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论文_周彩燕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论文_周彩燕

摘要:核心素养理念下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本文立足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剖析了小学语文课堂的一些不足。在此基础上,初步提出在核心素养理念之下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三点有效措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自主探索的能力、投身实践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等,它主要是指一个学生在以后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成长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品格和能力。语文核心素养则主要是指学生经过语文学习,能够构建并灵活运用语言、理解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散思维、具备一定的审美鉴赏水平等。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不足

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落实不到位

在现实教学中,存在相当一部分教师依然在义务教育阶段就把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教学理念较落后。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较少传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学生由于基础薄弱,为了达到老师的要求,只得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在不理解所背内容的情况下,大量记忆古诗词、课文,那么学生小小的脑袋里除了硬记进去的句子再无其他。甚至出现老师课上只重点关注成绩好的学生,对成绩稍差的学生置之不理的不良现象。如果想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让他们成为正直、善良、勤奋的孩子,需要我们教师的循循善诱和谆谆教诲。

2.课堂缺少趣味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较小、知识结构不完善,自制力和学习自主性较差,不能够自主获取知识,不能够长时间集中精力,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缺乏趣味性,学生就不易提起兴趣,长此以往,容易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抵触心理。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确确实实存在一部分教师对课程设计不上心,对待教学敷衍了事,认为只要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就行,课堂上没有设置趣味导读、小组探究、分角色朗读情景模拟等环节,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我们必须意识到,如果不能够创新课堂形式,增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环节,本应富有生气的语文课堂就会变得枯燥无味,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3.课堂缺少实践性,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能够实现学生的知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实践教学能够拓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和观察中陶冶学生的文学情操,对课堂教学进行拓展。小学阶段由于部分学生自控能力差、操作能力不强,所以很多教师不会设计实践作业,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进行写作练习时词穷,并且不能很好地感悟一些借景抒情的文章里所蕴含作者的情感。我们知道,语文核心素养应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能力,所以开展实践课对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这有利于他们鉴赏美文、创造美文。现实生活中却有很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古诗词、优秀范文,不会举一反三、联系实际。这迫切地需要我们教师合理、高效地开展实践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再应用于实践,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做人。

二、核心素养下构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措施

1.提高课堂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节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可以让学生起到非常好的启迪作用。教师绝不能把知识传授当成教学的唯一目标而进行刻板教学。我们应倾听学生的心声,以学生感兴趣的形式传授知识,不断研究教学课程的内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学习《腊八粥》一课时,我们可以进行创新教学,与学生合作把文章改编成简短的小剧本,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由学生家长参与进来扮演“母亲”的角色,学生扮演不同性格的“八儿”。通过对话、情景模拟等形式,把小主人公八儿盼粥的焦急、分粥的“小心思”、猜粥的馋样儿和喝粥的狼吞虎咽都展现出来,进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走进文本,从而体会腊八粥的美味和小主人公八儿对腊八粥的期待,品读文章的语言艺术,进而培养起语言构建和灵活运用的能力。这种家长参与的简短情景剧,既可以为家长和学生提供情感交流的机会,又可以帮助学生在趣味中学习,提高课堂效益。

2.提高教学有效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一些教师整节课喋喋不休,“一言堂”式教学丝毫不给学生展示自己想法的机会。这种单方面灌输知识的“填鸭式”教学早已不符合当下的教学要求,应该被迅速发展的时代所淘汰。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拓展延伸,鼓励学生主动分享知识,让学生学进去、说出来,这样才是符合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朱自清所著的《匆匆》这篇散文诗,可以鼓励学生分组对散文进行分析、讲解。引导学生从开头段的一系列排比句中,体会时光不复返的无奈;从“洗手的时候、吃饭的时候、默默时、伸手遮挽时、黑夜躺在床上时、掩面叹息时”时间悄悄地溜走,体会时光的流逝、青春易走。让学生分组从不同的角度讲解课文,那么学生为了把更全面、更详细的知识分享给同学们,在讲解课文之前就会进行充分的备课和讨论,小组合作、深入探究,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形成“头脑风暴”这种学习效果远远好于课前的小预习。讲解课文时学生则能够明确重点、凝练语言,真正把自己置身于知识的海洋,把握自己的情感,主宰自己前进的航向。

3.提高课堂实践性,合理设置实践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开展语文实践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有利于书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相比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能力,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二者相辅相成。实践课堂需要一定的技巧,否则就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设置实践教学应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特点,给学生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不可以“一刀切”教学。比如在学习《藏戏》这篇文章时,我们就可以把课堂教学改为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借助书本和互联网等平台搜集并总结藏戏的特点、藏戏的渊源、藏戏的文化内涵、藏戏中不同颜色面具所具备的不同含义。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对比搜集京剧的相关知识,根据自己的特长来完成自选作业,如:绘制京剧脸谱和藏戏脸谱、拍微视频讲解京剧脸谱和藏戏面具的异同、制作卡通藏戏与京剧宣传单页等等。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就能够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具备一定文化素养,具备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结论:核心素养理念下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需要克服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病,需要我们教师有自我改变的勇气、持之以恒的耐心、不怕困难的劲头。只有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构建高效而充满趣味的课堂,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步伐。

参考文献:

[1]郭红.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 2020 (04):35 -36.

[2]朱晓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探究[J].学周刊, 2020 (02):26.

[3]江剑红.引领学生走进诗的殿堂——浅谈语文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20(02):26.

论文作者:周彩燕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20年1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  ;  ;  ;  ;  ;  ;  ;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思考论文_周彩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