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进行法制教育的策略论文_环爱红

谈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进行法制教育的策略论文_环爱红

环爱红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职业高级中学 672100

摘 要:《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解决中职生“知法”、“用法”、“守法”和自我保护问题,是这门课中法律部分内容教学的关键问题。本文就《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三、四、五单元的法律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增强守法意识,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 《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 法制教育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息息相关。在大多数人的眼睛里面,“法律”这个字眼总透着一股神秘和威严。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德育教师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提高课堂实效性,让学生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真正能够“学法”、“懂法”、“用法”、“护法”?笔者认为,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法制教育策略。

一、创设“学法”的情境,寓教于乐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情中产生的。”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作为一名专职的德育课老师,我深知课堂法制教育的重要性。针对现有教材内容的局限性以及法制课枯燥无味的特点,我积极探索法制课程的授课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把抽象的概念变成现实的案例。教法上改变“满堂灌”的做法,多用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授教材第十一课“民事行为能力”的时候,笔者精心选取了《闹心的大奖》这一案例。该案例讲述的是2009年5月29日,云南玉溪市江川县前卫镇3个男孩在街边买了几张“顶呱刮”即开型彩票,没想到竟刮中头奖25万元!这本来是件值得庆祝的事,最终因为二十五万元奖金归属而发生纠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笔者选取该案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当事人为三个初中生,年龄为15~16岁,与笔者所任教对象中职一年级学生年纪相近,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该案有明确时间、地点、人名、详细的事件经过,突显了案件的真实性;该案例二十五万元奖金归属纠纷直接指向民事行为能力资格,针对性强;买彩票事件就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彩票比较熟悉,容易引起学生积极关注。该案的选取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积极关注事件本身,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加课堂讨论,踊跃发表自己对这个案例的看法,对民事行为能力知识理解透彻。

又如,在讲到知识产权内容时,就列举了当今“山寨”流行的现象,学生的听课热情一下子被调动,纷纷踊跃发言,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取得了较好的法制教育效果。采用“药家鑫故意杀人案”、“醉驾入刑”等身边发生的事件,列举社会治安、学生违纪、青少年犯罪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与青少年联系密切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法律知识进行案例分析,教会学生从法律的角度思考社会问题,剖析违法犯罪的原因,使学生不会感觉到法律离自己那么遥远,而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让学生感觉到“学法”的实际作用。

二、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引导学生“用法”

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德育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设置一些主题活动。例如,笔者在讲授第九课第二个框“杜绝不良行为” 时,通过主题活动展开教学,把主题活动分为以下几个环节来进行:

1.全班分为8个队,队员各自编号,各队起好自己的队名和口号,开始一次“如何杜绝不良行为”的探险活动,是一次问答竞赛。

2.第一个难关是必答题,问题是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进行设置问题,每对选出三名队员回答问题。答对加分。答错不得分。(难度不大)

3.第二个难关是抢答题,问题是给出例子让学生判断是否是不良行为,共24题,由各队员抢答。(难度适中)

4.第三个难关是风险题,问题是让学生分析案例的基础上就如何防范和杜绝不良行为给出自己建议,共8题。(难度加大)

5.总结活动,升华主题。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刚才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如何防范和杜绝不良行为?如何保护自己?每队推出部分发言人来进行总结性发言。教师给与最高分小队奖励一份小礼品。

通过以上的知识竞赛活动,环节设计新颖有趣,层次清晰,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守法”教育的若干策略

1.通过课堂模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第八课“一、崇尚程序正义”时,笔者设置了模拟法庭活动:教师准备好模拟法庭剧本,学生准备好法官槌等道具,课前先摆好桌椅。案情是一个未成年人的抢劫案,由学生扮演模拟法庭的角色,审判一起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角色分别是审判长一名,审判员2名,书记员1名,公诉人2名,辩护人和法定代理人各1名,被告人1名,证人1名,法警2名。其他同学分成若干组,作为旁听人员进行旁听。旁听人员设置一下问题思考:(1)什么是诉讼?我国的诉讼分几种?(2)刑事诉讼程序分为几个阶段?哪三个国家机关涉入本案?它们分别行使什么职权?旁听人员分为6个学习小组,设组长一名,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明确诉讼的基本程序。通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帮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程序公正的深刻内涵。课堂模拟活动,可以把枯燥的理论化为生动形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活跃课堂,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通过课堂讨论实现教学目标

课堂讨论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互相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例如,讲授“劳动者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时,笔者选用了一则新闻报道作为案例:广东省东莞市有一外省务工农民李某,在一家私营企业工作了六个月,但是老板魏某一直找各种借口不支付工资,当李某家中遇到紧急事情急需用钱而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再次求魏某支付一部分工资,但魏某仍旧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一气之下李某杀了魏某全家4口人,后来李某被法院判处死刑。消息传开后,有的人认为,当自身的权力遭受他人践踏的时候,李某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如诉讼、劳动仲裁等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完全没有必要通过违法犯罪这种极端的手段和方式报复老板;有的人认为,农民工的地位低微,社会对农民工歧视,通过合法的途径根本行不通,所以李某采用这种方式值得同情和理解;有的人认为,李某的行为虽然不可取,但给社会和政府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同时也给那些居心不良的企业和老板敲响了警钟。针对这一案件,笔者提出了三个问题:(1)你认为国家到底应该如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2)当权利受到侵犯的时候,农民工自己应该如何保护自身的权利?(3)农民工进城务工应该采取哪些预防措施防止权利受到侵犯,即使受到侵犯也可以非常顺利地实现自己的权利?

学生通过分析,获得了个人关于案例问题的一些看法,此时,教师应立即组织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这一阶段为每个学生提供了发表自己看法、认识、见解的机会,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体的潜能,培养合作的精神。为使讨论充满活力,更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允许有冲突、纷争,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通过案例讨论,学生在信息的多项传递过程中解决有争论的问题,实现了课堂内的互动,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探究氛围。

人生在世,法律二字。人人学法,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国家的发展日益前进,只有你意识到了,才能真正的做到遵纪守法,才能真正的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真正的做到法律与我同行。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法制教育,帮助他们掌握社会生活中必备的法律知识,培养守法习惯,学会应用法律,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工程,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职责。

参考文献

[1]王有鹏 精彩课堂教学策略.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2]李永新 法律基础知识.人民日报出版社,2014。

论文作者:环爱红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18

标签:;  ;  ;  ;  ;  ;  ;  ;  

谈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中进行法制教育的策略论文_环爱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