组长作为学科组的“掌门人”,是学校任命的学科组的负责人,具有领导、引领和组织的使命,在学科日常管理、教学、考试等常规任务中发挥“灵魂”和“领头羊”的作用。一位好的科组长在学校管理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向上执行学校教导处安排的各项任务,向下带领科组教师专注学科教学,促进科组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独特的人格魅力、扎实的学科知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能力是高水平科组长的必备素质。

在平常备课过程中,科组长经常带领科组教师研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打造“减负增效”的高效课堂。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是初中生物的第一个探究实验,可是很难找到大量的实验材料——鼠妇,所以,很多学校都是理论讲述实验,效果大打折扣,也不直观。针对这种实际情况,科组长率先创新教法,采用新材料“黄粉虫”代替“鼠妇”,材料易取,效果明显,科组教师推广此法,学生反应热烈。“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区分也是教学的重点,可是由于不同的探究实验变量的差异,两者容易混淆,科组长带领科组教师多方查找资料,得出:对照实验中施加了外部变量的作为“实验组”,保持自然状态的作为“对照组”。标准得到了统一,困扰多时的教学难题也得到突破。

要想打造高效的科组团队,对科组长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完成一些常规的教研工作和指导、督促科组教师开展教研工作外,还要结合学科特点和地方特色开展教改实验项目,进行课题研究,组织大型生物教研活动,常有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能向生物教师作专题讲座或报告,能为教师上示范课,注重发现、培养一批青年教师,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我校生物科组长带领科组教师从2004年到2010年间主持或参与完成了两个中山市级立项的课题研究,为科组教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大力支持。

二、优化评价制度管理,发挥团队的智慧促进个人的专业成长

学科组制度管理主要指教学秩序、教学环节、教学评价、教学科研与教学改革四个方面的管理,是建立正常教学秩序、开展教学研究、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完成学校教育任务的保证。评价制度是制度管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对教师的工作有“指挥棒”的作用。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仅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还要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将此观点借用到科组管理中,有其重大意义。

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成果需要评价制度的有效支持。合适的评价制度能促进教师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变,促进教学的健康发展。为此,我校生物科组通过多年的探索,不断优化评价制度。现在生物科组每学期对教师的评价采用评价卡的方法进行,评价内容见表1:

说明:(1)评价结果为定性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种。(2)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中各有两项以上为优秀其余为良好的总评可为优秀,有两项以上为良好其余没有不及格的总评可为良好,有两项以上不及格则总评为不及格,其余为及格。(3)科组的总评结果上交学校教导处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聘任和奖励分配的参考依据。(4)项目细则:课堂教学评价、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和结业考试成绩评价按学校教导处的标准执行;实验开设情况评价中实验开设率达80%以上的为优秀,60%~79%为良好,40%~59%为及格,40%以下为不及格;课外实践活动评价中开展2次以上的为优秀,2次为良好,1次为及格,教学论文获市以上奖励的为优秀,获镇内、校内奖励的为良好。

此评价卡内容较为全面、客观,放弃了一些过于繁琐的、不稳定的量化指标,因此实际操作起来简便、高效,可操作性强,教师比较满意。

本校是一所规模较大的初级中学,生物科现有7名教师和1位专职实验员,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职称中级教师5名,初级教师2名,新教师1名,而30岁以下青年教师有3名。老教师有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在一方享有盛名,也都有自己的看家本领,青年教师具有活力强、干劲足、多媒体技术好、专业基础扎实的优点,将他们的优势和特长融合起来发挥更大的作用。本校实行全科组“捆绑式”绩效评价机制,将全部科组成员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科组的平均水平决定了绩效工资的高低,这就决定了科组成员要高起点高目标,力往一起使,老教师要帮带年轻教师,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三年内帮带新教师成长,而不是搞个人英雄主义,做一个成功的团队没有输家。

由于科组的评价制度得到优化和完善,因此促进了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例如科组中的老师取得2010年中山市新教师公开课一等奖,中山教师进修学院继续教育开设专题示范课,获得“中山市优秀科技教师”、“中山市优秀教师”、“中山市优秀竞赛辅导教师”等一系列荣誉,初步做到在学科教学上有特色,在教学成绩上出亮点,在教育科研上出成果,在同行的舞台上有名师。

三、优化整合学习资源,初步建立生物教学资源共享机制

学习资源包括了多媒体课件、视频、图片、表格、教具、试卷等。生物学科是一门自然科学,讲究直观教学,学习资源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多媒体课件库和学案库的建设。

本校生物科实行的是“教学案”集体备课形式,每学期初定人、定地点、定内容,且是提前一单元备课,提前一周备好课,“分模块个人初备初稿,科组二次备课定稿”的方法形成一学期的教学案和课件。学科组奉行“求同存异,资源共享,减少重复劳动,研究学生,高效课堂”备课原则。一方面,要求科组在教学进度、教材重难点的把握、作业、测试评价、培优辅差等方面统一规划,步调一致;而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上应有自己的风格、特色。另一方面,集体备课思路是基于对初中生物整体教学规划。

初二生物要参加中考,所以备考要突出对中考的研究,研究考纲和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在新课教学和三轮复习备考中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多下工夫,分专题备考复习,将人教版四册课本分为“人与生物圈”、“生物圈中的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中考复习以“框架图”条块结合模式来进行。目前,我校生物课组已经形成了编制完成各章节的知识“框架图”,可以让学生形成系统知识网络,提高复习效率。

我校生物科组用了三年的时间,已经建立了“新课标初中生物教学课件库”、“初中生物教学案集”两大教学资源库,师生制作的《植物蜡叶标本制作》、《植物叶脉标本制作》、《中山市黄圃镇水污染调查报告》等获得2009广东省首届多媒体生物课件比赛二、三等奖。此外,还成立了科组QQ群和学校内网交流论坛,科组老师可以自由下载使用教学资源,对资源库每学期定期更新一次,做到了教学资源互通有无、沟通共享。

四、开展课题研究,有效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课题研究是教师研究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突出问题,是为了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课题研究给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平台,实现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

目前,针对农村中学学生创新动手能力较弱的情况,黄圃镇中学生物科组开展了《初中生物生物教学新评价的研究》和《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类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市级立项课题研究,并成功结题。其中《初中生物生物教学新评价的研究》获中山市第五届教育成果评选三等奖。《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类校本课程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荣获2010年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此外,课题研究成员在国家级、省市级以上核心期刊报纸发表论文15篇,课题获得了一系列丰硕研究成果,在课题研究实施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优质教学资源,统编了《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类校本课程课题精选案例集》、《中学生物科技活动类校本课程教师论文集》、《中山市黄圃镇中学生物科技类校本课程》等。

课题研究对学校、社会及学生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的完善,促使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指导效果;有利于提高教师课程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教师向科研、专家型教师转变,初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催生学校的生物特色课程

把科学探究作为生物教育教学的主要方式是生命科学本质的要求。新教材不是一个完美的课程,传统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的再创造,才能弥补新教材的不足。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在学科领域的素质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给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创造更广阔的空间,对培养学生整体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是基于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的认识,笔者在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要基础上,在充分研究我校的教育资源、社区资源和人文资源的情况下,通过科学评估,利用第二课堂和兴趣小组,举全科组之力开设了小课题研究性学习、生物学科各类标本制作、调查实践类、小发明小制作类、种养与劳动技术类、普及性科技活动类6个专题适合本校本地区实际的中学生物科技类校本课程。综合实践开展了植物标本的制作、动物标本的制作、探究植物花颜色变化的秘密、中山火电厂污染情况调查、中山黄圃水污染调查、中山黄圃古树名木濒危调查、中山海蚀地貌资源考察、草菇的培养等系列活动。为此编写了总共202页的《多彩课堂》校本课程,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通过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也得到加强。

六、加强沟通交流,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教学不断发展

一个没有交流的科组就像一潭死水,科组是没有活力的,也不会焕发生命力,只有加强平常的沟通交流,使科组成员像一个大家庭的一分子,让科组教师有份特殊的归属感和使命感,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这样的科组才能战无不胜。

科组事务的分工,设置了初一、初二两个备课组长,根据循环教学的需要每年更换一次,发现每一位组员的优势和特长,分担科组不同的工作。此外,还组织了丰富多彩了活动,加强了沟通交流,增进了感情,例如,科组长组织了乒乓球、篮球比赛,外出自驾游,到科组成员家聚餐等活动。

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使科组活动有效化、常态化,“一周一公开课,一月一问题,一学期一论文”的科组活动内容,科组老师每周坚持上一次公开课,每月提出一个教学难题,大家共同来出谋划策,群策群力解决难题,为教学服务。每位老师每学期坚持写一教学心得和论文。此外,科组长还积极为老师寻找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例如举行公开课,来访交流课、省市竞赛课、示范课),使老师能紧跟教改步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鼓励优秀教师积极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研究传统学习方式的优点与新学习方式优化组合。倡导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接受学习和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探索适合我校生物课堂现实状况课堂教学模式。目前,已经探索出“教学案”教学模式雏形,取得了初步的成果。另外,“评优评先”优先考虑为学校和科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师,科组绩效工资向优秀教师倾斜,奉行优劳优酬和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科组教师冒尖和成名成家,营造科组内和谐竞争的氛围。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入,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组要实现高效管理,第一,科组长担当“核心人物”帮助提高学科组成员的专业素养;第二,学校评价制度真正体现人文关怀,发挥科组团队的集体效应;第三,学科组要注重积累各种教学资源,突出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五,科组的高效管理要体现民主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互利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三者共同发展。

标签:;  ;  ;  ;  

加强科室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评模拟问题的艺术_教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