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栽培技术_黄粉虫论文

白粉病栽培技术_黄粉虫论文

黄粉虫养殖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养殖技术论文,黄粉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黄粉虫是各种家禽、观赏鸟类、水产养殖类最喜欢的食料。特别是珍贵药用动物蛇、蜈蚣及全蝎的最佳饲料。用黄粉虫喂养全蝎,可以打破全蝎冬眠的习性,解决了冬季喂养全蝎无自然昆虫的困难。而且黄粉虫含有一种变态激素物质,除能够促进全蝎加快生长外,还能够增强全蝎抵抗疾病的能力和有利于全蝎的顺利蜕皮。用黄粉虫喂养全蝎,其繁殖率可提高一倍。

黄粉虫生长周期短,生命力强,耐粗饲,繁殖率高,生长发育快,食物利用率高。实践证明,用3公斤麦麸就能成1公斤黄粉虫,而黄粉虫3个月就可完成一个世代。

人工养殖黄粉虫的设备简单,管理方便,技术要求也不高,且不受地区条件的限制,专业或业余养殖均可。

1、黄粉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理特性

黄粉虫为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可分为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完成一个生长周期需要3个月左右。

(1)卵。黄粉虫的卵较小,长约1毫米,直径为0.5毫米,呈椭圆形,乳白色,卵壳很薄。在室温28℃左右,经7天左右可孵化出幼虫。

(2)幼虫。刚孵化出的幼虫身体细小,长约26毫米,宽约3毫米,体重约012克。全身乳白色,1天后,体色逐渐变黄。幼虫全身共13肢节,柔软光亮,头尾两端呈棕黄色,中间为金黄色。周身呈圆柱形,中间较粗。第一节为头部,较扁小,嘴扁平。有咀嚼式口器,由上颚、下颚、下唇和舌构成。下鄂左右各有两根短须,第2~4节为胸部;第13节下部为肛门,形状凸起,尖部为两根锥形短尾又称臂叉。

幼虫的生长发育是经过蜕皮进行的,7~10天蜕皮一次。幼虫蜕皮时呈半休眠状态,不食不动,先从头部裂开一条缝,头从缝里钻出来,逐渐蜕至尾部,历时30分钟左右。刚蜕过皮的幼虫全身乳白色,皮白体嫩,活动迟缓。随后体色慢慢变黄,活动不断加强。

幼虫喜群居。幼虫经过7次蜕皮,长到60天左右,长约2.5厘米时,便开始变蛹。

(3)蛹。蛹长1.2厘米左右,头大尾尖,全身呈扁锥体。胸部生两只薄薄的羽翅,羽翅紧贴着胸脯。头部已基本形成成虫模样。蛹初时全身乳白色,体柔软,后逐渐变黄,开始发硬。身体两侧有锯齿形的棱角。蛹不吃不动,但仍进行正常呼吸,比较脆弱,无防御侵害能力,是黄粉虫生长期内生命力最弱的一时期。

幼虫有食蛹习性。所以幼虫变成蛹后,要及时把蛹挑出。

(4)成虫。蛹经过7天左右便开始羽化为成虫。成虫俗称甲虫,初期为乳白色,头部黄色,两个鞘翅薄且柔软,全身细嫩,活动能力较弱,不进食。2天后,逐渐变为浅红色,再过5天变为黑褐色,鞘翅也变得厚而硬,盖住腹部。成虫体长在1.5厘米左右,宽约0.5厘米,体重0.1克,虫体分头部、胸部、和腹部。头部有触角1对。成虫有步足3对,1对长在前胸部,另两对长在腹部,成虫的外部似步行甲虫。成虫虽有翅,但不会飞,主要靠爬行。此时,成虫已完全成熟,雌雄开始交配产卵,进入繁殖期。每只成虫每天约产卵20粒,产卵期长达5个月,产卵高峰期100天左右,一只雌成虫一生可产卵2000~3000粒。成虫性好动,不停地来回爬行,爱群集,喜阴暗。成虫的雌雄易分辨:雄虫个体细长;雌虫个体较胖大,尾部尖细,产卵器下垂,并能伸出甲壳外。

2、生活习性

(1)趋性。幼虫和成虫都喜欢阴暗。成虫常潜伏在黑暗角落或菜叶及其他杂物下面,幼虫多潜伏在麸皮、面粉或其他谷物内0.5~1厘米处。

(2)密度。幼虫的密度要适宜。适宜的密度可适当提高群体内部温度,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生育。密度过小,幼虫生长缓慢。过大时,会很大程度提高群体温度,超过38℃时,幼虫就会死亡。

成虫的密度宜小不宜大。过大时,影响成虫的交配和产卵,还会出现成虫食卵现象。

(3)温度。黄粉虫整个生长周期都适宜在温暖环境中生活。温度低于6℃,黄粉虫进入休眠状态,10℃以上开始生长发育。生长发育和交配繁殖的最适宜温度为25~30℃。高于32℃易发病,高于35℃,黄粉虫生长发育受抑制,高于38℃便会致死。

(4)湿度。黄粉虫对湿度的反应比较灵敏。虽然它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在非常干燥的环境中也能生存,但是生长发育极为缓慢。理想的饲料含水量为10~15%,空气相对湿度为60%左右。

(5)饲料。黄粉虫的饲料以麦麸、玉米皮、米糠为主,兼吃各种杂食,如鱼类、肉类、熟食类、饼粕、蔬菜叶、瓜果皮、山野菜等。

各种饲料要搭配适当,以混合饲料最为理想。混合饲料的营养成分较全面,能使黄粉虫发育健壮,提高成活率和产卵率,缩短其生长周期。

3、养殖场所与设备

(1)养殖场所。养殖场所以室内为宜。室内喂养,能调节控制温度和湿度,便于管理,还可防止老鼠、鸟类等天敌的侵害。

(2)养殖盒。黄粉虫的养殖设备很简单,可用塑料盆、盒等用具,以塑料盒最为理想。其优点有三个:第一,塑料盒的内壁光滑可防止黄粉虫外逃;而且价格低廉;第二,盒体轻巧,便于搬动和管理;第三,塑料盒可一层层摞起,充分利用空间,减少占地面积。养殖盒的大小,以搬动方便为宜。规格一般长60厘米、宽40厘米、高12厘米。用来养殖黄粉虫的幼虫和成虫。

(3)产卵筛。产卵筛(编号为2号筛)用1.5厘米厚,长50厘米,宽30厘米,高7厘米的木板,做成50×30×7的长方形木框再用20目的不锈钢铁丝网做成筛底。为防止成虫外逃,要在产卵筛四周木板的内壁均贴上透明胶带。产卵筛一般可做6~8个即可够用。此筛除做产卵筛使用外,还可做幼虫的分离筛使用。

(4)分离筛。做分离筛的木板规格和产卵筛木板规格做法相同。不同的地方是做底的不锈钢铁丝网的网目是12目的和50目的。12目的为1号筛。1号筛用做幼虫和蛹的分离。一般只做1~2个为宜。50目的为3号筛,3号筛用做筛取幼虫的粪便。分离筛四周木板的内壁也均贴上透明胶带以防幼虫外逃。

(5)养殖架。养殖架可用2.5厘米的三角铁焊接。规格为高160厘米,宽50厘米,长130厘米,各层格20厘米即可。共可放9层养殖盒,每层放3个养殖盒,共计可放27个养殖盒,可养黄粉虫幼虫在100公斤左右。

4、饲养管理

(1)准备工作。在投放种黄粉虫前,应对所有用具0.1%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清洗消毒。养殖室可用0.1%的来苏尔水喷洒消毒。

还应对黄粉虫的天敌-蜘蛛、蚂蚁、壁虎、老鼠、鸟类和家禽做防敌工作。

(2)种黄粉虫的投放。每个养殖盒的面积为0.24平方米。在养殖室打扫干净并清除杂物后,摆放好养殖架。每盒投放黄粉虫种虫(6~7龄的幼虫)2000克。投放后撒上一层(500克左右)麦麸子,当日或隔日再投喂一层新鲜青菜叶(用菜叶盖遍后即可)即可。

(3)调节环境温度和湿度。黄粉虫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是25~30℃,空气相对湿度为60%左右,温度或湿度若超过或低于上述标准,黄粉虫生长发育均会受到影响。养殖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温度、湿度进行调节、控制。

(4)保持清洁卫生。养殖场所的卫生应做到:

①保持养殖室及养殖盒的清洁。

②吃剩的青饲料要及时清理,以防腐烂变质。

③及时清理蜕下的皮和幼虫粪便。

黄粉幼虫的粪便似细砂粒,若堆积过厚,会影响其活动和取食,故应定期清扫,5~7天清理一次即可。清理的方法:准备清理的前一天,不要往饲养盒内投放麦麸、玉米皮等饲料(青饲料可以投喂),尽量让幼虫将原有的饲料吃完。清理时,将幼虫、饲料和粪便全部倒入筛子内(大幼虫用2号筛,小幼虫用3号筛),把粪便筛出,再将幼虫倒入干净的盒内继续喂养。

(5)冬季和夏季的管理。冬季采取加温措施提高室温。夏季高温时期,管理要点是通风降温、疏散密度、防止太阳曝晒。每年暑期若不及时采取措施降温,会造成黄粉虫大批死亡。

(6)生长周期不同阶段的管理。

①成虫。成虫的饲养管理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同生长期的成虫对饲料要求不一样,不能混养;二是刚羽化的成虫非常娇嫩,抵抗力差,不能食用水分过多的饲料,可适当多喂麦麸、玉米皮等植物性饲料;三是为提高产卵率,应给成虫以足够的营养,要投喂优质配方饲料(配方:麦麸70%、玉米皮20%、芝麻饼90%、鱼骨粉1%)和数量足够的青饲料。这样可延缓成虫衰老,延长产卵期;四是饲料投喂次数要多,量要少。每5天投喂1~2次,每次投喂量要适当,以在第二次投喂时基本无剩余为原则。不能缺食,否则会造成成虫食卵现象,还会引起成虫相互残杀。由于剩余饲料量变质,会影响产卵,故饲料不能投放过多;五是雄虫交配后,往往很快就会死亡要及时清理死虫,以防腐烂变质而传染疾病;六是产卵筛下垫一层接卵纸,一般7天换一次;七是产卵筛下的接卵纸上均匀地撒一层2毫米厚的麦麸,所产的卵就会埋在麦麸内,否则成虫会食卵;八是为了提高成虫产卵率和卵的孵化成功率,一般4个月对成虫进行一次换代,即把老化的成虫淘汰掉。

②卵。接卵纸取下后,连同纸上的麦麸放在饲养盒内。在适宜的条件下,7天后卵就卵化出幼虫。此期的管理注意以下两点:第一,温度对卵的孵化起着重要作用。在30℃的温度下,5天就能孵化出,而在25℃的温度下,要15天左右才能孵化出。所以,要把卵放在温度偏高的地方孵化,以缩短孵化时间;第二,为保证孵化的水分需要,一定要调节好室内的环境湿度。卵在适宜湿度的环境中能顺利孵化出幼虫,而在干燥的环境中,孵化较缓慢,且有一定死亡率。孵化盒内千万不要喷水加湿,因黄粉虫怕水,遇水后可造成大量死亡。如湿度低应通过增加环境湿度来增大孵卵盒内的湿度。

③幼虫。在黄粉虫的整个生长周期中,幼虫期历时2个月左右。幼虫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经济效益的高低。幼虫期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卵全部孵化成小幼虫后,要加温加湿促使其迅速生长发育。可通过增大密度来提高幼虫群体温度,加湿的方法是定时向饲养盒内投喂蔬菜和瓜果皮等含水量大的食物。还可在室内喷水,增加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也可以通过饲料拌新鲜豆腐渣增加湿度;第二,为使幼虫摄取全面的营养,可喂以配方饲料,常投喂干净的青饲料。阴雨连绵季节,适当减少青饲料投喂量;第三,饲料投喂量要适当,以不缺食且有少量剩余为原则,每5天投喂1~2次;第四,大、小幼虫要分开饲养。

④蛹。蛹期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蛹不会活动,很娇嫩,容易受到幼虫的攻击,所以幼虫变蛹后,要及时把蛹和幼虫分离开;第二,蛹怕高温,超过30℃就会大量死亡。因此,高温季节特别注意加强空气流通,采取措施降温;第三,密度不要过大,最好摊放一层,否则会造成蛹的损伤、死亡;第四,避免剧烈震动,一般不要运输;第五,及时清理死蛹,以防蛹体腐烂后感染其他活蛹。

(7)黄粉虫的运输。黄粉虫的运输一般指幼虫运输而言。运输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一般在冬季、早春或晚秋运输比较安全。

②运输时,用塑料编织袋盛装,每袋可盛3公斤左右,然后放进纸箱(或木箱)内。纸箱(木箱)要留通气孔,以防窒息。

③做到“三防”:防雨淋、防曝晒、防挤压。

夏季运输时,要特别注意预防高温,做到:第一,减少袋内密度,每袋盛2公斤左右;第二,运输袋内放入适量幼虫粪便,以降低群体温度;第三,运输最好在夜间或阴雨天气时进行。

5、病虫害的防治

黄粉虫的病虫害很少。只要采取措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常见的病虫害有:

(1)干枯病。

①症状。幼虫头尾部干枯,发展到整体干枯死亡。

②病因。空气干燥,温度偏高,饲料含水量过少,黄粉虫幼虫体内严重缺水。

③防治。干燥或高温季节,要注意降温、增湿。可采取下列措施:地面洒水或向墙壁和空中喷水;在麸皮或米糠中少量拌水;及时投喂足够的青饲料;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减少养殖密度,以降低群体温度。

(2)螨害。螨类对黄粉虫危害很大,易造成黄粉虫幼虫虫体瘦弱,生长缓慢、繁殖能力降低,影响卵化成功率。在外界气温高、饲料含水量大的情况下,螨类极易对黄粉虫造成危害。防治螨害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调节室内温度,夏季保证室内空气流通;第二,投喂新鲜饲料。库存饲料时间不易过长并密封贮存,以防止螨类的孳生和进入;第三,夏秋多雨季节,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应采取有力的措施降低温度。投喂干饲料,不喂或少喂青鲜饲料;第四,在投喂麦麸时,加入可溶性土霉素粉剂0.1%喂止痊愈。

标签:;  ;  ;  ;  ;  ;  ;  

白粉病栽培技术_黄粉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