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琳 广西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西岭镇挖沟小学 542507
【摘要】本文在从创设问题情境、活用数学材料、注重语言表达、加强动手操作几方面重点探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研究为小学数学一线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4-185-01
前言:数学学科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的双重特征,侧重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系统培养,引导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使得自身的思维能力得以深入发展,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数学定律等知识点的理解,促使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于无形之中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此,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进行简要分析与着重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动机
问题是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吃透数学教材,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围绕数学课程教学目标精心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验,促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进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知识探究环节当中,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
例如,在北师版四年级数学“生活中负数”一课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张天气预报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天气预报图中所呈现的信息,并说明自己观察到了什么。在学生阐述之后,教师让学生读一读天气预报中的气温数字,如“北京:1℃~8摄氏度”、“上海:4℃~13℃”、“哈尔滨:-3℃~5摄氏度”等,引导学生比较各组数据的特点,寻找其中不同之处,进而导出“负数”的新课内容。
二、活用数学材料,养成良好思维习惯
教材是师生互动交流的载体,更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活用数学教材,尊重学生在数学中的教学主体地位,寻找教材知识点与学生生活的衔接点,利用生活实例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姿势的独特魅力,体会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价值,强化学生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小数加减法”一般应用题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对材料进行重组:(1)指导学生对最近卖水果或者买文具、零食的消费情况进行描述;(2)在学生表述的众多信息中,选择一条生活化的例子:小明到商店买钢笔,一支“英雄牌”的钢笔需要6.8元,但是他差0.5元,于是小明只好买了一只4.9元的钢笔,请问小明剩下多少元钱?(3)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应用题进行计算。通过这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良好思维习惯,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三、注重语言表达,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思维依附语言存在并产生,而语言的运用则可以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对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语言表达,鼓励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敢于阐述自己的独到观点,以较为完整的形式叙述解题思路,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朝着逻辑性、条理性方向发展。
应用题:“水果园里有苹果树40棵,比梨树少8棵,梨树有多少棵?”此时此刻,教师则可以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路:(1)根据哪几个条件可以知道“谁与谁比”、“谁多谁少”、“知谁求谁”?(2)苹果树比梨树少8棵还可以换成何种说法?你会作何表述?(3)求梨树有多少棵,事实上是求比几多几的数?用方程法可以如何计算?通过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深化具有良好作用。
四、加强动手操作,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脱传统教育思维的局限,从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之中解放出来,将课堂的主动权转移到学生手中,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尝试的方式获得数学知识、归纳数学定律,调动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为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有效过渡奠定基础。
例如,在“平行线”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如下方式绘图:(1)固定三角尺,沿一条直线边先画一条直线;(2)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尺;(3)沿一条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在学生作图结束之后,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所呈现的规律。
总结: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吃透数学教材,树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诉求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创设问题教学情境,活用数学教材,最大限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注重语言表达,并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得学生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以发展。
参考文献:
[1]小沙九.探究数学思想、数学活动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有效方式[J].学周刊,2019(02):88-89.
[2]张伟.和“错误”做朋友——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纠错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11):156.
[3]敖小华,王启会,谢盛勇.强化操作 注重过程 凸显思维——践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学业评价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8(21):13-15.
论文作者:易建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思维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4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