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论文_刘家全

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论文_刘家全

辽宁鞍山岫岩第二高级中学 114300

某日中午12点左右,张老师一如既往地走到一班教室看自己的孩子是否在学习。只见林林正在走廊里溜达,于是张老师走过去告诉他回座位抓紧学习,此时玩性正浓的林林说:“大家都在玩凭什么叫我学习!”然后不情愿地回到座位上拿起书本煽风。此时上中午自习的铃声响了,于是张老师心想:自习铃响了,我看你学不学习。于是身为孩子语文老师的她两眼怒气十足地盯着林林,林林见状却不屑一顾地继续煽风。张老师怒火中烧,气愤地走过去,夺过他手中的书给了他一下,并说“你要不想学就不用念了”。此时林林也气愤地说:“不念就不念!”于是拾掇好书包,气横横地走出教室,张老师紧跟其后,气冲冲地说:“再不听话我就掐死你!”于是又是掐他,又是揣他,还用伞捅他,就这样母子反目,形同陌路,出了校门后各走各的。

事后我找林林谈了三次话,我觉得他并非是不遵规守纪、不懂人情世故的孩子,相反他还是一名有自尊、懂自爱、想自立、渴求认同、要求进步的学生。通过谈话我了解到:他觉得他母亲有“精神病”,说话太伤人,令他心寒。他最不能接受的是他母亲对他要求太严苛,同样犯错误,他就要受到比其他同学更严厉的训斥,在同学面前声大、尖刻,不给他留面子,有时狠狠掐他,现在右腿还有她打过留下的青痕,小臂上还有用伞刮过的两道疤痕,他说他以后不再用他母亲管了。我语重心长地说:“你不要把你母亲想得那么恶毒,你现在的任务不是怨恨你母亲、和你母亲决裂,也不是出去打工赚钱,而是化解与你母亲之间的矛盾,努力学习,学习更多的知识本领,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报答所有养育你的人,特别是父母、老师。”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在这一矛盾冲突中,你与你母亲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认为你在这件事中责任如下:首先你母亲不是有精神病,而是长期的压力促使她有时处事急噪,对你管束过严,其实是望子成龙心切,何病之有?我看是你叛逆心过强。其次,你母亲对你有养育之恩,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何以换来你和你母亲反目决裂、仇深四海呢?实为不孝。再次,你母亲在你面前是有双重身份的人,既是家长又是老师,作为家长他望子成龙心切,过高过严地要求你并不为过。她的声大、尖刻、不给你留面子还不是因你有意在同学面前不听她作为老师的谆谆教导,令她气愤至极。于是她便以家长的身份对你进行强制教育,甚至掐你、揣你、还用伞捅你。你是难以接受,但也应该从中体会你母亲的良苦用心,你哪里知道,你母亲是打在你身上,痛在她心里,你的眼在流泪,她的心在流血。她要真想掐死你,就不会让你活到今天,可怜天下父母心啊!”一番苦口婆心的劝说终于让他良心发现,原来母亲不是不爱他,而是因爱生恨,才表现出过激言行,是自己错怪了母亲,于是向我保证一定向母亲承认错误,改过自新。

孩子一方的工作终于有了缓解,于是我又找到母亲张老师,我半真半假半开玩笑地对张老师说:“你之所以有叛逆的儿子是因为有你暴力施教的妈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首先,你在整个事件中犯了一个“鱼缸法则”的错误。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之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然而将这条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长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这一法则告诉我们:孩子的成长需要给予自由的空间。而父母严刻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大成鱼。要想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而不是让他们拘泥于一个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鱼缸”。父母应该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该休息时就让他休息。毕竟7+1>8的道理谁都懂。

其次,你在整个事件中犯了一个“南风效应”的错误。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来一个冷风凛冽寒冷刺骨,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便把大衣裹得紧紧的。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为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开纽扣,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它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就是“南风效应”。

家庭教育中用“棍棒”、“恐吓”之类“北风”式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实行温情教育,多点“人情味”的表扬,培养孩子自觉向上、向善的心,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老师教育学生同样如此,因此要求我们在教育学生的过程把“尊重”、“信任”学生放在第一位,和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利的人际关系,把学生看作是发展中的人。创造优良的教学环境,才能提高教育的效果。

正如魏书生先生说的那样,当学生犯错误时,应先避开问题的实质,把学生从犯错误的阴影中带出来,走到温暖的“阳光”下,给学生一个愉快的心境,和风习习吹掉他们自我保护的“盔甲”,然后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何愁学生不向你敞开心扉呢?相反,用尖刻的语言奚落、讽刺、挖苦孩子,表面上看比体罚“文明”,但它带给孩子的伤害绝不会比体罚小。“哀莫大于心死”,体罚更多伤害的是孩子的身体,而“心罚”更多的是伤害孩子的心灵。受“心罚”的孩子自尊被摧毁,自信被打击,智慧被扼杀。

俗话说:“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成功的父母、老师是深悟“良言”妙用的。他们善于观察与揣摩子女的心态处境,然后选择时机有针对性地用“良言”抚慰他、温暖他、鼓励他。当孩子疑惑时,及时用柔和的语言给他提下醒;当孩子自卑时,不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孩子痛苦时,尽量设身处地说些安慰的话……这样,孩子的理想之花就会渐渐开放。 望子成龙的家长、老师们切记,与其居高临下地严加管束,不如平等善意地以诚相待。

论文作者:刘家全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  ;  ;  ;  ;  ;  ;  ;  

良言入耳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论文_刘家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