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中数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堂的实践——以“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为例论文_梁宇

构建高中数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堂的实践——以“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为例论文_梁宇

(呼和浩特铁路第二中学,010050)

摘要:现阶段,伴随着我国教育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创新型教学方法被应用到高中数学课堂中。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打造“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堂对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据此,本文分析构建高中数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堂的实践策略,以期能为高中数学教师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实践策略

数学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其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能力以及空间想象力等方面有着非常显著的促进意义。数学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高中阶段的数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便于其今后能够更好的适应大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学习。而笔者认为,通过构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堂,能够在现阶段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总体目标,实现高中数学教学的新发展。

1“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原则

1.1突出学生主体

要构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堂,首先是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意愿,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获得其“心理认同”,从而自主自觉的接受教育,提升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始终秉持“人本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和前提。

为此,教师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是从自身做起,积极学习“人本教学”理念,并勇于打破教学常规,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尤其是课前准备和课前导学阶段发挥自己的引导和启发作用;第二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会放权并积极营造和谐、有序、宽松的教学环境。

1.2课堂高效

要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应当提升自身的课堂掌控能力和教学协调能力,做好课堂教学的“掌舵者”,协调教学管理和环境开放两项基本工作,如此一来,才能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基础上保障课堂教学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当下,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是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第二是掌握数学的关键性教学难关,第三是采用科学的教学策略,第四是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思想。上述四点有里有面,共为一体,共同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

1.3构建“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是指教师和学生共为一体,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及共生共长,进而产生共生效应,推动课堂教学朝着“更有效、更科学、更和谐”的方向不断发展。

具体来说,“学习共同体”主要分为以下三重含义:(一)师生交流无障碍,师生关系非常和谐,教师能够主动亲近学生,而学生也乐于接受教师的学习指导;(二)师生合作有默契,大家都朝着一个目标奋勇前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一起解决,有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宝贵精神;(三)师生、生生互促互进,共同积累知识,增长见闻,促进教与学和谐有序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堂的实施

为更加具体的分析“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堂的实施策略,此处以高中数学“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为例,从课前准备和课前导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如下。

2.1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环节,教师主要应做两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分组策略,原则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性格实现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假定学生人数为40人,根据本堂课的内容,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10组,每组人数为4人,分别负责绘图、数据统计、制表、总结汇报四项工作,由组长牵头自行分配。

第二项工作是制作教学道具,即平面直角坐标系、两种不同的对数函数图像以及其相应的PPT展示课件。平面直角坐标系建议和对数函数图像建议使用硬纸板来做,这样有助于教师演示函数图像在坐标系统中的平移,PPT课件中的主要内容是对函数算式的解析。

2.2课前导学

课前导学阶段,教师主要应做两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是根据课前的分组策略确定组别和组员,并选派小组长统筹探究工作。同时通过问题导入教学内容,思考:“y=log2x(其中2为对数的底数),这个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对应的函数对象是什么样子?”。

第二项工作是通过问题放手让学生探究,依照分组策略,每名组员分工明确,分别完成绘图、数据统计、制表、总结汇报四项工作,而且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过程中由小组长带领,他们可以互相帮助,从而构建和谐的合作关系。而且在个别小组探究完成后,教师可以用制作好的教学道具给他们演示不同的函数图像及其平移问题,引导该小组根据上述探究步骤继续深入探究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从而在导学阶段逐步提升其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就是数学教学的灵魂,这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重点培养的基本能力,其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该勇于冲破传统教育的束缚,打破传统教学观念,以新时代“人本教学”理念武装思想,通过教学方法与形式的不断创新来提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这样一来,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探究程度会不断加深,其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也能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以及应用价值。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浅见,更多更好的关于构建高中数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堂的实践策略还需要广大教师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齐航.也说“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授课[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6(3):2-3.

[2]刘玉华,王文清. 类比融入课堂彰显学生主体——对数函数及其性质课堂教学实录及点评[J].中学数学杂志, 2016(1):21-26.

[3]张娜.走进新课改构建高效课堂——以高中数学“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课时课程为例[J].成功(教育), 2016(22):199-199.

[4]黄江华.新课程下高中数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7(4).

论文作者:梁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构建高中数学“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课堂的实践——以“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为例论文_梁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