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运用竞赛、游戏、差异教学、激励性语言评价等教学手段,将教学与游戏有效融合,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地进行体育游戏,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达成教学目标,有利于体育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从而打造高效的小学体育课堂。
一、创设小学体育游戏课堂要考虑“三个点”
1.寻找兴趣点。教师首先要做好学情分析,针对小学生水平段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寻找学生的兴趣所在,然后依据教材特性,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枯燥、能否引起学生的上课兴趣。如有否定情况,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一定要合理搭配,避免单一的枯燥性练习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2.抓住转移点。在体育教学中千篇一律的教学活动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单调、乏味。因此教师在确定教学目的以后,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采用多种多样的练习形式,以便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设计游戏的时候,教师要仔细分析教材性质,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情绪表现,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及时更换教学内容或练习形式,调控学生的兴奋点。当学生对单一动作练习出现厌烦情绪时,可以再次利用比赛、游戏等游戏手段的激烈竞争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积极向上的斗志。
3.掌控兴奋点。教师在教学用以提升学生的动作质量、身体能力、运动量和强度的内容时,也可利用比赛、游戏的激烈竞争性,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掌控学生的兴奋点,避免学生兴奋过度,导致体育课堂教学只关注了参与目标而忽略了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二、创设小学体育游戏课堂要遵循五个设计原则
1.教育性教学原则。体育游戏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围绕体育教学而展开,对学生的教育价值作用十分明显。因此,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游戏要能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才有推广的意义。在游戏设计时,教师可以从命名、游戏内容、游戏规则等环节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在接触游戏时就能受到良好的教育。
2.启发性教学原则。开展游戏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活跃课堂气氛,但也应在游戏中注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造性的游戏。例如在短跑训练中加入学生自编的“接力画人像”游戏,颇具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对学生的吸引力较高,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既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科学性教学原则。游戏作为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设计时同样要遵循学生的特点。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选择性地设计,如一至二年级的学生适合开展比较简单的游戏,而三至五年级的学生适合开展难度比较大的游戏,学生才不会产生疲劳。其次,在结合体育学科内容设计游戏时,要注意把握体育学科的内容,通过游戏突出教学内容,切不可喧宾夺主。最后,游戏设计要能达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的目的。
三、创设小学体育游戏课堂要更好地贯彻“目标评价教学”的一致性
创设游戏课堂并不是要一味地追求游戏,游戏活动只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策略之一,是学生学习的调味剂。也就是说,教师要将学生学习的内容、掌握的知识游戏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新知识,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手段。因此,在贯彻实施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依然不能忽略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各目标的达成。游戏活动能够最大限度地达成学生的参与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思考如何才能将参与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等教学目标融合到游戏教学中。小学体育课堂的教学特点是“体验——探究——生成——巩固提高”,教师可以依据这种教学思路,合理安排教学过程的游戏性,有侧重地促成教学目标的达成。
1.体验阶段。要将小学体育教学参与目标融入到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在课前要仔细分析教材特点、学情特性,将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初步体验融合到各种游戏、比赛、情境活动中。在体验阶段,学生就可以根据各类动作描述知识点,初步接触各类教学目标。
2.探究阶段。要将小学体育教学认知目标融入到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个体展示、成员间的对比、对知识的求知探索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的新知的欲望、追求成功胜利的欲望等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充分的满足。
3.生成阶段。教师专业性的语言引导,使学生在体验探究中形成的初步概念能够得到正确的认证和引领,从而达到将技能目标融入到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的目的。
4.巩固提高阶段。战胜自我的快乐、挑战他人的乐趣、团队胜利的喜悦都是学生欲望得到满足的表现。在使学生能够掌握正确体育姿势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也是小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目标达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枯燥的练习过程很容易产生厌烦情绪,从而使学生失去练习兴趣。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教师都要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情感体验。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主体地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体育学习的能力水平才能得到充分的提高。
论文作者:丛波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学生论文; 游戏论文; 教师论文; 体育论文; 小学论文; 目标论文; 课堂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4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