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美欧俄三边关系:能否超越地缘政治_地缘政治论文

21世纪的美欧俄三边关系:能否超越地缘政治_地缘政治论文

21世纪美欧俄三边关系:能否超越地缘政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缘论文,政治论文,关系论文,三边论文,世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当前美欧俄三边关系与冷战时期美苏欧三角关系比较

苏联的解体和华约的解散,标志着冷战时期美苏欧三角关系的终结。冷战结束之后, 特别是2001年“9·11”事件后,美欧俄三边关系逐渐形成。当前美欧俄三边关系与冷 战时期美苏欧三角关系相比,有许多显著的新特点:

(一)时代背景不同。冷战时期美苏欧三角关系处于战争与革命的时代,实际上也是这 一时代的产物。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趋势 实际上是导致美苏对抗终结的最根本原因,也成为美欧俄三边关系的新的时代背景。在 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多极化趋势的曲折发展,决定了美欧俄三边博弈的长期性和 复杂性;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深入,加深了美欧俄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性。

(二)关系的性质不同。冷战时期美苏欧三角关系中,美苏之间存在着军事对抗,而且 这种军事对抗是以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军事对抗为依托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美苏欧三角关系是一种不够成熟的三角关系,因为西欧国家和东欧国家分属于这两大军 事集团。但另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欧国家的独立自主性逐渐上升,成为制约 美苏对抗的重要因素之一。华约内部苏联与东欧国家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和斗争,也影 响着美苏对抗的形势。而在当前美欧俄三边关系中,各方之间已不存在军事对抗关系。 美欧之间虽然还存在盟国关系,但伊拉克战争使美与法、德等国关系的裂痕增大。“9 ·11”事件后,美俄之间宣布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但伊拉克战争表明两国之间仍存在深 刻的矛盾。而在伊拉克战争前后,法、德、俄则结成了非正式的联盟,以牵制美国的单 边主义。

(三)关系的内容不同。在冷战时期美苏欧三角关系中,地缘政治发挥主要作用,军事 因素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当前美欧俄三边关系中,军事安全因素和地缘政治的重要性大 大下降,经济因素和地缘经济的重要性大大上升。政治、经济、安全、军事、外交、科 技等因素综合发挥作用,三边关系的互动更为复杂。而且,在冷战时期美苏欧三角关系 中,美欧与苏联是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之间的关系。而在当前美欧俄三边关系中,经济 全球化趋势使它们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性增加;而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又使欧盟与依 托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美国之间在经贸方面的矛盾上升。

(四)互动的精神动因不同。在冷战时期美苏欧三角关系中,美欧与苏联之间存在意识 形态的对立,这是它们相互对抗的精神动因。这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已随着苏联的解体和 冷战的结束而终结。在当前美欧俄三边关系中,不同理念成为大国关系互动的精神动因 。围绕着伊拉克战争,欧盟与美国的矛盾体现了两种“世界秩序”观的冲突。欧盟主张 建立一个以国际法为基础、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为框架的多边主义的“世界秩序”。法、 德等国不愿意亦步亦趋地跟随美国建立一个以美国为中心的单极世界。法国总统希拉克 强调:“任何社会中如果只有一个占支配地位的力量则总会是一个危险的社会。这就是 我为什么赞成建立一个多极世界的理由。在多极世界里欧洲有它自己的一个位置。”在 2003年4月11日俄、法、德三国首脑圣彼得堡峰会后,希拉克说:“我们对未来世界的 看法是一致的。我们希望世界是多极的,而且每一极在解决问题时都应采取平衡各方利 益、可以保障和平与民主的方法。”(注:俄塔社圣彼得堡2003年4月11日电。)俄罗斯 的理念接近法、德等国的理念。俄罗斯总统普京强调“多极世界”的重要性(注:《中 俄首脑会谈牵制美国单极主宰》,载[日本]《每日新闻》2003年5月28日。)。他指出: “俄罗斯希望有一个稳定的、有预见性的世界秩序。只有这样的世界秩序才能保障全球 和地区稳定,以及整个政治和经济进步。”

(五)三方在三边关系中的分量不同。在冷战时期美苏欧三角关系中,美苏是两个超级 大国,是斗争中的主角,而欧洲只起次要作用,对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起制约作用。在 当前美欧俄三边关系中,美国是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战略力量对比明显向有利于美 国的方向倾斜。欧盟的实力处于第二位,正在争取与美国更平等的地位。俄罗斯则是三 方中实力较弱的一方,在美欧之间起平衡作用。

(六)互动的范围不同。在冷战时期美苏欧三角关系中,美苏乃至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 集团之间进行全面军事对抗,欧洲作为和平因素,在制约这种全面军事对抗中起一定的 作用。在当前美欧俄三边关系中,由于各方之间不存在军事对抗,因此它们之间主要是 在国际政治方面,如伊拉克战争问题上进行相互制约。尤其表现为欧洲与俄罗斯对美国 的制约。

(七)影响的范围不同。冷战时期美苏欧三角关系主要在欧洲地区发挥作用,当时美苏 战略的重点都在欧洲。而当前美欧俄三边关系影响的范围则超出了欧洲地区,成为影响 国际战略全局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后者的战略重要性将超过前者。

二 美欧俄三方战略比较

在当前美欧俄三边关系中,美国作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自然成为矛盾的主要方 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矛盾“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 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注:毛泽东:《矛盾论》,载《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2页。)。因此,研究美欧俄三边关系的性质和发展,首先需 要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研究,并将它与欧盟和俄罗斯的战略进行比较。

美国克林顿政府的全球战略可以概括为霸权均势战略,而布什政府的全球战略实际上 是世界帝国战略。对克林顿政府全球战略影响最大的是布热津斯基的“欧亚大陆平衡战 略”理论。布热津斯基在《大棋局》一书中提出:“随着控制整个欧亚大陆成为取得全 球主导地位的主要基础,地缘政治已从地区问题扩大到全球范围。目前来自欧亚大陆之 外的美国拥有世界的首要地位,美国的力量直接部署在欧亚大陆的三个周边地区,并从 那里对处于欧亚大陆内陆地区的国家施加强有力的影响。”(注:[美]兹比格纽·布热 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 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2~53页。)他认为:“正是在欧亚大陆这个全球最重要的竞 赛场上,美国的一个潜在对手可能在某一天崛起。”(注:[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 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 版社1998年版,第53页。)布热津斯基主张,美国的欧亚地缘战略应是“有目的地管理 在地缘战略方面有活力的国家,并审慎地对待能引起地缘政治变化的国家,以维护美国 的两种利益:在近期保持美国独特的全球力量,将来逐步把这种力量转化为机制化的全 球合作”(注:[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著、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译:《大棋局:美 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3~54页。)。可以说, 布热津斯基的“欧亚大陆平衡战略”理论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但 他强调通过在欧亚大陆保持美国管理下的战略平衡和实现机制化的全球合作的方法来达 到这一目的。克林顿政府的全球战略基本上是按照这一理论构建和推行的。

布什政府的全球战略受新保守主义理论和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影响最大。新保守主义 理论的奠基人物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原教授利奥·斯特劳斯。斯特劳斯主张:“要使世界 不对西方民主构成威胁,必须使整个世界——每个国家和每个民族——都实行民主”( 注:转引自[英]萨拉·巴克斯特:《真相大白:美国好战者的导师》,载[英]《星期日 泰晤士报》2003年5月11日。)。他的一些学生和崇拜者现在已成为美国新保守派势力的 领军人物和中坚分子。而新保守派势力在布什政府中居于主导地位。美国新世纪计划是 新保守派的前沿组织。该组织1997年由新保守派知名人士威廉·克里斯托尔和罗伯特· 卡根共同创建。其宪章的签署者中的大多数人后来均在布什政府中担任要职,包括副总 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负责武器控制与国际安全 的副国务卿博尔顿等。该宪章主张美国采取以军事实力为基础在全球占据优势地位的战 略。这些人认为,美国的政治经济“模式”必须被推广到世界其他地方,如有必要,可 以诉诸武力,这是美国“必须完成的一项全球使命”(注:[美]古姆·洛贝:《新保守 派争取民主党人对战后目标的支持》,载[美]《外交政策聚焦》2003年3月24日。)。

现实主义的国际主义派对布什政府的全球战略也有一定影响,成为平衡新保守主义的 重要因素。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委员会前主任理查德·哈斯。他提出 “整合(Integration)论”,主张美国用外交手段“将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整合到与美 国利益和价值相一致的世界性安排中”,以促进和平与繁荣,并帮助美国对付地区冲突 等传统安全挑战和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等跨国威胁(注:Haass,Richard,

Defining U.S.Policy in a Post-Post-Cold War World,the Arthur Ross Lecture,

Remarks to Foreign Policy Association,New York,April 22,2002,http://

usembassy.state.gov.)。哈斯在伊拉克战争后发表的一次讲话中认为:“今天美国享 有占据压倒优势的首要地位。我们并不面临任何一个拥有全球影响力的对手,但却面临 着遍布全球的种种挑战。”(注:Haass,Richard,Policy Planning in the Current

World,Speech at the Dinner 2003 by the Kaynan Institute,Washington Dc,May 22 ,2003,http://usinfo.state.gov)他提出:“从历史的观点看,当今的国际体系的最积 极的方面,是国际力量的主要聚集地——欧洲、俄罗斯、中国、日本和美国——之间并 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遏制和对抗曾经是冷战的特征,现在却让位于协商与合作的格局 。这种利益的相当大的一致性和围绕着国际秩序规则的共识,为应付摆在我们大家面前 的共同的挑战奠定了一个有希望的基础。”(注:Haass,Richard,Policy Planning in the Current World,Speech át the Dinner 2003 by the Kaynan Institute,Washing ton Dc,May 22,2003,http://usinfo.state.gov)他主张,美国的“多边主义采取多种 形式……不论什么样的美国对外政策都必须把利益与价值观相结合”(注:Haass,

Richard,Policy Planning in the Current World,Speech at the Dinner 2003 by

the Kaynan Institute,Washington Dc,May 22,2003,http://usinfo.state.gov)。但 哈斯又认为:“传统的主权观的特性,包括国内权力、边界控制、政策自治和互不干涉 等,正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对明显的现实威胁采取‘先发制人’的权利早已被国 际法和国际惯例所承认”(注:Haass,Richard,the Changing Nature of Sovereignty,remarks to the School of Foreign Service and the Mortar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 at Georgetown University,Washington Dc.,January 14,200 3,http://usinfor.state.gov)。哈斯的观点实际上代表了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的 主张。布什政府的对外政策是新保守主义和传统现实主义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将美国的全球战略与欧盟和俄罗斯的战略进行比较,可以看到一些特点:

首先,从战略目标上说,美国企图实现“一超独霸”的单极世界格局,并尽可能长时 间地维持美国的这种地位,实现“美国统治下的世界和平”,使美国成为“新的世界帝 国”。这种“新帝国主义”带有强烈的后现代主义色彩。它所追求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 的土地占领,而是通过在被征服的国家重建政府,以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制度。而欧洲的 法、德等国和俄罗斯则主张世界的多极化,都希望能成为未来多极化世界中的重要力量 之一。

其次,从战略重点上说,“9·11”事件后,美国把全球战略的重点从欧洲转到中东地 区。布什政府认为,中东是恐怖分子主要来源地,并存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恐怖分子 相结合的可能性。因此,要巩固美国的全球霸权,解决恐怖主义问题和保证美国内的绝 对安全,就要先控制中东地区。而欧盟则将深化内部一体化和东扩作为其战略重点,并 担心美国控制中东可能给欧洲在中东的经济利益带来不利影响。俄罗斯将国内经济发展 和加强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作为战略重点,并将“与欧洲广泛接近和切实融入欧洲”作 为对外战略的重要方面。

第三,从战略手段上说,美国企图依靠超强的军事实力,彻底改变世界力量对比,使 其他国家包括俄、中以及欧盟国家等全部永久退居次要地位,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民主 制度,巩固美国的霸主地位。特别是布什政府上台以来,美国单边主义恶性膨胀,更加 赤裸裸地奉行“美国利益至高无上”的准则,认为美国必须靠实力领导世界,而不必考 虑现存的国际条约或盟国的异议。在联盟战略上,美国将重点从过去主要依靠“条约盟 国”(Treaty Allies)转为主要依靠“自愿联盟”(The Coalition of Willing),即面 对新形势,美国不再拘泥于固定的盟国,而是根据不同的战略威胁和战略需要,纠合不 同的盟友。这使得美国与法、德等传统盟国之间的矛盾上升。而欧盟国家却重视“共同 安全”,强调共同利益、权力分享、相互照应和与其他国家协调利益,并以有约束力的 共同游戏规则和合作为准则,寄希望于多边主义,强调联合国在国际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这是它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得出的结论。“强权政治”曾在欧洲长期处于支配地位, 导致欧洲历史上曾多次经历战火,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家和人民深受其害。二 次大战结束后,欧洲国家通过经济政治一体化解决了曾长期困扰欧洲的西欧强国之间争 霸问题,维持了长期和平繁荣的局面。同时,法、德等国还以欧盟为依托,争取在国际 上与美国有更平等的地位。俄罗斯也强调联合国作为重要机制,应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 大作用。同时,俄罗斯重视与其他大国建立的各种伙伴关系,以此增强在国际上的地位 。

三 美欧俄三边关系互动模式

在冷战时期,美苏欧三角关系的互动模式主要是地缘均势模式,“零和”游戏规则在 其中起主要作用。而在当前美欧俄三边关系互动中,虽然还存在地缘政治模式,但已出 现“共赢”等三种新的模式。归纳起来,现在美欧俄三边关系互动中主要有四种模式:

(一)地缘政治模式。其主要表现是均势战略与“零和”规则继续对大国关系产生一定 的牵制作用。1.美推行“帝国”战略和单边主义,势必与法、德、俄国家利益和外交理 念直接碰撞,迫使其采取某种程度均势政策,在一些具体的国际及地区事务上,形成对 美制约的局面。例如,围绕伊拉克战争,法、德、俄组成“临时联盟”,强调发挥联合 国核心作用,以牵制美单边主义及其“志愿联盟”。2.美、欧、俄关系进一步调整重组 ,跨大西洋联盟利益基础分化,政治裂痕加深,美国在西方世界不容置疑的领导地位发 生动摇。但由于美国处于“超强”的地位,法、德、俄与美国之间又不存在导致全面对 抗的根本性地缘政治矛盾,因此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在“斗而不破、合而不从”的框架 内保持并发展。

(二)国际机制模式。其基本特点是“要求国际社会成员国的行为受制于被普遍接受的 准则、规则和惯例”(注: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 001年版,第362页。)。1.北约加快机制性东扩,地域覆盖面拓展至中东欧和东南欧, 性质、功能和作用发生变化,正由传统的单纯军事集团向未来的复合性政治组织转型, 并建立快速反应部队,以便对防区外危机进行干预。在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和华约解散 后,作为苏联和华约对立面的北约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在向东扩大。1991年12月,北约 和原华约国家共同成立了“北大西洋合作特别委员会”,以加强北约同原华约国家在安 全领域的合作。1994年1月,北约布鲁塞尔首脑会议通过了建立“和平伙伴关系”的计 划,这是北约东扩的一个重要战略步骤,旨在把原华约集团国家和从苏联解体中获得独 立的国家纳入北约势力范围。1999年3月,北约正式接纳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为其 新成员。2002年12月,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决定吸收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斯 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斯洛文尼亚。这些受到邀请的国家将于2004年完成所有 手续,正式加入北约,从而使北约成员国从目前的19个增加到26个,将北约覆盖的区域 扩展到中东欧和东南欧。与此同时,北约作用的范围也在扩大。1992年12月,北约决定 ,以后将根据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在其防区以外采取相应的维和行动。2002年11月, 北约首脑会议决定建立快速反应部队,以干预在北约防区之外的危机。北约的东扩挤压 了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从这一角度看,这在某种程度上仍然是地缘政治在发挥作用。但 由于俄罗斯在力量较弱的情况下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以及北约的军事色彩下降,正由 原来的军事政治组织向政治军事组织转化,因此北约与俄罗斯现在并没有对抗性的矛盾 。

2.俄罗斯与北约未形成现实的对抗性矛盾,而是建立了新型的互动合作关系。北约的 东扩有挤压俄战略空间的地缘政治意图和传统安全考虑,但又超越地缘政治因素,发挥 国际机制作用。1997年5月,俄罗斯与北约签署《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基本文件》, 宣布双方互相视为伙伴。这确立了后来的“19 + 1”机制。2002年5月,19个北约成员 国首脑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罗马宣言》,宣布正式成立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即“ 20国机制”。它正式取代了1997年的“19 + 1”机制。新的理事会成为讨论和建立欧洲 共同安全制度的框架,双方安全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明显提高。“20国机制”的建立标志 着北约与俄罗斯在打击恐怖主义、防止核扩散、军备控制、处理地区危机以及参与国际 维和行动等多方面加强磋商与合作。俄罗斯在上述各方面获得了与北约成员国同等的责 任与义务。从这一角度看,它已超越了地缘政治,是国际机制模式在起作用。

(三)地缘经济模式。其集中表现是在全球化背景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下,世界经济三大 板块日益形成,推动美、欧、俄之间新的竞争、依存与合作关系的发展。1.美国依托北 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之间的经济竞争和互动发展。2.欧盟东扩,促进俄加快融入欧洲 的步伐。2002年12月以来,欧盟首脑会议已决定接收10个中东欧国家入盟。这些国家将 于2004年5月完成所有入盟手续,正式加入欧盟,从而使欧盟成员国从目前的15个增加 到25个,将欧盟覆盖的区域扩展到中欧和东欧。欧盟东扩将使欧盟人口增加到4.5亿, 经济规模堪与美国匹敌。还可以给欧盟新增1亿多消费者,扩大廉价生产的潜在基地, 促进欧盟内部的竞争和活力,从而给欧盟成员国带来明显的经济利益。同时,欧盟扩大 和政治一体化的发展将提高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俄罗斯对欧盟东扩持一种关注 和宽容的态度。自上世纪90年代以后,俄罗斯明显加强了与欧盟的联系,希望加入欧洲 的经济机构,获得欧洲的接纳和援助。1994年,俄罗斯和欧盟签署了《伙伴和合作协议 》。从1997至2002年,俄罗斯与欧盟举行了10次首脑会议,商讨共同关心的问题。2002 年,双方就欧盟扩大后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的地位及其居民的过境问题达成了共识 。俄罗斯希望看到一个大西洋色彩较少的欧洲,并争取成为欧洲大国。从俄罗斯和欧盟 的互动来看,主要是地缘经济因素在起作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促使这二者 之间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性上升。

(四)合作共赢模式。其显著标志是共同利益的基础不断扩大,使各方都希望通过密切 合作,争取共赢局面,避免直接对抗和全输结果。冷战结束后,特别是“9·11”事件 后,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各大国难以单独应付这些新的挑战。面对恐怖活动、大规模 杀伤性武器扩散、毒品走私、国际犯罪、环境污染、艾滋病等威胁,美、欧、俄从维护 共同利益出发,不得不在稳定相互关系、加强安全合作方面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

四 美欧俄三边关系发展前景

(一)美欧俄实力消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将决定三边关系的互 动模式

美欧俄三边关系的发展前景将是由综合性因素决定的。首先,是美欧俄实力的消长。 “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这是依靠事 物发展中矛盾双方斗争的力量的增减程度来决定的。”(注:毛泽东:《矛盾论》,载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22~323页。)如果欧盟和俄罗斯的 实力有很大上升,将使美国在推行单边主义和战争政策中遇到更大困难,不得不在这方 面有所收敛;反之,如果美国“一超”地位在一段时间内更加巩固,单边主义就会更加 突出。从长期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和国际战略力量均衡化趋势的发展,美国的强权政 治将受到越来越强的制衡。其次,经济全球化趋势将增加美欧俄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 性,从而使“共赢”模式更多发挥作用。第三,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将增加北美自由贸 易区与欧盟之间经济竞争的激烈程度,增加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和欧盟东扩的需求,从 而使地缘经济模式的重要性上升。

从总的趋势来说,地缘政治作用将逐渐下降,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难以完全被超越; 地缘经济、国际机制和“共赢”模式将更多发挥作用。但在美国保持“一超”地位的情 况下,这一进程的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美国的战略走势。

(二)每一对双边关系中将是多种互动模式共存,美欧俄三边关系在一些重要领域互动 中也是多种模式共存

在美欧、美俄和欧俄三对双边关系中,每一对双边关系中都存在多种互动模式。例如 ,在美欧关系中,既有地缘政治模式的博弈,又有地缘经济、国际机制或“共赢”模式 发挥作用。即使在地缘政治博弈中,也不都是“零和”游戏规则起作用。如在伊拉克危 机中,法、德、俄虽然与美国在是否对伊动武问题上意见相左,但它们在消除伊拉克大 规模杀伤性武器方面有共同利益,并都愿意看到萨达姆政权垮台。

在一些重要领域,美欧俄三边关系在互动中也是多种模式共存。例如,在导弹防御领 域中,从长期来说,美国建立导弹防御系统有防范俄罗斯的一面。这是地缘政治模式在 起作用。但美国和俄罗斯又与欧洲国家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上分别进行合作,因为它们 在防御其他国家可能的弹道导弹袭击方面有共同利益。这又是“共赢”模式在发挥作用 。

(三)在今后若干年美欧俄三边关系将处于十字路口

由于美国军事实力处于绝对优势、大国在对付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共同利益增加,以 及全球化锻造的相互依存关系上升,美欧俄关系将是以竞争与合作共存、矛盾与协调同 在为主要特点。但美欧俄三边关系中现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果美国一意孤行推行 单边主义和战争政策,它与其他一些大国之间在某些重大问题上将进行激烈较量。欧洲 一些大国和俄罗斯在某些重大问题上将协调立场,共同对美国进行“软制衡”。“新欧 洲”与“旧欧洲”矛盾的上升,及美国利用这种矛盾对欧洲的分化政策,更增加了美欧 俄关系的复杂性。

上述种种情况将使得美欧俄三边关系在当前乃至今后若干年都处于十字路口。一方面 ,美欧俄之间存在很多共同利益,美欧是长期的盟国,其价值观和文化又有许多共同点 ,在许多国际问题上采取相同或近似的立场。美俄之间在“9·11”事件后建立了战略 伙伴关系。它们可能继续沿着这一方向发展下去。欧盟在战略理念上甚至有可能向美国 靠拢。例如,2003年6月16日,欧盟外长会议通过决议,将使用武力作为对付大规模杀 伤性武器扩散的最后手段,并对是否必须得到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含糊其辞(注:[英]

Judy Dempsey,EU Foreign Ministers to Agree to Use of Force to Prevent

Proliferatlon,Financial Times,June 16,2003,http://www.ntl.org/d-newswire/

issues/newswires/2003.6.16.html.)。但另一方面,也存在欧洲与美国分道扬镳的可 能性。

标签:;  ;  ;  ;  ;  ;  ;  ;  ;  ;  ;  

21世纪的美欧俄三边关系:能否超越地缘政治_地缘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